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密易贡藏刀工艺与文化产业结合发展探究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shen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波密易贡藏刀工艺是我国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生产性保护的一种,相关学者对于西藏地区的波密易贡藏刀工艺的传承与保护话题的讨论热潮逐渐升温。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者们对于波密易贡藏刀工艺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发展具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关注是毋庸置疑的。波密易贡藏刀工艺属于生产性文化遗产,对于生产性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将该工艺回归本质,将该工艺应用于日常,同时需要结合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需求,满足人们对波密易贡藏刀的实用需求,在波密易贡藏刀的设计上需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波密易贡藏刀工艺的传承人应将加大生产类工艺的宣传力度,让西藏波密易贡藏刀工艺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波密易贡藏刀的生产成为一种常态,实现波密易贡藏刀工艺与现代化文化产业工艺技术的有机融合,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时满足现代人们的消费需求,起到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波密易贡藏刀工艺;文化产业;结合发展
  波密易贡藏刀工艺与现代文化产业的结合需要三个前提条件,首先是波密易贡藏刀需要的材料原真,其次要保障工艺的传统化,最后工艺施工的过程需要手工制作尽量避免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加入,失去了波密易贡藏刀工艺的原滋原味。西藏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地处偏远,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重点地区,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如被规划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总共有13类,其中有10种技艺类传统工艺、2种美术类传统工艺、1种制药类传统工艺符合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条件,而波密易贡藏刀工艺就是技艺类传统工艺中的一种。现阶段,西藏自治区已经拥有4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并重点保护该地区的生产性遗产,在我国提倡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带动下,西藏地区中的文化类企业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工艺的运用,将波密易贡藏刀工艺加入到文化产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并获取了较高的效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企业逐渐增加了波密易贡藏刀的资金投入,并扩大了产业规模,对于我国西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1.波密易贡藏刀概述
  1.1原料的来源
  在历史上,易贡藏刀的原料主要由易贡的“娘日加”、“怕敢色布加”、工布的“扎桑邦加”等不同的三种铁料铸造而成,人們通常称之为“藏铁”。进入21世纪后,西藏禁止开采铁矿,藏铁来源逐渐枯马宁:西藏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性重构——以易贡藏刀为例--164--164--164--164竭,这给易贡藏刀的铸造带来一定影响。因为铸造藏刀时不能缺少藏铁,所以艺人们除了在藏历五月集体上山悄悄采挖矿石外,还收集以前用藏铁打造成的火钳、火铲等旧铁料,印度出产的汽车钢板,内地制造的锄头等,混合在一起打造现在的易贡藏刀。除了铁料以外,淬火用的水也很有讲究,不能用普通的水,而要用“优日”山上流下的被称为“魔鬼鲜血”的泉水,只有用这种水,刀身上才能出现彩虹纹路。
  1.2铁料的过程
  易贡藏刀所用三种铁料中,“怕敢色布加”被称为“公铁”,用于锻造刀背,刀的利钝取决于公铁;“娘日加”被称为“母铁”,用于锻造刀刃,刀的柔韧性取决于母铁;“扎桑邦加”比两者都要坚硬,用在公铁和母铁的连接处,确保刀遇到猛烈撞击时不会碎裂。易贡藏刀在冶炼过程中要求艺人非常仔细,确保造型独特,首先将这三种铁料分别冶炼成长方形的薄片,然后把两边尖头勾起,打造成“n”字形,并在上面做出特殊标记,进行排序,确保铁料薄片从里到外的排列顺序,然后用大火冶炼,再锻造成半圆形或“n”字形。之后再将厚重的钢板铁料锻造成半圆形或“n”字形,对三种铁料进行包裹后锻造,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非常仔细,反复锻造,直到三种铁料融为一体,这个过程一般需要4个小时才能完成。
  1.3打造刀型、磨砺刀刃
  所有铁料经过冶炼糅合到一起之后,就将铁料锻造成长方形的刀型,再根据刀背和刀刃的不同方向进行“指搓”,分完以后,对刀面进行力度均衡的捶打,打出刀刃。然后再检验刀的直度,这个过程大概需要2个小时。接下来就是磨刀,分为4步:第一步为粗砺,在粗砂磨刀石上磨;第二步为刮铁,用“铁臂”刮刀的两面;第三步为细砺,在细砺石上磨;第四步为磨砺,用“铁臂”磨刀口。接着是被称为“磨钢”工艺,要把除了刀刃以外的整个刀身都用易贡藏布里的湿泥包好,然后用温火烧烤,并放在竹桶水里淬火,这样会使刀刃锋利、刀身更加挺拔。然后继续对刀身进行打磨,这些过程大概需要1个多小时。
  1.4虹解
  也被称为直解,是铸造易贡藏刀时最出彩的一道工序,传统的直解法是先把红盐稀释到水里,然后涂抹刀身,用草袋将涂好红盐的刀包裹放置7天。泡好之后插到木墩上,倒立去干,再擦拭干净。这样的直解工序要反复3—4次,可以使刀的色彩和光泽永不退色,即使长久泡在水里也不会生锈。
  1.5装饰
  最后一道工序是使用硬质木料制作刀柄和刀鞘,并用珍珠鱼皮裹紧刀柄,刀鞘外壳用牛皮鞣制缝合,既能确保刀鞘不受外部的损坏,又能发挥美化装饰作用。刀鞘上端用牛皮绳紧扎缠绕,串有佩带时的吊绳,方便携带。
  2.易贡藏刀的传说
  自1950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成功的解放了西藏,如今的将军楼遗址就是当年十八军驻扎地,当时有很多人士建议将中共党委机构迁移至此,中共中央领导人坚决的否定了这一建议。易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受了较大的迫害,易贡的铁匠在当时已经所剩无几,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为了避免受到陷害纷纷弃暗投明。但是仍有些铁匠未能幸免,如在易贡乡有一个结巴的刀匠,在这场革命中受到了严重的打压与迫害,最终喊冤入狱,几年后,当结巴铁匠从监狱出来时,易贡刀匠的传承人已经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寥寥无几。结巴刀匠从监狱出来后,一直致力于波密易贡藏刀的研究上,并且用尽毕生所学铸造了三把传奇直刀,结巴刀匠背后的三把直刀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了波密易贡藏刀的经典之作,为后人提供更加具体的波密易贡藏刀工艺秘籍。但是遗憾的是结巴刀匠并没有徒弟,只有村里一个叫布鲁的年轻人见过他制作藏刀。对于结巴刀匠人们并没有深刻的印象,有人说他是一个性格淡漠的人,也有人说他是性格直爽的人,对于这写我们只能猜测。   文化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波密易贡藏刀工艺随着时代的进步,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经过不断的改进来维持工艺发展的平衡性。藏区人民生活的环境处于高原地区,为了满足日常生产与生活的需求,藏区人民养成了随时随地佩戴腰刀的习惯,因此,铸造刀具成为了西藏地区较为皮鞭的一种现象,其中最为著名的波密易贡藏刀和拉孜藏刀。易贡乡距离县城大约一百三十多公里,海拔在一千九百米以上,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1摄氏度左后,与当期的茶场、公园相连。易贡乡出厂的藏刀最著名的应属“虹刀”。“虹刀”因其刀身有三条彩虹图案而闻名,成为了当地的一项特产,“虹刀”的制作工艺较为独特,其他的地区没有掌握其工艺要领,无法复制。
  3.易贡藏刀的现状
  西藏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波密易贡藏刀工艺得以传承,加大的投资的力度,在当地修建了多处藏刀铸造公共房间,在这个共用铸刀房间中都设有各种必要设备,但是这写铸造藏刀的刀匠并不仅仅以铸造藏刀为主要经济来源,这个刀匠大多都是当地的农民,只有在农家活不忙的时候才会加入到铸造藏刀的行列中。这些人依旧保持了传统西藏民居的生活习惯,虽然他们具有现代化的生活较远,但是依旧可以感受到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且为了满足人们对易贡藏刀铸造质量的要求,在易贡藏刀制作工艺与产品工程上加入了很多的创新元素,对传统的易贡藏刀工艺进行了重新的组织重构。易贡藏刀工艺的组织重构主要从刀形的多元化重构、艺术品化重构与铸造工艺的更新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3.1多元化
  易贡乡的交通极为不便,山路崎岖、路途遥远,除了每年有部分人到此处观光旅游外,极少有人出入在易贡乡。正是因为易贡乡处于与世隔绝的环境,才使得易贡藏刀铸造工艺保留了原有的文化蕴含。但是传统的易贡藏刀工艺缺乏创新意识,所有的传统藏刀均为固定的直形刀状,而且平均每人每年仅能铸造出10把易贡藏刀,易贡藏刀产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不利于波密易贡藏刀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发展。易贡乡人们在农闲时的主要娱乐就是在家观看电视节目,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初期,西藏人民在观看电视剧《成吉思汗》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蒙古骑兵手里握着的弯刀看起来很特别,弯刀在赛场上挥舞可以更显气势。这一发现对于易贡乡人民的铸刀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启示下,藏区人民开始研究弯刀的形状。经过了藏区人民的研究具有弯度的藏刀很快就制作了出来,但是他们却忽视了易贡藏刀上惯有的彩虹纹路。在易贡乡人们两年坚持不懈的研究后,终于制作出了刀身长为80cm的弯刀,配上精美的刀鞘,一经推出,因为造型新颖别致,易贡乡铸刀艺人们创造出的易贡式弯刀的销量很快超过了传统的长刀。
  3.2艺术品化
  易贡藏刀之所以如此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主要是其使用性能较高,其锋利性是替他刀具无法比拟的,西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用起来得心应手。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刀具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极少用到,这使得人们对易贡藏刀的使用性能关注度降低,更加重视其铸造工艺中的美感。这促使易贡藏刀艺人更加重视刀鞘、刀柄和垂穗外部装饰的美观,至于刀的锋利与否则没有人过于关注或进行--166--166--166--166验证。以前,易贡藏刀不以刀的长短定价,长刀短刀一个价,因为无论生产长刀或短刀,所用工艺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市场化背景下,客人询价时都认为刀的价格与刀的长短成正比,刀越长,价格越高,而且不断给铸刀艺人强化这种定价观念,迫使铸刀艺人最终接受了这种定价观念,现在,70cm的常规刀的价格为2000元左右,弯刀的价格为2500元左右,最短的30cm的匕首的价格为1300元。有一些福建的客户还觉得常规的易贡藏刀不够长,缺少霸气,特别定制长度超过130cm的超级长刀,这种刀具的价格极高,每把价格在10000元左右。艺术品制作的过程较之日常生活产品的生产,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制作、创作过程中的手工技艺主导性。易贡藏刀的艺术品化在近几年表现得更加突出,使其更加适合现代社会人们的观赏需要,无形中也强化了其手工制作的特点,反映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有本色。
  3.3工艺更新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现在艺人们制作易贡藏刀时仍然使用的是传统技艺,纯手工加工而成,只是因为传统矿石采炼不易,在原料上使用了钢板等新材料。制作工具也更加先进,鼓风机代替了牛皮风袋,无烟煤代替了木炭,使用钢材切割机切分钢板,淬火用的水也不再用高山雪水,而是使用易贡藏布河水,制作过程更加快捷,产量大增。客观地说,打造易贡藏刀的传统技艺历史悠久,采用了天然材料,手工操作,借助现代科技,体现出铸刀艺人的创造力、智慧和能力,所以说铸造易贡藏刀的技艺没有发生变化。随着易贡藏刀走向市场,因为在西藏拥有良好的口碑,所以价格一路飙升。除了西藏富裕家庭和自驾游的游客购买外,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是西藏地方政府用来馈赠各兄弟省市的援藏干部,易贡藏刀通过援藏干部从西藏流动到全国各地,引起当地人极大的兴趣,人们托人竞相购买,超级长刀更是以“西藏名刀”的形式出现。随着产量越来越高,易贡藏刀的质量在下降,不如以往锋利,但是因为其实用性特点逐渐萎缩,人们更加关注其艺术性,所以并没有影响其销路。笔者认为,易贡藏刀因为使用当地出产的特殊铁矿,而在原料上具有其独特性;因为“虹解”技巧而具有制作工艺上的独特性;因为在直刀基础上衍生出弯刀、匕首等形制而具有造型上的独特性;因马宁:西藏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性重构——以易贡藏刀为例为易贡藏刀刀身上的虹纹颇具审美价值,表现出民族文化之美,形成了藏族特有的审美知识;根据刀的锋利程度对刀的鉴赏和命名,而具有经验上的独特性。这都是易贡藏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所在,是易贡鑄刀艺人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体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文化创造力和想象力。
  4.易贡藏刀的发展
  (一)形成了极富表演性质的文化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更是生活,是人们生活样式的动态延续,能够适应新的文化生态环境条件并获得人们的文化认同是它能够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过程,感受到了铸刀艺人的生活,在当下“手工优于游客亲眼目睹了易贡藏刀的全部制作机器”的价值观导向下,易贡藏刀全程手工制作的流程体现出与机器工业时代迥异的文化价值,使游客坚信它真实、古朴、高贵,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于是心甘情愿高价购买。政府部门的举措给外来者提供了一个集中观赏易贡藏刀文化展演过程的场所,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二)促成了以易贡藏刀为核心的藏文化
  易贡藏刀在历史上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属于精英阶层的专利,附载着很多传说和故事,这一表征到了现在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反而被富裕以后的民众竞相追求,易贡藏刀也从贵族奢侈品转化为大众消费品。藏刀上面的彩虹纹路作为吉祥的象征成为易贡藏刀独一无二的象征和最大的卖点,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为强化易贡藏刀的独特性,铸刀艺人还创造出了分别在刀身两侧用藏文和汉文书写的“易贡”二字作为商标来标明刀的身份。这些带有商标的易贡藏刀进入市场后,以刀为媒,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联系在一起,大家在品刀的同时,将易贡藏刀的历史传说、制作程序、艺人生平等一并带入陌生的人类群体,使人们用口耳相传的形式转述着有关易贡藏刀的历史记忆,形成了一次藏文化的滥觞,也吸引着更多的人到易贡旅游参观。
  结语:西藏地区蕴含着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产业需要加大其保护与传承的力度,致力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定位分层、核心传承、创意重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若干思考[J].陈勤建.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生产性保护”转向“生活性保护”[J].胡惠林,王媛.艺术百家.2013(04)
  [3]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以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心[J].朱以青.民俗研究.2013(01)
  [4]坚守与变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几个关系[J].刘德龙.民俗研究.2013(01)
  [5]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作用[J].徐艺乙.贵州社会科学.2012(12)
  [6]当代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回归和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暨生产性方式保护探讨[J].陈勤建.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7]非物质文化遗產生产性保护探索[J].杨亚庚,陈亮,贺正楚,陈文俊.东南学术.2014(01)
  [8]文化生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宋俊华.文化遗产.2012(01)
  (作者单位:西藏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具体案件论证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今天,人们通过网络“人肉搜索”纰漏他人个人信息,笔者认为,不管爆料人持何种目的,都是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不管是加害人还是被害人都享有平等的受保护权。而隐私权作为人格权中的重要内容,笔者建议人格权独立立法,制定人格权法,更加有效全面地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关键词:人格权;隐私权;人肉搜索  约翰多恩说:“没有人可以孤独地生活,没有人可以。”①随着互联网的快
期刊
摘 要:绘画学习的时候,静物写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这一训练学习过程中,就要充分注重构图的科学性,这是将静物写生得以优化的重要方法。本文先就静物写生构图的重要性以及遵循的原则加以阐述,然后就构图优化的方法详细探究。  关键词:静物写生;构图;重要性  0.引言  静物写生的构图是保障静物写生质量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在进行构图的环节,能够保持其科学准确性,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静物写生整体质量控制。通过
期刊
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王晓德于世纪之交编写的《美国文化与外交》一书,虽已出版15个春秋,国内学界有关美国文化对外交政策影响的专著,也已有几部出版。然而,作为从美国文化角度研究外交的开山之作,如今读来,仍是回味无穷。该书获得了2003年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历史学二等奖,并深受读者的欢迎,于2008年修订再版。笔者在读完王晓德教授的《美国文化与外交》之后,谈点自己的浅见。  本书以文化角
期刊
摘 要:立足于互联网+时代,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先介绍了现阶段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之后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研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途径创新  前言: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来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受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社会生产、信息传递方式等都已经发展了明显的变化,对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和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对森林休闲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以张家界国家森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以叙述性统计、信?分析、效?分析、因素分析、独?样本t 检定等方法得出:森林知识与森林评估两个结构面对现代化休闲的消费者满意?、消费者行为意向、及营运绩效呈现显著负相关。意即当消费者的森林知识及森林评估程?越高,越??于现代化休闲业
期刊
摘 要:日本画家深堀隆介在2002年设计出了树脂金鱼画,自此,树脂金鱼画逐渐在国内外普及流行。2014年国内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的树脂画创作团体,打开了中国的树脂金鱼画艺术市场。本文以手工树脂金鱼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2014年以后的树脂金鱼画市场价格进行了分析,发现影响其价格的因素以及当今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树脂金鱼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要在艺术市场上立足和发展,仍然需要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中来,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那么,微课件的制作也就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微课在高校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辅助教学作用,微课的主要载体是微视频。Camtasia Studio 是一套专业制作微视频的幕录像软件,具有强大的视频和音频录制与编辑功能。文章介绍了利用 Camtasia Studio 软件进行微视频制作方法。  关键词:微课;Ca
期刊
摘 要:仪式音乐研究是近年来在国内音乐学界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宗教仪式音乐的研究也随之愈加丰富,笔者根据不同的教会仪式音乐的总结归纳从三个方面对宗教礼仪音乐进行描述,抒发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宗教礼仪;宗教音乐;仪式音乐  一  宗教仪式,是信教者表现其内心宗教观念的宗教行为。“宗教仪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每种形式在各种宗教中都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化到规范化、从无序到有序的过
期刊
In Shakespeare’s sonnet 137,the speaker first addresses love as a blind fool and blames him in misleading him. Having become infatuated with the lady,he faces a dilemma. He is well aware that the lady
期刊
斜形线构图:在心理上给人一种方向、不稳定、动势等感觉,如艾中信的油画《过雪山》中的红军队伍所形成的长斜线,隐含着决定的方向和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的意境。象征了红军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而王文彬的油画《夯歌》则利用画面倾斜线的不稳感来加强打夯的动势,表现了在劳动中人们飞扬饱满的激情。  横向水平构图能像平原一样给人以一种安闲平静、一望无际、心胸开阔的感觉,妥木斯的油画《晨曦》、运用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