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欧元继续前进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6vi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元的末日确实会引来严重危机。但扪心自问:你真的认为欧元会以现在的形式存在一百年?
  欧
  洲货币联盟从来不是个好主意。我还记得,当时身为年轻助理教授的我意识到自己反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时是多么震惊。当时的我相信欧洲一体化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现在仍然如此。但我所教授的教科书经济学表明,如果没有欧洲财政和政治联盟,欧洲货币联盟将带来巨大的危害。此后发生的所有事情让我觉得,教科书绝没有过度悲观。相反,教科书是过度乐观了。生活的道路上到处是香蕉皮,如果踩到,你需要有调整能力。但货币联盟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香蕉皮,它所带来的资本流动推高了欧洲外围的成本。而调整——也就是货币贬值——已不再是一个选项。


  此外,大部分当代教科书都忽视金融部门,因此也就忽视了一个事实:流向外围的资本流将通过银行引导,而当资本停止流动时,银行危机将掣肘外围成员国的公共财政。这反过来进一步削弱了银行资产负债表、制约了信用创造,形成了一个近几年来我们耳熟能详的主权—银行恶性循环。而没有一本教科书预见到欧洲合作会向危机国施加亲周期紧缩,制造出一场在一定程度上堪与20世纪30年代相提并论的萧条。
  多年来,很明显“实际存在的欧洲货币联盟”是一个代价昂贵的失败,不管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如此。对欧洲机构的信任崩溃了,质疑欧元乃至整个欧洲工程的政党开始兴起。但是,大部分经济学家,哪怕是那些一开始对欧洲货币联盟并不热情的经济学家,都不愿意挑明是时候放弃这个失败实验了。
  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的一篇著名文章指出,预期中的欧洲货币联盟解体将导致“所有金融危机之母”。很难不同意他的论点。因此,各派别经济学家,不管是否支持共同货币,在过去五年中纷纷设计和推出降低欧元区功能失调情况的机构改革和政治变革方案。
  在短期,欧元区必须大幅放松货币和财政政策。它还需要提高通胀目标(以降低名义工资和物价下降的需要)、恰当的债务纾困、有充足的中央财政支持的合理银行联盟,以及一种各国银行可以持有的“安全”的欧元区资产,从而打破主权—银行恶性循环。
  不幸的是,经济学家并未强烈要求合理的财政联盟。即使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上有必要也会仔细审视自己的观点,因为他们认为在政治上不可行。问题在于沉默让政治可能性前沿变得更窄了,因此即使是较为温和的方案也无人问津。
  五年过去了,欧元区仍然没有合理的银行联盟,甚至如希腊所表明的,连合理的最后贷款人都没有。此外,提高通胀目标仍然无法想象,而德国政府指出,主权债务违约在欧元区是不合法的。亲周期财政调整至今仍主宰着政策界。
  欧洲央行姗姗来迟的量化宽松是一个值得欢迎的进步,但决策者关闭成员国银行系统——并且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是退后的一大步。并且没人在谈论真正的财政和政治联盟,哪怕没人能够想象欧洲货币联盟可以在现状下生存下去。
  与此同时,政治伤害仍在继续发生:并非所有的反对党都像希腊执政党左翼联盟(Syriza)那样亲欧洲。国内政治正在因为中间派政客无法解决选民担心欧元区经济政策以及民主赤字的问题而被扭曲。人们担心,这样做相当于间接支持怀疑派,而这是一个禁区。
  因此,在法国,社会党总统奥朗德援引萨伊的话指出供给自会创造需求,而极右翼的国民阵线的马琳·勒庞则援引保罗·克鲁格曼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论证自己的观点。毫不奇怪,工作阶级选民会倒向勒庞。
  国民阵线在2017年或2022年的大选中获胜已不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果真如此的话,将摧毁欧洲工程。欧元区小国的公民将会注意到欧洲央行被赤裸裸地政治化服务于德国在希腊的目标,而欧元区也无可避免地将被认为是对小国十分“危险”的联盟。如果中间派政党继续袖手旁观而不是反对现状,那么政治极端分子将进一步攻陷更加重要的国家。
  对于我这样的经济学家,一直在呼吁结束失败的欧元实验、支持改革,也许现在是时候承认失败、继续前行了。只要反欧洲派反对欧洲货币联盟,欧盟就可能与欧元一道寿终正寝。欧元的末日确实会引来严重危机。但扪心自问:你真的认为欧元会以现在的形式存在一百年?如果不是,则它会有结束的一天,而这一天永远不会是“正确”的日子。因此,还不如趁着没有造成更大伤害让它结束。
  (作者为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经济史教授、研究员)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5.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其他文献
强权国家衰落了,两百年来困扰世界的传统意识形态以及所谓的国际价值体系也逐渐面临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必须找到自己的定位,甚至应该在日渐迷失的国际社会建立一个向导的地位  自  二战结束之后,尽管西方在政治理念、军事实力和世界经济方面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但是针对“权力”概念的重新构架总是不断地在演变。二战的终结,使得美苏这两个意识形态彼此对立的国家都得以兴起。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这两大强
期刊
近一个月的中国股市,充分展示了其一切皆有可能的“任性”。千股跌停、千股涨停、1000多家上市公司集体停牌,以及动辄盘中涨停、收盘跌停的巨幅震荡——这些奇观在此前国内外任何一次股灾中都难得一见。  2015年6月15日之后的四周内上证综指暴跌35%,市场普遍认为,这轮股灾的导火索是被动去杠杆。在过去一年里,上证综指暴涨150%,由于有了改革(对应主板牛市)和经济转型(对应创业板牛市)预期,投资者错误
期刊
金融市场改革的关键因素包括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利率自由化和债务资本市场发展,而金融系统改革的关键因素则是统一监管框架  中国金融业现状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经历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现代金融市场的主要元素都已经被采用,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也都已经建设完成。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特点反映了金融抑制的计划经济向功能齐全的金融市场经济的过渡。  然而与其他同等国家相比,中国金融业发
期刊
在中高速增长阶段如何实现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这个目标?要求产业发展从“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核心是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关键是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当  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经济活力有所增强。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
期刊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崛起,世界正处在通向新的创新与变革时代的门口,这要归功于全球工业系统与先进的计算、分析、低成本传感技术以及全新互联网连接融合。数字世界与机器世界的更深层次融合有潜力给全球产业带来深刻的变革,这些创新有望为航空、铁路运输、电力、石油和天然气开发以及医疗等各个行业带来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无论是在非洲的大城市还是哈萨克斯坦的乡村地区,工业互联网有望推动更强劲
期刊
在跨越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曾经多次面临必须做出抉择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的大战略,它必须做出抉择:对于当时的国际国家体系它是应该接受还是应该拒绝?  世界秩序的意义和结构一直是中国最需要关注的重点,这其实是一个贯穿世界现代史难以处理的难题。在21世纪初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中国正处在自身历史的一个转折关头,此时,它必须要有一个发展大战略。中国发展的成败,乃至所有人的未来,
期刊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业创新亦成社会各界热词。这是因为,当前和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已迫切需要从以前的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作为创新主体的中国企业,应融入全球价值链中,以技术创新求得生存壮大。  技术创新是“根”,商业模式创新是“叶”  中国经济报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弗里曼在《工
期刊
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是结构调整主导与周期因素叠加的综合反映,与一般的商业周期波动存在明显不同。宏观调控应转向以供给调整和结构性改革为主  2015年11月22日,位于河北邢台市南郊的两台220兆瓦机组冷却塔爆破拆除。这对缓解区域资源环境压力,促进当地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2015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局势,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大了稳增长、调结构
期刊
本刊北京讯(记者 马玉荣)5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举行,主题为“世界经济:探寻新的增长之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论坛上表示,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想办法转型应对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真正走出危机恐怕还不是靠去杠杆,而要靠产业的转型,要靠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隆国强还指出,在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中国作為新兴大国,最关键
期刊
6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此次会议内容引发了一些市场人士的担心,如强化党管国企是否会演化成在更大市场范围的党管市场,市场化改革进程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  这些疑问反映出一个事实,即市场对于国企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的关系还吃不准。准确理解国企改革的政策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