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ichunxing89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易学、易懂、易运用是教学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以感性材料促具体与抽象的转化;用对比与类比辨别概念的差异;剖析关键词语,深化概念理解;以新旧概念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于生活实践,实现概念的升华。
  关键词: 数学概念 转化 对比 迁移 运用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新课标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运用已有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任何一部分内容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直接关系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所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以感性材料促具体与抽象的转化
  在小学教材中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必须从学生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及模型、图形、图表等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例如:“圆周率”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我在课前让每个学生用硬纸板制作一个圆,不限定半径。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三个内容:(一)写出自己要做的圆的直径;(二)滚动自己的圆纸板,量出圆滚动一周的长度,写在练习本上;(三)计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全班学生做完后,汇报自己计算的结果,并把结果整理成下表:
  引导学生分析发现:不管哪个圆,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候揭示: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数学上叫做圆周率。然后让学生再画一个圆,量出直径和周长加以验证。这样教师借助于直观教学,运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环环紧扣、层次清楚,通过实物演示建立表象,解决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的矛盾,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
  二、用对比与类比辨别概念的差异
  在小学数学概念中有些含义非常接近,却有本质属性的差别,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通过对比,找出概念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避免互相干扰。
  例如:在学习“整除”时,为了和以前学习的“除尽”加以比较。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下列等式中,哪些是整除,哪些是除尽?
  (一)9÷3=3 (二)24÷6=4
  (三)49÷11=4······5 (四)12÷5=2.4
  (五)4÷0.5=8 (六)3.5÷7=0.5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第(三)题是有余数的除法,肯定不能说被除数整除或除尽,其他各题都可以说被除数除尽。而只有第(一)(二)题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这两题不但可以说被除数除尽,还可以说被除数整除。通过分析,学生明白: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形式,除尽包括整除和一切商是有限小数的情况。
  三、剖析关键词语,深化概念理解
  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而要学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就必须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的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等,而概念是几个关键词语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因此剖析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是概念教学的重中之重。
  例如:循环小数定义中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学生只有清楚这些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才会对循环小数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又如三角形的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也叫做三角形的底。”这里的“一个顶点”、“垂线”、“垂足”都是关键词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除了让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外,还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画“高”的整个过程。指出画“高”的关键是画垂线,并注意限制条件:“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可以是任何一个顶点),作它对边的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这样把实际操作过程和所画三角形高的图形与定义叙述的内容对照,使学生准确理解三角形高的定义。所以对重点词语的分析是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又一次提高,促进概念的深化理解。
  四、以新旧概念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了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概念的系统,摸清概念发展的脉络。概念是逐步发展的,而且很多概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不同概念具体要求不同,即使同一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的要求也是有所差别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必须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
  例如: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有三次飞跃。第一次是学习小数以前,就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像上面讲的1/2、7/8、3/5、4/9等,都是分数”。通过大量直观感性认识,结合具体事物的描述得出什么样的数是分数,初步理解分数是平均分得到的,理解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第二次飞跃是由具体到抽象,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然后概括分数的定义,这只是描述性地给出了分数的概念,这是感性的飞跃。第三次飞跃是对单位“1”的理解与扩展,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一个群体等,最后抽象出把谁分谁就是单位“1”,这样单位“1”与自然数“1”的区别就更明确。这三个层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展现知识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理解分数。
  五、運用于生活实践,实现概念的升华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的最好体现。所以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层面上,必须学会运用才会使学生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公式,谁能算出我们学校东北角那棵大柳树的横截面面积?”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算圆面积一定要知道半径,只有把树砍下来才能量出半径;有的反对这样做,认为树一砍下来就会死掉。这时进一步引导说:“能不能不砍树就算出了树的横截面积呢?大家再讨论一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争论,终于找到好办法:先量出树干的周长,再算出半径,从而应用面积公式算出大树横截面的面积。课后许多学生还到操场上实际测量树干的周长,算出横截面的面积。这样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适时的点拨,不但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和能力,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总之,概念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练习,巩固和深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重视概念系统的建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体现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使概念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思碧.谈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OL].龙源期刊网,2009-7-6.
  [2]冀冬云.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OL].中国知网,1998-9-15.
其他文献
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文秘专业教学虽然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本位”教育,但由于课程设置、学生实训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中职文秘专业过于强调学
摘 要: 简便计算是学生数学计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简便计算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当前,在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定式思维、举一反三能力欠缺,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简便计算训练,让学生灵活掌握计算规律,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简便计算 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计算技
关于MEMS结构疲劳特性的研究报道中,典型的研究疲劳的方法是基于观测裂纹的产生和扩展的,如一种扇型梳壮驱动器用来产生循环的拉压作用,以此可以观察Si梁结构的裂纹的扩展情
摘 要: 要更好地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语言,灵活运用规范数学语言,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策略。作者结合前期所做的六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现状调查,就培养六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提出对策。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能力  笔者从教以来发现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小学生学习了一定数学内容后,难以用数学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出现的数学问题或结果不敢质疑等。
摘 要: 小学数学研究的是基本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几何图形、长度的认识等基础知识,为以后深入学习和人们日常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数学中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使问题简单化,让小学生初学数学便产生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针对数学中广泛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探讨其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 数形结合 小学数学 运用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旨在培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通过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等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前预习 能力培养 意义 对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預”可以让人未雨绸缪,可以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预”对于小学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改革进入崭新的阶段。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更强调“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重大的变革,作为重要教学手段进入小学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教学运用  進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
摘 要: 新教育理念和不断普及新教学方法使教育不断得到革新,有助于创新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前提是体现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多的是倾向于通过生活式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尤其数学课堂教学,应使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中认识到数学的奥妙,应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學 策略实践 图形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生本理念得到不断普及与
因为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波利亚提出的“问题解决”教学已然成为世界各国数学教育界的共识,美国将“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改革的行动纲领。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将“问题解决”列为数学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思考”共同构成相辅相成的总目标四大板块,其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就是问题解决目标之一。  然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依然是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