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三段式”全程培养体系探究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学生党员成长的不同培养阶段实施党的全程理论与实践教育,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过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入党前、预备期和转正后三个阶段实施“开导性‘启蒙式’教育、针对性‘提升式’教育、普遍性‘帮扶式’教育”的“三段式”全程培养教育,最后针对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长效培养机制提出了若干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三段式;全程培养
  2012年1月4日-5日,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大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当前,各高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组织优势。但高校在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党性修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有待进一步系统化”、“考核评价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等,这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培养教育体系研究,以科学的态度审视和总结现阶段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程化的长效教育机制,对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素质和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现阶段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高校虽然比较重视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但是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工作大多是阶段性、零散性和临时性的,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持续性,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以致于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党性修养有待进一步强化
  高校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受经济全球化、世界网络化的冲击,加上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党员、干部越来越受到单位的青睐,使得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中仍存在着狭隘的“功利性”、“盲从性”和“虚荣性”等不良动机,他们把入党作为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忽视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党性修养薄弱、责任意识淡薄、群众意识和团队精神不强,导致其政治鉴别力不高、党员身份意识淡薄、践行能力不强、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容易受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影响,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面对突发事件或组织活动时也没有主动承担责任的自觉意识,没有真正确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坚定信念,很难发挥学生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1.2 培训教育有待进一步系统化
  高校负责培养、教育和发展学生党员一般由学生支部的政工负责同志担任,他们自身从事党务工作的时间不长,经验比较欠缺,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不足,加之高校各级党组织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培养教育体系,现行培养教育体制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重视入党前教育,忽视入党后的教育,学习形式单一,学习载体不丰富,缺乏互动性,“念文件、谈心得、写体会”成为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学习的“老三篇”,特别是高年级党员联系培养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流于形式和新党员党内实践锻炼机会少,致使绝大多数新党员接受的党性教育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党性意识和党员精神难以转化为实际行动。另外,目前高校往往只注重党员发展前的表现,只关注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与管理,而忽视了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使得在有些学生党员中,出现了“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1],入党后反而学习成绩下降,思想道德滑坡,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1.3 考核评价有待进一步科学化
  目前很多高校在党员培养教育考核评价上不够规范,考核模式和评价标准较为单一,缺乏建立一套立体的考核模式,考核评价过程中只注重参与人数和参与次数等客观量化指标,在学习效果、影响程度、目标达成等方面缺乏详细的评价和考量,考核时片面追求专业文化成绩,缺少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和教育,在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考核上往往只以一次结业考试成绩为准,要么过分注重学习成绩,要么过分注重工作能力,而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却比较笼统。另外,部分高校党组织缺乏制定对预备党员管理、教育、考核和监督机制和措施,少数学生成为预备党员后,认为转正是顺利成章的事情,产生了“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理,从而放松了对自身各方面的要求,服务精神和奉献意识也有所懈怠,这样势必导致工作的随意性,缺乏工作的严肃性[2]。
  2. 高校学生党员“三段式”全程培养体系的实施方法
  随着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悄然兴起,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很大的改变,这也给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针对大学生党员的特点,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构建一个全程化学生党员长效教育机制,保证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2.1 高校学生党员“三段式”全程培养体系提出的理论基础
  高校学生党员“三段式”全程培养体系是基于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提出的,是当前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目的是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党员进行连续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从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主题活动等方面全面展开,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最终实现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的长效培养教育机制。
  高校学生党员“三段式”全程培养体系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行分层次培养,一方面是围绕学生递交入党申请到发展为正式党员的全过程,将党的知识教育贯穿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是围绕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的全过程,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将党的知识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从而做到把学生党员发展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并行推进、相互促进、辨证统一。
  2.2 高校学生党员“三段式”全程培养体系的实施步骤
  高校学生党员“三段式”全程培养体系指的是分别在入党前、预备期和转正后三个教育培养阶段依托特色鲜明、吸引力强、激励作用明显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开导性‘启蒙式’教育、针对性‘提升式’教育、普遍性‘帮扶式’教育”的全程化培养教育。每个阶段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这些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工作一样,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2.2.1开导性“启蒙式”教育阶段
  开导性“启蒙式”教育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和入党积极分子,主要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面上要在全体大一新生入学不久开展党的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点上要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3]。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主渠道作用,依托特色鲜明、吸引力强、激励作用明显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全体新生开展理论启发、组织启发和活动启发,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启发教育,引导和帮助广大新生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和入党程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尽快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另外,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党性及入党动机教育,采取“2+1”培养方式(安排一名政治素质好的学生党员和一名专业教师党员与培养对象结对子),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启蒙政治教育,从意识上引导他们转变发展理念,在“坚持标准、保证结构”发展党员的工作方针指引下,严格规范发展程序,把好“入口关”,将确实信念坚定、素质过硬、品学兼优的学生吸纳到党组织中,为组织增添新鲜、健康血液。
  2.2.2 针对性“提升式”教育阶段
  针对性“提升式”教育主要针对一些学生党员在预备期间激情减退,发挥作用不明显等现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从培训阵地、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提供保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帮助预备党员牢固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党组织生活和实际工作锻炼,加强对预备党员的考核与评价,明确和完善预备党员教育的理论学习制度、思想汇报制度、支部大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健全学生预备党员学期考核量化制度、学生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评价考核档案,使他们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端正入党动机,提高思想觉悟,走在前、打得赢、不变质,真正从思想上入党,从而保持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和代表性。对考核评价优秀的预备党员进行年度表彰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考核不合格的党员采取组织劝勉、延期转正或按党纪党规进行处理。
  2.2.3 普遍性“帮扶式”教育阶段
  普遍性“先锋式”教育主要是针对一些正式党员“群众当中认不出来、关健时刻站不出来”等“落伍”现象,依托“创先争优活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等活动,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活动[4],在正式党员中开展开展与贫困生、学困生、德困生、违纪生以及心理情绪不稳定学生结对“1+1”帮扶活动,明确职责,规定时效,强化责任,帮助他们认清形势,认真分析其落后原因,加强整改,真正实现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坚决杜绝“关键时刻看不见”的落伍行为。在每年“七一”总结表彰时对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开展“自我评议、党员评议、群众评议和支部评议”四步评议,把一年来的思想政治表现、履行党员职责、带头发展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评出来的不合格党员,视其情况开展帮扶教育促转化。
  3. 高校构建学生党员全程化长效培养教育机制的若干思考
  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培养教育的制定与实施不仅有利于高校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而且有利于解决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重发展、轻培养问题,便于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长效培养教育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需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具体来说:
  3.1培养思路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是推进全程化长效培养教育的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传统培养教育中过分强调党组织的主导作用,主张“填鸭式”教育、“说教式”教育,这种灌输式教育往往会引起学生党员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事倍功半,所以高校在推进全程化长效培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思想渗透,结合学生党员个人素质、特长爱好等实际,采取对话、谈心、座谈、换位思考等形式,帮其找出“短板”,因势利导,使其由“叫我学”变为“我要学”,挖掘出自身学习的内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教与学才能和谐统一,最终才能事半功倍[5]。
  3.2 培养重心由“务虚型”向“务实型”转变,是推进全程化长效培养教育的基础
  大而全的培养教育模式往往给人单调乏味、空洞无物的感觉,在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中要注重抓重点,本着“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提高学生党员学习的针对性,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讲大道理与办实事结合起来。如开展党知识竞赛、新闻模拟发布会、专业技能比武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则能够实现效果好、影响大的效果,真正服务于学生党员了才能够为学生党员所接受,总之要“实学”、“学实”。
  3.3培养制度由“随意性”向“制度性”转变,是推进全程化长效培养教育的保障
  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既是一个自主行为,也是一个被动行为。在推进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长效培养教育中,要把制度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学,同时要建立一套学习保障和激励制度,让想学的人有东西学、有地方学,有热情学、有奔头学。只要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管理制度、保障和激励制度建立完备,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长效培养教育机制建设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党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阶段性、零散性或和临时性的教育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高校学生党员“三段式”全程培养体系坚持科学发展,把传统上学生党员的从属地位向主体地位转变、党组织的中心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着眼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学生党员标准与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结合起来,把学生党建工作与素质教育的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党员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台秀珍,刘振斌,付斌.构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全程教育与管理机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29-30.
  [2]林燕.从成长成才探究大学生党员培养机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37-38.
  [3]阳国亮,赵君,莫坷.努力构建大学生党员全程化全方位长效教育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19-21.
  [4]历玉英.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的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40-42.
  [5]尹立一,邵兵.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79-80.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专业的文学教学作为各院校教学大军中的“小众”有着它自己存在的必要性。笔者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授课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能力、体现文学教学意义的教学方法。笔者利用“读者接受理论”和建构主义浅谈它们对院校英语专业文学教学的启示与作用。  关键词:英语专业;文学教学;读者接受理论;建构主义    一、存在问题:“误解”与“误用”  英语专业课堂中的文学教学是一个久被忽视但又亟待探讨的
期刊
摘 要:“学社融合”是日本在其终身学习发展过程中摸索出的一项切实可行的策略。本文通过总结其“学社融合”的实践经验,提出对我国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的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日本;学社融合     自终身教育理念从上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我国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积极响应终身教育理念,掀起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目前,在终身学习理
期刊
摘 要: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西方文化的源头。英语词汇,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是文化的直接载体之一,其形成和发展深受希腊神话的影响。  关键词:希腊神话;英语词汇;习语     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希腊文明取之不竭的源泉。希腊神话是欧洲最早的民间口头创作,产生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八世纪之间。它融汇了发生在小亚细亚、爱琴海地区以及埃及等地的传说和故事。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
期刊
审视当今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音乐专业等艺术专业学的人文素养状况,发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非常普遍的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之中。当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念盛行,艺术类高校更是注重实用,功利性质也很明显,所以造成一种重技轻艺的的现象,学生的人文素质越来越差进而造成艺术类高校学生对人生价值观形成模糊概念,学生中普遍存在缺少创新以及人文素质的现象,能力欠缺,造成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恶果。这不仅对艺术院校是
期刊
摘 要:批评话语分析又称批评语言学或批评性语言研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首先在英国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它旨在透过话语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和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批评语言学倡导对语篇,尤其是对公众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主要目的是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提高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批评语篇分析的语言分析基础是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高校图书馆在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优势作用,提出了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基地作用,加强馆藏建设与人文管理,注重信息素质教育等方面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作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教育。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
期刊
摘 要:同构衔接是胡壮麟先生对Halliday语篇衔接理论的拓展。他认为在语法衔接中应增加同构衔接这一语篇衔接功能。本文应用这一理论对汉英时间状语进行了考察,从中发现了汉英时间状语的这一衔接功能。在语篇当中,时间状语的同构衔接除了可以表明行为动作发生和事件状态存在的时间外,还具有使语篇连贯,使语言生动,使文采丰富的作用。   关键词:语篇;同构衔接;时间状语;对比分析    一、引言  Halli
期刊
摘要:大学生支教志愿者选择支教,是期望通过个人的努力和投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必须的帮助和支持。本文以作者在湘西地区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支教活动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在支教过程中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对留守儿童语言教育的情况作简单的介绍并对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志愿者;留守儿童;语言教育  本文是以大学支教志愿者所在湖南省吉首市保靖县夯沙乡的立口
期刊
摘 要:北宋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其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体现了婉约词突出的特征,被推为一流的婉约作家。秦观词辞情兼胜,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淡雅,意境深婉,形象鲜明。善于捕捉迷茫凄凉的景象,注入忧郁惆怅的内在情绪,在写景时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形成了其词辞情兼胜,情景双绝、清新淡雅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秦观;词;辞情兼胜;清新淡雅;艺术特色    北宋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
期刊
摘 要:明代四川状元杨慎谪戍云南三十五年,著作涉猎经、史、子、集,多达四百种,为古音学先驱之一。小学著述主要以音韵著作为主,并兼及文字、训诂,这些著作或详或略地记录了明时云南方音的特点,揭示了普通话音系形成的初始状态,继承先贤,开启后学,系统的整理研究这批文献,对进一步丰富近代汉语的研究材料,更好地认识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演变规律,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杨慎;云南语言文献;小学;音韵学;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