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研究及启发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u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堂教学的落实情况,梳理初中化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化学肥料”的教学为例,分析初中化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体现。该案例的设计和实施深入挖掘课题的教育价值,整合课程内容和教育目标;基于主体情感体验策略,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实施多元评价,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核心价值;渗透式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当前,中小学教育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增强学科育人整体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式教育,要落小、落细、落实,做到“润物无声”。有的教师未能很好地落实核心价值观渗透式教育,存在为渗透而渗透的“贴标签”现象;有的教师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地硬性渗透,甚至把化学课上成思想政治教育课。化学以物质为研究基础,蕴含丰富的学科基本观念、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在化学起始年段,教学应实施核心价值观渗透式教育,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初中化学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下简称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有的研究分析了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交汇点”,并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梳理,整合出基于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目标(如表1)[1]。


  其中,目标1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突出化学以物质运动(变化)为研究基础的学科特质。目标2、目标3、目标4更多地体现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基础。目标5体现了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精髓、基础中的爱国主义内容[2]5。
  二、初中化学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体现
  笔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的教学为例,分析初中化学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体现。
  (一)教学内容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化肥简介,介绍化肥的种类、作用,以及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属于社会性课题。本部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STSE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要素材;第二部分是化肥的简易鉴别,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品质的教育。学生通过对几种常见化肥鉴别方法的探究,培养实证观。
  2.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分析
  (1)学生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STSE教育)。
  (2)学生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化学物质的两面性,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认识化学在推动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贡献(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STSE教育和生命教育)。
  (3)学生探究几种常见化肥的鉴别方法,体会化学与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科学品质教育)。
  (二)教学实施简要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教师确定教学实施的简要流程,如表2所示。


  (三)教学实施具体过程
  笔者以主题四、主题五和主题六为例,详细介绍基于核心价值观渗透的教学实施具体过程。
  1.主题四: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
  【课前调查】学生调查当地农村施用农药、化肥的情况,并分组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组间交流[3]。
  (1)调查家乡农民各个时期使用农药、化肥的种类和用量。
  (2)对不同时期当地农村的水源情况、动植物资源情况进行调查。
  (3)学生分组向环境保护部门调查当地水污染情况,以及水污染与农药、化肥过度施用的关系。
  (4)学生查阅和收集資料,了解有关农药和化肥对水体、动植物、人类的危害。
  【情境模拟】学生讨论角色(如河流、农民、农作物、益虫、政府工作人员、农技人员和科学工作者等)的选择和各自的台词组织,进行角色扮演[4]28。
  【组织辩论】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各派5名代表,以事先精心准备的课本或课外资料为论据,以“农药、化肥的使用是利大还是弊大”为题进行辩论。正方观点:使用化肥、农药利大于弊。反方观点:使用化肥、农药弊大于利。
  【小结归纳】师生共同小结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其对策。
  设计说明:本活动设计重在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生命教育和STSE教育。教师通过设计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或组织辩论赛等形式(情境模拟和组织辩论赛两项活动只需选其一即可),增强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物质应用观,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主题五:化肥的简易鉴别
  【情境引入】小明的爷爷买来一袋化肥,爷爷告诉他这袋化肥是硫酸钾、氯化铵和硝酸铵中的一种。你能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帮小明进行识别吗?   【探究主题】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碳酸氢铵、氯化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方法。学生可根据其外观、气味及在水中的溶解性等方面的不同对化肥进行简易鉴别。
  【分组实验1】桌上的6种化肥从外观上看有哪些不同?闻一下气味,哪些化肥会有特殊气味?各取少量溶于水,溶解情况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师生归纳常见的氮肥、磷肥、钾肥的物理性质,如外观、气味和溶解性等。
  【分组实验2】取化肥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氯化钾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否嗅到气味?记录现象,得出结论:加熟石灰研磨,铵盐氮肥有刺激性气体(氨气)产生,而钾肥没有。
  【归纳总结】利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不同,初步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如表3)。


  【學以致用】(1)设计实验帮助小明鉴别某化肥是硫酸钾、氯化铵和硝酸铵中的哪一种。(2)请你为农民伯伯施用铵盐氮肥提出合理建议。学生汇报、交流和分享。
  【提出问题】现有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和尿素等四种氮肥,如何进行鉴别?需要用到哪些试剂?教师点拨:利用阴离子(Cl-、SO2-4和NO-3)的差异进行鉴别。
  【指导阅读】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资料卡片“氮肥的简易鉴别”,归纳氮肥的简易鉴别方法。
  【活动评价】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如表4),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探究能力、主动参与、合作交流、问题意识等六个维度进行质性评价。


  设计说明:本活动设计重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品质教育。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尊重客观事实、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等科学态度和实证精神,以及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思维品质。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活动性表现评价中,教师除了进行学习活动内容、情境的设计,还结合教学目标和活动过程进行相应的活动表现评价维度及权重设计。通过创新评价方式,学生体验和感悟具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总结反思的能力,而且强调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发挥多元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4]28。
  3.主题六:课堂小结和拓展迁移
  【课堂小结】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小结本课题内容。
  【拓展迁移】(1)在完成课本第85页第3题(根据表格描述的几种化肥的性质,选出正确的使用注意事项的序号)的基础上,编制化肥使用指南,为农民科学施肥提供指导。使用指南应包括化肥名称、成分、含氮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使用和储存注意事项等。
  (2)家庭小实验:倡导人人养一盆花或栽种其他植物,体会如何正确使用农药和化肥。(建议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除了开展活动表现评价,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并重点收集与核心价值观有关的成果)
  设计说明:本活动设计重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和STSE教育。“拓展迁移”中的书面作业涉及的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更具真实性。学生在编制化肥使用指南的过程中了解到化学源于生产生活,服务于生产生活,形成学好化学、用好化学的意识。教师通过实践作业把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决策,形成对化肥、农药比较全面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物质应用观,学会辩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初中化学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案例点评
  1.深入挖掘课题的教育价值,整合课程内容和教育目标
  “化学肥料”这一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STSE教育、生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题材。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找准核心价值观内容和本课题具体知识的“交汇点”,制订核心价值观融入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分析本课题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是以隐性还是显性方式呈现,应采用什么渗透方式[2]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了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性教学资源介绍化学肥料,尤其是对厦门大学固氮技术的介绍更拉近了化学学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贴近生活,化学就在身边,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学生通过对使用农药、化肥的利弊与对策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和训练了辩证思维,发展了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通过对几种常见化肥鉴别方法的探究,学生学会了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学与农业的密切关系和化学的学科价值,从而形成热爱化学、尊重科学的学习情感。
  2.基于主体情感体验策略,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强调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过程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学设计围绕学生学习的认知起点和认知特点,精心创设情境和设计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活动任务的导向功能,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堂的落实。本课题基于主体情感体验策略,精心设计如下主要学习活动:(1)收集、展示和介绍常用的几种化肥;(2)课前调查当地农村施用农药和化肥情况、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或组织辩论赛;(3)化肥的简易鉴别的实验探究;(4)“家庭小实验”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活动中,情感体验得到升华,价值观得到科学发展。
  3.实施多元评价,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书面作业设计中增加体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背景材料,增强作业的思想性和教育功能。学生做题就是再一次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除了采用传统的书面作业评价外,教学中还充分发挥活动表现评价对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促进功能。对于“化肥的简易鉴别”实验探究,教师精心设计了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教师事先制定等级评价标准,评价主体从六个维度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最后,教师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总评,并填写评语和总评等级。对于“调查与研究”和“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作业,除了开展活动表现评价,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并收集与核心价值观有关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锋,赖菡,王晓聪.初中化学学科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王锋,陆定超,王晓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初中化学课程的实施设计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6):4-6.
  [3]陈玉良.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活动教学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正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渗透教育的各个领域。基于“互联网+”的语文“教”与“学”的方式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就“‘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变革”这一专题展开了一次行动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阅读教学变革;行动研究  一、研究团队  1.研究主体  仙桃市沔州小学“优课”骨干研修团队的成员:  沔州小学校长、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李启艳
期刊
【摘要】针对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文化事件,中美两所高中的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分别上了一堂辩论课和一堂微写作课。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通过梳理和比较这两堂课的流程,并探究其背后的设计理念,发现这两堂课存在诸多相似点,且均指向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同时也存在诸多相异之处,如课型定位、学生的活动范围、学生扮演的角色等。  【关键词】鲍勃·迪伦;核心素养;比较研究  2016年,美国歌手
期刊
【摘要】文言文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没有一定量的文言阅读积累,语感的形成、阅读能力的提升必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将课文读“宽”,把教材读“厚”,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文言文教学应倡导长文长教,倡导阅读完整的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阅读整本书,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关键词】《鸿门宴》;文言文;长教;文化視野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记录着先贤们的嘉言懿
期刊
【摘要】“怕”在话剧《雷雨》中是高频词汇,不同的序幕(尾声)、舞台提示和人物台词中均有多次出现,而且每次出现,即便是同一幕、同一场合、同一人物,“怕”一词在使用过程中,其内涵指向也有明显差异:有恐惧,有关心,有否定,有推测。鲁贵、鲁四凤、鲁侍萍等人物角色,通过“怕”这个核心词汇,在无意识之中传递出了自己隐藏压抑的心声。对《雷雨》“怕”一词的单独提出,梳理不同人物“怕”的指向,解读“怕”的不同内涵,
期刊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解法而忽视其实际背景,回到了数学大纲教材的老路,失去发展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良好机会。事实上,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教学,运用视觉化表征既能呈现数学建模的过程,又能将一元二次不等式图解法、解题程序框图等连在一起,使视觉化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问题的表征方式影响着信息的组织、解释和利用
期刊
【摘要】概念课的教学长期以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小学的概念存在着特殊性,其概念的外围并不严谨,因此学生在理解上比较困难。如何更好地让小学生理解概念是一個重要的课题,再加上现在的教学评价趋于生活化,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教师可以利用绘本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创造多样性方法。同时,师生一起寻找绘本与概念之间的关键联系,也不失为学习概念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绘本;
期刊
【摘要】分类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可以运用分类思想帮助学生由认识知识的本质进而认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充分经历整理、分类、概括提升的过程,逐步完善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结构化、系统化,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分类;梳理;分享;分层;知识结构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复习”。  二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数学教学中,直观操作的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实验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数的观念,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以加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从而促进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践行新课程的核心任务,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使数学实
期刊
【摘要】数学素养如何在教学中真正落地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究为例,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数学素养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能力方面的价值,然后结合改进前的教学环节逐一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并进行了教学实践。  【关键词】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数学素养;数学学科能力 
期刊
【摘要】为进一步解决我镇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教学理念陈旧、合作低效、轻视算理、算用分离等现状,本文通过关注前测、规范合作、讲清算理、算用结合等方面,探讨基于MS-EEPO操作系统的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此模式以学生为本,以落实知识点、能力点、考点为目标,使重视教师的“教”转为重视学生的“学”不再成为一句空话,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