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美学与现代“青春”的对接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04年以来,白先勇先生集合两岸四地的精英和人才,与苏州昆剧院共同策划了“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内外巡演引起了强烈反响与广泛关注,一度引发 “昆曲热”。本文试从青春版的命名、宗旨,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和对昆曲传承的启示等层面对“青春版”《牡丹亭》进行解析,以期对昆曲的传承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青春版” ;《牡丹亭》;昆曲;传承
  2001年5月,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距今已满20周年。在这20年中,无数昆曲传承者与爱好者为昆曲的传承与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辛劳的汗水,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自2004年,白先勇先生集合两岸四地的精英和人才,联合苏州昆剧院共同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又与北京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合作,推出了“校园版”《牡丹亭》,让“高雅艺术进校园”,在全国高校和海内外巡演数百场,引起了强烈反响与广泛关注,引发了“昆曲热”。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张力,经典与雅致的凸显,青春与至情的魅力,无疑在这部古典戏剧与现代青年观众之间构筑了一道桥梁。
  (一)“昆曲”的传承之路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约600年前在江苏昆山兴起,她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曲因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与参与一直雄踞明清时代的中国剧坛。
  而清朝乾隆之后,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又受到“花部”崛起的冲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逐渐被取代。过于典雅的唱词和缓慢的节奏,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进入现代社会后更是危机重重,前途堪忧。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十五贯》的成功上演 ,昆曲获得一线生机。昆曲院团陆续恢复和建立,老艺人的艺术得以传承和保留。改革开放后,振兴昆曲再次成为一个重要议题,但是在电视电影、流行音乐和快餐文化充斥眼球的时代,昆曲的发展困难重重,演员断层、观众流失、剧团难以为继。
  然而可喜的是,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昆曲艺术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排名超过日本能乐和印度梵剧,这是国人引以自豪的一项殊荣。这一方面说明昆曲的重要价值被世界认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它面临消亡的危机与困境。
  昆曲被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这一项殊荣不仅可以“凝聚两岸四地文化界和昆曲界”,而且也让“海内外关心昆曲的人士都深受鼓舞”[1]。很多昆曲义工、社会资源与力量都加入到保护和传承昆曲的行动中来。尤其是台湾的白先勇先生集合两岸四地的精英和人才,策划排演了“青春版”《牡丹亭》,并到海内外巡演,产生巨大影响。那么,青春版《牡丹亭》如何焕发出“青春”之魅力呢?
  (二)青春版《牡丹亭》为何刮起“昆曲热”的旋风?
  由著名作家、昆曲义工白先勇先生策划制作,并联合两岸四地的艺术家们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首演一来,在两岸四地和海外演出数百场,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而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高校巡演,也是在青年大学生中掀起了“昆曲热”。2006年9月15日至10月10日,白先勇带着青春版《牡丹亭》走出国门,在加州大学四个校区共巡回演出4轮12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美国的评论家和媒体也认为这次演出是继1929年梅兰芳美国巡演之后,“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对美国文化界、学术界造成最大一次的冲击”[2]。《牡丹亭》搬演是昆曲界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是为何青春版《牡丹亭》会造成这种盛况,让人激动不已、流连忘返呢?
  1.青春版《牡丹亭》为何以“青春”命名?
  其一,试图呈现“百戏之祖”的青春生命。
  白先勇之所以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是因为他不忍看到曾经辉煌一世的昆曲衰落下去,他“意识到近年昆曲舞台演出逐渐老化,与现代剧场审美观念产生了距离隔阂”[3],他竭力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意在将中国传统昆曲中的古典韵味与现代化的剧场接轨,一方面保证古典昆曲美学传承的原味,另一方面融入现代剧场艺术与审美法则,创造出将传统精髓与现代风味完美融合的昆曲经典,“以唤回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百戏之祖’的青春生命”。[4] 因此,制作的宗旨与方向就是迎合年轻观众的审美意识,谋求古典与现代的对接。
  其二,培养青年昆曲演员和表演团体。
  戏曲的活态传承,是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将其舞台艺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而一个剧目要搬上戏曲舞台并将其传承下去,需要“一个演出表演团体”,需要“各方面的创作人才”[5]。白先勇先生希望借这个戏能挑选出一批有才气的青年演员,将大师们的功夫传下来,快点接班。所以,2003年白先勇亲自到江苏省昆剧院“小兰花班”挑选了俞玖林和沈丰英两位主角,亲自坐镇,集合两岸三地一流的文化人才和精英打造了充满青春气息的《牡丹亭》。
  其三,培养青年戏曲观众。
  白先勇先生在讲座中多次表示,没有青年观众,一个剧种是无法存活下去的。而通过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一方面是想借助这部昆曲精品的集中排演,快速培养出一批可以独当一面、才艺俱佳的青年演员;另一方面就是要培养青年观众,这是一个剧种得以存在的基础。因此,青春版《牡丹亭》将青年大学生定位为主要观众群,无疑是正确明智的选择。
  其四,青春的“爱情”主题与审美品味。
  在改编剧本时,白先勇团队就着力为观众提供一个没有时间距离感的本子,以“青春”为追求。而《牡丹亭》中的十六、七歲的梦梅、丽娘都演绎了一个美丽动人、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创造了“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神话,能够引起青年观众的共鸣。
  2.青春版《牡丹亭》为何引发“昆曲热”?
  其一,古典美学的经典——昆曲艺术自身的魅力。昆曲曾在明清时代辉煌一世,且能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为首批“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偶然。昆曲经过几百年的积淀,昆曲的美学在整个中国戏曲艺术之中都是很高,很完备,很成熟的。强烈的视觉感官刺激、年轻貌美的演员、色彩斑斓的服装、摇曳多姿的舞蹈、流光溢彩的舞美等等,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在“经历了浮躁和快餐般的填充后,人们感受到的是传统艺术的美轮美奂和含蓄耐咀的内心感受”,“那种以形寓神,那种细致入微,那种诗情画意,那种意味深长”让处于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人有一种心灵慰藉和情感解压,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6]这让二十年来处于流行歌曲摇滚乐、西方文化肯德基包围中的当代年轻人,真正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二,名人、品牌效应。白先勇先生作为昆曲义工,以其特殊的指挥、组织才能和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深谙与审美品位,在整个演出策划中是一个灵魂人物。白先勇——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的特殊身份及他在美国、台湾、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人脉资源,让他可以得到澳门赌王何鸿燊家族基金的赞助与扶持,可以集合国内一流的昆曲表演艺术家和台湾一流的创意设计家,共同投入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汪世瑜(艺术总监及总导演)、张继青(艺术指导)、王童(美术总监、服装设计)、林克华(舞台、灯光设计)、吴素君(舞蹈指导)、董阳孜(书法艺术)。总之,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是两岸四地众多文化精英智慧的结晶。
  其三,诉诸至情的“青春版”。青春版《牡丹亭》将原来的五十五折删减到二十九折,主要凸显《牡丹亭》的主题——“情”,删减的剧本力求按照汤显祖“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发展:由“梦中情”到“人鬼情”再到“人間情”,强调和提炼了汤显祖创作的“青春与爱情”的主题,唱词优美,画面精致,服装雅致,色彩清丽,布景宜人,确实洋溢“姹紫嫣红”的青春气息。
  其四,现代化的偶像制造与国际化包装。该剧通过吸取内外元素的组合打动年轻观众,运用现代剧场的种种观念,从舞台、服装、灯光设计到美术、书法、舞蹈艺术的综合策划等一系列创意手法,来实现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的对接,在创新中让昆曲保持“原汁原味”的高雅趣味。其制作班底大都有国际化背景,曾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熟悉好莱坞、百老汇。青春版《牡丹亭》正是以百老汇商业戏剧的方式包装传统戏曲,尽量减少与不同层次观众之间的文化隔阂,让其能得到大众的喜欢。
  (三)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传承
  昆曲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不仅人才流失严重,观众培养也是难题,古典昆曲如何现代化更是困难重重。年轻的演员还没培养起来,可是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年事已高;由于昆曲剧场不景气,从业人员待遇一般,因此观众流失,演员青黄不接,演出不景气,资金无保障,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要革新昆曲,就会面临和其它戏曲剧种一样的两难:如果要昆曲现代化,昆曲就很难保持原有的韵味和魅力,但是如果不进行现代化的改变,就难以缩小昆曲和时代的距离。
  那么,如何在开掘传统艺术的基础上突破以往的旧有模式,去创造全新的经营理念。如何将古典美学与现代剧场对接,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是昆曲保护面临的难题,也是昆曲得以传承的切入点。而在昆曲抢救、保护、扶持和发展中,青春版所展示的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保持精髓与创新发展的融合是值得我们深思与研究的,它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
  其一,要保持昆曲原汁原味并非说昆曲不需要与时俱进,不需要创新。因为昆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艺术。在当代社会,昆曲也要有时代意识,使传统与时尚结合,古典与现代并举。
  其二,观众定位的成功与结构的改善。明清时代昆曲的辉煌盛世与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介入是密不可分的。昆曲典雅的曲词、雅致的风韵与文人士大夫的气质是相得益彰的。因此,当下昆曲仍需学者的重新介入。大学需要昆曲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昆曲也需要最好的观众。近来,剧院里年轻观众不断增多,昆曲受到越来越多青年才子的青睐与关注。
  其三,昆曲本色理念的回归。昆曲的保存、发展必须遵守自身的本质规律。昆曲不仅是一个戏剧的剧种,更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随着青春版《牡丹亭》掀起的“昆曲热”,厅堂版《牡丹亭》、实景园林版《牡丹亭》又呼之欲出。“厅堂版”意在让《牡丹亭》“暗香迫近眼眉”——恢复到最原初的观演关系,演员与观众距离非常近,近到可以听到演员肉嗓和笛师笛膜的声音;而实景园林版意在抛开现代的框架式舞台,让牡丹亭回归到最原初的园林中,也将最真实,最纯美的牡丹之梦还原了。这种本色理念的回归,让观众强烈感受到昆曲的真实魅力。
  其四是昆曲的继承与创新应大胆且谨慎。大胆创新是指昆曲文本的体裁、构思和舞台表演手段以及舞台美术中的灯光、音响等都可以尽可能与时代审美接轨。但是昆曲的革新不能违背昆曲的艺术规律,在音乐声腔方面的改革要慎重。
  总之,我们应当充分继承昆曲艺术的精华,原汁原味地展示昆曲的魅力。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着重创新,将古典美学与现代舞台接轨,将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融合。这样我们才能写就中国昆曲艺术的又一个辉煌时代。
  注释:
  [1]安葵:《昆曲创作难,传承保留更难》.《光明日报》,2012年12月19日。
  [2][4]白先勇:《牡丹一百——青春版<牡丹亭>百场演出感言》,见青春版《牡丹亭》大型公演100场纪念特刊,第4页,第3页。
  [3][6]刘祯著:《戏曲学论》,学苑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第358页,357页。
  [5]刘文峰著:中国戏曲史,2013年8月 ,第780页。)
  作者简介:张莉,女,湖北宜昌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戏剧与传播。
  基金项目: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艺术概论》项目成果(2020304)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各级教师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往往都收效甚微,虽在短时间内尚有成效,但很难长时间的坚持下去。这是因为传统的以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已不在适用现下语文阅读教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引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以颠覆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把学生真正当做发展的主体来看待。  
期刊
摘要:大学与城市之间深度的文化互动和融合,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更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备条件。文章以沈阳市城市文化与大学文化的互动为例,分析了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共生关系,为城市和大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文化;城市文化;文化融合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于城市文化内涵的理解略有不同。城市文化在《中外城市知识辞典》中包括物
期刊
《革命者》电影开篇,你就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这是一部地道的管虎作品。这与他之前《斗牛》和《杀生》类似,采用了一种倒叙的叙述方式,一开始给出故事的结局,然后顺序和倒叙交叉进行。叙述中的所有事件与观众推演的,共同组合为故事。  大革命失败了,“白色恐怖”之下,共产党的组织遭受到国民党严重的破坏,大量的党员牺牲、叛变、逃往。这对于共产党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李大钊被关押在监狱里,备受酷刑。观众心里都知道,
期刊
摘要:《恶之花》,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作品,自出版以来,褒贬不一争议不断但无人不对其感到惊异。象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盛开在扭曲的人肉盛宴之上的冷艳花朵的人间地狱之景,罪恶成了这一部诗歌集唯一的主题。人类成了罪恶的温床,来源于人性罪恶的养分却怒绽出花朵,就如同诞生于地狱的恶魔却向往着光明美好一般的矛盾但正是。自此,开创了一个恶之美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以恶为美;波德莱尔;特殊美学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
期刊
摘要:青少年的成长困境在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里都是一个常见的母题。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国作家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与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的主人公佩科拉和孙光林的成长困境,虽然两部小说的情节、背景不尽相同,但其对于苦难现实的关注是一致的,类似的令人绝望的家庭和社会历史因素是导致两个主人公绝望处境的根源,并在绝望的描述中给与人们希望。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在细雨中呼喊;成长困境  一、
期刊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的故里。 它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東北隅,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总面积1621平方千米。  陕西韩城被誉为“中国花椒之都”,全国每6粒花椒就有一粒是韩城花椒。  韩城种植花椒55万亩,年产量达到2700万公斤,占全国的1/6,产值达到20~30亿元。小小花椒成了韩城的致富大产业。  
期刊
《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着作。至今已152年的历史了。它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感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用心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自身的经历为素材,叙写了一个小女孩克服诸多艰难险阻,从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动人故事。主人公简爱是一个不畏艰险,十分坚强的女孩,尽管自己童年生活在痛
期刊
摘要:东北流派唢呐音乐与地域文化一脉相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唢呐演奏风格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是对于东北特有的大唢呐音乐文化了解少之又少。因此想通过家乡情的创造背景简单介绍下辽南大唢呐,之后对他的乐器、曲牌特点,以及辽南流派演奏特点与其他地区演奏方法作比较与闸释关键词:乐曲简介演奏风格。  关键词:刘勇《中国唢呐艺术研究》,《百度文献》,陈家齐《唢呐教程》  引言唢呐,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带,自
期刊
摘要:朝鲜半岛因为与我国相邻,在千百年历史中,在各个朝代的更替下他们的服饰文化一直受中国中原地区的文化习俗和服饰习惯所影响。本文从各个朝代的统治和时间顺序入手,通过举例和两者对比的手法来浅析中国文化对朝鲜服饰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服饰 朝鲜服饰 服饰对比  朝鲜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从西汉时期就生活在朝鲜半岛,《马关条约》之后部分朝鲜半岛居民走向中原大陆,为多彩的中国添色。他们与中国自
期刊
摘要: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为中高段习作教学的启蒙阶段,对学生将来的语言表达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是“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写话有畏难情绪,写话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时也没有有效的指导策略。怎样让学生克服对写话的恐惧,激起他们的表达欲,,让他们乐于表达,敢于动笔,爱上写话,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开展大量阅读实践中,我们发现绘本内容的丰富、画面的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