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口算训练,同时还要培养儿童的计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因此,只有抓好口算教学,加强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而提高笔算的正确率,为笔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直接影响着计算的效果。口算练习的强化,对于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计算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讲清算理,夯实基础
算理决定着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到计算的结果。因为算理说透了,学生才能自如的运用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5+3的时候,学生掌握8的分解和组成,知道8能分成5和3,所以5和3组成8,所以5+3=8。教学4×3时,要让学生知道就是求3个4相加的和,明确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们在说算理的过程中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二、形式多样,强化训练
1.分散集中结合练。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口算技能的形成非一日功,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要针对儿童年龄特点,使训练形式多样化,那样学生就会感到新鲜,兴趣就浓,从而增强训练效果。
(1)听算。教师按一定速度读题,学生口算并说出得数,集体订正。
(2)口算卡片。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敏捷性。
(3)开火车。教师念题,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对应回答,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这一训练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判断力。但力求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4)抢答。教师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或者念题,一名学生迅速回答,其余同学判断对错。
在口算训练中,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使口算訓练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三、找准错因,加强对比训练
1.找准错因
(1)感知错误。学生在口算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感知数据和运算符号,或由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算式。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特征,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因此,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符号容易产生失真,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常把“+”看作“×”,把“÷”看作“+”,有些学生不注意位置和顺序,往往把“36”看成“63”,,把“45”看成“54”,这就是学生在看数或运算符号、观察运算顺序时,没有去认真感知,而只是凭某些机械的表象口算的,因而就很容易出错。
(2)情感脆弱。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往往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有时忘记了运算顺序,看似相似,拿笔就写。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烦燥、厌烦情绪。
(3)受强信息干扰。小学生的视觉、听觉是有选特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会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大脑中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强信息思维痕迹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干扰。在口算时,学生常常由于受到某些强信息的干扰,使口算出现错误。例如:口算“36-36÷4”时,由于36-36的差是0,在这种“凑整”强信息干扰下,往往会产生以下毫无根据的简算的错误:36-36÷4=0÷4=0。
2.纠错的对策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对于感知错误和情感脆弱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口算时要认真审题。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要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2)重点了解学生口算的过程,找出失误之处。对于记忆还原时,产生“遗忘性差错”的学生,重点了解学生口算的过程,找出失误之处。在口算的过程中必须有记忆,而记忆的目的不仅是信息的贮存,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地提取。如42-19,2-9不够减,必须向十位借一当十,12-9=3,十位4退1得3,3-1=2,所以42-19=23。
(3)预防为主,加强对比训练。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学生,先打预防针,再加强对比训练。首先要求他们熟练记忆运算定律和性质,然后再进行对比训练:如“36-36÷4”和“(36-36)÷4”,防止受到这种“凑整”强信息干扰,从而产生一些毫无根据的简算的错误。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但要加强训练,还要增强学生的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使学生乐于口算,从而不断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口算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解决的问题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才能熟练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一、讲清算理,夯实基础
算理决定着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到计算的结果。因为算理说透了,学生才能自如的运用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5+3的时候,学生掌握8的分解和组成,知道8能分成5和3,所以5和3组成8,所以5+3=8。教学4×3时,要让学生知道就是求3个4相加的和,明确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们在说算理的过程中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二、形式多样,强化训练
1.分散集中结合练。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口算技能的形成非一日功,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要针对儿童年龄特点,使训练形式多样化,那样学生就会感到新鲜,兴趣就浓,从而增强训练效果。
(1)听算。教师按一定速度读题,学生口算并说出得数,集体订正。
(2)口算卡片。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敏捷性。
(3)开火车。教师念题,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对应回答,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这一训练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判断力。但力求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4)抢答。教师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或者念题,一名学生迅速回答,其余同学判断对错。
在口算训练中,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使口算訓练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三、找准错因,加强对比训练
1.找准错因
(1)感知错误。学生在口算时,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感知数据和运算符号,或由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算式。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特征,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因此,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符号容易产生失真,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常把“+”看作“×”,把“÷”看作“+”,有些学生不注意位置和顺序,往往把“36”看成“63”,,把“45”看成“54”,这就是学生在看数或运算符号、观察运算顺序时,没有去认真感知,而只是凭某些机械的表象口算的,因而就很容易出错。
(2)情感脆弱。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往往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有时忘记了运算顺序,看似相似,拿笔就写。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烦燥、厌烦情绪。
(3)受强信息干扰。小学生的视觉、听觉是有选特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会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大脑中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强信息思维痕迹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干扰。在口算时,学生常常由于受到某些强信息的干扰,使口算出现错误。例如:口算“36-36÷4”时,由于36-36的差是0,在这种“凑整”强信息干扰下,往往会产生以下毫无根据的简算的错误:36-36÷4=0÷4=0。
2.纠错的对策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对于感知错误和情感脆弱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口算时要认真审题。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要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2)重点了解学生口算的过程,找出失误之处。对于记忆还原时,产生“遗忘性差错”的学生,重点了解学生口算的过程,找出失误之处。在口算的过程中必须有记忆,而记忆的目的不仅是信息的贮存,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地提取。如42-19,2-9不够减,必须向十位借一当十,12-9=3,十位4退1得3,3-1=2,所以42-19=23。
(3)预防为主,加强对比训练。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学生,先打预防针,再加强对比训练。首先要求他们熟练记忆运算定律和性质,然后再进行对比训练:如“36-36÷4”和“(36-36)÷4”,防止受到这种“凑整”强信息干扰,从而产生一些毫无根据的简算的错误。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但要加强训练,还要增强学生的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使学生乐于口算,从而不断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口算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解决的问题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才能熟练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