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依法治国”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人们愈发意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而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道德观、价值观和法治观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法治教育相融合,使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还能够启迪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融合策略
引言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法治教育被明确地纳入国民教育的体系之中,法治意识也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必备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认识到法治教育对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平台,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宣传和法治意识的培养,以此实现小学阶段法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以及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在融合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教师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创设情境的素材,借助图片和视频等元素,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此外,教师还应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还原到课堂,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联想,并且产生深刻的共鸣。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现实生活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法律案例呈现到课堂,比如,城管暴力执法导致小摊贩受到伤害,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售卖产品,这些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都可以通过法律得到纠正,在展示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联系经验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能够得到有效渗透。
二、结合生活实例,渗透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真正地落实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应融入更多典型的生活现象和社会行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感受和剖析。这样,学生既能够分析教学内容,又能够将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融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在感受、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建立自己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法治意识。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剖析,既要对具体生活事件进行分析,又要实现思想的升华,以及对行为方式的判断。
例如,在教学“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故事。罗布泊本来是个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失了,成了一片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所造成的悲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等现象。教师让学生对“环境污染”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能让学生意识到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各种规则,约束不当行为,共同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教师也要针对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并且要渗透国家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学生认识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性。这样,教师既能够通过生活化的范例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又渗透了法治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仅是个人的主体行为,还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必要行为,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和法治教育
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健全的品格、法治和思想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交流。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对课程成果的评价大部分集中在学生考试成绩和课程作业的完成上,而这种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却使教师和家长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标准和学段的不同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要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微小进步,同时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家庭状况,这样才能合理地设计学生课外实践体验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我们的班规我们定》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体验制定班级规定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让每一个学生轮流提一条班规,最后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的班规,从而通过体验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班规的重要性,同时这个过程也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制定班规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班规遵守情况进行评估,表扬遵守班规的学生,对违反班规的学生进行进一步教育。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感官学习,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小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教师的法治教育水平以及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法治社会建设的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积极地进行法治教育的开展,并通过因材施教、勇于创新、多方联动、优化评价等教学策略的实施,来提升小学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萍.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读写算,2020(31):155-156.
[2]胡建禄.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創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
[3]李雪琼.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祖国,2018(02):250.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融合策略
引言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法治教育被明确地纳入国民教育的体系之中,法治意识也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必备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认识到法治教育对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平台,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宣传和法治意识的培养,以此实现小学阶段法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以及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在融合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教师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创设情境的素材,借助图片和视频等元素,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此外,教师还应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还原到课堂,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联想,并且产生深刻的共鸣。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现实生活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法律案例呈现到课堂,比如,城管暴力执法导致小摊贩受到伤害,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售卖产品,这些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都可以通过法律得到纠正,在展示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联系经验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能够得到有效渗透。
二、结合生活实例,渗透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真正地落实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应融入更多典型的生活现象和社会行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感受和剖析。这样,学生既能够分析教学内容,又能够将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融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在感受、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建立自己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法治意识。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剖析,既要对具体生活事件进行分析,又要实现思想的升华,以及对行为方式的判断。
例如,在教学“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故事。罗布泊本来是个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失了,成了一片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所造成的悲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等现象。教师让学生对“环境污染”这一话题进行讨论,能让学生意识到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各种规则,约束不当行为,共同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教师也要针对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并且要渗透国家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学生认识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性。这样,教师既能够通过生活化的范例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又渗透了法治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不仅是个人的主体行为,还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必要行为,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和法治教育
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健全的品格、法治和思想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交流。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对课程成果的评价大部分集中在学生考试成绩和课程作业的完成上,而这种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却使教师和家长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标准和学段的不同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要注重学生的长期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微小进步,同时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家庭状况,这样才能合理地设计学生课外实践体验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我们的班规我们定》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体验制定班级规定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让每一个学生轮流提一条班规,最后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的班规,从而通过体验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班规的重要性,同时这个过程也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制定班规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班规遵守情况进行评估,表扬遵守班规的学生,对违反班规的学生进行进一步教育。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感官学习,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小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教师的法治教育水平以及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法治社会建设的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积极地进行法治教育的开展,并通过因材施教、勇于创新、多方联动、优化评价等教学策略的实施,来提升小学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萍.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读写算,2020(31):155-156.
[2]胡建禄.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創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
[3]李雪琼.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祖国,2018(0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