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本真 用好小学数学教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cm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以来,如何使用教材是教师探讨的热点之一,不乏创新之举,但也出现了不少偏差,如受“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要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感召,部分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为迎合新课标体现新理念,摒弃教材,追求所谓的“创新”,将重点放在如何去改编教材,认为用教材中现成的东西就不能体现创造性;乱用素材,所选的素材不具有真实性、实效性;还有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所谓平实、有效的课堂,一味地依附教材,教学过程成了忠实传递和完成教材内容的过程. 出现这些现象,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正确使用教材.
  一、读懂教材是用好教材的起点
  苏教版主审、著名特级教师沈重予老师曾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 ”从这个角度说,教材是一个方向,是一个教师教学的方案,学生学习的学案. 因此,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读懂教材,认认真真解读教材. 读懂教材“教什么,怎样教”,读出教材承载的厚度.
  首先,读顺教材内容的结构.看教学内容在具体章节的顺序编排,浏览教材的目录和编排特点,看教学内容教材中是怎样具体安排的,正确定位教材内容的属性,把握好本课在单元中起的作用,以及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什么样的基础,这样才能制定好教学目标. 其次,要读懂教材中问题情境的编排. 在情境中教材提供了哪些要求或者操作建议,设计了哪些师生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些都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如“鸡兔同笼”问题,过去是奥数教材中的典型题目,如今很多教材已经将其录入. 人教版和苏教版都安排在六年级,而北师大版却编排在五年级. 人教版主要是采用列表、假设和方程求解,苏教版主要是采用画图和列表求解,北师大版主要是采用列表求解,当然其中也融合了“尝试、枚举和猜想”等方法. 不同的教材有不一样的解决策略,体现了编者各自的课程理念和不同的文本思想. 作为教者不能读懂教材,不能弄清教材所处的位置,不能明白主题图和例题中的问题,以及采用什么方法,那学生对“鸡兔同笼”的本质属性会一知半解,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会事倍功半,更谈不上去体现新理念.
  二、领会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关键
  目前,许多教材已经改变过去传统教材单调、枯燥的范本,展现的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 然而,当我们真正走进新教材时才发现问题多多,有时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有时一堂课下来感觉新的理念也有所体现,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但细细品味会发现学生学到的只是表层次的知识,甚至还会出现“活动了四肢,活跃了身心,休息了大脑的现象”,导致“去数学化”的倾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认为关键是没有真正领会教材,没有从文本中领会编者的意图,没有从有形的文本和呈现的素材中读出无形的思想和编排的体系,导致具体目标定位不准,内容把握不到位.
  1. 从有形的教材文本中读出无形的思想
  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发现,小学阶段主要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从许多实验教材中发现,数学模型方法出现的频率就较高(第一学段频数达到58次),这充分说明编者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意渗透是显现的. 因此,作为教者,应该细心体会编者的意图,用好教材提供的文本、情境图. 仍以“鸡兔同笼”为例,教者如果不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就有可能违背编者的意图. 本节课核心目标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借“鸡兔同笼”这一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和掌握基本的策略,并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 如苏教版采用画图解法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一方法比较直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易学老师好教,而列表法蕴含着“代数”思想.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画图或列表整理,让学生在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答,同时感悟不同的数学思想.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可以将“渗透数学思想”作为教学的暗线,让学生在应用中,对知识的背后思想方法有所感悟,为后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和长期效应.
  2. 从局部中把握好整体的知识体系
  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对同样的知识认识深度在不同阶段也会不一样. 因此,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在编排上遵循“螺旋式上升”和“交替式增长”的特点,许多知识体系打破过去“一竿子到底”的现象,而是分阶段呈现.
  “笔算除法”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集中呈现,显然学生接受上有一定的困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新的教材分三个阶段呈现. 二年级“笔算除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学生如果不用竖式也能完成,但如何激发学生理解竖式的意义,领会使用竖式的必要性,学会正确使用是本次重点. 三年级“笔算除法”是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阶段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年级“笔算除法”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其重点是商的定位,如果学生在三年级的笔算除法吃“夹生饭”,必定会为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带来“后遗症”.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从局部进行合理地目标定位,即二年级课上采用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在心理需求中构建;三年级教学时宜采用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在算理中抽象出算法;四年级采用从未知到已知,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形成技能,领会意义. 因此,只有从局部领会编者意图,进行合理地目标定位,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教学策略,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扎实、高效.
  当然,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教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个性特点,恰当的重组教材,让教师的预案能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创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焕发出教材的活力. 只有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深度和外延的广度,才能真正驾驭教材,用活教材.
其他文献
在初三复习课中,试卷讲评课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据笔者调查发现,在目前的试卷讲评课中,大多数教师独揽试卷讲评大权,按照自己的理解重点或全部讲解一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现成答案的地位。很少有机会参与或独立完成某一个问题的解决。而事后,不少教师又常常抱怨学生考过的题目仍然不会。造成这种复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何在?除了学习新知识遇到障碍外。试卷的“善后”处理也有问题。  众所周知,试卷中的题目大多具有典型
【摘要】 总复习是初中三年的数学教学中的最后一环,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初中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总结归纳,提升对知识的总体认识,使得学生的数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初三复习是总结归纳,也是查缺补漏. 本文主要讨论了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教学安排.   【关键词】 数学;初中;高效;复习    一、根据教学大纲,精心安排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纷繁复杂,因此,安排初中数学总复习计划时,为了全面复习
【提要】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很多现实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放开,一些陈旧的教学思想既束缚着教师也束缚着学生,一些教师不离口的所谓的“自主”不外乎是教师控制下的假“自主”,请还学生真正的“自主”.  【关键词】 自主;尝试;探索;反思;转变  教师的“主体”性教学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当今教改的两大热门话题,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新课程实施所面临的两大现实问题. 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这句话说明了开头的重要性,而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头开得好,学生们会甘之如饴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 通过导入环节,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究新知;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设计导入环节,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呢?  一、巧设悬念,精心设疑  问题
虽然数学相对抽象且枯燥,但做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着德育因素. 而且,数学是学校中的主课,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德育,开发数学学科德育功能,显得尤其重要. 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挖掘数学教材,拓宽德育思路  (一)用数学文化“感染”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解题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在了解了相关知识以后,他们需要在寻求条件和结论中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起知识框架,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地去接触题目,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他们的数学知识才能由模糊到清晰. 而且,解题的完成,也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掌握的状况如何,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  一、学生
有效的教学就像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使人赏心悦目,而那一个个灵动的音符是由师生共同谱写的.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注重小学数学教学语言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
课堂教学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主体以意识的、观念的形式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过程. 而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复杂的双向互动. 而初中数学教学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识别、传递、处理、贮存信息的过程.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只有走出课堂教学的误区,掌舵正向,因势利导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适度“放松”,让
【摘要】 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应以人文关怀满足儿童作为活生生的人的被理解、尊重的情感需求. 许多时候,我们虽然强调满足儿童的需求,可我们并不了解儿童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 现状一:不敢越雷池一步,墨守成规地照搬教材. 现状二:不考虑儿童需要,一厢情愿地改编教材. 现状三:不考虑本地实际,人云亦云地模仿他例.  【关键词】 儿童;视角;诠释;教材  一、拨动儿童的心弦,化静态文本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本文通过讨论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从而学以致用,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策略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素质教育在国内学校的普及推广,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已经日益得到重视.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