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地方志《淄乘征》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sgx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现藏有一批珍贵的古籍善本,其中有上世纪80年代征集入藏的邑人毕际有撰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淄乘征》一卷一册。高24.2厘米,宽16厘米,版心高18.9厘米,宽27.6厘米。白口,单鱼尾。版心上口刻书名,下口刻页码数。正文30版,每版界行22行,满行21字。正文前刊有高珩、唐梦赉、孙蕙序,陈琰诗。书页为竹纸,边缘略有破损。封面、封底、扉页佚失,其余尚全。
  《淄乘征》的作者为毕际有,成书于清康熙丙寅(1686年)。当时他正参与修撰《淄川县志》,作《淄乘征》为的是考订史籍和史实,纠正谬误,既为修撰的《县志》更加真实可信,又对《县志》起到补充作用。
  《淄乘征》考订史实三十三则。据毕际有自序:“康熙癸丑(1673年),余与修邑志之役,迫促成书,未慊素愿,乃叉辑《淄乘征》一卷,小有考证。迨岁丙寅(1686年),邑志续修,余老不能从事,以归载笔者,颇经采取,此直蔗之滓耳。而念东(高珩)先生似以为尚有余甘也者,谓宜梓出。孤行窃闻,家有敝帚,享以千金。爰加芟削,少增新得,录存三十三则焉。”
  书前没有目录,所谓三十三则者即:(一)“星野”;(二)“德会水”;(三)“公哲克”;(四)“宁戚宁越”;(五)“史记讹字”;(六)“般阳”;(七)“剧县故地”,(八)“大薛”;(九)“公孙弘墓”;(十)“田何”;(十一)“乡贤”;(十二)“汉无淄川太守”;(十三)“逢陵城”;(十四)“反踪城”;(十五)“昌国城”;(十六)“土鼓城”;(十七)“土鼓藤”;(十八)“祢衡”;(十九)“傅永墓”;(二十)“傅融(灵庆、灵根、灵越)傅竖眼”;(二十一)“曹全最”;(二十二)“名宦”;(二十三)“王樵祠墓”;(二十四)“王壮节公传(见王宫詹阮亭《池北纪谭》,惜得在邑志刻成之后未获登载也)”;(二十五)“公主坟”,(二十六)“夏侯”;(二十七)“颜神镇割入益都之年”;(二十八)“县学”;(二十九)“张先生书院”;(三十)“望京古墓”;(三十一)“韩中丞”;(三十二)“照旦沟”;(三十三)“草虫(亦淄之物产也,故得附载)”。
  
  毕际有其人
  
  毕际有(1623-1692),字载积,山东省淄川县西铺村(现属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人,出身于世宦家族,书香门第。祖父毕木,学问等身,被称为“文林郎”。严教膝下八个儿子用功读书,勤劳力田,并严立家训:“居为乡之良士,出为国之良臣。”八子中有两人中进士,一个中举人,一个贡生,三个秀才。父毕自严,明万历壬辰(1592年)中进士,至明崇祯癸酉(1633年)致仕的四十余年里,从刑部河南司主事到户部尚书,历经四朝,是明晚期著名的“廉吏”“名臣”。毕自严55岁时得次子毕际有,疼爱有加,但时时严以教训,勉励勤学,要求遵祖训做有知识的好人。
  毕际有自幼勤奋努力,学有成就。明崇祯戊寅(1638年)中秀才,清顺治乙酉(1645年)中拔贡。1659年授山西稷山县知县。在任干练清正,同情穷苦百姓,据实上报减免受灾民众粮赋,洞察民间冤情,在处理民间许多案件时,公正断案,“清慎廉洁之名大噪于世”,以致邻县有疑难案件不决者,上司多批示交他审理,无不深查明断立辨其冤。“上官奇之,扬其事于平阳三十六属以为式”。康熙辛丑(1661年),升任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市)知州。州内有一重镇,由柳同春将军镇守,两人结为金兰,合力治理地方、打击海盗,政绩卓著。通州有一沙洲,出鳓鱼,按旧例每年需向朝廷进贡,毕际有上任后上书请求免贡,减轻了渔民的负担。两年后,由于本州一千总押运漕粮损失熏大,毕际有受其牵连,因失察之责而罢官。归乡时,江南名流为其送行,“绘江干系马图,且争为诗歌,以吟叹其事,至今江南北传为佳话”
  (乾隆四十一年张鸣锋鉴修《淄川县志》卷六《人物志·续循良》)。
  毕际有致仕归乡后,在《归田诗》中有“境从历过心方淡,人到归来昧始真”之句,从此潜心读书著述,培养后人,藏书万卷楼。曾聘蒲松龄为其家塾师三十余年,为蒲松龄成就巨著《聊斋志异》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和条件。著有《归田诗》《存吾草》《淄乘征》《泉史》等。参与纂修《济南府志》和《淄川县志》,“其援据之功尤多”(《淄川县志》卷六《人物志·续循良》)。高珩《淄乘征》序说:“载积解组以来,闭门读书不倦,而又不屑应‘博学弘同’之选。参金匮、石室作者之林,止于区区一邑,小试其技,班(班固)马(司马迁)诸君子当为之太息无疑耳。”此评价非常中肯。
  
  《淄乘征》的重要价值
  
  唐梦赉《淄乘征》序说:“毕刺史载积先生,家传赐书富于邺侯,宦游以来奔益盛,随所披览皆有论著”,“兹所为《淄乘征》一卷,有增邑志所未及者,有正其讹谬者”,“从引据之精,破沿习之陋,直是般阳荟蕞矣”,“独是吾邑虽蕞尔,然山水之胜,颇恨旧志大略。以公之淹雅,当不惜一两芒鞋,继郦道元、张又新辈,《水经》《山志》再见于世,定有好手传为图咏,添般阳佳话也。”《淄乘征》的重要价值在于利用家乡历史掌故、遗迹故址、民间传说、山川景物等熟悉的优势条件,结合学富五车的文献知识,对本邑所涉重要历史典籍、邑志、人文、地理、遗迹、建置沿革等的讹误之处,进行了考订和纠正。
  例如《星野》《史记讹字》《般阳》《剧县故地》等篇,考证西汉之“茁川国”与济南郡“般阳县”(“至隋开皇十八年始改名淄川,以迄于今。”)在地域上没有任何重叠和隶属关系,“东西判然,不容混也”。《星野》篇开门见山说: “《汉书·地理志》曰:齐地虚危之分野也……分郡国所入宿度,济南入危一度,茁川人危十四度,此汉菑川国之度非今淄川县之度也。今淄川县去济南为近,汉又隶济南郡,其当从济南之度也。”《般阳》篇说:“汉制郡国各有属县,……济南郡十四县,……般阳第八,……在般水之阳,县资名焉。”《剧县故地》篇考证“剧县为蕾川国之都城”,“剧县古纪国也”,故址在今之寿光县纪台。
  《史记讹字》篇则对《史记》部分传讹谬误进行了考订和纠正。《淄乘征·史记讹字》考证云:
  《史记·平津侯(列)传》曰:“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按《史记·诸侯年表》惠帝七年初置鲁国。文帝十五年分齐为苗川国,都剧。叉按《汉书·地理志》茁川国三县:剧(隋并入寿光县。《括地志》云,剧故城在寿光县南二十一里)、东安平(故城在临淄县南十里)、楼乡(后汉并人昌平,今昌平故城在安丘县)。鲁国六县,薛在第六(《后汉书》注,《地道证》曰:夏车正奚仲所封。《皇览》曰:靖郭君冢在城中东南陬,孟尝君冢在城中向门东北边。《正义》曰:薛故城在滕县南四十四里。《水经 注》曰:今郭侧犹有文冢,结石为郭,作制严固,莹丽可寻)。公孙弘既为菑川圆人,何得系以薛县?司马子长误不至此,当是传写之讹,以“剧”字作“薛”字耳。且剧故城地濒海。《传》曰:“牧豕海上”是其证矣。“索隐”泰为详考,辄谬注曰:案薛县本属鲁,汉置茁川国后,割入齐也。夫茁川国三县《汉志》(《汉书·地理志》)甚明,原无割薛之事。“正义”谓:剧与薛隔充州及泰山,未详。盖已疑“索隐”之非,而未能直指其为讹也。又有谓弘为薛县人,而非菑川国人者,按《传》日: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弘。则公孙弘断为菑川国剧县人无疑也。《一统志》载弘于青州人物内,确乎有见矣。
  毕际有考证,公孙弘为蕾川国剧县人而非鲁国薛县人,“剧”字作“薛”字为传写之误,匡正了流传千年《史记·平津侯列传》“公孙弘者,齐蕾川国薛县人也”之讹误。
  《淄乘征》对前朝旧《淄川县志》所载本土历史名人进行了考订,“考证乡贤之进退”,该排除的排除,该增录的增录。《公哲克》篇考证: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曰:公哲克(一作公哲哀),齐人,字季沈(一作季次),未尝屈节为人臣,孔子贵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曰:公哲哀,字季次。……《齐乘》曰:公哲哀家语,齐人,未仕,蓉在般阳城北。……《通志》曰:春秋时今淄川正是齐地,家语载是齐人,既终身不仕,墓又在般阳城北,则为般阳人无疑也。《齐乘》著于元,是伊时墓尚可考。旧志失载。袁藩曰,今城北夏庄之后有巨家,未知是否。
  此考证被采入《淄川县志》卷六《人物志·先贤传》。
  通过《公哲克》《宁戚宁越》《公孙弘墓》《田何》《乡贤》等篇考订,得出《乡贤》结论:“淄川现祀乡贤祠者,宁戚,卫人;公孙弘、田何,茁川国剧县人;邹长倩,则公孙弘里人,皆与般阳无涉。所当议厘正者,公哲克久已从祀于庑,实乡贤之首也。”孙蕙序说:“邑志所载前贤总误于菑川国一语,经兹厘正,疑案顿失。复特表公哲衷,以光俎豆则千古进退之权,直令人耳目一新也。”唐梦赉在序中评价说:“其有大功于先贤者,在考证公哲克季次之墓,确手宜冠乡贤之首。”
  另外,《淄乘征》对“逢陵城”“昌国城”“傅永墓”等历史遗迹的考察和探索,不但丰富了地方史志的内容,而且为当今的文物普查提供了很有价值的重要线索和史料。其他对建置沿革、土产草虫等的钩稽索隐,亦丰富了地方史知识。
  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淄乘征》因其“辨驳精严,考核典奥,正其纰谬,寻其源流,……今得先生之文献,淄其有征矣乎”(孙惠《淄乘征》序),不仅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于今天研究淄博历史、修撰地方史志亦具有不可多得的文献价值。
其他文献
郑为是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1922年出生在上海松江老家,七岁丧父。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母移居上海。  郑为15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课余在当时难民收容所识字班教课并担任《新文字报》编辑。1939年,他只身离开已成孤岛的上海,从香港、越南转道至云南昆明,考入刚从湖南转迁至昆明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校校址在昆明安江村,那是一个十分贫苦的山村,房屋基本为草房,只有两座古庙
期刊
关于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这些年来一直出现在业内业外喜爱他绘画的人们眼中,他的那些被我们看过一眼便终生不忘的、可称之为极其“桀骜不驯”的画作,更是让人们不惜以千金倾囊购入。但是,我们习见的八大山人作品,却大多是他的花鸟作品,似乎这些作品能符合一般读者从八大山人一生行履的介绍文字中得到的“标准”,之后再从他的花鸟画中,按图索骥得到“准确的”诠释,并由此窥见他的内心世界,所以,他的花鸟画“值钱”。与其说
期刊
2008年9月,在江苏淮安市楚州区河下古镇竹巷街的河道改造工程中,挖掘机从河道的三米以下处挖出文物,经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淮安市楚州博物馆等文物部门探查,确认为一处元、明时期龙泉窑瓷片堆积遗址。  瓷片堆积的厚度在0.1-1米之间,堆积表面距现有地面高度为0.22米之间。在瓷片堆积的西北角下,发现有芦席。经过初步统计,出土龙泉窑瓷片约11万片,粗器和精品都是少数,大多数瓷片质量一般,其中以碗为多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收藏之风大盛。在门类众多的收藏品中,古典家具备受青睐,尤其是明清古家具,年升值率在20%左右,未来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因而得到极高的重视。但是,受经济实力和收藏条件所限,众多明清家具收藏家,大多以收藏中小件家具为主,极少有人涉猎家具中的重器、大器——床。安徽省马鞍山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安徽省收藏协会理事、马鞍山金龙公司董事长刘维就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位。  刘维从19
期刊
越窑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秘色瓷”制作精美,釉色纯正,更是越窑青瓷中的瑰宝,是越窑自东汉创烧以来,在长达一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不仅得到唐宋统治者的青睐,成为贡品,更被当时的文人墨客所赞颂。因此,“秘色瓷”成为越窑青瓷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于“秘色瓷”,最早记录于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此后历代都有记载,然众说纷纭,致使秘色瓷长久以来跟它的名字一样神秘。
期刊
衣着随便,为人朴实,谈吐随和,走在大街上就像随处可见的心宽体胖的火师傅,绝想不到他是鼎鼎有名的收藏家、文物鉴赏家。这就是京城大玩家王世襄。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不经意问“玩”出了一片新天地。  6年前,王世襄从专门来华的荷兰王国约翰·佛利苏王子手中,接过旨在鼓励全球艺术家和思想家进行交流的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作为荷兰享有极高声望的文化奖项,克劳斯亲王奖每年颁发一次,其中最高荣
期刊
结识赵卫,读他的画作,已有多年了。临到写他时,我才找到那个维系着他人生与艺术的结,这就是冷峻。  这里的冷,不是冷清,而是冷静,是一种行为类型与情感、情绪的表达方式;这里的峻,不是险峻,而是严峻,是一种思维类型与理性的组织手段。  冷峻是赵卫人生的主要支点。  冷峻是赵卫艺术的基本格调。  赵卫和他的艺术不等于冷峻,但得之冷峻。  1957年,赵卫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母都是学理工的。一个艺
期刊
天才引导的进程    “一部好书能影响几代人”,这话在中国传统家具界具有现实意义。  “进入家具收藏界研读的书主要是王世襄先生的著作。”从事矿产和地产投资的吴文辉,困玉结识天津商学院教授赵世杰,2006年受命托管了赵世杰30多年收集的350余件明清家具,从爱玉人变为传统家具发烧友,其知识储备主要来源于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研究》等著作。东方四美居的邬涛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
期刊
据目前统计,元青花完整器在全球的存世量仅有400多件。海外以传世品为主,主要收藏于土耳其、伊朗、美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约有200余件;国内以大陆出土品为主,大多收藏于博物馆、考古所、文物管理委员会或文物保护中心,涉及全国20多个省、30多个城市的60多家单位,总计起来亦有200来件;除大陆外,中国香港葛氏天民楼、香港金氏静乐轩、台湾鸿禧美术馆和台北国立故宫等也收藏了近40件。但其中以土耳其托普卡
期刊
在清代就被誉为“画圣”的王翚(1632-1717),属于“集古人之大成”类型的杰出画家,为清初“四王”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江南春色图》轴为王翚晚年所绘设色山水真迹,纵127厘米,横44厘米。麦黄色绢本质地。清乾隆时期宣和装原裱,青花缠枝莲纹瓷轴头。此图绘巍峨远山,上有佛塔耸立,下有古寺掩映其间。中景云雾缭绕,村郭落落,农舍毗邻,大地回春,绿草萋萋,运河横贯其间,行行归燕,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