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素养提升忠于文本体式特点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里举办青年教师“幸福课堂”赛课活动,许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许老师工作时间不长,但极具亲和力,对文本有研究,着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可圈可点,值得借鉴。当然,也有值得商榷、有待完善之处。

教学片段一:情趣模仿教朗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学生的朗讀能力,在低中年级理应受到教师关注与引导。教学片段中,读海底声音时,我明显感受到学生朗读的进步。起先,读拟声读时语气平淡,到后来竟有声有色,让人感受到海底声音是那样有趣,那样神奇。反过来思考,老师如何进行朗读指导呢?许老师让学生回忆这些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去模仿。一个、两个……从模仿声中,学生丰富了不同动物带来的感受,可以说,“嗡嗡”“汪汪”这一个个拟声词都活了起来,不再是冷冰冰的声音,而是扇动翅膀在花丛中忙碌的小蜜蜂,是早晨醒来啾啾鸣叫的小鸟,还有看到陌生事物充满新奇的小狗……这样一来,后面的绘声绘色便可以想象。
  有人说,教学就是唤醒和激活,唤醒学习灵性,激活内在潜能。其实,朗读也需要激活。我们常常听到老师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读出情趣”,可是,有时候学生却不为所动,语调平淡,老师们也许会感叹学生读书无灵气。殊不知,朗读需要指导,点拨,教学无为又岂能奢望学生能顺其意?

教学片段二:替换比较教写法


  《海底世界》第三段采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海底动物的多样性。相信绝大多数老师教学时都不会忽略“写作方法”。而许老师教学时,关注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表演“伸缩”,使课堂中充满快乐,充满情趣。三年级孩子稚气未全脱,这样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既使学生思维得到放松,也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海参之所以爬得慢”的原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品析能力哪里来,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需要在比较中感悟。“‘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改成‘每小时40千米’行不行,好在哪里?”这样的问题用时不多,却能让学生在辨析中充分感受说明方法的准确性。此处不仅真教,还巧妙!

教学片段三:随文练笔教写作


  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老师赞成在阅读中学写作,读写结合不失为提升学生表达力的一个好办法。此处随文练笔的设计,说明许老师有很强的语用意识,同时对文本有一定的钻研能力。老师的设计乍一看没有问题:“总分”结构为《海底世界》一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老师将其设计为语言训练点,写作内容设定为写珊瑚,既丰富了学生对海底世界的认知,又巧妙地呈现写作情境。
  笔者以为,此处教了,却没有教得深入。将“总分”结构作为训练点未尝不可,以珊瑚为写作内容与课文联系也算紧密。然而,仔细分析课文第三段可以发现,这一段主要运用的是“中心句总写,列举不同事物分写”的写法,与珊瑚片段的写作显然不太相同。细读课文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课文第四节也是“总分”结构,只不过分述时采用的是从“色彩”和“形态”两个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海底植物的差异性。而珊瑚的奇异恰好也是颜色和形态,因此,此处若将写作要求细化为“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写出珊瑚的特点”可能更为恰当。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在于课堂上热热闹闹,看似在教,“没有教”或“没有教深入”的环节仍存在不少。所以,学生听时朦朦胧胧,写时糊里糊涂,语文学习的效率当然低下。当然,“真教”“深教”非一日之功,只有基于学生素养提升,忠于文本体式特点,方能教得有效,教得深入,教出语文的海阔天空。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人物名片】吴琦,江苏省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宜兴市小学语文兼职研训员。曾获宜兴市首届“教书育人奖”,并先后荣获“宜兴市新长征突击手”“宜兴市优秀青年教师”“宜兴市优秀女人才”等称号。多年来,坚持儿童立场,尊重童年文化,积极倡导并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创建。确立了课内“自主读悟,情智共生”,课外“优质阅读,自由表达”的教学追求。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十多项省市级课题,目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怎样把教材中的课文转化为可教的教学内容,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面临的一个重要话题。  表达是什么?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中表达分为两种,即“显性”和“隐性”。所谓的“显性”表达包括说、写、读,是直接的、普遍的、经常性的表达训练方式。而另一种“隐性”表达,则是通过阅读某些文章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种表达是把作者的情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有“情”之物,或借物抒情,或直抒胸臆……品读一篇好的文章,犹如啜饮一杯香醇的美酒,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因此语文老师应该精心设置每一节课,让语文课堂美起来。下面我将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几篇课文为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语文课导入的几种方法。一、创设情境,渲染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
期刊
古人有经验之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谓“行万里路”,知事要“躬行”,指的就是要亲身实践。而观察是认识的源头。视觉生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90%以上是从视觉通道输入。因此在孩子练习写话的起步階段,学会观察尤其重要。一、“静”物观察,“形”态各异  1.观察要注意深度。指导学生观察须从孩子身边的人、事、物入手,如观察小动物、水果、
期刊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强调应该“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实现培养读书兴趣的目标”“名著导读教学中,必须以兴趣为先导”。本文就以八年级学生的《契诃夫小说集》阅读成果汇报为例,谈谈名著阅读成果汇报的几种形式,以期待通过这样的教学探索帮助学生深入作品,理解内涵,培养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一、幻灯片汇报  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使用是很感兴趣的。阅读汇报课上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主题要求进行幻灯片的制作,以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中两度提到“对话”一词,其一是“教学建议”里的“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二是在“关于阅读”里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时间课堂教学也更是热闹非凡,似乎大家都开始“对话”了,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还是对“对话”的误读与误操作。一、概念的厘清——对话与教学对话  1.对话。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最早提出了对话的概念
期刊
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是我们组织学生即时性自我评价的根本目的。由于课堂教学的即时性,学生的自我评价常常发生在一瞬间,具有随机性,所以它往往因匆忙而流于形式,从而减弱了其应有的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功能。那么,我们究竟应如何做才能真正有效提升学生即时性自我评价的效果?一、帮助学生明晰自我评价参照  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他采用什么参照将直接影响到他的评价结果,进而影响他本次评价的最终效果。
期刊
《普罗米修斯盗火》改编于古希腊神话故事,讲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无火的困苦触犯天规,义无反顾为人类盗取天火,为人类带来了温暖和光明,人类文明从此迈进了一大步,而自己却受到了残酷的惩罚。本文赞颂了普罗米修斯聪明机智、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篇神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感人,结构清晰而明朗,语言准确而生动,人物栩栩如生,富有语言美、结构美。为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中我主要采用
期刊
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依然不能完全取代“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可以了解学情,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活跃学生思维,形成语文素养。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免有这样的情况:问得太难,学生无从下手;问得太勤,学生疲于思考;问得脱离文本和课堂,学生肆意回答。以及问得不注意时机,问得没有梯度,执着于设计好的问题不会追问、不知变通等现象也时常出现。这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有的一种课文类型,它根据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故事,将古诗融于其中,从而形成一篇课文。笔者以《黄鹤楼送别》一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文包诗”类课文“扣诗学文,诵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一、入题,引读古诗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  师: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得动人吗?  生:应该先了解诗的意思,把诗读懂,才能读出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