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学校的基层管理员,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直接领导者。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一直是大家探讨的课题,结合我16年的班主任实践经验,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抓好班级的日常管理重在平时,关键要做到“爱由心生”,“严而有格”。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应该是“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班主任工作案例1:“一个修正带卷成的大球”
2011年11月25日星期五的大课间,我和往常一样前往班级查看,但刚走到门口就听到班级里男生传来的“给我,给我”的欢叫声,起初我还非常好奇,学生们在传什么东西呢?进入班级后才发现学生正在互相扔一个“球体”,虽然平时我也看到学生们用修正带卷成的小球,但从没看到如此大的大球。放在手里掂掂分量感觉很重,简直可比“铅球”啊,我想到刚才学生们传球的动作,心中突然“不寒而栗”,于是立刻阻止了这样的传球游戏,我当即没收了这个“球”,并查明了球的主人是周晓磊同学。下午的一节班会课上我准备了两块瓦片,并再次带着这个“球”进入班级,我把两片瓦片叠放到地上,叫来了周晓磊同学让他把球从1米高处落下,在一声“轰”的压击下,瓦片被压得粉碎,同学们顿时发出一片惊讶声。过后我要求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实验一起来分析上午大课间的扔球游戏可能带来的危害,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时球的主人周晓磊同学和一些参与者都低下了头,认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
事情分析与处理方法:修正带是用来修改字迹错误的,学生为了方便把已经使用过的废带子卷成小球,这也算是一种创新,但是把球做大后作为游戏的工具那就存在了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老师发现这种扔球现象只是一再的没收,那就起不到禁止和教育的作用,学生的娱乐和好动心依旧可能出现这种危险游戏。所以通过瓦片实验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后就能起到很好的启发教育作用。从那以后班级中也再没有出现过类似现象,反而有的同学把球分成了大球、中球、小球摆放在一起组成了一件班级的艺术品,这也是他们聪明智慧的又一种体现。
一、“以爱动其心”,爱心教育需要点艺术
班主任的“爱”是有别于父母的“爱”的,因为这种爱心时时渗透着教育的使命,因为它的实施需要精心的策划,它是一门管理的艺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在实施爱心教育时,往往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巧妙的方式。这说明爱的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既有针对性,又有灵活多变性。总结15年的班主任爱心教育经验,感觉实施爱心教育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科学合理,把握分寸
师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鼓舞学生健康成长,奋发向上,但师爱不是溺爱,应该科学合理,把握分寸。与学生过分亲密“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的现象并不十分合理,因为“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是不同的概念,表面现象上的热乎,未必真正能拉近学生的心灵距离。中学阶段的学生是人的世界观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自制力较差,是非概念不分,当他们遇到困惑时,他们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一盏心里的“明灯”,能给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而班主任的教育就充当着这样的角色,既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又要向他们提出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和成长要求,督促他们去实践。班主任在平时的管理中如果一味的追求“亲密合作”,那只会形成不良的班风与学风,最终造成不良后果,失去教育的意义。
2.公平无私,不能偏爱
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班主任对他们应该一视同仁,决不能以个人私情或好恶标准去衡量一个学生。学生们都希望老师能关心自己,重视自己,或许正是出于“表现的欲望”,有的学生故意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事情,来引起老师的关注。如果班主任只偏爱部分优秀生,必然会强化他们的自负心理,从而养成他们只能接受表扬而不能接受批评、经受不起挫折的脆弱心理;同时又会引发和加剧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班主任对他们越冷漠、越粗暴,他们受伤害的程度越深,同班主任对着干的劲头也就越大。长期下去,势必严重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和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班主任的爱必须公正公平,把“爱”撒到班级的每个角落,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片温暖的阳光。
班主任工作案例2:“他是个篮球迷”
2011年9月1日,这是新生第一学期报道的第4天,在这4天中我发现了一名叫“吴逸辉”的男同学始终在早晨有迟到几分钟的情况,每次到班级总是急急忙忙,并额头伴有汗珠,手里提着衣服,于是我便主动询问他老是迟到的原因,他也毫不隐瞒自己喜欢早晨打篮球的习惯。对于他的再三迟到,我没有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而是通过先前教过他的老师了解了他初二时期的一些表现情况,对他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9月5日星期五,我故意一早便到了学校的篮球场,发现他正在和几名同学打篮球,当突然见到我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一脸的尴尬,而我却接过篮球打了起来,凭着自己先前的体育经验,三步上篮一下就把球投入了篮中。我把球传给了他,他先是一愣,而后知道了我的用意,也进行了三步上篮,立定投篮,可是几次恰恰均没有进球,或许是他紧张的缘故,这也正合我意,几次下来他便把球给了我,说:“老师,我不打啦”,看他一副满脸失望的表情,我及时进行了安慰,带着球一起来到了办公室中,我问他“你喜欢打篮球,喜欢体育活动,这点同学都知道吧,你对一个星期后的班级体育委员一职选举有没有把握呢?”他听了后很是开心,并表示了自己在班级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很有把握担任体育委员一职。看到他很自信,我也没有表示什么,全看一周后同学们的自我选举了。9月8日星期一第一节课按照计划便进行班干部的选举工作,但吴逸辉同学却没有被选上体育委员一职,我也替他感到遗憾,事后我再次找他谈话,他和我表达了当时的感觉“恨不得一下钻进泥地里去!”我及时对他进行了落榜分析,同时借机对他进行了思想转化教育。让他明白了重视“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的重要性。事后表明他改变了很多,在学校的体育运动会中也为班级争得了很多荣誉,学习成绩也较先期有了很大的提升。先期的许多老师向我反映“吴逸辉同学与初二相比完全变了一个人”,我很高兴。
事情分析与处理方法:学生爱打篮球,爱好体育活动,这正是这一年龄段活泼好动的体现,我不应该阻拦,但是他不遵守到班上课的时间行为却是要进行教育的。该生在初二时就不好好学习,更本没有纪律观念,也曾和老师发生过冲突,用他的话说:“我是个不求上进的无赖”,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你还是靠“发火”的管教方式是无济于事的,弄不好还会出现“对立情绪”,更不利于今后的教育。但我始终没有放任他的行为,也没有放弃对他的希望,反而与他一起制定了一套“帮教计划”,总的要求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虽然帮教期间也曾有过反复,但相比以前已经“变了一个人”。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二、“以严导其行”,需循循善诱
班主任和学生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有些班主任认为“严师出高徒”,因此平时的管理一定要“管教”,一定要“尊师守纪”,一旦学生出现违反纪律或背道而驰便大发雷霆,“呵斥”学生,甚至使用“体罚”等方式来教育学生。从理论上讲,严格并非错误,但过分严格的教育方式却让人不敢恭维。中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正是他们年龄段的体现,对学生过分严厉,往往容易使学生的心里产生自卑感、恐惧感和厌学等不良情绪,在这种长期压抑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的唯唯诺诺,缺乏自信和主见,有的则是性格乖戾,烦躁与不安。因此教育要严而有“格”,掌握一个“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想,只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我们就一定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就会事半功倍。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循循善诱,再通过与家长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才会水到渠成。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而不是逼出来的”。
总之,班主任常规管理教育重在“常常”和“规范”,它既是一项长期的、繁杂的工作,是需要把行动落到细微处才能见实效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门时常让人体验成功激情的工作。班主任常规管理工作更是一门管理艺术,要使这门艺术日臻完美,最关键的一点便是热爱学生,无私地去爱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塑造一个学生。同时,正确地运用合理教育的方式,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班主任工作案例1:“一个修正带卷成的大球”
2011年11月25日星期五的大课间,我和往常一样前往班级查看,但刚走到门口就听到班级里男生传来的“给我,给我”的欢叫声,起初我还非常好奇,学生们在传什么东西呢?进入班级后才发现学生正在互相扔一个“球体”,虽然平时我也看到学生们用修正带卷成的小球,但从没看到如此大的大球。放在手里掂掂分量感觉很重,简直可比“铅球”啊,我想到刚才学生们传球的动作,心中突然“不寒而栗”,于是立刻阻止了这样的传球游戏,我当即没收了这个“球”,并查明了球的主人是周晓磊同学。下午的一节班会课上我准备了两块瓦片,并再次带着这个“球”进入班级,我把两片瓦片叠放到地上,叫来了周晓磊同学让他把球从1米高处落下,在一声“轰”的压击下,瓦片被压得粉碎,同学们顿时发出一片惊讶声。过后我要求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实验一起来分析上午大课间的扔球游戏可能带来的危害,很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同时球的主人周晓磊同学和一些参与者都低下了头,认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
事情分析与处理方法:修正带是用来修改字迹错误的,学生为了方便把已经使用过的废带子卷成小球,这也算是一种创新,但是把球做大后作为游戏的工具那就存在了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老师发现这种扔球现象只是一再的没收,那就起不到禁止和教育的作用,学生的娱乐和好动心依旧可能出现这种危险游戏。所以通过瓦片实验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后就能起到很好的启发教育作用。从那以后班级中也再没有出现过类似现象,反而有的同学把球分成了大球、中球、小球摆放在一起组成了一件班级的艺术品,这也是他们聪明智慧的又一种体现。
一、“以爱动其心”,爱心教育需要点艺术
班主任的“爱”是有别于父母的“爱”的,因为这种爱心时时渗透着教育的使命,因为它的实施需要精心的策划,它是一门管理的艺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在实施爱心教育时,往往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巧妙的方式。这说明爱的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既有针对性,又有灵活多变性。总结15年的班主任爱心教育经验,感觉实施爱心教育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科学合理,把握分寸
师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鼓舞学生健康成长,奋发向上,但师爱不是溺爱,应该科学合理,把握分寸。与学生过分亲密“嘻嘻哈哈”、“打成一片”的现象并不十分合理,因为“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是不同的概念,表面现象上的热乎,未必真正能拉近学生的心灵距离。中学阶段的学生是人的世界观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自制力较差,是非概念不分,当他们遇到困惑时,他们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一盏心里的“明灯”,能给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而班主任的教育就充当着这样的角色,既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又要向他们提出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和成长要求,督促他们去实践。班主任在平时的管理中如果一味的追求“亲密合作”,那只会形成不良的班风与学风,最终造成不良后果,失去教育的意义。
2.公平无私,不能偏爱
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班主任对他们应该一视同仁,决不能以个人私情或好恶标准去衡量一个学生。学生们都希望老师能关心自己,重视自己,或许正是出于“表现的欲望”,有的学生故意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事情,来引起老师的关注。如果班主任只偏爱部分优秀生,必然会强化他们的自负心理,从而养成他们只能接受表扬而不能接受批评、经受不起挫折的脆弱心理;同时又会引发和加剧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班主任对他们越冷漠、越粗暴,他们受伤害的程度越深,同班主任对着干的劲头也就越大。长期下去,势必严重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和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班主任的爱必须公正公平,把“爱”撒到班级的每个角落,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片温暖的阳光。
班主任工作案例2:“他是个篮球迷”
2011年9月1日,这是新生第一学期报道的第4天,在这4天中我发现了一名叫“吴逸辉”的男同学始终在早晨有迟到几分钟的情况,每次到班级总是急急忙忙,并额头伴有汗珠,手里提着衣服,于是我便主动询问他老是迟到的原因,他也毫不隐瞒自己喜欢早晨打篮球的习惯。对于他的再三迟到,我没有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而是通过先前教过他的老师了解了他初二时期的一些表现情况,对他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9月5日星期五,我故意一早便到了学校的篮球场,发现他正在和几名同学打篮球,当突然见到我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一脸的尴尬,而我却接过篮球打了起来,凭着自己先前的体育经验,三步上篮一下就把球投入了篮中。我把球传给了他,他先是一愣,而后知道了我的用意,也进行了三步上篮,立定投篮,可是几次恰恰均没有进球,或许是他紧张的缘故,这也正合我意,几次下来他便把球给了我,说:“老师,我不打啦”,看他一副满脸失望的表情,我及时进行了安慰,带着球一起来到了办公室中,我问他“你喜欢打篮球,喜欢体育活动,这点同学都知道吧,你对一个星期后的班级体育委员一职选举有没有把握呢?”他听了后很是开心,并表示了自己在班级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很有把握担任体育委员一职。看到他很自信,我也没有表示什么,全看一周后同学们的自我选举了。9月8日星期一第一节课按照计划便进行班干部的选举工作,但吴逸辉同学却没有被选上体育委员一职,我也替他感到遗憾,事后我再次找他谈话,他和我表达了当时的感觉“恨不得一下钻进泥地里去!”我及时对他进行了落榜分析,同时借机对他进行了思想转化教育。让他明白了重视“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的重要性。事后表明他改变了很多,在学校的体育运动会中也为班级争得了很多荣誉,学习成绩也较先期有了很大的提升。先期的许多老师向我反映“吴逸辉同学与初二相比完全变了一个人”,我很高兴。
事情分析与处理方法:学生爱打篮球,爱好体育活动,这正是这一年龄段活泼好动的体现,我不应该阻拦,但是他不遵守到班上课的时间行为却是要进行教育的。该生在初二时就不好好学习,更本没有纪律观念,也曾和老师发生过冲突,用他的话说:“我是个不求上进的无赖”,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你还是靠“发火”的管教方式是无济于事的,弄不好还会出现“对立情绪”,更不利于今后的教育。但我始终没有放任他的行为,也没有放弃对他的希望,反而与他一起制定了一套“帮教计划”,总的要求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虽然帮教期间也曾有过反复,但相比以前已经“变了一个人”。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二、“以严导其行”,需循循善诱
班主任和学生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有些班主任认为“严师出高徒”,因此平时的管理一定要“管教”,一定要“尊师守纪”,一旦学生出现违反纪律或背道而驰便大发雷霆,“呵斥”学生,甚至使用“体罚”等方式来教育学生。从理论上讲,严格并非错误,但过分严格的教育方式却让人不敢恭维。中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正是他们年龄段的体现,对学生过分严厉,往往容易使学生的心里产生自卑感、恐惧感和厌学等不良情绪,在这种长期压抑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的唯唯诺诺,缺乏自信和主见,有的则是性格乖戾,烦躁与不安。因此教育要严而有“格”,掌握一个“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想,只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我们就一定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就会事半功倍。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循循善诱,再通过与家长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才会水到渠成。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而不是逼出来的”。
总之,班主任常规管理教育重在“常常”和“规范”,它既是一项长期的、繁杂的工作,是需要把行动落到细微处才能见实效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门时常让人体验成功激情的工作。班主任常规管理工作更是一门管理艺术,要使这门艺术日臻完美,最关键的一点便是热爱学生,无私地去爱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塑造一个学生。同时,正确地运用合理教育的方式,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