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领域之一。义务教育经历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为我国走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奠定了基础。但在实际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均等成为其主要发展障碍。本文从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出发,以数据作为支撑,分析我国义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差距以及差距大小,使我们意识到我国义务教育要想实现均等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社会及各级政府发挥各自的力量来解决义务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均等的问题。
关键词:义务教育 区域发展不平衡 财政投入
一、义务教育概念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是指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共九年义务教育。
自2005年10月,我國首次提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距今已有十多年时间,它从最初的经济领域不断丰富其内涵,直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列入其中,如何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渐成为教育发展关注的焦点,《规划》也首次指出要实现均等,必须从教育机会、过程以及结果三方面协同努力。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地区间发展差距巨大。截至2016年,各地区地方普通小学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全国平均水平为11245.57元,北京为35154.02元,而距离北京最近的河北省为8135.88元,差距之大,一目了然。
二、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一)义务教育取得一定成就
截至2016年,我国义务教育普及成效显著,在在校生规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和改善。据统计,2016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3.0万所,比上年减少1.3万所;教学点9.8万个,比上年增加0.5万个。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4亿人,比上年增加238.2万人,增长1.7%;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2%,其中,男童净入学率为99.91%,女童净入学率为99.93%,全国已经基本消除男女童入学率性别差异。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6年,普通小学专任教师为578.9万人,比上年增加10.4万人;初中阶段专任教师为348.8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小学生师比为17.1∶1,初中生师比为12.4∶1,均与上年持平,但新入职教师学历水平有所提高。
(二)义务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
作为教育大国,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然在总体上看,我国义务教育在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因各地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经济发展等原因,义务教育在地区间的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差距一直在扩大。以分地区地方普通小学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为例,2006年全国平均水平为2058.76元,上海为11559.26元,但河南为1157.47元,贵州为1170.66元,上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比河南、贵州高出10000元左右,近10倍左右的差距;截至2016年,全国平均水平涨至11245.57元,北京为35154.02元,而距离北京最近的河北省为8135.88元,在比例方面差距虽有所缓和,但仍然掩盖不了我国义务教育地区间的巨大发展差距。
三、义务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一)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现实存在的,这就导致了我国在很多方面的发展是有地区差距的,义务教育也不例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但实现这个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要逐步去完成的。所以,受限于当下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义务教育还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处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二)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
虽然受限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相应出现区域不均衡的现象,但这也与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有关。比如还是以分地区地方普通小学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为例,2016年,广东为12123.64元,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78元,但要低于黑龙江的15787.71元。2016年广东省GDP以79512.0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黑龙江GDP以15386.09亿元排名31省市第21名;在人均GDP方面,2016年,广东省为73290元,排名第8,黑龙江为40362元,在31省市中排名第22位。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要远远超出黑龙江,但在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方面,反而落后于黑龙江。这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更主要的因素还是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
四、缩小义务教育区域发展差距的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如下:
(一)加快高质量经济发展
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说明我们距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高质量经济发展就是基于我国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等问题提出来的,加快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对消除我国义务教育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政府要重视加强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作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外溢性,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作为,在合理范围内加大财政投入,避免出现像广东与黑龙江这种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对等现象。
参考文献:
[1]胡耀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阈下的义务教育政策选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06):66-72.
[2]郭明杰,王赛赛,郭磬馨.“全面改薄”推进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政策效应研究[J].财政科学,2018(06):89-97.
作者简介:翟长城(1994—),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财政学硕士;学校:北京工商大学;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
关键词:义务教育 区域发展不平衡 财政投入
一、义务教育概念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是指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共九年义务教育。
自2005年10月,我國首次提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距今已有十多年时间,它从最初的经济领域不断丰富其内涵,直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列入其中,如何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渐成为教育发展关注的焦点,《规划》也首次指出要实现均等,必须从教育机会、过程以及结果三方面协同努力。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地区间发展差距巨大。截至2016年,各地区地方普通小学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全国平均水平为11245.57元,北京为35154.02元,而距离北京最近的河北省为8135.88元,差距之大,一目了然。
二、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一)义务教育取得一定成就
截至2016年,我国义务教育普及成效显著,在在校生规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和改善。据统计,2016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3.0万所,比上年减少1.3万所;教学点9.8万个,比上年增加0.5万个。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4亿人,比上年增加238.2万人,增长1.7%;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2%,其中,男童净入学率为99.91%,女童净入学率为99.93%,全国已经基本消除男女童入学率性别差异。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6年,普通小学专任教师为578.9万人,比上年增加10.4万人;初中阶段专任教师为348.8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小学生师比为17.1∶1,初中生师比为12.4∶1,均与上年持平,但新入职教师学历水平有所提高。
(二)义务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
作为教育大国,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虽然在总体上看,我国义务教育在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因各地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经济发展等原因,义务教育在地区间的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差距一直在扩大。以分地区地方普通小学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为例,2006年全国平均水平为2058.76元,上海为11559.26元,但河南为1157.47元,贵州为1170.66元,上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比河南、贵州高出10000元左右,近10倍左右的差距;截至2016年,全国平均水平涨至11245.57元,北京为35154.02元,而距离北京最近的河北省为8135.88元,在比例方面差距虽有所缓和,但仍然掩盖不了我国义务教育地区间的巨大发展差距。
三、义务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一)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现实存在的,这就导致了我国在很多方面的发展是有地区差距的,义务教育也不例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但实现这个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要逐步去完成的。所以,受限于当下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义务教育还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处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二)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
虽然受限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相应出现区域不均衡的现象,但这也与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有关。比如还是以分地区地方普通小学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为例,2016年,广东为12123.64元,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78元,但要低于黑龙江的15787.71元。2016年广东省GDP以79512.0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黑龙江GDP以15386.09亿元排名31省市第21名;在人均GDP方面,2016年,广东省为73290元,排名第8,黑龙江为40362元,在31省市中排名第22位。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要远远超出黑龙江,但在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方面,反而落后于黑龙江。这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更主要的因素还是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
四、缩小义务教育区域发展差距的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如下:
(一)加快高质量经济发展
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说明我们距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高质量经济发展就是基于我国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等问题提出来的,加快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对消除我国义务教育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政府要重视加强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义务教育作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外溢性,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作为,在合理范围内加大财政投入,避免出现像广东与黑龙江这种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对等现象。
参考文献:
[1]胡耀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阈下的义务教育政策选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06):66-72.
[2]郭明杰,王赛赛,郭磬馨.“全面改薄”推进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政策效应研究[J].财政科学,2018(06):89-97.
作者简介:翟长城(1994—),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财政学硕士;学校:北京工商大学;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