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初探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ue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和贫富差距曾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而收入差距的扩大化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居民收入;分配;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统计资料表明,在此政策下,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都享受到了经济的实惠,特别是居民个人享受到更大的实惠。但国民收入分配中依然存在不合理的因素,特别是城乡居民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在收入分配上仍存在着较大差异,收入分配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
  
  一、居民收入分配中突出的问题
  
  (一)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根据城乡住户调查和人口调查数据,2005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2423亿元,比1978年增长48.4倍,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收入年均增长9.2%,基本上与同期的经济增长同步。但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下降。2005年与1978年相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35.7%上升到70.3%,上升了34.6个百分点;同期,农民收入的比重则由64.3%下降到29.7%,下降了34.6个百分比。如果考虑到城乡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城乡居民的真实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到5~6倍。
  (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由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1985年为1.19∶1∶1.07(以中部地区为1),2000年扩大为1.49∶1∶1.06,到2005年这一比例变为1.43∶1∶0.96。东部与中部、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额由1985年的71元和44元分别扩大到2005年的3792元和4180元。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后五位是新疆、青海、甘肃、宁夏、海南, 最高前五位的是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 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是收入最低的新疆的2133倍。收入最高省份的地区集中在东部地区,而收入最低的省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据国家统计局计算,1981—2000 年,省际间的基尼系数由0.06上升到0.16。①
  (三)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20003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4040元,19个行业门类中,收入的最高行业其平均工资是收入最低行业的4.63倍。垄断性行业与非垄断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明显。证券、航空和电信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为42582元、33377元、30481元,而同期制造业、建筑业和餐饮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为12496元、11478元和11083元。如果考虑到工资外收入,行业间收入差距则更为明显。而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按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显示,按行业分最高工资与行业最低工资之比在1995年之后持续扩大,从2.23一直扩大到2.99。
  (四) 城乡弱势人群生活艰难
  以家庭人均年收入627元为标准,20002年全国贫困人口为2820万人。若以869元为标准,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582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2%。刚刚越过温饱线的农村人口,他们抵御自然灾害和其他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因自然灾害或生病而导致贫困的可能性比较大。城乡贫困人口的生活依旧困难。
  
  二、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全面不断扩大趋势的原因众多,主要由: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市场机制的作用;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社会等级秩序格局的存在;收入分配调控部完善;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城乡体制改革步平等;宏观调控体系的不健全;社会各阶层对社会资源掌握选择权的不同;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客观规律和官员寻租腐败等等。基于对众多影响因素的考虑,本文仅从以下方面探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一)城乡居民的不平等机遇
  我国农村人口量达人均占有耕地面积量小决定了难于采取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技术,因为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农业方面采取高度机械化技术会造成大量农民事业,从而制约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然而,大量富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使得农业劳动力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投入相比价格低廉,这也是农民城乡水平扩大的一大因素。其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发展部平衡,包括社会基础性资源分配不平衡。当然,这离不开存在已久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阻碍着城乡之间物质、信息、生产要素等的合理流动,降低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效率并导致了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城乡二元结构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农业成产效率低下、农民转移困难、城乡就业差别、歧视农民政策、机会不平等、城乡居民福利和负担的差异等等。
  (二)政策倾斜和行业垄断
  我国大部分垄断行业是因行政限制市场准入而造成的垄断,过多的行政性垄断导致资源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不均。这些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监管机制不健全,而且国家对这些行业没有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垄断收益流失在这些行业,为其大量增加职工收入、随意增加津贴项目、擅自提高福利标准提供了条件。同时,垄断造成了不同行业职工收入的长期性差异, 尤其是供水、供电、供气和电信等行业长期处于独家垄断地位。这些行业凭借垄断地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这些垄断利益又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最终全部或部分变成了这些单位、企业工作人员的个人收入。
  (三)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20 世纪80 年代初实行的东部地区优先发展战略,为利用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加快全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优先开发东部沿海地区,在设立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方面,给予了东部地区较多的财政、税收、信贷、投资等优惠政策,使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超过内地,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远高于内地居民,而东部收入的资本化又使得他们能够吸引人才和其它资源, 造成“马太效应”, 加剧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同时,现行的财政政策存在着不利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因素。目前的金融体制和服务方式,也使金融资源较多的流向东部发达地区。
  
  (四)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又一重要原因
  市场机制不健全,初次分配中大量存在非规范收入。除垄断因素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收入分配不公平之外,国有单位以市场为基础的工资形成机制尚未健全,工资外收入较为普遍,不少的地区的津贴、补贴已超过基本工资。还有一些人利用各种方式侵蚀国家资产和民众利益,牟取不正当收入。另外,由于家庭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税务部门对居民收入、财产情况的信息有限,个人所得税偷逃现象时有发生。税收制度对高收入的调节作用有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社会反响巨大不容忽视。其负面影响主要有:过大的利益反差会引起一部分的心理失衡,危及社会的群众基础。一格人对收入的满足感不仅来自于他的绝对收入还取决于与其他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绝对收入水平均有所增加,但收入差距同时也迅速全面扩大并且超过了人们习惯于平均分配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满情绪普遍而强烈。社会稳定从根本上来说便为人心的稳定。当收入差距过大,富人和穷人不再对等尊重,财富和道义不能融合,那么社会稳定又从何谈起呢?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各种社会矛盾较突出,贫富差距过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普通大众对政府和党的不信任,从而助长某些不稳定因素的发展。基于收入差距扩大负面影响的考虑,本文接下来提出一些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三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收入分配问题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问题的解决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深化居民收入分配机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市场参与机会均等,分配秩序规范有序,各分配主体按照要素贡献水平、资源稀缺程度和社会调节因素取得合法收入的收入分配机制。在收入分配调整政策中,要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再分配注重公平,切实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占主体地位,城乡、地区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对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具体有:
  (一) 进一步调整农业和农村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支出中农业和农村支出比重,逐步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纳入各级财政的重点支持范围。加大对农业科技、农村基础教育和文化、卫生等的投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2.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性做法,取消各种乱收费现象。依法惩治蓄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清除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体制障碍,在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创造平等机会,使得进城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加强农村土地转为城镇用地管理,完善征地补偿政策,规范分配行为,切实保障农民的正当权益。研究制定农民承包地使用权交易政策和实施办法,使相关收益成为农民迁移的原始积累或生活保障。
  (二)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行之有效的实现共同富裕之路。中等收入者比重越多,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越快,从而使我国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地达到小康乃至富裕生活水平,大大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要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的比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积极开辟和拓宽工资外渠道,在明确居民要素产权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完善居民获得工资外收入的运行机制,为居民的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交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像上海等地,向居民开放原有国有经济独家垄断而又该开放的投资领域,优化投资环境,强化私人财产的法律保护,维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加强个人理财师的培养,加速居民投资的致富速度;大大发展经济,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三) 调整地区发展战屡,逐步扭转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1.尽快调整和完善地区发展政策。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大地区间公共财力差异的调节力度。适时调整改革开放之初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东部倾斜政策,制定更加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给予欠发达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消除人口迁移的体制性障碍,鼓励落后地区的人员进入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就业和地区。
  2.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国家建设基金继续向西部倾斜,支持发展优势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加快西部地区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进度。建立生态建设,完善退耕还林和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建议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家重大装备、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等适当向老工业基地倾斜。适当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和完善老工业企业的退出保障机制。
  3继续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扶持力度。可以考虑建立欠发达地区发展基金,用于支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在政府投资中适当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对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医疗救助。
  (四) 重视保障教育,提升贫困群体的就业能力
  能否就业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竞争激烈就业机会不均等的市场经济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增长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就业机会的获得。而就业机会的取得又几乎取决于个人能力的高低,最主要是取决于其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可以用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当然还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一般来说,贫困群体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缺乏劳动技能,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收入水平难以保障其子女的教育和医疗。基于此,要缩小居民收入 差距,政府除了采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扩大就业机会之外,重要的是做好保障教育工作,加大对贫困群体健康、教育、技能等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投入,避免弱势群体子女上学难的现象。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多地弱势群体举办技能培训班,建立教育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教育机制,提升贫困群体及其子女的就业能力。
  (五) 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
  1.继续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要继续深化电力、铁路、民航机电信等基础产业及金融、保险、公共事业等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参与竞争,减少或消除由于行政性垄断带来不合理的超额利润。
  2.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对于社会公益性单位按非营利机构管理,纳入社团系列,允许民间资本或团体参与,实行与其性质相对应的工资制度;开发经营性单位纳入企业系列,进一步推向市场,分别比照垄断行业或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执行。
  
  四、结束语
  
  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根据库兹涅茨倒U理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初期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相应扩大,当居民收入水平达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差距达到最大,之后随着人均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收入分配差距又逐渐缩小。因此,经济增长不仅能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也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在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国民生产总值的“蛋糕”的同时,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同时,进一步采取政治、法律和道德等有力措施,消除社会阶层上升障碍,均衡社会资源流向,使人们都能平等享受社会资源,消除社会危机因素,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永恒的动力。
  
  注释:
  ①刘扬当前我国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J ]1税务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扬.纪宏.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孔泾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3]姜奕波.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初探[J].经济纵横,2004,6(174).
  [4]刘扬.对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研究[J].2002,9.
  (作者通讯地址: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310018)
其他文献
摘 要:公司章程是公司作为一个法人组织的重要标志,也是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成立和存续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在公司的各种文件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正是对这一重要的文件,学者们多有不同的认识,概有契约说、自治法说、宪章说、秩序说和权力法定说等,此种种学说导致了理论上的混乱。本文拟从对公司章程的界定入手,对有关公司章程性质的各种学说进行深入的论述,提出了对公司章程性质的定位应当采取折中的观点,以期对公司章程
期刊
摘 要:针对上市公司利润是通过扩张规模提高生产总量,还是从内部制度变迁降低交易成本来实现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上市公司的制度变迁,提出在其所带来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制度的建立或变迁才是有效的。  关键词:上市公司;制度运行;收益分析    对福建省“晋江板块”而言,目前正面临金融危机引起的外需下降产能过剩,内部成本下降的程度小于外需下降的程度,在此种情况下要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保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
期刊
摘 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是要振兴东北的工业企业。要振兴东北三省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问题、人的观念更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东北三省企业在对待“人才”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同时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人才;观念更新;人才需求战略    东北三省在中国的经济建设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曾经的共和国的长子现在遇到了发展中不能不
期刊
摘 要: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减少财务危机的发生和避免财务失败的出现,财务预警模型是其常用的一种方法。文章主要介绍了六个财务预警模型并分别对“华龙集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务危机是有先兆性的,财务预警模型对于企业的财务预测有着重要意义,管理者应该提高运用模型的意识,同时模型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应选择正确的模型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的修正指标,以保证能够有效的预测。  关键词:财务预警;财务
期刊
摘 要:广东媒体经调查曝光了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企业涉嫌违规用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实质上事件本身就直指:大学生兼职,存在法律的灰色地带。除了给兼职大学生一个适格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资格”,我们还应该作些什么来保护兼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文试对大学生的兼职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做出界定,指出现有劳动立法的缺陷,进而提出相关立法方面的建议,并就现有法律法规范围内的解决途径来为大学生兼职的权益保障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在“不惜一切代价赢得战争胜利” 的思维定势影响下,部队各级首长及专家学者侧重于从宏观角度研究如何赢得处突胜利,很少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如何配置资源,取得处突效益最大化。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引入弹性概念对影响处突成本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建立了处突成本弹性分析模型,进而依据模型找出敏感因素,提出了在确保完成处突任务前提下,控制处突成本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处突成本;弹性分析模型;影响因
期刊
摘 要:新疆是中国的资源大省,资源优势是新疆发展依赖的重点,但新疆长期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简单的能源开采,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是本文的本文从新疆的区域特点把注重建设新疆石化工业的原因给予解释,将新疆的石化基地的重要性突出,并注重了新疆的长期发展方向。  关键字:新疆;石油安全;石化;优势资源转换     中国是国际上的能源消费大国,在近些年石油进口近乎占国内需求的40%。中国在石油问  题上有着不小
期刊
摘 要: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华进行投资,这其中又以汽车行业的对外投资最为引人关注。本文主要是对德国大众公司在华投资来进行研究,分析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采取的战略及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形势下大众所面临的困境和进行的调整。  关键词:德国大众;中国市场;对外投资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汽车市场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宏
期刊
摘 要:进入新世纪,反恐斗争是武警部队执行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由于我们处置的事件少,积累的经验有限,所以要在财务保障理论探讨方面也刚刚起步。本文通过反恐斗争的特点来提出了相应得要求,在反恐的各个阶段探讨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反恐斗争;财务保障;保障能力    自9.11事件以来,恐怖事件不再是新鲜事,大家每天都可以在报纸、电视上看到,住在敏感地区的人甚至受到过恐怖分子的危害。随着国际和国内
期刊
摘 要:员工素质的提高来自不断的培训教育,当前需要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创新培训载体,探索推进员工教育培训的现代手段。    一、突出“个性化”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教育,突出“个性化”的培训,增强了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针对性。  二、创立“开放型”模式,增强培训形式的灵活性。华药制剂公司开创以“表彰会、节目访谈为依托,以成果演示为延伸”的开放式培训形式,有效克服了“工学”矛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