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课内 铺设基础 提升素养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pa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命题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稳中求新求变,题型设置合理,梯度清晰,多元开放,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科学的区分度,对教学有稳健明晰的导向作用。本文将在对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对笔者所在的赣榆区(下称本区)的备考给出建议。
  一、试卷的特点
  (一)根植课内,关照全体学生
  与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相比,2019年“积累运用”部分的考查从结构到内容再到命题样式,都有内在的延续性。这一部分考查了学生诗文名句背诵默写、成语运用、字音字形、语言表达、名著知识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名句背诵皆为名篇警句,成语运用题中的四个成语都是课内重点成语,名著考查侧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且紧贴作品的主要人物、重点情节,考查落点低,有利于保持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信心。文言文阅读中的(甲)文、名著阅读《昆虫记》中的比较阅读材料也均出自课内。命题根植课内,注重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的考查,很好地照顾到了全体考生。
  (二)重视能力,关注语文素养
  中考命题强调基础性的同时,还重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考查。今年诗歌鉴赏考查首次由课内转向课外,题型虽然比较常规,考查对诗歌的画面描述和情感分析,但都需要细读诗歌,读懂诗歌才能作答,真正考查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这是连云港市语文中考命题的革新,意在引导教师走出诗歌鉴赏押题背诵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真正走进古典诗词,提升阅读品鉴能力。
  文言文阅读为课内外比较阅读,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和句子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试题素材选用和考点设置上,既立足初中生原有的文言储备层级,又放眼高中生文言阅读的发展方向。
  现代文阅读分为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分别考查的是非连续性文本(三则材料)和小说阅读。考题基本覆盖了中学生必备的基本阅读能力:信息筛选与提取能力(第17、19题);概括能力(第18题、20题);理解能力(第23题、24题);分析能力(第21题、25题)。
  (三)传承文化,彰显地域特色
  试卷注意融入连云港地域元素,如诗歌鉴赏选了清朝诗人陶澍的七言律诗《重登云台山》,介绍陶澍偕诸同事三年之后重登连云港云台山,故地重游的经历,表达诗人对云台美景的赞颂和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于连云港历史文化的自信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关注社会,把握时代脉搏
  试卷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如连云港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孝老敬老”大型孝行活动、“第七届连云港读书节”系列活动等都被有机融进了试题命制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材料分别来自《环球时报》《科技日报》和《光明日报》三大报纸对2019年1月和4月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新闻报道,紧扣时代的脉搏,非常具有时效性。
  (五)重视经典,丰富精神世界
  名著考查的范围广泛,2019年中考卷涉及的名著达到七部:《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小王子》《水浒传》《昆虫记》。题型丰富,由选择题、简答题和语段阅读题三部分组成。名著阅读总计20分,分值占中考卷总分值的13.3%。为了引导学生真阅读的深入开展,名著阅读除了考查整体阅读外,也兼顾了细节的考查,如《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收服四人的顺序,《小王子》中主要形象的象征意义,《水浒传》中林冲懦弱与忍让的表现等。
  2019年文学作品阅读材料选用了著名作家阿城的中篇小说《孩子王》片段。试题还将名著阅读与教材阅读相关联,如第16题,法布尔的《蝉》和虞世南的《蝉》都写了蝉鸣,引导学生借助文章内容和文体等来区别作者的不同用意,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六)贴近生活,引领正向价值
  2019年的中考作文题延续往年作文的命题思路,依然采用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指向对学生精神世界的观照。与2017年的“大声说‘不’”、2018年的“我在书中找亲属”这些作文题相比,2019年的“谁敢,就赢”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接地气,又具时代感。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敢担当、有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当代青少年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在当下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下,不惧困难险阻,“敢”字当先,更是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气魄和伟力。2019年的作文写作考查的不仅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而且考查学生的为人修养和处世格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理解,命题力图彰显时代特征,话题贴切稳妥。
  当然,从应试者的年龄特质考虑,考生没有必要一定要将写作与这一宏大主旨、社会背景相联系,可以从日常阅读和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着眼选取“敢”的素材,诸如敢挑战难题,敢面对不幸,敢对不文明行为说“不”,敢正视缺陷和不足,敢于担当,敢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社会问题,敢于向权威宣战……从自我或他人的经历体验中提炼升华“赢”的主题,诸如赢得学业上的进步,赢得坚强的个性,赢得风清气正,赢得自我超越,赢得不悔的青春,赢得民族气节,赢得科学的硕果……
  “谁敢,就赢”这个作文命题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经历和感受。“敢”与“赢”之间有一种付出与收获、追求与价值实现的正向引領,也有激励青少年向上、奋发、拼搏的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引领。这个命题既保证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适应性,兼顾所有考生都能顺利完成写作,又让认知水平高、选材视野广的考生能写出优质作文,让语文素养好、人文情怀浓、思想格局大的优秀考生脱颖而出。命题既具考查功能,又具甄别性质。
  二、语文教学及备考建议
  对照2019年连云港市中考试题命题特点,反观本区的语文教学及九年级备考,建议如下。   (一)明确立足点,以“实”取胜
  1.立足基础,讲究夯实
  初中阶段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为学生铺设如下语文基础,并夯实到位。
  铺设现代文基础 :字音、字形、词意、语法、修辞、文体、常识、背景等。铺设文言文基础:实词、虚词、通假、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同义、固定结构、特殊文言句式等。铺设诗词鉴赏基础:意象、意境、思想内容、语言艺术、结构特色等。铺设写作基础:记叙文审题、选材、结构、手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思路、层次。
  2.立足能力,讲究扎实
  除了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初中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词教学要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从表达方式入手的鉴赏能力,从结构入手的篇章分析能力,从炼字入手的语言品味能力;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读的能力,结合语境推理的能力,利用语法知识推理的能力,根据已有积累迁移应用的能力,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直译的能力;现代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筛选、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理解重要词句含义的能力,鉴赏语言的能力,探究多层内涵的能力,创新发现、质疑反思的能力,迁移写作、应用的能力;记叙文写作训练要培养学生从要素入手的审题能力,根据立意要素进行取材的能力,利用结构手法进行构思的能力,辨析写作重点的剪裁能力,凝视生活的再现能力,生动形象的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和复习备考工作中,只有凡事在“实”字上下功夫,语文教学才能在行进中越走越稳健。
  (二)更新作文教学思路,“升格”学生生活
  分析连云港近几年来作文的命题原则和思路,基于对作文教学的现状观察和思考,对九年级作文教学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从粗放型指导向微点型训练转变
  粗放型作文教学缺乏必要科学的细致指导,作文辅导随意无序,作文批阅千篇一语,批而不改,挠痒应付,学生付出很多汗水进行练笔,却收获寥寥。
  教师“微点作文”是将写作训练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粗为细,使学生写作能力聚零为整、积少成多、积薄成厚的系列作文教学策略。这种策略的基础是使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从细微处着手。“微点作文”更是一种作文教学思想,核心是让作文教学走一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道路。就九年级作文教学而言,结合本市中考作文命题特点,建议从表达技巧、选材行文、审题立意三个方面整体构建作文的宏观训练序列。在此基础上,以教材写作目标体系为依据,把脉学情和校情,对这三个方面再精细化分解。比如,将表达技巧训练层级细化分解成妙用描写、细节刻画、抒情与议论、修辞运用、遣词造句、开头结尾等多个训练点,布一个局,搭一座桥,设几个点,单次训练目标集中,形成“微切口,大目标”的作文训练体系。
  从作文批改层面看,“微点作文”要求作文批改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力求从细微处入手,在细处指导,着眼某点,一针见效,重视作文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化,“批改—讲评—升格”,环环紧扣,努力达成一写一得、有写必得的训练成效。
  2.鼓励学生感受生活,为选材立意奠基打底
  生活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但是三点一线式的学生生活如何变得有广度、深度和厚度?如何让生活的泉源之水汩汩地流?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动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引导和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为写出选材新颖、立意深刻的文章奠定基础,打好底色。
  语文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天地,去体验人生。如学校运动会、元旦会演、开学典礼,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周记记录其间的精彩瞬间,捕捉生活的微小细节,充分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感受过程中的滋味,善于积累素材,拓宽作文选材的区间。再如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风雨雷电、虫鱼鸟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用情描写,增加学生生活认知的厚度,让作文内容有骨有肉有灵魂。
  处在信息化时代的现代中学生,其生活是多元的,要帮助学生感受强烈的时代脉搏,倾听时代的最强音,关注时代的旋律,延展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让学生成为思维活跃、涉猎广泛、文学素养高的新时代弄潮儿,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两脚书橱。鉴于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每周一读”将紧扣时代脉搏的讯息传递给学生。当然,为了提升学生素材的迁移运用能力,打通读与写之间的壁垒,消除生活与写作之间的隔阂,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阅读或生活的鲜活背景,拟写原创作文题。例如,在组织学生观看了《苔花如米小》的视频后,可以这样拟写作文训练题:
  清代诗人袁枚的诗歌《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与满院花木比起来,那么渺小,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着开放,就像一朵朵绽放的牡丹一样。青春成长中有些东西是不可以选择的,比如天生的资质,但也有能够选择的,比如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的选择使生命呈现了不同的风貌、品格。青春是一个年龄阶段;青春是一份惊奇故事;青春是一段美好年华。每个人都渴望在青春年华展现自身的魅力,不负曾经的期望。
  请结合自身生活經历和感受,以“青春恰自来”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总之,只有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在广度、厚度、深度都有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怀和思维认知才能更加地丰富、细腻、深刻,学生的作文技法、语言等方面的训练才能有所依附,从而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区教研室)
  (栏目编辑:葛  杰  杜春阳)
其他文献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传达着作者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其中,人物、情节、环境是广为人知的“小说三要素”。因此,研究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是有效阅读小说的必经之路。  笔者以为,研究这三要素,读懂小说,比照式阅读是值得推广的方法之一。  何为比照式阅读?就是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寻找书中人、事、物及故事发展过程中的反差点或矛盾处,并将它们置
期刊
一、教师语言  于漪老师说:“教师要把课上得有感染力、说服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须下苦功学习语言,锤炼教学用语,讲究语言艺术。”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才能吸引、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言之有趣  (1)借用流行语。“文明互鉴”“硬核” 等流行语悄无声息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我们的教学语言能否更“接地气”呢?电视电影、综合节目、报纸杂志、街边小摊小贩的吆喝……都可
期刊
鲁四老爷是个封建遗老,思想顽固不化,他对“新党”的痛骂及其书房布置透露出来的陈腐气息,无不昭示着一个封建遗老对封建旧制度的留恋和其日渐没落的遗憾。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违背“从一而终”的封建教条并最终夫死子丧的祥林嫂重来鲁镇,已经成为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灾星,鲁四老爷却不顾众人的厌弃将其收留下来,这与他竭力维护封建礼教的态度似乎有点矛盾。  一、鲁四老爷为何收留祥林嫂  祥林嫂最大的悲剧在于,她想为前夫
期刊
关于话轮分析,经常出现在口语中,比如对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之间对话的分析。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契诃夫的经典短篇小说《变色龙》一文中的话轮转换,借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对话。  一、话轮和话轮转换  话轮的概念最早是由萨克斯(Sacks)提出来的。这一概念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机会,即对话过程中的某个时刻成为说话者的机会;另一个是指说话者所说的话。话轮是会话的最小结构单位,一个话轮可以由单个的词语、短
期刊
语文课不仅是进行情感交流、内容分析,还要能系统地建构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获得语文素养。当学生知识缺漏、思维能力有所欠缺需要提升的时候,教师不应支离破碎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针对学生的缺失进行相应的“前置性补偿”。  一、于学生知识缺漏处“补偿”  在日常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会出现识记知识缺漏的现象。例如字词积累少,字词能认读却不会书写,或者强记字音字形却很快遗忘。探其本源是学生只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九下第五单元安排的是以戏剧为中心的“活动·探究”。不少学校不但将本单元的剧本排练演出,更有将已学过的课文加以改编,变成剧本,再由学生演出。这样既有趣味,也能在编排组织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  如果想把课文改成剧本,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就是“冲突”。常规的对《范进中举》的课文分析及剧本改编,都将重点放在范进中举前后各色人物对范进的态度变化上,这就是所谓的“前后不一致”。本文着
期刊
“察其终始”或“综其终始”是司马迁重要的史学观点和思想方法,简单说来,“察其终始”就是要分清因果联系,把握发展脉络,体察微言大义,从而探究規律。治史,面对纷繁的历史事件,须“察其终始”,语文学习也应如此。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离不开“察其终始”。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是考量思维品质的基本要素。能对“终始”做“辨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规律,认识则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做出了这样的定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定性突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却存在着一些偏差。有人认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语文课应该“集中于语言表达的形式展开教学”。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形式与内容你中有我,
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中,沈从文无疑是独特的一位,他以自己独特的心思、情感、视角,为现代小说世界带来独特的模样和魅力:营造了充满健康、人性美的“乡村世界”——“湘西世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诗化小说”,让小说显出独有的美的感染力。他的代表作《边城》成为讴歌人性美的典范,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生动具体地体现了沈从文文学创作的情感特点、主题特点和
期刊
参加这次活动,我受到很大的震撼。不管是现场课堂教学展示,还是老师们对教学案例的介绍,给我的感觉是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这次活动对于未来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以及将会取得的成就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成就不仅指语文教学,也包括将来教材的编写、语文考试制度内容方式的改革。  平心而论,对“学习任务群”我没有多少发言权。在到会之前,我关于“学习任务群”的所有认知,大部分源于“课标”文本,以及陆志平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