奶奶的上游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yzc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就要黑了,我们都在干活。风,把平原上的童谣一丝一丝吹散,我看见天使的头发也乱了。
  奶奶的娘家在一条河流的西边,那个村庄的名字就像天使的声音一样好听:“岭上。”
  岭上大坑连着小坑,坑里的水乱打转儿,黄不拉几的,树枝草叶们在坑心里一蹿一蹿,像是溺了水。春上狗饿,撅着鼻子找吃的,大街小巷见啥吃啥,等吃够一阵子,便顺着坑边子一股风跑下去,瞅见一棵小楝树突然一个定身,掂起一条后腿,“哧”,一道热腾腾的黄线顺着树身子淌下来,小风一刮,坑南飘到坑北,骚得很。这当儿,下坡的还会有一只公狗,摇着尾巴老远就打招呼,近了,拿鼻子一个劲儿地乱闻对方的屁股,转着圈儿去闻,馋得它连口水都流出来了。就在两个家伙你看我我看你,都快不好意思的时候,大人在坑沿子上喊公狗回家,但公狗听都不听,鼻子还一直那么翘着,身子却扭得好像老庄稼汉跳起了拉丁舞,只不过舞蹈刚刚跳不到一半,“嗵”,屁股上早挨了大人的一脚,“嗷嗷嗷嗷”狂叫着一路跑开了。
  狗实在无聊,头一“鹅”,就闪进了一条胡同的随便一户人家,顺着墙根继续找吃的,找着找着就进了第二家,鼻子还没有来得及闻呢,一只脚后爪便不小心踢翻了一面猪食盆子,细一瞅,盆子里正骨碌碌滚出来半个自己早上还没有吃的剩馍儿,再闻闻,还是不想吃,就想拍拍屁股走人。突然,堂屋门“咣当”一下开了,挤出来三四张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脸,最前头的显然还没有哭够,眼一闭,腿一拍,大嘴巴一咧道:“俺的那个娘啊——亲溜溜的娘啊——”慌乱中,狗想挤进屋里去看热闹,不知道被谁踢了几脚,没头没脑地挨了骂,真倒霉啊,狗也想哭了。紧接着,鞭炮响了,白白的孝布扯上了,院子里架起了两口大锅,狂野的火舌在锅底四下乱舔,锅里的滚开水和压抑着的哭声一样受煎熬。人越来越多,都在满院子里忙碌,也没有工夫哭,死亡的消息在黄昏里传染弥漫。
  小孩们可不管这么多,他们在大人的腿旮旯中间钻来钻去拾小炮,东一个,西一个,缺胳膊少腿的,拾到手以后,那表情比见了他自己的亲姥爷都亲。也有逞能逞过头的,把一个短捻子小炮插在一滩屎里点,结果脸还没有扭过去,捻子就着到头了,“啪——扑哧”,屎溅了周围的人一身一脸,那个臭啊!他家大人气坏了,也不吭声,摁住小孩的屁股就打,身上挂彩的憋了一肚里火没地方出,看笑话的也没有谁拦,脸上一个劲儿地坏笑,小孩疼得直哭,边哭边问:“爹,爹,你你你,你打我干啥?啊……啊!”不料,笑声更大了,孩他爹的脸上更加难看,于是下手更重了,末了说:“小鳖孙,还叫你问!还叫你问!”小孩干脆哭得更响了,知道的,只会坏笑,不知道的,立马偷偷拽拽长辈的袖子角说:“你听听你听听,谁谁家孙子跟他老太太多亲!哭得可真厉害啊!多知道孝顺啊人家……”所以后来,有人就开始念叨起老太太的好与不好,感叹她老人家的病史,人,咋还活不过一只蚂蚱?
  平原上的风从墙头上刮过来,冰,凉,刀子啥样它啥样,春天刚刚没有几天光景,树叶在跳跃起夕阳的舞步里,阴坡的积雪缓慢融化,绿色还没有完全冲破二月的安魂曲,可是你已经知道了,距离死亡那么近那么近。我想,死亡让我们想起一茬一茬的亲人,亲人是我们人世间行路的灯盏,他们都站在一条河流的上游等着我们。我们忘记太多太多的痛苦,可以选择不哭,而且为什么不可以那样做呢?院子里静得连地上掉一根针都会听到,这个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一把干柴,只要那么一丁点火,哭泣着的火啊,足足可以点燃更大一片的哭声的海洋。
  小孩哭够了,在黄尘院子里磨磨蹭蹭了一阵子,才被大人劝起来,说让小孩前往河东的蒋寨村第一时间报丧。没走几步远,小孩感觉自己棉裤的后腿被什么拽住了,回头一看,是狗在舔自己后腿上的屎,真没出息!小孩踢了狗几脚,因为大人憋着的气倒是在狗身上发了。不过依大人们看,小孩比狗强不了多少,免不了这样给小孩支招:“你和狗一起去吧,狗比你知道路,狗鼻子尖,大路小路,一闻就找到了。”小孩不服气,但转念一想,有狗也好,至少气有地方出了,反正大小自己是一个领导。刚出岭上的村口,小孩瞅瞅路上没人,把自己头上的白孝(布)帽子摘下来,叫过来狗,给狗认认真真戴上,说狗啊你今天也死了老太太啦。狗“汪汪”叫了几声,用小孩的话翻译说,算是狗也给它老太太哭几声了,多孝顺啊!到后来,小孩为了图懒,踢了狗几脚说:“你比俺跑得快,先在前面走吧,记住咱们是到河东的蒋寨村。”
  天有些眨巴眼了,平原上的事物马上就要变成黑白色了。狗倒是早到了,但是在村子东头没有找到自己要找的人,狗在蒋寨跟着奶奶住过半年,狗知道奶奶在哪一块地里干活,二话不说就往村子南边跑,从村东头到村南边地里需要跳多少条沟翻多少道堰,狗像背课文一样全背下来了,狗还牢牢背下了奶奶我们全家人的长相,难道还怕找不到我的奶奶?细细想想,这狗是不是太聪明了?
  看见了头戴白孝(布)帽子的娘家来的狗,奶奶马上啥都明白了,她心疼地捋捋狗身上的黑毛,嘴里说个不停:“没事,孩子乖,乖乖,没事的……”那种巨大悲恸中的安慰,真的像是狗的老太太死了似的,不关奶奶一点什么事情。一直到小孩的出现,奶奶才把那些没有来得及说出来的话咽回肚子里。我们都知道,小孩非常希望奶奶能大哭,最好能哭得背过气去,那样才显得奶奶多么爱自己的亲娘多么孝顺。可是奶奶就是不哭,该干活干活,该走路走路,一点也不像刚刚死了娘的闺女。到家了,奶奶傻子似的坐在锄木头把子上,半天没有说话,完了两手狠狠揉揉下巴,点亮了东边灶屋里的煤油灯,烧了一大锅红薯茶,还馏了几个剩馍儿,等到锅湲气了,我和小孩都还在贪婪地吸溜鼻子时,奶奶拽着我们就往外面走。我说:“灯还没有吹哩、门还没有锁哩、俺爷还没有回家哩,就……”奶奶给了我一耳刮子,说“就”你个头,我能不知道你个小鳖孙饿了?门给恁爷留着,我们先去岭上看看,等从岭上回来了再吃饭吧?我知道,我和那小孩肚里是真饿啊,哪怕吃一口热腾腾的坷垃头塞塞牙缝子都中,谁哄你,谁是个狗!
  狗啊,是个花心大萝卜,本来回来时跟在奶奶屁股后头的,可是走着走着就拐弯了,谁都没有想到啊,这家伙在村口碰见了一位大帅哥,尾巴恨不得都快摇断了。帅哥却很不好意思,陪着狗转了几圈儿,嫌那地方不卫生,扭头就跑,边跑边拿眼神回头勾引狗。狗上钩了,一直撵到帅哥主人家的堂屋里,两个家伙就看对上眼了。突然,堂屋里的女人看见了狗头上戴的白孝(布)帽子,“啊”了一下,青了老脸说:“今天怎么撞见个这?太霉气了!”男人也想青脸,不过,只是那么一闪,老脸就喜欢得屁几几的,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用手示意着女人把住门右边,自己轻轻取了薄篱子墙上一挂已经晾了三年的老腊肉,把了门的左边,伸出了那腊肉,捏着老公鸭腔温柔地对狗说:“吆!吆吆!”狗一回头,腊肉香直往心尖尖上钻,一对眼珠子立马就粘在腊肉上了。男人手举着腊肉慢慢望外伸,狗在一寸一寸地靠近,再靠近,等到不能再等的时候,一嘴咬住了肉。男人紧了紧手,再朝前顿顿,狗的牙咬得越来越紧,四个爪子死死钉在地上。男人放心了,老臉上闪过了狡猾的笑。但是狗的眼睛里只看见腊肉,没看见那张老脸。狗嘴的另一头,开始是两只手,紧接着是四只手,紧接着是狗的整个身子向门槛移动,一寸一寸,移动,再移动,几乎一刹那,门一左一右突然合上了,两扇之间刚好卡住了一颗狗头。几分钟,狗便没了筋骨,瘫软成了一摊水,捧都捧不起来,男人喘着粗气得意地对女人说:“快!快!盆!刀!”
  开始上河堤了,天黑透了,一点星星都没有。我害怕,想很多,拽住奶奶的手不敢走路;小孩更怕,想喊狗壮壮胆,但是“吆”了几声却没有谁搭理。奶奶骂了我们几句,大声喊了“吆”字,狗还是不搭理。我也想喊狗,可,不知道喊什么,这个死狗,怎么没有自己的名字呢?我们都站着不动,奶奶接着又喊,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河东河西响起了一大片狗叫声,远远飘过来,怪有意思哩!奶奶问我们还害怕吗,我们都抢着说“不儿”,奶奶哈哈大笑说:“不儿——咋那么像放屁的声音呢!说实话,你们俩到底谁先放的屁?”我们晃晃奶奶的身子说“你”,奶奶就又开始在河堤上骂我们了。
  没有人知道平原上还在移动着三个黑点,河流没了方向,越往前走,是无边无际的黑。
  责任编辑:青芒果
  美术插图:知 止
其他文献
一  我还是孩子的时候,非常讨厌读书。看到姐姐们读着什么“世界儿童文学全集”的时候,我觉得她们很蠢,认为那种东西没什么意思。  “书是好东西哦。读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变成了主角,兴奋激动、紧张刺激,很有意思。”母亲说。为此,她强制我读第一本书——《佛兰德斯的狗》。  在当初的我看来,《佛兰德斯的狗》一点意思都没有:可怜的少年带着他可怜的狗,最终毫无幸福可言地死去。这样的内容,说它“兴奋激动、紧张刺激
楚语  艾蒿如一个素衣乡绅,还有菖蒲、芷和蕙兰  这些楚国水乡的原住民,聚在一起  像一些无家可归的人  它们有话要说,想说出被春风追赶的细节  想说出它们如何困守楚地的沼泽  说它们看见子夜的涟漪和寂寥的闪电  看见晨光中的露珠,如何从芰荷滑落  说萤火虫是水边植物开出的花蕾  一点点的光,就足够照亮楚地的低语  说它们从归隐的子规那里学会了俚语  听子规如何在深夜,将半句楚语呛在气管里  不停
从操场溜出来的时候,他们在排队:先是立正,立正之后稍息,稍息之后又立正。向前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左转,向右转。有时候老师心血来潮,就把排队的人分成A、B两部分,一部分向左转,一部分向右转。叫一声向左向右转,A和B就背靠背各朝一方。接下来,连着两次,A和B又从不同的方向转到一起。还有向后转,转一下背过去,转两下又回过来,跟没转一样。原地踏步,左脚踏在一字上,右脚踏在二字上,从一走到二,从二走
打完电话后,他有些惴惴不安。在宾馆的房间里不停地走动着,像一头在森林里觅食的猛兽,但他明白,他毫无饥饿之感,有的只是按捺不住的激动,仿佛买了一辈子彩票的人,听到自己中奖的消息一样。   没想到,会这么顺利找到她。或者说,想到了却一直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这么多年有意无意地打听,一旦获知其下落,他又觉得十分突兀。他的一双手在身子两侧摆来摆去,不知如何安放,最后索性一齐捅进了裤口袋里。   他们,他和
“哇”的一声,女儿呱呱落地。老姐喂了一口掺了羚羊粉的温开水,这是女儿来到这人世间的第一口早餐,据说这样可以少长痱子。  很好奇,当初我降生时吃的什么。  从小到大,也不知道早餐吃的啥。物质匮乏的小时候,在山村里,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大部分的时候是红薯丝稀饭配炒土豆块或南瓜,居然也没吃厌。长大了条件好了,倒常常惦记起这一口,清水煮鸡蛋算好了,是补营养的。记得弟弟生病住院,妈妈每天早上两个清水鸡蛋,要
在澳大利亚的大学做老师,每个学期开始的第四节课总是让我充满了期待。这是一节和文化相关的课。这一课,是每一个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对于自己来讲最重要的东西,或者是最能代表他的文化的东西。  我第一次上这节课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期待,而第一个走上讲台的那个英俊的澳大利亚学生就让我很震惊。他拿出了自己的护照,翻开签证页,上面是密密麻麻整整58个国家的签证———这个毛头小伙子已经走过了58个国家,真是万水千
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的苏童,曾梦想成为诗人或作家,然而写了两三年,两眼一抹黑。在他快要崩溃的时候,有了要发表的福音,“否则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发表苏童诗歌处女作、在关键时刻给他信心的编辑,就是时任《星星》主编的叶延滨。  时光荏苒,近四十年了,苏童依然深深记得当年的情景。他说,自己“先打扮成叶延滨的读者”,然后直接将诗歌投给了叶延滨。
李春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侧过身子看了看躺在身边的妻子。他知道妻子也没睡着,夜光下,他看见妻子的眼睛虽然是闭着的,但她时而沉、时而缓的呼吸,说明妻子也陷入了一种无奈的情绪当中。   晚饭前,李春光接了儿子从北京打来的电话。正在厨房炒菜的妻子,听了丈夫和儿子在手机里简短的对话后,懒懒地说了一句,真要这样呀。之后,夫妻俩到现在,没说一句话。他们无声地吃着饭,默默地洗涮,电视也没打开,也
每到六月初,八百里秦川的麦田开始变黄。塬上塬下,坡东坡西,一道道梁疙瘩,一道道沟坎坎,由南到北被橘黄浸染,大地慷慨地为劳作的庄稼人长满一地的金子,在风中摇动着沉甸甸、黄灿灿的波浪。  “算黄算割——”在布谷鸟声声初鸣中,乡党们开镰喽——  四十多年前,我上初中时,学校放“忙假”,让已经有些力气的我们回家收麦。父亲给我磨好镰刀,天刚麻麻亮,娘就给父亲和我一人捞一碗油泼面。吃完面,我便背着镰刀跟在父母
五岁那年,爷爷病重,说不了话,总是张大着眼睛,呆呆向上望着。昏暗的光阴里,只有奶奶的身影如常,为爷爷忙上忙下,不同的是,一直挂在嘴角的笑容不见了,眼睛总是肿肿的,红红的。   春天里,我对许多植物过敏,所以,奶奶几乎不让我出去玩,再怎么撒娇也没有用。记得第一次过敏,爷爷和奶奶争吵起来了。“不要随便带她去田里,你看你看,这都成什么样了!”爷爷摸了摸我肿得像馒头的手,心痛地叫嚷着,“要去医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