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而兴趣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在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使物理教学中呈现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怎样激发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1.提问引入法
提问是教师教学常用的方法,恰当的提问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在《蒸发》一课教师问:我们洗完衣服后,把湿衣服晾在(1)阳光下还是树荫下?(2)摊开晾还是团在一块?(3)挂在通风的地方还是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肯定是晾在阳光下,摊开并挂在有风的地方干的快。
教师接着问:为什么你要这样做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原来很不起眼的生活习惯,学生觉得理所当然,但经这一问,激起学生进行反思,从而启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正确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教师轻而易举地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2.故事引入法
生动的故事,离奇的情节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还可以选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凸透镜》一课,用小故事“用冰取火”开头,会引人入胜,“很早以前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航行,被狂风困在一个孤岛上,这是正值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因为火柴被海浪打湿,连生火做饭取暖都成了问题。怎么办?大家面临受冷挨饿甚至丧失生命的危险,正在这时,一个叫吉劳波民的物理博士想到,能否把太阳光集中起来,用太阳光取火?于是他用刀割了一大块冰,把它削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饼状,并用手把冰面磨光,当太阳光透过这个圆形冰块后集聚在一点上。博士把衣服上易燃的棉花绒放在这个点上,几分钟后,棉花绒着了起来,用冰取火成功了!伙伴们高兴地跳了起来。”故事讲完后,教师再说:“你们知道吗这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冰块实际上就是一个凸透镜(板书课题)”。凸透镜为什么能聚光呢?它还有什么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3.实验引入法
在学习《惯性》这一节时,教师首先让同学们拿出了一张纸条和一只笔,让同学们做实验:(1)把笔放在纸条上,慢慢抽动纸条,笔随纸条一起运动吗?(2)然后把笔放在纸条上再快速抽动纸条,纸条一起运动吗?通过做实验,同学们知道慢慢抽动纸条,笔随物体一起运动,而快速抽动纸条,笔不随纸条一起运动,这样同学们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由于快慢抽动而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激发,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惯性》这一节的学习状态之中,实验对学生来说是感兴趣的,实验中的奇妙现象更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又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课中也可采用实验引入法,先让同学们拿出两张白薄纸,叠在一起,放在嘴边吹,同学们做这个实验时发现,不仅没有让这两张纸吹散开,反而这两张纸贴的更紧了,这是为什么?从而通过做实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难为易,学生容易接受,更易使学生进入状态。
4.创设情景引入法
在学习《机械运动》一节中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往往有部分同学不易接受,如:在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立定跳远向前跳的远,还是向后跳的远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对于初学者不易判断,教师:把匀速行驶的火车当做我们的地球(地球可以看做是在做匀速运动),我们现在在地球上向东跳得远还是向西跳的远呢?这个问题同学们都知道,不管向东跳还是向西跳一样远。火车和地球一样,都可看做匀速运动,所以在火车上向前和向后跳的距离应该一样远。在这里我们把火车当做地球,把火车中的情景与我们在操场中向东向西跳远的情景相似,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又如学习《压强和压力》一课时,我说:假如你在较厚的冰上滑冰时,突然冰裂开了,你该怎么办?又能怎么办?同学们都玩过冰,在冰上滑冰有部分同学滑过,假如你就是在冰上滑冰出危险的那个孩子,在学生了解置身于一个可以想得到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从而引出怎样减小压强的办法,这样,既传授给学生们的压强知识,又帮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如何解决的办法。
当然,创设情景就是要把学生引入到情景中去,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
收稿日期:2011-03-27
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怎样激发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1.提问引入法
提问是教师教学常用的方法,恰当的提问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在《蒸发》一课教师问:我们洗完衣服后,把湿衣服晾在(1)阳光下还是树荫下?(2)摊开晾还是团在一块?(3)挂在通风的地方还是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肯定是晾在阳光下,摊开并挂在有风的地方干的快。
教师接着问:为什么你要这样做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原来很不起眼的生活习惯,学生觉得理所当然,但经这一问,激起学生进行反思,从而启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想知道为什么,正确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教师轻而易举地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2.故事引入法
生动的故事,离奇的情节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还可以选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凸透镜》一课,用小故事“用冰取火”开头,会引人入胜,“很早以前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航行,被狂风困在一个孤岛上,这是正值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因为火柴被海浪打湿,连生火做饭取暖都成了问题。怎么办?大家面临受冷挨饿甚至丧失生命的危险,正在这时,一个叫吉劳波民的物理博士想到,能否把太阳光集中起来,用太阳光取火?于是他用刀割了一大块冰,把它削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饼状,并用手把冰面磨光,当太阳光透过这个圆形冰块后集聚在一点上。博士把衣服上易燃的棉花绒放在这个点上,几分钟后,棉花绒着了起来,用冰取火成功了!伙伴们高兴地跳了起来。”故事讲完后,教师再说:“你们知道吗这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冰块实际上就是一个凸透镜(板书课题)”。凸透镜为什么能聚光呢?它还有什么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3.实验引入法
在学习《惯性》这一节时,教师首先让同学们拿出了一张纸条和一只笔,让同学们做实验:(1)把笔放在纸条上,慢慢抽动纸条,笔随纸条一起运动吗?(2)然后把笔放在纸条上再快速抽动纸条,纸条一起运动吗?通过做实验,同学们知道慢慢抽动纸条,笔随物体一起运动,而快速抽动纸条,笔不随纸条一起运动,这样同学们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由于快慢抽动而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激发,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惯性》这一节的学习状态之中,实验对学生来说是感兴趣的,实验中的奇妙现象更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又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课中也可采用实验引入法,先让同学们拿出两张白薄纸,叠在一起,放在嘴边吹,同学们做这个实验时发现,不仅没有让这两张纸吹散开,反而这两张纸贴的更紧了,这是为什么?从而通过做实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难为易,学生容易接受,更易使学生进入状态。
4.创设情景引入法
在学习《机械运动》一节中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往往有部分同学不易接受,如:在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立定跳远向前跳的远,还是向后跳的远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对于初学者不易判断,教师:把匀速行驶的火车当做我们的地球(地球可以看做是在做匀速运动),我们现在在地球上向东跳得远还是向西跳的远呢?这个问题同学们都知道,不管向东跳还是向西跳一样远。火车和地球一样,都可看做匀速运动,所以在火车上向前和向后跳的距离应该一样远。在这里我们把火车当做地球,把火车中的情景与我们在操场中向东向西跳远的情景相似,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又如学习《压强和压力》一课时,我说:假如你在较厚的冰上滑冰时,突然冰裂开了,你该怎么办?又能怎么办?同学们都玩过冰,在冰上滑冰有部分同学滑过,假如你就是在冰上滑冰出危险的那个孩子,在学生了解置身于一个可以想得到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从而引出怎样减小压强的办法,这样,既传授给学生们的压强知识,又帮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如何解决的办法。
当然,创设情景就是要把学生引入到情景中去,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
收稿日期:201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