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目的:统计2012-2014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呼吸道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纳入2012年06月至2013年06月我科收治的21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别进行鼻咽拭子呼吸道病毒检测、血清支原体IgM抗体检测,比较不同类型单一病毒感染以及混合感染时患儿喘憋、发热及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213例患儿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148例,占69.48%,病毒感染145例,占68.08%,混合感染3例,占1.41%。单一病毒感染中以RSV阳性最多,其次为PIVⅢ和ADV阳性;MP-IgM抗体检测单独阳性41例,占19.25%,与病毒混合阳性10例(4.69%)。213例患儿病原体总阳性189例(88.73%),混合感染13例(6.10%)。RSV感染年龄较小,ADV感染发热时间较长、MP感染及混合感染年龄较大、喘息消失慢、住院时间较长。不同病原体感染患儿心肌酶谱、CRP、PCT、IgE,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原体以RSV最为常见,其次为MP、PIVⅢ,混合感染患儿年龄偏大、发热时间长、喘息消失慢,住院时间长。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 婴幼儿 呼吸道病原体 支原体感染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是婴幼儿的最常见住院原因。该病通常由病毒感染所引起,临床症状以喘憋为主,若控制不当可引起局部流行。每年大约十万分之二的婴儿死于毛细支气管炎并发症[1],了解毛细支气管炎病原体及其临床特征有利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本研究纳入了2012-2014年我科收治入院的21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别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以分析我院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谱及临床特征。
1对象与方法
1.1纳入对象 本研究纳入2012年06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年龄1~36月,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1、入院前接受过抗生素及抗病毒制剂治疗;2、早产、低体重;3、严重心肺疾病、免疫缺陷病。所做检查均获得家长知情同意。
1.2检测方法 患儿入院后采集患儿静脉血,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尿粪常规、CRP、降钙素原(PCT)、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清IgE检测、胸片、鼻咽拭子呼吸道病毒检测,包括呼吸道合包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副流感病毒(PIV)Ⅰ、Ⅱ、Ⅲ等七种病毒。
1.3 分析方法 ①统计213例患儿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②统计病毒阳性标本中单一病毒感染及混合感染的情况;③比较不同类型单一病毒感染以及混合感染时患儿喘憋、发热、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辅助实验室检查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符合条件纳入研究患儿213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89例,年龄1月至36个月,平均(5.21±2.03)个月,病程5至15天,平均病程(10.26±1.04)天;临床表现均以咳嗽、喘憋为主,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伴发热25例,发热时间1至5天,平均(3.02±0.53)天。
2.1病原体检测结果 213例患儿鼻咽拭子呼吸道病毒检测中,阳性标本148例,占69.48%。单一病毒感染145例,占68.08%,包括RSV108例(50.70%)、ADV6例(2.82%)、PIVⅠ2例(0.94%)、PIVⅢ 29例(13.62%);两种病毒感染3例,占1.41%,包括RSV+ADV 1例(0.47%)、PIVⅡ+Ⅲ2例(0.94%)。213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IgM检测单独阳性(>5AU/ml)41例,占19.25%,与病毒混合阳性10例(4.69%),包括RSV+MP8例、PIVⅢ+MP2例。213例患儿病原体总阳性189例(88.73%),混合感染13例(6.10%)。
2.2不同类型感染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RSV感染患儿年龄比ADV感染患儿(t=-3.499,p=0.012)、PIVⅢ感染患儿(t=-5.273,p=0.000)、MP感染患儿(t=-4.189,p=0.000)及混合感染患儿(t=-3.989,p=0.000)小;ADV感染患儿年龄与PIVⅢ感染患儿(t=-2.994,p=0.172)、MP感染患儿(t=-1.276,p=0.651)及混合感染患儿(t=-0.589,p=0.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一病毒感染的患儿中,单一RSV感染者大多无发热或以低热为主,体温多于1-2天恢复正常;单一ADV感染者则以发热、气促、咳嗽、中毒症状为主。
RSV感染患儿的喘息消失较ADV感染患儿(t=-3.233,p=0.035)、MP感染患儿(t=-4.536,p=0.000)、混合感染患儿(t=-5.286,p=0.000)快,与PIVⅢ感染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9,p=0.355);ADV感染患儿喘息消失时间较PIVⅢ感染患儿快(t=3.145,p=0.043),与MP感染患儿(t=-0.684,p=0.861)、混合感染患儿(t=-1.679,p=0.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VⅢ感染患儿喘息消失时间较MP感染患儿(t=-3.263,p=0.033)、混合感染患儿(t=-4.679,p=0.000)快;MP感染患儿喘息消失时间与混合感染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9,p=0.874)。
RSV感染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较ADV感染患儿(t=-3.112,p=0.045)、混合感染患儿(t=-4.981,p=0.000)快,与PIVⅢ感染患儿(t=1.989,p=0.58)、MP感染患儿(t=-1.679,p=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V感染体温恢复时间较PIVⅢ感染患儿(t=3.245,p=0.034)、MP感染患儿(t=3.184,p=0.041)快,与混合感染患儿(t=-1.579,p=0.5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IVⅢ感染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与MP感染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3,p=0.930),较混合感染患儿快(t=-5.179,p=0.000);MP感染患儿体温恢复时间较混合感染患儿快(t=-5.123,p=0.000)。
RSV感染患儿的啰音消失时间较ADV感染患儿(t=-3.202,p=0.038)、MP感染患儿(t=-3.463,p=0.018)、混合感染患儿(t=-5.081,p=0.000)快,与PIVⅢ感染患儿(t=0.989,p=0.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V感染啰音消失时间较PIVⅢ感染患儿慢(t=3.345,p=0.013),与MP感染患儿(t=1.184,p=0.631)、混合感染患儿(t=-2.579,p=0.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VⅢ感染患儿啰音消失时间较MP感染患儿(t=-3.563,p=0.008)、混合感染患儿(t=-6.539,p=0.000)快;MP感染患儿啰音消失时间与混合感染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23,p=0.181)。
RSV感染患儿住院时间与ADV感染患儿(t=-2.499,p=0.276)、PIVⅢ感染患儿(t=0.673,p=0.89)、MP感染患儿(t=0.589,p=0.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混合感染患儿(t=-5.389,p=0.000)短;ADV感染患儿年龄与PIVⅢ感染患儿(t=3.004,p=0.142)、MP感染患儿(t=2.876,p=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混合感染患儿短(t=-3.589,p=0.010)。
不同病原体感染患儿心肌酶谱、CRP、PCT、IgE结果见表2,经方差分析,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变主要位于肺部细小支气管,即毛细支气管,病原体侵袭后,主要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堵塞小气道,再加上坏死的黏膜上皮细胞大量脱落进一步加重了气道堵塞,诱发肺气肿或肺不张。病原体所引发的炎症反应通常可累及肺泡、肺泡壁以及肺间质,因此大多数学者将毛细支气管炎归属于肺炎的特殊类型。该病的临床症状与肺炎类似,多在上呼吸道感染2-3天后发生,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低中度发热,喘憋症状为该病的重要特点,发作时呼吸频率显著增快,并伴有呼气延长及喘鸣,通常情况下,喘憋症状发生2-3天后患儿的病情达到高峰,若治疗不当可加重病情,出现"三凹征"、呼吸衰竭等重症表现,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近年来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多数,其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等,也有少数病例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或沙眼衣原体等特殊病原体引起[3]。我们的研究中,病原体总阳性189例(88.73%),病毒病原体的检出率为69.48%,占第一位。单一RSV感染检出率为50.70%,其次为PIVⅢ(13.62%),PIVⅡ、PIVⅠ、IVA及IVB则较为少见,这一结果与国内一些报道相近[4-5]。MP检出率19.25%,占第二位,以往认为MP感染以学龄儿童为主,婴儿少见的观念需要更新,也是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体,在治疗时应注意抗MP治疗。另外,混合感染检出率较低,仅占总样本的6.10%,毛细支气管炎还是以单一病原体感染为主,不必过度的经验联合用药。
本研究还分析了不同类型病毒感染与患儿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单一ADV感染的患儿较单一RSV感染的症状更为严重,喘息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肺部体征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延长。而混合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较单一病毒感染更为严重,尤其是RSV+ADV阳性者最为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延长。RSV感染多见于小婴儿,混合感染年龄较大;ADV、MP、混合感染喘息及肺部啰音消失较慢,平均1周左右;发热在ADV、混合感染时间较长3~4天,混合感染住院时间较长,平均11天左右。不同病原体感染与心肌酶谱、CRP、PCT、I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我院2012-2013年冬春季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病原体以RSV最为常见,其次为MP、PIVⅢ,部分患儿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或病毒合并MP的混合感染。因此,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入院后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及MP抗体检测是必要的,可及时提供更为全面的病原学诊断依据,避免治疗的盲目性,以及抗生素的滥用。
参考文献
[1]Coffin S.E. Bronchiolitis in-patient focus. Pediatr Clin North Am.. 2005. 52(4): 1047-57.
[2]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ubcommittee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ronchiolit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ronchiolitis. Pediatrics.2006;118(4):1774~1793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1.
[4]田曼,施圣云,秦铭,等.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2):120-123.
[5]丁国标,汪龙辉,吴封平,等. 31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原学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20): 40-41.
【摘要】目的:统计2012-2014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呼吸道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纳入2012年06月至2013年06月我科收治的21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别进行鼻咽拭子呼吸道病毒检测、血清支原体IgM抗体检测,比较不同类型单一病毒感染以及混合感染时患儿喘憋、发热及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213例患儿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148例,占69.48%,病毒感染145例,占68.08%,混合感染3例,占1.41%。单一病毒感染中以RSV阳性最多,其次为PIVⅢ和ADV阳性;MP-IgM抗体检测单独阳性41例,占19.25%,与病毒混合阳性10例(4.69%)。213例患儿病原体总阳性189例(88.73%),混合感染13例(6.10%)。RSV感染年龄较小,ADV感染发热时间较长、MP感染及混合感染年龄较大、喘息消失慢、住院时间较长。不同病原体感染患儿心肌酶谱、CRP、PCT、IgE,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原体以RSV最为常见,其次为MP、PIVⅢ,混合感染患儿年龄偏大、发热时间长、喘息消失慢,住院时间长。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 婴幼儿 呼吸道病原体 支原体感染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是婴幼儿的最常见住院原因。该病通常由病毒感染所引起,临床症状以喘憋为主,若控制不当可引起局部流行。每年大约十万分之二的婴儿死于毛细支气管炎并发症[1],了解毛细支气管炎病原体及其临床特征有利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本研究纳入了2012-2014年我科收治入院的21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别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以分析我院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原谱及临床特征。
1对象与方法
1.1纳入对象 本研究纳入2012年06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年龄1~36月,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1、入院前接受过抗生素及抗病毒制剂治疗;2、早产、低体重;3、严重心肺疾病、免疫缺陷病。所做检查均获得家长知情同意。
1.2检测方法 患儿入院后采集患儿静脉血,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血尿粪常规、CRP、降钙素原(PCT)、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清IgE检测、胸片、鼻咽拭子呼吸道病毒检测,包括呼吸道合包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副流感病毒(PIV)Ⅰ、Ⅱ、Ⅲ等七种病毒。
1.3 分析方法 ①统计213例患儿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②统计病毒阳性标本中单一病毒感染及混合感染的情况;③比较不同类型单一病毒感染以及混合感染时患儿喘憋、发热、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辅助实验室检查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符合条件纳入研究患儿213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89例,年龄1月至36个月,平均(5.21±2.03)个月,病程5至15天,平均病程(10.26±1.04)天;临床表现均以咳嗽、喘憋为主,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伴发热25例,发热时间1至5天,平均(3.02±0.53)天。
2.1病原体检测结果 213例患儿鼻咽拭子呼吸道病毒检测中,阳性标本148例,占69.48%。单一病毒感染145例,占68.08%,包括RSV108例(50.70%)、ADV6例(2.82%)、PIVⅠ2例(0.94%)、PIVⅢ 29例(13.62%);两种病毒感染3例,占1.41%,包括RSV+ADV 1例(0.47%)、PIVⅡ+Ⅲ2例(0.94%)。213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IgM检测单独阳性(>5AU/ml)41例,占19.25%,与病毒混合阳性10例(4.69%),包括RSV+MP8例、PIVⅢ+MP2例。213例患儿病原体总阳性189例(88.73%),混合感染13例(6.10%)。
2.2不同类型感染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RSV感染患儿年龄比ADV感染患儿(t=-3.499,p=0.012)、PIVⅢ感染患儿(t=-5.273,p=0.000)、MP感染患儿(t=-4.189,p=0.000)及混合感染患儿(t=-3.989,p=0.000)小;ADV感染患儿年龄与PIVⅢ感染患儿(t=-2.994,p=0.172)、MP感染患儿(t=-1.276,p=0.651)及混合感染患儿(t=-0.589,p=0.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一病毒感染的患儿中,单一RSV感染者大多无发热或以低热为主,体温多于1-2天恢复正常;单一ADV感染者则以发热、气促、咳嗽、中毒症状为主。
RSV感染患儿的喘息消失较ADV感染患儿(t=-3.233,p=0.035)、MP感染患儿(t=-4.536,p=0.000)、混合感染患儿(t=-5.286,p=0.000)快,与PIVⅢ感染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9,p=0.355);ADV感染患儿喘息消失时间较PIVⅢ感染患儿快(t=3.145,p=0.043),与MP感染患儿(t=-0.684,p=0.861)、混合感染患儿(t=-1.679,p=0.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VⅢ感染患儿喘息消失时间较MP感染患儿(t=-3.263,p=0.033)、混合感染患儿(t=-4.679,p=0.000)快;MP感染患儿喘息消失时间与混合感染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9,p=0.874)。
RSV感染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较ADV感染患儿(t=-3.112,p=0.045)、混合感染患儿(t=-4.981,p=0.000)快,与PIVⅢ感染患儿(t=1.989,p=0.58)、MP感染患儿(t=-1.679,p=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V感染体温恢复时间较PIVⅢ感染患儿(t=3.245,p=0.034)、MP感染患儿(t=3.184,p=0.041)快,与混合感染患儿(t=-1.579,p=0.5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IVⅢ感染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与MP感染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3,p=0.930),较混合感染患儿快(t=-5.179,p=0.000);MP感染患儿体温恢复时间较混合感染患儿快(t=-5.123,p=0.000)。
RSV感染患儿的啰音消失时间较ADV感染患儿(t=-3.202,p=0.038)、MP感染患儿(t=-3.463,p=0.018)、混合感染患儿(t=-5.081,p=0.000)快,与PIVⅢ感染患儿(t=0.989,p=0.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V感染啰音消失时间较PIVⅢ感染患儿慢(t=3.345,p=0.013),与MP感染患儿(t=1.184,p=0.631)、混合感染患儿(t=-2.579,p=0.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VⅢ感染患儿啰音消失时间较MP感染患儿(t=-3.563,p=0.008)、混合感染患儿(t=-6.539,p=0.000)快;MP感染患儿啰音消失时间与混合感染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23,p=0.181)。
RSV感染患儿住院时间与ADV感染患儿(t=-2.499,p=0.276)、PIVⅢ感染患儿(t=0.673,p=0.89)、MP感染患儿(t=0.589,p=0.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混合感染患儿(t=-5.389,p=0.000)短;ADV感染患儿年龄与PIVⅢ感染患儿(t=3.004,p=0.142)、MP感染患儿(t=2.876,p=0.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混合感染患儿短(t=-3.589,p=0.010)。
不同病原体感染患儿心肌酶谱、CRP、PCT、IgE结果见表2,经方差分析,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变主要位于肺部细小支气管,即毛细支气管,病原体侵袭后,主要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堵塞小气道,再加上坏死的黏膜上皮细胞大量脱落进一步加重了气道堵塞,诱发肺气肿或肺不张。病原体所引发的炎症反应通常可累及肺泡、肺泡壁以及肺间质,因此大多数学者将毛细支气管炎归属于肺炎的特殊类型。该病的临床症状与肺炎类似,多在上呼吸道感染2-3天后发生,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低中度发热,喘憋症状为该病的重要特点,发作时呼吸频率显著增快,并伴有呼气延长及喘鸣,通常情况下,喘憋症状发生2-3天后患儿的病情达到高峰,若治疗不当可加重病情,出现"三凹征"、呼吸衰竭等重症表现,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近年来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主要病原体为病毒,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多数,其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等,也有少数病例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或沙眼衣原体等特殊病原体引起[3]。我们的研究中,病原体总阳性189例(88.73%),病毒病原体的检出率为69.48%,占第一位。单一RSV感染检出率为50.70%,其次为PIVⅢ(13.62%),PIVⅡ、PIVⅠ、IVA及IVB则较为少见,这一结果与国内一些报道相近[4-5]。MP检出率19.25%,占第二位,以往认为MP感染以学龄儿童为主,婴儿少见的观念需要更新,也是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体,在治疗时应注意抗MP治疗。另外,混合感染检出率较低,仅占总样本的6.10%,毛细支气管炎还是以单一病原体感染为主,不必过度的经验联合用药。
本研究还分析了不同类型病毒感染与患儿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单一ADV感染的患儿较单一RSV感染的症状更为严重,喘息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肺部体征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延长。而混合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较单一病毒感染更为严重,尤其是RSV+ADV阳性者最为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延长。RSV感染多见于小婴儿,混合感染年龄较大;ADV、MP、混合感染喘息及肺部啰音消失较慢,平均1周左右;发热在ADV、混合感染时间较长3~4天,混合感染住院时间较长,平均11天左右。不同病原体感染与心肌酶谱、CRP、PCT、I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我院2012-2013年冬春季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病原体以RSV最为常见,其次为MP、PIVⅢ,部分患儿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或病毒合并MP的混合感染。因此,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入院后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及MP抗体检测是必要的,可及时提供更为全面的病原学诊断依据,避免治疗的盲目性,以及抗生素的滥用。
参考文献
[1]Coffin S.E. Bronchiolitis in-patient focus. Pediatr Clin North Am.. 2005. 52(4): 1047-57.
[2]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ubcommittee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ronchiolit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ronchiolitis. Pediatrics.2006;118(4):1774~1793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1.
[4]田曼,施圣云,秦铭,等.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2):120-123.
[5]丁国标,汪龙辉,吴封平,等. 31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原学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20):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