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视角下的高校资助工作研究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推出新的学生资助政策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在党的号召下,以“育人为本”为基本理念积极的开展资助工作。本文围绕育人为本的理念展开讨论,分析现代高校在学生资助工作方面的现状以及问题,研究在“育人为本”视角下的高校资助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育人为本;学生资助;现状和问题;策略研究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人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不断完善教育制度,不断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的涵盖面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的目标。然而,社会上的贫富差距现象使得很多贫困生无法获得应有的受教育機会。因此,为了保障教育的公平,维护贫困生受教育的权利,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学生的资助工作。
  1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自从2007年推出新的学生资助政策之后,大部分的贫困生通过新的政策体系获得了经济上的资助,从而拥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但是随着政策的推行,由于各大高校普遍关注学生在经济上的资助,而忽视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导致现行的学生资助政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新的问题。在国家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了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建立一套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以达到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目标。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我国教育的核心思想,其对教育的要求不仅局限在受教育人当前的发展状况上,更要将目光放长远,关注受教育人的长期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来对学生进行教育。除此之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的个体除了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之外,还需要关注整个国家以及民众,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而人才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进步的重要资源,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因此,教育要以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为前提,只有这样所培育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类。同时,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除了要求了解社会的需求,文化的多样性之外,也要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的期望。另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强调每个人教受教育的公平性,保证社会上人人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将人的文化素养,人格素养,以及终身发展联系起来,结合当代社会的思想潮流来进行人才培养,因此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以下六个教育目标,分别是:坚持德育为先;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坚持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尊重个性的发展;坚持以服务于人民为教育的宗旨;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贯穿整个教育体系。
  2 高校在学生资助工作方面的现状以及问题
  2.1 高校中受资助学生的现状
  由于我国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方面缺乏经验,导致资助工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由于过分关注学生的经济上的资助而忽略了被资助人的教育工作。由于高校在资助贫困学生工作的开展中主要关注经济上的帮助而疏于对受资助学生的教育,导致在新的资助体系下出现了不少不良现象。首先,部分贫困学生的心理态度偏于消极,长期的贫困资助不断加重这些学生的心理负担,逐渐产生自卑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部分学生通过谎报家庭情况,伪造资料数据等手段来获得更为丰厚的助学资金。此外,在有部分学生在获取资助金之后,并没有将这些资金用在学习上,而是在攀比心理或者自卑情绪等原因的作用下将资金用于购买高档商品或者娱乐消费。还有一部分学生即使没有上述不良的行为,但是由于学习能力偏低导致学生效果偏差,综合素质较低。无论是上述哪一种现象都为违背了党和国家建立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初衷,因此国家和高校应该改变现在单纯的经济资助,而应该加大对学生教育的关注度,坚持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2 高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1 当代的学生资助体系偏向经济资助,疏于心理教育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福州的三所高校的学生进行“学生资助体系下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共发出1000分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890份,有效率为89%。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有63%的学生表明自己有自卑心理,并且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除了自卑之外,受资助的学生还出现诸如无奈,嫉妒等不良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笔者还了解到,部分学生对于资助金存在理所应当的心理,他们认为由于教育公平的机制,因此他们理应获得这一份资金救助,而没有怀抱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之心,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将资金用于最合适的方面。由此可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育人先育德,只有树立端正的人生态度,积极的生活心态才能培育更加优秀的人才。
  2.2.2 当代的学生资助体系主要是无偿资助,忽视激励教育
  根据2012年的全国学生资助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资助资金从2006年的52.97亿元逐渐增长到了2011年的685.10亿元,短短五年增长了几百亿人民币。由此可见当代学生资助体系的弊端,由于无偿救助,部分学生会夸大家庭贫困状况,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或者部分学生长期接受无偿的资金资助,产生依赖心理,一味地等待国家资金的救助,而没有树立起自强自立之心,又或者部分家境情况良好的学生产生觊觎心理,为了获得无偿的资金而伪造家庭基本情况。因此国家和高校应该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对原有的资助体系进行整改,通过有偿劳动,勤工助学等方式进行贫困生的资助,使得国家的资源不被浪费的同时也保证了资助的价值。
  2.2.3 当代的学生资助体系过于表面化,缺少能力资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在专业水平,工作能力,思想创新,社会适应力等方面的要求。然而,大部分受资助的学生或来自偏远山区或来自郊区乡下,这些学生原先所接受的教育普遍较低,由于资源少,设备短缺,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文化基础方面都偏向落后,因此在接受资金救助之后,这部分学生在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下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没有实现教育最终的目标。   3 “育人为本”视角下的高校资助工作的策略研究
  3.1 完学生资助工作的规章制度
  为了保障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进行,建立一套规范,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各大高校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特别奖学金,贫困生资助金,学生助学贷款等资助项目制定一系列的评定方法以及管理制度,为学生的评定工作提供依据。此外,高校应该建立以一支包括学生以及教职工在内的学生资助工作的队伍,为了确保资助金落实到真正贫困的学生上,学校应该联合学生资助工作的队伍对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严格把关,通过班级,年级,学院,学校层层筛选的体系,对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的认定实行科学有效的方法。同时学校领导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开设贫困生座谈会,亲身的走访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保证学生资助工作的规范运行。
  3.2 重视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发展,建立心理教育体系
  为了能够保证学生资助资金的有效价值,防止受资助学生群体中不良现象的发生,国家和高校在学生资助体系中要加大对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重视。首先,各学院年级的辅导员要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变化,主动关心这些学生的生活和家庭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学校的温暖。同时学校可以开展针对于受资助学生的心理讲座,引导学生培养乐观心态。其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开通,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团队,对受资助的学生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不良情绪宣泄的渠道,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3.3 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受资助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養受资助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是学生资助体系的核心环节,国家制定学生资助的政策体系就是为了使得教育的普及度提高,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我国的人才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人才的质量。为培养受资助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与学生专业对口的实践培训。譬如,对于经济学院的学生可以开展调查国家经济发展历程的实践课题,对于马克思学院的学生可以开展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的社会实践等等。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受资助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活动,譬如爱心家教。或者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公益活动,譬如旧物义卖,通过这些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4 结语
  为改善社会受教育的情况,建立学生资助体系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为有效的推动学生资助体系的运行,就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为国家开展贫困学生资助的工作为了不仅仅是帮助贫困学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其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出更多推动社会进步的优质人才。因此国家和各高校要始终以育人为本,不断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为贫困学生提供有质量的学生资助。
  参考文献
  [1]杜坤林.从保障型资助到发展型资助:高校助学工作范式转换及其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05).
  [2]高艳丽,马彦周,等.高校学生发展型资助模式构建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06).
  [3]徐国兴.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大学生资助体系中政府定位的中日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龙媛(1983-),女,苗族,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资助。
  作者单位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吉首市 416000
其他文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越发严重,区域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逐渐突出。在当前区域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已经跳出教育外,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摆在大众面前,急需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解决。本文以义务教育为研究对象,围绕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首先针对当前我国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城乡学生人数、教师资源情况两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与讨论。其次,就我国区域义
期刊
本文在梳理教师发展内涵的前提下,从微观视角出发,以教学、学生管理、科研为经,以网络媒介为纬对独立学院教师发展阐述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关键词】网络媒介;独立学院;教师发展  独立学院自1999年出现以来,历经17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上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独立学院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成为独立院校的首要任务
期刊
本文试图以包头轻工学院校园文化实践为例,探索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和谐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校园文化;特色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对于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  当前,在十八大有关文化建设精神的指引下,高职院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
期刊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而将红色资源切实应用到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够切实提供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缺乏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提高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红色资源;有效性  现如今,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很多的资源都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促进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高校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招,因此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里人数也随之持续上升,以独立学院为例,本文将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特征和因素,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困难;职业指导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期刊
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创新成果的转换以及产学研一体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学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应当构建起成熟的运行机制,并对自身建设与发展策略做出探索。本文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运行机制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实践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运行机制;实践策略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压力以及社会
期刊
对高校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无论是对其未来的职业选择还是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相对较晚,这是由于以往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度不够所引起的,虽然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本,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未来发展。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一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一部分分析了
期刊
推广普通话是促进民族间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校园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教师是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率先垂范者。如何在中学校园推广普通话,本文从教师自身、课堂训练、活动设计、贵在有恒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普通话;校园 ;推广;实践策  1 前言  關于普通话重要性的最早记忆,是在十几年前的大学校园。那个时候,并不是很
期刊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文章以部分高职大学生为对象,通过对高职学生学习风格现状的调研,分析了高职学生学习风格整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研究结论,以期能够为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学习风格;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
期刊
教育的有限性来自于家庭教育的不可控性,从而造成了千差萬别的入学者,而学校教育的统一和量化进一步加深了人的天赋和潜能的忽略,这为大学教育造成了前提性的问题结构,以此为基础进而讨论大学学习的本质、目的和方法,既是对作为大学的主体的学生的回归,同时也对大学运行和教育教学的反思。而无论就天赋论、教育有限伦等视角出发,就人的根本的自我认识和解放层面探讨,大学全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导向性的方式,引入读书的有效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