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色彩是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学生通过教师精彩的色彩讲解、合理的培养策略以及自己对色彩独到的理解和认识,在小学阶段提升自己对色彩的认知能力以及运用能力。本文主要探究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问题;策略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最佳时机,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娴熟的色彩运用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美术道路奠定基础。因而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和运用力,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感受到色彩的美妙之处,体会到艺术的韵味所在。基于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利用有效的策略加以改进。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缺少积极性
许多学生都十分看重主科成绩的提升,对美术不感兴趣或者害怕影响主科成绩而不敢接触,無法充分意识到美术的内涵和作用,认为美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在这种错误认知的驱动下和实际学习情况的压迫下,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很难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色彩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仅在课本的文字和图片的引导下,很难了解色彩的实质与色彩艺术的内涵,更难以通过色彩表达自已的情感和思想,更何况学生对学习美术并不积极,没有足够的兴趣作为基础。这样,学生就难以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这也导致美术教育停滞不前,无法进一步发展。例如,许多小学生直到毕业都不知道“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也不了解“如何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更不了解“如何用强烈对比、柔和对比的色彩组合”,等到美术考试时就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业会越来越重,到了初高中,学生更难接触到美术,即使有了兴趣,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并且很难追上原先早已接触美术许久的孩子。
(二)色彩教学的重要性未引起教师的注意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旧采取以往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教育方式固化,教学内容单一,甚至有些教师直接不上美术课,任由学生玩耍,随便画一张画应付,或者将课程送给其他语数英教师代上。这样便会出现许多教学问题,甚至影响学生未来对这些科目的态度。例如,这些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限,部分学生习惯从单一角度分析问题,不利于其思维的拓展,也不利于其审美能力的提高,并且导致学生不重视美术课,课上大声喧哗,自由走动,吃着零食,玩着游戏。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都以讲述为主,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较为被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有天赋的学生,经过这样的教育,也难以成才。因为欣赏者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而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的产生,不利于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有趣的教学互动相比起枯燥无味的讲解更能够让学生接受新的美术知识,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对美术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美术工具,认识到图画色彩的源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彩铅、水彩笔、蜡笔、水粉等美术工具,向学生简单介绍这些美术工具,之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画是由哪一种美术工具创作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图画上的色彩。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竞赛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感知色彩,例如在学习三原色时,教师可以将4-6名学生划分为一组,向学生提问哪些颜色可以与红色组合,组合后的颜色是怎样的,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自己使用画笔搭配颜色,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搭配出颜色最多的小组获胜,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色彩,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色彩的应用方法。
(二)联系现实生活,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
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我们正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色彩搭配,如服装店五颜六色的服饰、街道旁的广告牌等等。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应用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元素,将美术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还能有效的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力。例如在上“水果”描绘时,教师可以借用不同色彩的水果作为课堂道具,当结束了对美术理论知识基本内容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美术实践,利用手中五颜六色的水果进行自由组合、配色,亲自动手完成一副属于学生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艺术成就感。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不仅限于课堂之上,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主进行美术实践,用实践来提高自身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三)学科互动,营造氛围
小学美术主要是通过色彩、构图等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知美,而音乐则可以通过旋律、节奏等呈现美。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营造美术学习的氛围,这也符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蓝色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平静、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蓝色所代表的意义。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努力。在讲授与学习中,教师要将自己的直观感受总结下来,在一次次新的尝试中,不断完善每一个步骤,确保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美术世界里色彩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峥如.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19(9):205-206.
[2]姜毅.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72.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问题;策略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最佳时机,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娴熟的色彩运用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美术道路奠定基础。因而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和运用力,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感受到色彩的美妙之处,体会到艺术的韵味所在。基于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利用有效的策略加以改进。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缺少积极性
许多学生都十分看重主科成绩的提升,对美术不感兴趣或者害怕影响主科成绩而不敢接触,無法充分意识到美术的内涵和作用,认为美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在这种错误认知的驱动下和实际学习情况的压迫下,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很难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色彩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仅在课本的文字和图片的引导下,很难了解色彩的实质与色彩艺术的内涵,更难以通过色彩表达自已的情感和思想,更何况学生对学习美术并不积极,没有足够的兴趣作为基础。这样,学生就难以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这也导致美术教育停滞不前,无法进一步发展。例如,许多小学生直到毕业都不知道“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也不了解“如何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更不了解“如何用强烈对比、柔和对比的色彩组合”,等到美术考试时就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业会越来越重,到了初高中,学生更难接触到美术,即使有了兴趣,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并且很难追上原先早已接触美术许久的孩子。
(二)色彩教学的重要性未引起教师的注意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旧采取以往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教育方式固化,教学内容单一,甚至有些教师直接不上美术课,任由学生玩耍,随便画一张画应付,或者将课程送给其他语数英教师代上。这样便会出现许多教学问题,甚至影响学生未来对这些科目的态度。例如,这些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限,部分学生习惯从单一角度分析问题,不利于其思维的拓展,也不利于其审美能力的提高,并且导致学生不重视美术课,课上大声喧哗,自由走动,吃着零食,玩着游戏。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都以讲述为主,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较为被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有天赋的学生,经过这样的教育,也难以成才。因为欣赏者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而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的产生,不利于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有趣的教学互动相比起枯燥无味的讲解更能够让学生接受新的美术知识,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对美术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美术工具,认识到图画色彩的源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彩铅、水彩笔、蜡笔、水粉等美术工具,向学生简单介绍这些美术工具,之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画是由哪一种美术工具创作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图画上的色彩。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竞赛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感知色彩,例如在学习三原色时,教师可以将4-6名学生划分为一组,向学生提问哪些颜色可以与红色组合,组合后的颜色是怎样的,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自己使用画笔搭配颜色,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搭配出颜色最多的小组获胜,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色彩,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色彩的应用方法。
(二)联系现实生活,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
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在美术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我们正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色彩搭配,如服装店五颜六色的服饰、街道旁的广告牌等等。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应用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元素,将美术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还能有效的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力。例如在上“水果”描绘时,教师可以借用不同色彩的水果作为课堂道具,当结束了对美术理论知识基本内容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美术实践,利用手中五颜六色的水果进行自由组合、配色,亲自动手完成一副属于学生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艺术成就感。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不仅限于课堂之上,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主进行美术实践,用实践来提高自身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三)学科互动,营造氛围
小学美术主要是通过色彩、构图等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知美,而音乐则可以通过旋律、节奏等呈现美。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营造美术学习的氛围,这也符合小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蓝色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平静、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蓝色所代表的意义。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努力。在讲授与学习中,教师要将自己的直观感受总结下来,在一次次新的尝试中,不断完善每一个步骤,确保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美术世界里色彩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峥如.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19(9):205-206.
[2]姜毅.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