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命题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稳中求新求变,题型设置合理,梯度清晰,多元开放,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科学的区分度,对教学有稳健明晰的导向作用。本文将在对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对笔者所在的赣榆区(下称本区)的备考给出建议。
一、试卷的特点
(一)根植课内,关照全体学生
与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相比,2019年“积累运用”部分的考查从结构到内容再到命题样式,都有内在的延续性。这一部分考查了学生诗文名句背诵默写、成语运用、字音字形、语言表达、名著知识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名句背诵皆为名篇警句,成语运用题中的四个成语都是课内重点成语,名著考查侧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且紧贴作品的主要人物、重点情节,考查落点低,有利于保持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信心。文言文阅读中的(甲)文、名著阅读《昆虫记》中的比较阅读材料也均出自课内。命题根植课内,注重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的考查,很好地照顾到了全体考生。
(二)重视能力,关注语文素养
中考命题强调基础性的同时,还重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考查。今年诗歌鉴赏考查首次由课内转向课外,题型虽然比较常规,考查对诗歌的画面描述和情感分析,但都需要细读诗歌,读懂诗歌才能作答,真正考查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这是连云港市语文中考命题的革新,意在引导教师走出诗歌鉴赏押题背诵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真正走进古典诗词,提升阅读品鉴能力。
文言文阅读为课内外比较阅读,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和句子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试题素材选用和考点设置上,既立足初中生原有的文言储备层级,又放眼高中生文言阅读的发展方向。
现代文阅读分为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分别考查的是非连续性文本(三则材料)和小说阅读。考题基本覆盖了中学生必备的基本阅读能力:信息筛选与提取能力(第17、19题);概括能力(第18题、20题);理解能力(第23题、24题);分析能力(第21题、25题)。
(三)传承文化,彰显地域特色
试卷注意融入连云港地域元素,如诗歌鉴赏选了清朝诗人陶澍的七言律诗《重登云台山》,介绍陶澍偕诸同事三年之后重登连云港云台山,故地重游的经历,表达诗人对云台美景的赞颂和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于连云港历史文化的自信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关注社会,把握时代脉搏
试卷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如连云港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孝老敬老”大型孝行活动、“第七届连云港读书节”系列活动等都被有机融进了试题命制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材料分别来自《环球时报》《科技日报》和《光明日报》三大报纸对2019年1月和4月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新闻报道,紧扣时代的脉搏,非常具有时效性。
(五)重视经典,丰富精神世界
名著考查的范围广泛,2019年中考卷涉及的名著达到七部:《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小王子》《水浒传》《昆虫记》。题型丰富,由选择题、简答题和语段阅读题三部分组成。名著阅读总计20分,分值占中考卷总分值的13.3%。为了引导学生真阅读的深入开展,名著阅读除了考查整体阅读外,也兼顾了细节的考查,如《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收服四人的顺序,《小王子》中主要形象的象征意义,《水浒传》中林冲懦弱与忍让的表现等。
2019年文学作品阅读材料选用了著名作家阿城的中篇小说《孩子王》片段。试题还将名著阅读与教材阅读相关联,如第16题,法布尔的《蝉》和虞世南的《蝉》都写了蝉鸣,引导学生借助文章内容和文体等来区别作者的不同用意,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六)贴近生活,引领正向价值
2019年的中考作文题延续往年作文的命题思路,依然采用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指向对学生精神世界的观照。与2017年的“大声说‘不’”、2018年的“我在书中找亲属”这些作文题相比,2019年的“谁敢,就赢”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接地气,又具时代感。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敢担当、有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当代青少年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在当下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下,不惧困难险阻,“敢”字当先,更是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气魄和伟力。2019年的作文写作考查的不仅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而且考查学生的为人修养和处世格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理解,命题力图彰显时代特征,话题贴切稳妥。
当然,从应试者的年龄特质考虑,考生没有必要一定要将写作与这一宏大主旨、社会背景相联系,可以从日常阅读和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着眼选取“敢”的素材,诸如敢挑战难题,敢面对不幸,敢对不文明行为说“不”,敢正视缺陷和不足,敢于担当,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社会问题,敢于向权威宣战……从自我或他人的经历体验中提炼升华“赢”的主题,诸如赢得学业上的进步,赢得坚强的个性,赢得风清气正,赢得自我超越,赢得不悔的青春,赢得民族气节,赢得科学的硕果……
“谁敢,就赢”这个作文命题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经历和感受。“敢”与“赢”之间有一种付出与收获、追求与价值实现的正向引領,也有激励青少年向上、奋发、拼搏的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引领。这个命题既保证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适应性,兼顾所有考生都能顺利完成写作,又让认知水平高、选材视野广的考生能写出优质作文,让语文素养好、人文情怀浓、思想格局大的优秀考生脱颖而出。命题既具考查功能,又具甄别性质。
二、语文教学及备考建议
对照2019年连云港市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反观本区的语文教学及九年级备考,建议如下。 (一)明确立足点,以“实”取胜
1.立足基础,讲究夯实
初中阶段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为学生铺设如下语文基础,并夯实到位。
铺设现代文基础 :字音、字形、词意、语法、修辞、文体、常识、背景等。铺设文言文基础:实词、虚词、通假、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同义、固定结构、特殊文言句式等。铺设诗词鉴赏基础:意象、意境、思想内容、语言艺术、结构特色等。铺设写作基础:记叙文审题、选材、结构、手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思路、层次。
2.立足能力,讲究扎实
除了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初中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词教学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从表达方式入手的鉴赏能力,从结构入手的篇章分析能力,从炼字入手的语言品味能力;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读的能力,结合语境推理的能力,利用语法知识推理的能力,根据已有积累迁移应用的能力,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直译的能力;现代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筛选、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理解重要词句含义的能力,鉴赏语言的能力,探究多层内涵的能力,创新发现、质疑反思的能力,迁移写作、应用的能力;记叙文写作训练要培养学生从要素入手的审题能力,根据立意要素进行取材的能力,利用结构手法进行构思的能力,辨析写作重点的剪裁能力,凝视生活的再现能力,生动形象的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和复习备考工作中,只有凡事在“实”字上下功夫,语文教学才能在行进中越走越稳健。
(二)更新作文教学思路,“升格”学生生活
分析连云港近几年来作文的命题原则和思路,基于对作文教学的现状观察和思考,对九年级作文教学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从粗放型指导向微点型训练转变
粗放型作文教学缺乏必要科学的细致指导,作文辅导随意无序,作文批阅千篇一语,批而不改,挠痒应付,学生付出很多汗水进行练笔,却收获寥寥。
教师“微点作文”是将写作训练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粗为细,使学生写作能力聚零为整、积少成多、积薄成厚的系列作文教学策略。这种策略的基础是使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从细微处着手。“微点作文”更是一种作文教学思想,核心是让作文教学走一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道路。就九年级作文教学而言,结合本市中考作文命题特点,建议从表达技巧、选材行文、审题立意三个方面整体构建作文的宏观训练序列。在此基础上,以教材写作目标体系为依据,把脉学情和校情,对这三个方面再精细化分解。比如,将表达技巧训练层级细化分解成妙用描写、细节刻画、抒情与议论、修辞运用、遣词造句、开头结尾等多个训练点,布一个局,搭一座桥,设几个点,单次训练目标集中,形成“微切口,大目标”的作文训练体系。
从作文批改层面看,“微点作文”要求作文批改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力求从细微处入手,在细处指导,着眼某点,一针见效,重视作文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化,“批改—讲评—升格”,环环紧扣,努力达成一写一得、有写必得的训练成效。
2.鼓励学生感受生活,为选材立意奠基打底
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但是三点一线式的学生生活如何变得有广度、深度和厚度?如何让生活的泉源之水汩汩地流?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动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引导和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为写出选材新颖、立意深刻的文章奠定基础,打好底色。
语文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天地,去体验人生。如学校运动会、元旦会演、开学典礼,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周记记录其间的精彩瞬间,捕捉生活的微小细节,充分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感受过程中的滋味,善于积累素材,拓宽作文选材的区间。再如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风雨雷电、虫鱼鸟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用情描写,增加学生生活认知的厚度,让作文内容有骨有肉有灵魂。
处在信息化时代的现代中学生,其生活是多元的,要帮助学生感受强烈的时代脉搏,倾听时代的最强音,关注时代的旋律,延展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让学生成为思维活跃、涉猎广泛、文学素养高的新时代弄潮儿,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两脚书橱。鉴于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每周一读”将紧扣时代脉搏的讯息传递给学生。当然,为了提升学生素材的迁移运用能力,打通读与写之间的壁垒,消除生活与写作之间的隔阂,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阅读或生活的鲜活背景,拟写原创作文题。例如,在组织学生观看了《苔花如米小》的视频后,可以这样拟写作文训练题:
清代诗人袁枚的诗歌《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与满院花木比起来,那么渺小,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着开放,就像一朵朵绽放的牡丹一样。青春成长中有些东西是不可以选择的,比如天生的资质,但也有能够选择的,比如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的选择使生命呈现了不同的风貌、品格。青春是一个年龄阶段;青春是一份惊奇故事;青春是一段美好年华。每个人都渴望在青春年华展现自身的魅力,不负曾经的期望。
请结合自身生活經历和感受,以“青春恰自来”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总之,只有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在广度、厚度、深度都有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怀和思维认知才能更加地丰富、细腻、深刻,学生的作文技法、语言等方面的训练才能有所依附,从而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区教研室)
(栏目编辑:葛 杰 杜春阳)
一、试卷的特点
(一)根植课内,关照全体学生
与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相比,2019年“积累运用”部分的考查从结构到内容再到命题样式,都有内在的延续性。这一部分考查了学生诗文名句背诵默写、成语运用、字音字形、语言表达、名著知识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名句背诵皆为名篇警句,成语运用题中的四个成语都是课内重点成语,名著考查侧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且紧贴作品的主要人物、重点情节,考查落点低,有利于保持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信心。文言文阅读中的(甲)文、名著阅读《昆虫记》中的比较阅读材料也均出自课内。命题根植课内,注重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的考查,很好地照顾到了全体考生。
(二)重视能力,关注语文素养
中考命题强调基础性的同时,还重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考查。今年诗歌鉴赏考查首次由课内转向课外,题型虽然比较常规,考查对诗歌的画面描述和情感分析,但都需要细读诗歌,读懂诗歌才能作答,真正考查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这是连云港市语文中考命题的革新,意在引导教师走出诗歌鉴赏押题背诵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真正走进古典诗词,提升阅读品鉴能力。
文言文阅读为课内外比较阅读,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和句子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试题素材选用和考点设置上,既立足初中生原有的文言储备层级,又放眼高中生文言阅读的发展方向。
现代文阅读分为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分别考查的是非连续性文本(三则材料)和小说阅读。考题基本覆盖了中学生必备的基本阅读能力:信息筛选与提取能力(第17、19题);概括能力(第18题、20题);理解能力(第23题、24题);分析能力(第21题、25题)。
(三)传承文化,彰显地域特色
试卷注意融入连云港地域元素,如诗歌鉴赏选了清朝诗人陶澍的七言律诗《重登云台山》,介绍陶澍偕诸同事三年之后重登连云港云台山,故地重游的经历,表达诗人对云台美景的赞颂和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于连云港历史文化的自信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关注社会,把握时代脉搏
试卷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如连云港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孝老敬老”大型孝行活动、“第七届连云港读书节”系列活动等都被有机融进了试题命制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材料分别来自《环球时报》《科技日报》和《光明日报》三大报纸对2019年1月和4月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新闻报道,紧扣时代的脉搏,非常具有时效性。
(五)重视经典,丰富精神世界
名著考查的范围广泛,2019年中考卷涉及的名著达到七部:《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小王子》《水浒传》《昆虫记》。题型丰富,由选择题、简答题和语段阅读题三部分组成。名著阅读总计20分,分值占中考卷总分值的13.3%。为了引导学生真阅读的深入开展,名著阅读除了考查整体阅读外,也兼顾了细节的考查,如《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收服四人的顺序,《小王子》中主要形象的象征意义,《水浒传》中林冲懦弱与忍让的表现等。
2019年文学作品阅读材料选用了著名作家阿城的中篇小说《孩子王》片段。试题还将名著阅读与教材阅读相关联,如第16题,法布尔的《蝉》和虞世南的《蝉》都写了蝉鸣,引导学生借助文章内容和文体等来区别作者的不同用意,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六)贴近生活,引领正向价值
2019年的中考作文题延续往年作文的命题思路,依然采用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指向对学生精神世界的观照。与2017年的“大声说‘不’”、2018年的“我在书中找亲属”这些作文题相比,2019年的“谁敢,就赢”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接地气,又具时代感。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敢担当、有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当代青少年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在当下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下,不惧困难险阻,“敢”字当先,更是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气魄和伟力。2019年的作文写作考查的不仅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而且考查学生的为人修养和处世格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理解,命题力图彰显时代特征,话题贴切稳妥。
当然,从应试者的年龄特质考虑,考生没有必要一定要将写作与这一宏大主旨、社会背景相联系,可以从日常阅读和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着眼选取“敢”的素材,诸如敢挑战难题,敢面对不幸,敢对不文明行为说“不”,敢正视缺陷和不足,敢于担当,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社会问题,敢于向权威宣战……从自我或他人的经历体验中提炼升华“赢”的主题,诸如赢得学业上的进步,赢得坚强的个性,赢得风清气正,赢得自我超越,赢得不悔的青春,赢得民族气节,赢得科学的硕果……
“谁敢,就赢”这个作文命题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经历和感受。“敢”与“赢”之间有一种付出与收获、追求与价值实现的正向引領,也有激励青少年向上、奋发、拼搏的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引领。这个命题既保证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适应性,兼顾所有考生都能顺利完成写作,又让认知水平高、选材视野广的考生能写出优质作文,让语文素养好、人文情怀浓、思想格局大的优秀考生脱颖而出。命题既具考查功能,又具甄别性质。
二、语文教学及备考建议
对照2019年连云港市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反观本区的语文教学及九年级备考,建议如下。 (一)明确立足点,以“实”取胜
1.立足基础,讲究夯实
初中阶段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为学生铺设如下语文基础,并夯实到位。
铺设现代文基础 :字音、字形、词意、语法、修辞、文体、常识、背景等。铺设文言文基础:实词、虚词、通假、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同义、固定结构、特殊文言句式等。铺设诗词鉴赏基础:意象、意境、思想内容、语言艺术、结构特色等。铺设写作基础:记叙文审题、选材、结构、手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思路、层次。
2.立足能力,讲究扎实
除了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初中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词教学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从表达方式入手的鉴赏能力,从结构入手的篇章分析能力,从炼字入手的语言品味能力;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读的能力,结合语境推理的能力,利用语法知识推理的能力,根据已有积累迁移应用的能力,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直译的能力;现代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筛选、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理解重要词句含义的能力,鉴赏语言的能力,探究多层内涵的能力,创新发现、质疑反思的能力,迁移写作、应用的能力;记叙文写作训练要培养学生从要素入手的审题能力,根据立意要素进行取材的能力,利用结构手法进行构思的能力,辨析写作重点的剪裁能力,凝视生活的再现能力,生动形象的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和复习备考工作中,只有凡事在“实”字上下功夫,语文教学才能在行进中越走越稳健。
(二)更新作文教学思路,“升格”学生生活
分析连云港近几年来作文的命题原则和思路,基于对作文教学的现状观察和思考,对九年级作文教学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从粗放型指导向微点型训练转变
粗放型作文教学缺乏必要科学的细致指导,作文辅导随意无序,作文批阅千篇一语,批而不改,挠痒应付,学生付出很多汗水进行练笔,却收获寥寥。
教师“微点作文”是将写作训练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粗为细,使学生写作能力聚零为整、积少成多、积薄成厚的系列作文教学策略。这种策略的基础是使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从细微处着手。“微点作文”更是一种作文教学思想,核心是让作文教学走一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道路。就九年级作文教学而言,结合本市中考作文命题特点,建议从表达技巧、选材行文、审题立意三个方面整体构建作文的宏观训练序列。在此基础上,以教材写作目标体系为依据,把脉学情和校情,对这三个方面再精细化分解。比如,将表达技巧训练层级细化分解成妙用描写、细节刻画、抒情与议论、修辞运用、遣词造句、开头结尾等多个训练点,布一个局,搭一座桥,设几个点,单次训练目标集中,形成“微切口,大目标”的作文训练体系。
从作文批改层面看,“微点作文”要求作文批改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力求从细微处入手,在细处指导,着眼某点,一针见效,重视作文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化,“批改—讲评—升格”,环环紧扣,努力达成一写一得、有写必得的训练成效。
2.鼓励学生感受生活,为选材立意奠基打底
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但是三点一线式的学生生活如何变得有广度、深度和厚度?如何让生活的泉源之水汩汩地流?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动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引导和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为写出选材新颖、立意深刻的文章奠定基础,打好底色。
语文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天地,去体验人生。如学校运动会、元旦会演、开学典礼,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周记记录其间的精彩瞬间,捕捉生活的微小细节,充分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感受过程中的滋味,善于积累素材,拓宽作文选材的区间。再如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风雨雷电、虫鱼鸟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用情描写,增加学生生活认知的厚度,让作文内容有骨有肉有灵魂。
处在信息化时代的现代中学生,其生活是多元的,要帮助学生感受强烈的时代脉搏,倾听时代的最强音,关注时代的旋律,延展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让学生成为思维活跃、涉猎广泛、文学素养高的新时代弄潮儿,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两脚书橱。鉴于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每周一读”将紧扣时代脉搏的讯息传递给学生。当然,为了提升学生素材的迁移运用能力,打通读与写之间的壁垒,消除生活与写作之间的隔阂,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阅读或生活的鲜活背景,拟写原创作文题。例如,在组织学生观看了《苔花如米小》的视频后,可以这样拟写作文训练题:
清代诗人袁枚的诗歌《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与满院花木比起来,那么渺小,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着开放,就像一朵朵绽放的牡丹一样。青春成长中有些东西是不可以选择的,比如天生的资质,但也有能够选择的,比如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的选择使生命呈现了不同的风貌、品格。青春是一个年龄阶段;青春是一份惊奇故事;青春是一段美好年华。每个人都渴望在青春年华展现自身的魅力,不负曾经的期望。
请结合自身生活經历和感受,以“青春恰自来”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总之,只有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在广度、厚度、深度都有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怀和思维认知才能更加地丰富、细腻、深刻,学生的作文技法、语言等方面的训练才能有所依附,从而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区教研室)
(栏目编辑:葛 杰 杜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