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艺术是苦难,它要掉眼泪,它要哭!

来源 :领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x_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工作者的生涯像一支火把,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正如Romain RolJand所说:扩大自己痛苦来制造人间安慰的,是真正的艺术家的心肠。
  ——摘自1948年于巴黎写给老师吴大羽的书信
  
  3月29日,一场春雨降临北京,空气中弥漫着久违了的泥土与青草的气息,北京方庄小区附近的柳树,在春雨洗礼过后显得格外翠绿,89岁的吴冠中就生活在这里,一处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居民楼里。
  在邻居胡殷红眼里,多年以来这位老人习惯在街心公园的林荫小道边,花两元钱找个“蹲摊”的理发师傅“剃头”,见有人说话,吴先生会扭过头说,剃头师傅是“行为艺术”,我是纸上谈兵。
  鲁迅曾说过,“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吴冠中是鲁迅思想的追随者,他的家是老式的四室一厅,没有宽大的客厅,我们的到来立刻显出空间的局促,客厅墙壁上的画是多年之前挂上的,没有经过装裱的画纸歪立在镜框里,书与各种画册堆在客厅的一角。
  我们之间的谈话显得愉快而热烈,坐在吴冠中身旁的老伴听着我们的谈话,也不出声,不时起身在房间里走动一下,后来才知她曾经三次脑血栓,现在有些脑萎缩,也许我们的谈话她早已听不见,也许她听见了,只是微笑一下。吴冠中曾在《病妻》一文里写到,“人必老,没有追求和思考者,更易老,老了更是无边的苦恼,上帝撇下拯救苦恼的种子吧,比方艺术!”,在我们提议吴冠中和老伴合个影时,吴冠中牵着老伴的手说道,“在我眼中,她现在就像个娃娃一样”。
  近两年,这位快90岁的老人不地的被推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关于美术体制的批评让学院派们不快,他对于传统绘画的批判更是让从事传统绘画的画家们出离愤怒,使更多人对中国画市场遭遇的冲击感到不安。
  而在吴冠中本人看来,“我马上就要90岁了,有两件事是必须完成的。第一,我要把想说的话说完,总要有人把真话说出来。我年纪大了,没什么顾忌了。第二,我画了很多画,自己认为是有一些成就的。以前为了做展览卖掉过一些画,但更多的代表作捐给了国家,除此之外我还留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作品,一直不舍得卖,它们都是我的‘儿女’,我要为‘儿女’找个好归宿。”
  有评论家把他的创作时期分为白色时期、灰色时期、黑色时期,刚回国的时候,他的作品倾向于描绘江南的秀丽风光,那是一种普遍被认可的美,在当时那种复杂的环境中,这既是一种抒发,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而真正的吴冠中,正等待蓄势待发。改革开放以后,他恢复了本性中的狂妄,老年,他越发喜爱厚重与批判性的作品,如最近的“汉字春秋系列”,愤怒之外是天真的一面,如作品《天外来客》。
  采访间隙,摄影师不停的按着快门,吴冠中不忘与摄影师开个玩笑,“你今天照了有几百张了吧”。
  摄影师让他笑一笑,他说“我就不会笑”,而嘴角不自觉露出了很天真的笑容,他说最好的照片都是偷拍下来的。在他眼里,美感是一种混沌的状态,印象的,朦胧的,他要把那个朦胧的美拿出来给大家看。
  在不久前,北京荣宝斋举办的“首届中国画论坛优秀画家提名展”上,画家史国良对媒体炮轰吴冠中,“他谈中国画的论点却很糟,对于吴冠中来说,‘笔墨确实等于零’,因为他根本不懂中国文化”。
  而我们之间的对话,正是从传统的中国诗词开始的,“桃红、柳绿、鹅黄”的用色之美,“僧敲月下门”背后蕴藏的绘画构图、旋律之美,以及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美术传统的独立思考。
  
  王维当时不是在画上写诗的
  
  “‘僧推月下门’的动作在画面体现是一段弧线,一条长长的弧线,小鸟是一个小点,弧线与点对照就是绘画的形式了。”
  《领驭》:您的画在色彩上十分明快。给人特别美好的一种感觉。有一幅主题是刘禹锡的《乌衣巷》,把大家想象中,诗词里春天的意境描绘出来了。
  吴冠中:我在很多画里都用线条来表现春天,“春如线”,用线条的动荡来表现春天的不同感觉,这是我自己独特的一种表现手法。
  《领驭》:唐代的诗人与画家你最喜欢哪几位?
  吴冠中:唐代诗人里我最喜欢王维,苏东坡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讲得很好,艺术之间有共性,是通灵的。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一种很坏的现象,喜欢在画上题诗,结果诗与画是没有关系的,同床异梦,诗题上去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结构。
  王维当时不是在画上写诗的,诗的意境在画里面讲出来,并不是真的就写在画上。当然也有题诗写得很好的,但是很困难,根据造型艺术,字与画怎么配合,有的人画很好,但是一题诗就破坏了。比如王维写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很通俗,典型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荒漠一片,什么都没有,没有风,只有一点烟,在画上就是两条线,一条横线表现大漠,一条直线表现孤烟,实际上是两条线的组成;对应的一条长河是一条弧线,而落日是一个圆,圆与直的对照,很美,完全是“诗中有画”的。
  《领驭》:除了画面。很多诗里面还有声音,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吴冠中:对,诗画的配合除了王维以外,当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诗人——贾岛,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很难产,他要找到诗与画的结合点,画和诗怎么能够配合起来。大家知道的“推敲”典故,原诗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他似乎又觉得“僧敲月下门”似乎更能衬托环境的幽静,推敲之间难以抉择。“推敲”从此而来。就我的分析,“鸟宿池边树”是安静的,“僧敲月下门”就有声音了,音与静的对照就产生了。鸟在树上,基本画面上是一个小点,“僧推月下门”的动作在画面体现是一段弧线,一条长长的弧线,小鸟是一个小点,弧线与点对照就是绘画的形式了。一个是音乐感,一个是绘画感,这就是我理解“推敲”两字所表达的不同。
  《领驭》:你在作画的时候会考虑这些技巧性的东西?吴冠中:更多是偶然的相遇,在脑子里会很自然地结合起来。有些画是受诗的意境感受来的,后来又看到了自然的某种景象,感觉就出来了,比如当我读到鲁迅在绍兴会馆里写的,“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里”,之后我再看那些树叶,就想到鲁迅当年的意境,要把鲁迅文字中那种苍凉的感觉画出来。
  《领驭》:你的意思是说,如果能被别人感受到,那是他们的智慧,但不能硬套在一起。
  吴冠中:对,“诗书画”三绝在一幅作品上也有,但很少很少。比如郑板桥题的诗与画就配得比较好,字成了画里面的一部分。
  
  局部具象,整体抽象
  
  “突然我看到大佛周围有燕子在飞,我想,要是能跟着燕子飞,就能看到全貌了。”
  《领驭》:我对您的作品《乐山大佛》印象很深,因为之前没有见过那样画佛像的。
  吴冠中:这么大,你怎么画?我到处转来转去,找不着角度,无法看到全貌,游人上上下下,从他的脑袋走到脚趾,但要看到全貌,几乎不可能。后来没办法,于是坐上小筏子,到对面江中间的一个沙滩上,虽然看到全 貌了,但是它变小了,透视以后没有那个味道了。突然我看到大佛周围有燕子在飞,我想,要是能跟着燕子飞,就能看到全貌了,透过燕子的眼睛,上上下下都可以看到了。于是我从各个角度来画它,画脚趾头,画头,之后在脑子里组合成了现在你看到的《乐山大佛》。局部是写实的,但整体是不可能写实的,把我心里看到的形象拼出来,刚好那个时候雨过天晴,彩虹出来了,我说正好,那不是佛光嘛。
  《领驭》:我觉得你的画一直在写实与写意之间的,手法可能是写实的。但出来的感觉是写意。
  吴冠中:对,局部是具象的,整体是抽象的、虚构的,也可以说整体是概括性的,局部给人的感觉是信任的,不然就没有说服力了,但你真的去找,却又找不到它。那个时期我大部分的创作手法都是这样的,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比如《1974年·长江》,我去了三峡好多次,住了很长时间,它很难画,都说“鬼门三峡”嘛,怎么能够表现“鬼门”的气势,照相也不能照出它的那个气势。
  最后我从各个地方去看它,从奉节白帝城往下看,从山下往上看,最后根据它的总体构成综合起来。后来有一个朋友也去画三峡,问我是从哪个角度去画的,因为根本没有办法看到全貌。我画过很多农村题材的作品,都是移山倒海,移花接木,我自己的境界与它本身的特点,相互碰撞之后画出来的东西更像它当地的景物了,一些老乡一看就知道,这是他们的家,但是具体找不到那个地方。
  
  生前不能解决美术馆问题
  
  “艺术家的生存是勉强的,都是边缘的,很难得生存的。”
  《领驭》:新加坡有吴冠中美术馆。而中国却没有一个吴冠中美术馆。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吴冠中:画家生前都不能解决美术馆的问题,在中国,许多人为了树碑立传,都搞美术馆,不管大小,靠权力也好,靠关系、经营也好。但这些是没有用的,没有经过历史考验,顶多两代,就变成文化馆了。博物馆一定要经过多少年的考验,这样的东西很少很少,以后有没有哪个人能进博物馆,现在还很难说。
  《领驭》:万达集团好像在搞一个吴冠中美术馆。
  吴冠中:他们想搞,但我看他们是搞不成功的,因为实际上还是商业行为多一些,变形的宣传。梵高生前的画不要说进美术馆了,画都卖不掉的,都散失了,到了他逝世七八周年之后,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举行了“梵高回顾展”,才发现他生前作品已散落在世界各地,花了很多钱才把它们收集起来,那是了不起的事情,门票都卖光了,人们排队都进不去。
  《领驭》:你对于私人收藏怎么看?
  吴冠中:当然是个好事,把一些作品收藏起来,有很多真收藏家是真爱好,当他死了之后,就把作品送给博物馆,博物馆标注上“某某人捐赠“,他把名字也留在博物馆里了,钱会留给后人,但重要的艺术品最后都回归到博物馆,像上海博馆里就有个“徐展堂陶瓷馆”。
  《领驭》:你们这一代画家受画廊等市场的约束似乎要小很多。
  吴冠中:我们上半辈子基本上还没有画廊,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苦难是政治,政治思潮与艺术是矛盾的,它不需要艺术,只要艺术拿来宣传,为政治雕务。艺术是提高人的心灵,是感情交流,主要特点是提高人的审美趣味,但是那个时候我们专门在搞宣传,所以艺术就没有了。艺术讲到底就是诗,是感情,我把感情传达给你,或用语言传达,或用音乐传达,或用绘画传达,绘画是个载体,看要传达给你的是什么感情。当把载体画得像作为好坏的标准时,美丑就不分了,不知道哪是美和丑了,光看像不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产生了很多美盲。现在伪劣假冒那么多,不得了,一方面我们的法律不行,没有人管,另一个就是社会基础不行,美盲多,如果大家眼界很高的话,假东西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来了。
  
  让专家鼓掌,让群众点头
  
  “想到我们最后还是要到蒙马特高地卖画去,绘画一下子不那么神圣了,不是自己想的那样高贵,很贫贱,是个贱民。”
  《领驭》:今年两会上您提了哪些提案呢?
  吴冠中:没有提,我想我当了几届政协委员,这届应该就把我换掉了。 (笑)还留个名字,根本不起作用啊,开幕去一下,后来就不去了。
  《领驭》:“吴冠中走进798”似乎是2008年开年最大的艺术事件,为什么不是中国美术馆,而是798?
  吴冠中:这个问题说来感触很多,在我们开始学画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神圣,艺术是神圣的,我们是神圣的,做个艺术家是了不起的。后来到巴黎学习,参观了蒙马特高地,很多画家在那里卖画,给你画个像多少法郎,画巴黎的风景放在那里卖,我当时一看就觉得很羞愧,画家竟然做这样的事。回到学校,看到同学们在画架面前画画,想到我们最后还是要到蒙马特高地卖画去,绘画一下子不那么神圣了,不是自己想的那样高贵,很贫贱,是个贱民。
  
  阳春白雪到后来就变成了下里巴人
  
  “他们是法国花园里开的玫瑰,当我回来了,情况完全不一样,我可能是野草。”
  《领驭》:回过头来再看这条路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按照你自己的意志去创作,是否有些遗憾?
  吴冠中:我觉得找到了一条更好的路,更好的艺术是和人民结合的,开始觉得艺术是苦难,后来在苦难中寻得这条路来。大家老是拿我与赵无极、朱德群相比,起初都在杭州艺专读书,后来分开那么多年,情况很不同了,他们是法国花园里开的玫瑰,可能是带有中国味的玫瑰,当我回来了,情况完全不一样,我可能是野草。
  《领驭》:在你看来。最好的艺术都有一种普世的情怀。
  吴冠中:对。阳春白雪到后来就变成下里巴人了,永远不能变成下里巴人的艺术终究会被淘汰的,最好的东西开始可能不被理解,但最后还是会理解的。就像梵高的作品一样,现在都成了下里巴人。
  《领驭》:刚才你提到美盲的问题。我还想与你深入探讨一下。
  吴冠中:美的感觉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有天分,遗传因素。我在农村的时候画的都是庄稼地,高粱、棉花啊,住在老乡家里,画完之后就搁在老乡门口墙上,大娘大嫂都来看画,我那个时候画的画是具象的,能看出来形象。有一次我画得很不好,心里很别扭,题材是高粱,拿到老乡门口,老乡一看,说“很像”,但是我觉得我欺骗了他们。另一次,我觉得画得很满意,达到了我想象中的效果,老乡一看,就说“很美呀”,而没有说“很像”,这个区别很明显。不美的他会觉得“很像”,他们没有文化,不懂啊,但他能感觉到美,他们不是美盲。相反有些高级知识分子,美丑不是很清楚,你到他家里一看陈设的工艺品,很丑!
  美是需要熏陶的,我们这方面的熏陶少,所以美盲就多,朱光潜讲美学,并不能提高大家的审美。
  
  情感的真伪以及情感的素质
  
  “艺术最终靠的是激情,当然里面也有素质的不同,有些画挺恶劣,画得像,但是很丑,很没味的,很庸俗的。”
  《领驭》:我猜想你画这些画的时候是充满了一种美好的感情在里面。
  吴冠中:我也想把我美好的感情通过画面传给你,以引起视觉上的共鸣。
  《领驭》:您说过一个作品的好坏,一是看它情感的真伪。另一个是情感的素质。
  吴冠中:虚张声势,装腔作势,不是好作品,你能看出它是真情还是假意,还是“鬼画桃符”。梵高的画,比如《向日葵》,他画的向日葵为什么不同,完全是激情在里面,那个激情不是学来的,画花很容易学,比他画得细都可以。在我看来,他的向日葵是很多肖像,一群头像,他画的任何东西都不是物,是他的情在里面。
  艺术最终靠的是激情,当然里面也有素质的不同,有些画挺恶劣,画得像,但是很丑,很没味,很庸俗的。
  《领驭》:你的画以前是放在田间地头,现在是放在798的画廊里,这之间似乎有某种联系。
  吴冠中:对,所以我会去798。所以我的立场是,国家不需要花钱去养画家,从美国到俄罗斯,全世界没有养画家的,我们花那么多钱来养画家,养出来还可以,要是养不出?
  《领驭》:你也享受着这样的待遇啊!
  吴冠中:我是靠教书生活的,过去的画家都是有别的工作,艺术本身没有职业,诗人没有职业,社会不需要诗人。艺术是苦难,它要掉眼泪,它要哭,感情到艺术里去了,悲剧往往是想哭没有哭出来,看了以后,感觉都哭出来了,所以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其他文献
近日,由上海大众主办的“夺金瞬间掌握无限”——PASSAT领驭奥运历届夺金视频评选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会从3月中旬一直持续到5月底,活动以记录片形式,节选1984年23届洛杉矶奥运会至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所获得的共112枚金牌的精彩视频。这些视频片断将分阶段、有节奏地在PASSAT领驭的品牌网站和数字电视(IPTV)平台上发布,观众可通过网站和数字电视参与评选,最终的大奖得主
期刊
在乔萨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哥哥乔瑜和王朔的文学作品伴随他度过了最艰难最失意最彷徨的岁月。而今身为职业作家和编剧,在他看来“王朔和乔瑜都不是厚道的人,但他们绝对真实,且善良勇敢,如果你真正读懂了这两个家伙的书,你就能看见到他们内心真实的世界。  成都作家乔萨的新书《哥们儿》,近期由重庆的一家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他的第三本书。但谈及入行,乔萨坦言,哥哥乔瑜和王朔是自己选择写作的原始动力,这两个人对他的影
期刊
对于刚刚落幕的2008北京车展,媒体用“狂野”来形容这次车展的性格,回顾10年北京车展,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摆脱了追赶“底特律"的姿态,上海大众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辉煌历程,2008更是将全新A级车LAVIDA全球首发选择在了北京,当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先生亲手揭开LAVIDA朗逸的面纱,上海大众进军A级车市场新的号角已经吹响。    尽显绿色、科技、人文奥运主题    2008年4月20日至28日,
期刊
日前,在网上掀起热议的“2008途安新一代品·智·新地标”评选活动已接近尾声。4月15日,所有网友的上传与投票已全部截止。经过短暂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后,“2008途安新一代品·智·新地标”已于4月30日公布品智新地标名单,此次品·智·新地标完全由网友投票产生,各地得票最多的前5个城市即当选为该城市的品智新地标。  此次活动于3月15日在网上全面拉开,一启动便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响应。短短几周时间内,活
期刊
与严歌苓的谈话常常使我紧张,也许是我不够放松,也许是她气场太大,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的那种气场,她很轻易就暴露出我问题里的幼稚,对于她的作品,每当我提出我的感受,她似乎从来都不在意,我采访时用的小伎俩在她那里失效了,我们的对话明显僵在那里。  最后我们聊到了自由,聊到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聊到这个被物欲占领的世界,这才算真正的采访开始了,在她眼里,物质是低级的,精神才是高级的,是应该追求的。  
期刊
2008似乎注定成为黄金投资的破冰之年,黄金期货模拟交易在2008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正式启动,成为2008年期货市场落地的首个新生儿。  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投资黄金现在都是件很时髦的话题。目前盘旋于历史新高的价位,足以让大量的投资者前仆后继,而且从种种迹象来看,目前国际黄金的价格还远远没有见顶。  “投资黄金,就是我们用21世纪挣的钱,去买20年前定价的商品。”北京联合金银首席经济学家、著名黄金投
期刊
圣经《旧约》中说:“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姜文很喜欢这一段,他觉得这句写于公元前1400年的话道出了他对这部电影的所有理解。  这么多年来,是他扮演了一个叫姜文的人,还是姜文一直在扮演他?在电影和现实之间,又是谁,讲述了一个原本属于另一个自己的故事呢?    《领驭》杂志对话姜文    领:你对公众的鉴赏力怎么看?你怀疑过观众的品位吗?  姜:我从不怀疑
期刊
幕启,灯光映衬着一位白裤系腰的男舞者站在勾画白色水纹的黑地板上,舞台形象与舞者也同时倒映在半空中的巨型玻璃镜中。随着舞蹈的行进,舞台背景露出方形明镜,显现出如梦似幻的舞者身影。舞蹈下半段,潺潺流水溢满舞台。尾声中,舞台亮出顶天立地的镜墙,映照舞者,也映照舞者水中的身影。    台湾舞蹈家林怀民与其云门舞集所推出的作品,屡次都成为舞蹈界的盛事:融合历史与人体极限的《薪传》;结合西方当代舞、传统亚洲舞
期刊
“我们真正该面对的是未来,我做的图像建筑馆就是为面对未来而作的收藏。拯救传统精神和古典精神是我们这代艺术家当仁不让的职责所在,也是我做这个博物馆的文化意义所在,通过图像文献让我们后人能够真实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不再重蹈覆辙,能够创造出古典精神意味的现代建筑。”    青苔铺地的院落里,到处散放着古代的石碑、瓦当、汉砖、木雕等民俗文物。它们是主人随意安置在庭院里的点缀之物,却仿佛天生就在那里。  任
期刊
古语曰:“茶类隐,酒类侠”,甚是精辟。在古时品茶适合幽窗棋罢、月夜焚香、古桐三弄;现代人虽已难觅古意,但仍可在茶楼、家中悠然品茶,偷得浮生半日闲,自觅隐然归林之乐。品茶时的环境、心境很重要,但茶具也同样重要。在日本的滋贺县信乐町,用当地自产的信乐烧陶制茶具,细品上一道当地的特色茶,一股清幽的古意悠然而生,让人恋上这质朴的陶和这天然的茶!    信乐陶趣可远观亦可细玩  日本六大古窑之一的滋贺县信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