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抽象的概念变为可操作的过程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应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又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数学概念。
  【关键词】认识 测量 探究 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这样就可以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又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数学概念。下面以“周长”教学为例,谈一谈怎样把抽象的概念变为可操作的过程。
  【教学案例】
  片段一:认识什么是周长。
  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83页,看看书里是怎样介绍周长的?并把重要的词语画一画,思考关键词语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并思考:指一指,银幕上池塘的一周;摸一摸,数学课本上的一周;描一描,导学提纲上用虚线画的三角形与圆形的周长。
  师:(指名汇报)先用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等办法指出图形的一周,然后再说一说, 什么是周长?
  生:用手指出银幕上池塘的一周,摸一摸数学课本上的一周。
  生:用笔描一描,导学提纲上用虚线画的三角形与圆形的周长。(投影展示)
  生:教材上是这样表述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我认为重要的词语是: 封闭与一周的长度。
  师:封闭与一周的长度是什么意思?
  生:封闭是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为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这样的一圈的长度。(生拿出课本进行指一指)
  师: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师:指着银幕上池塘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这样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再出示蚂蚁爬树叶的四种情况,a没有一圏,b超过一圈,c在内圈爬了一圈,d正是树叶的周长,让学生看一看,辨一辨,并说一说为什么。
  【评析】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独立思考,交流汇报,初步理解周长就是封闭图形边沿一周的长度。在汇报时让学生在银幕上指一指池塘的一周,在课本上摸一摸它的一周,在导学提纲上描一描用虚线画的三角形与圆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周长,让学生在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辨一辨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深刻认识“封闭”和“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概念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片段二:有什么办法知道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再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生: 我用量一量、算一算的办法,测量出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再把它们相加起来,就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同样也用量一量的办法,测量出三角形的周长。
  生: 我用量一量、数一数的办法,先量出五星图或正三角形一边的长度,再数一数一共有几条边,就可以知道它的周长。
  生: 我用剥一剥、量一量的办法,把长方形与正三角形的框架剥离开,再连接成一条线段,然后用尺子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也就知道它们的周长。
  师:对,周长就是一条线段,不管什么形状图形,它的周长都可以变成一条线段。
  师:像圆形茶盒与树叶这两个图形,怎么测出它的周长呢?
  生:我用绕一绕、量一量的办法,用绳子绕一绕圆形茶盒一圈,再拉直绳子在尺子上量一量就知道它的周长。或用软尺直接绕一下,就知道圆形茶盒的周长了。
  生:我用围一围、量一量的办法,用绳子围一围树叶一圈,再拉直绳子在尺子上量一量就知道它的周长。
  师:直边图形一般可以用直尺量,曲边图形一般可用软尺或绳子来绕一绕、围一围来测量出它们的周长,还可以用滚动法等。
  师:不管什么形状图形,它的周长都可以变成一条线段。因此,周长就是长度,单位用长度单位。
  【评析】在学生深刻认识周长概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认识,体会各种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及优化计算。而曲边图形可以用软尺、绳测法、滚动法等多种方法测量,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总评】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验,从而获取所学新知。
  1.在活动中探究。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使得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表象比单纯的视听更深刻、更鲜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2.在交流中探究。本节课教学教师能积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在汇报交流中,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这样,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而且因为概念是学生自己体验得出的,所以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学得扎实,记得牢固。
  参考文献:
  [1]陈进春 .“下水操作”:不应忽视的备课环节[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5(11).
  (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350313)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教学浪费的现象,如教学机械重复、纠缠于枝节性的问题等,往往徒增学生负担而成效甚微。针对这一现象,选取“积的变化规律”为教学主题,进行了将两节课的内容并到一节课中教学的实验,取得了有说服力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的浪费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  一、引言  顾泠沅教授曾指出,现在的小学数学教育存在很多教学浪费的现象,教材和教学很多时候纠缠于枝节性的问题而忽视了知识
【摘要】本研究以浙江省4个地区40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调查幼儿园管理质量现状。结果显示,幼儿园管理质量总体达到合格水平,还有待提升。具体而言,教师主体性未充分激活,园长专业引导意识薄弱,内部评价机制尚未健全。建议幼儿园应当推进园所管理民主化,保障教师多渠道参与;提升园长领导力,助推园所高质量发展;构建幼儿园自评机制,增进评估发展功能。  【关键词】浙江省;幼儿园管理质量;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数学概念课在小学阶段占了很大的比重,掌握好数学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领域的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而现在概念教学课堂上出现上不完或者上得琐碎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究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抓住数学本质。要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围绕本质特征展开教学,路径可以有多种,如从几何直观入手,也可以从多元表征入手,笔者认为,如果能设计好整节课的“核心问题”,抓住概念的数学本质,可以让教学流程变得紧凑而简单,提升概念课
【摘要】本文从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常见问题入手,围绕顶层设计、实践建构、全园推广这3个园本课程开发的必经阶段,结合S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实例,探讨各阶段的侧重点及推进策略,包括:基于园情架构清晰的顶层设计,依托“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推动核心团队的课程研发,在全园常态化运作中促进课程不断更新、完善。  【关键词】园本课程开发;顶层设计;实践建构;更新完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
听名师的课,常令听课教师拍案叫绝。但学名师的课,简单模仿却常常事与愿违。原因有二:其一,好课是从教者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一招一式、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自然只能貌合神离、南辕北辙;其二,名师的示范教学只是告诉教师“可以这样做”而不是“必须这样做”。鉴于此,探寻名师“为什么这样教”或“可以这样教”背后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名师
【摘要】本研究对40份语言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学前儿童看图叙事评价能力整体较强,3~4岁是儿童看图叙事评价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学前儿童看图叙事评价能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幼儿园教师和儿童家长丰富儿童的词汇量,鼓励儿童主动表达,注重个性化培养儿童看图叙事评价能力。  【关键词】学前儿童;看图叙事;叙事评价;语言资料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下《位置与方向》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经历观察、比较、联系、辨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个内容通常被教师认为是既简单又无奈的一个内容。简单的原因是,学生前面已经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了它们之间的进率,而且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方式和之前的这些面积单位一样——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它们之间的进率探究起来也可以借用此前的经验。但是这样看似简单的内容,学生掌握起来不难,但在应用的时候却又问题百出。其中出现
学习任务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编制的,是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项目。它由教师的教学任务转化而来,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是“生学”和“师导”的有机融合;它明确了学习的“双主体责任”——教师是学习设计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它兼具挑战性和支架性——既有学的任务,又有学的支架。学生的学习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创造”,而这种创造必然在接受挑战中产生——课堂应“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
【摘要】本文对“比比和朋友”课程的由来及发展、内涵、特点及其价值等作了系统介绍。研究者认为,“比比和朋友”课程对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内容以及方法选择等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比比和朋友”课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10-0048-04  一、问题的提出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