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高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思想上要体现时代精神,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师生关系
一、注重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的统一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强调感受、观察、体验和解释一般社会现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从知识传授、思想灌输转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很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广泛运用新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网络资料等,希望通过大量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但是,实践表明,很多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并没有因为“能力”的提高而增强。新课程中,很多教师重视能力目标的实现而忽視知识目标的达成。而新课程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不能完全舍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有助于学生知识掌握的方法,而应注重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的统一。尤其是“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的目标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也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理念和行为提出了要求。
二、注重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实质
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研究学问的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使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观,且真正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服务。
三、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教师是新课程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成效。新课程把教学看成师生交往、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教学关系上,教学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激发积极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意义和社会价值;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天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已经习惯于讲授,而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转变。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种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要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四、构建合理的师生关系
1.师生相互理解与尊重是前提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情感、追求、兴趣、爱好等,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应理解和尊重教师为教育学生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观念的转变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2.教师素质高是关键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等,都会在学生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喜欢与尊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是缩短师生心灵距离、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一科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相长,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实施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五、注重互动式课堂的教学秩序
在高中课程改革中,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师生平等地交流、探讨。但是,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秩序也混乱了。教师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分组讨论时其中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学生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有个别想听的学生也听不清楚,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强调“规则”,培养学生在规则中进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学会理解、尊重别人,学习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互动的同时,共同维持课堂的教学秩序。
在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教学思想中的精髓教师不仅要继承,还要进一步发扬,如孔子“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对学生而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提倡学习中的实事求,并强调复习的重要性。总之,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归属和落脚点,是解决现存问题,推进高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寻找缩短教育理想世界与教育现实世界距离的最佳结合点,这对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丁宏伟,李艳萍.新课程改革中新问题的思考[J].中学语文,2007(9).
[2]曹涓.浅议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A].第七届全国微型实验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7.
[3]燕兴权.试论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师生关系
一、注重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的统一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强调感受、观察、体验和解释一般社会现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从知识传授、思想灌输转变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很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广泛运用新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网络资料等,希望通过大量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但是,实践表明,很多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并没有因为“能力”的提高而增强。新课程中,很多教师重视能力目标的实现而忽視知识目标的达成。而新课程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不能完全舍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有助于学生知识掌握的方法,而应注重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的统一。尤其是“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的目标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也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理念和行为提出了要求。
二、注重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实质
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研究学问的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使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观,且真正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服务。
三、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教师是新课程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成效。新课程把教学看成师生交往、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教学关系上,教学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激发积极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意义和社会价值;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天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已经习惯于讲授,而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转变。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种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要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四、构建合理的师生关系
1.师生相互理解与尊重是前提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情感、追求、兴趣、爱好等,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应理解和尊重教师为教育学生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观念的转变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2.教师素质高是关键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等,都会在学生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喜欢与尊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是缩短师生心灵距离、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一科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相长,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实施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五、注重互动式课堂的教学秩序
在高中课程改革中,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师生平等地交流、探讨。但是,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秩序也混乱了。教师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分组讨论时其中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学生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有个别想听的学生也听不清楚,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强调“规则”,培养学生在规则中进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学会理解、尊重别人,学习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互动的同时,共同维持课堂的教学秩序。
在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教学思想中的精髓教师不仅要继承,还要进一步发扬,如孔子“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对学生而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提倡学习中的实事求,并强调复习的重要性。总之,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归属和落脚点,是解决现存问题,推进高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寻找缩短教育理想世界与教育现实世界距离的最佳结合点,这对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丁宏伟,李艳萍.新课程改革中新问题的思考[J].中学语文,2007(9).
[2]曹涓.浅议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A].第七届全国微型实验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7.
[3]燕兴权.试论课程改革中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