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训、班规是学生针对自己所在班级的问题制定的,没有空洞的口号,具体而可操作,且更贴近于学生自己。学生认可它,进而以自律的姿态去践行,而不是被动地遵守。尽管班规是学生们民主制定的,但是也还需要经受执行实践的考验。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督促,使学生们成为班规的小主人,自觉执行、自觉遵守。
1、责任到人遵守制度。
制度就是用来约束人的,要想让学生能自觉受制于制度,就应该加强制度的管理力度。根据班规内容,根据班级学生个性特点、表现状况,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参与班级管理之中。每个同学都合理的安排在某天某时参与班级管理,要让每个学生时时明白自己的职责。为了杜绝情况汇报中的不真实性,要安排了隐形监督人员,这样虚实相间,使学生们自觉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2、让班规成为课桌文化。
班规是针对班级整体情况制定的,但在执行起来既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行为特点,每位同学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照班规内容从中至少筛选3条以上的班规来对自己"对症下药"。为了让学生随时可见,学生要把自己筛选出的内容进行"包装"粘贴于自己课桌右上方成为"课桌文化",以便时时提醒自己。
3、奖惩分明实践制度。
一般来说,奖励措施相对比较容易确立。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都能鼓舞人。但惩罚措施不好立,措施不当,不起作用,甚至会引发反面效果。为此,要依照马卡连柯提出的惩罚原则去做,即"确立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样做是出于人性,是保护人权和对人格的尊重。为此,我们从精神上和行为过失上分别规定了这样的惩罚措施:精神上的惩罚措施是扣操行分或纪律分,行为过失的惩罚措施有:搞卫生、跑步、修理桌椅等。这种做法类似古人的莆鞭示辱。我们用这样的程序拟定,学生执行意识很强,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定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我们的。所以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角色。
4、班规的语言倡导体现平等与尊重,富有亲和力。
不少传统班规从构想开始,便把学生推向了教师的对立面。这种语言形式主要表现出三种意识:禁令式的权威、模糊的不确定性、精神的恐吓。
禁令式的权威语言常表现为粗暴的命令,其实质是对学生能力潜意识上的怀疑和否定。如:"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不做小动作","不抄袭、不拖欠、不缺交,作业认真不潦草"……言下之意,学生将会迟到,将会缺交作业。这类"十不准"化的禁令式语言不仅从能力上对学生进行了怀疑,更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压抑性权威。这种压抑性权威一旦形成,将"使人感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使人产生孤独感、无意义感和无能力的感觉,在压抑性权威的压迫下学生感到彷徨、焦虑"。因此,对话精神指导下的班规制定,如何消解压抑性权威,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而班规制定采用正面引导性语言,以"良好形象"和"常见陋习"并行给出示范,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班规亲和力的魅力所在,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消解禁令式的压抑性权威。如:
学生日常行为标准
一、良好形象
(一)思想
1、宽容他人,胸襟豁达。
(二)素养
1、早起锻炼,精力充沛。
2、乐于助人,团结友爱。
(三)学习
1、书籍资料,检索有序。
2、笔记内容,定期整理。
二、常见陋习
(一)思想
1、心胸狭窄,喜好嫉妒。
(二)素养
1、公共场合,肆意谈笑。
2、庸俗书刊,经常在手。
(三)学习
1、作业拖欠,考试舞弊。
2、学无计划,资料空白。
模糊不确定的语言常表现为一些不可感知的抽象词语,其实质是内涵的不可预知性、操作的随意性。如:"学习态度端正,习惯良好","以上条款,如有违反,后果自负"等。哪种程度才能称得上端正?怎样才算良好?违反了校规班纪,到底会受到怎样的处理?由于缺少具体明确的提示,面对这种班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将会手足无措。
而使用利于操作的具体化语言,将有助于学生规范自我。如"学习习惯良好"细化为"积极发言,善于思考;上课专心,自修安静;书籍资料,分类整理;笔记内容,定期整理……"学生在与这类班规文本对话时,更容易确定出学习行动的参照。
精神恐吓性语言常表现为居高临下的胁迫,其实质是对学生精神的奴役。如"望大家自觉遵守班规,如有违反,严惩不贷!"这样的条文,听着都让人生畏,用它来要求学生,与新一轮课改的平等对话精神实在相去甚远。根据伽达默对话逻辑,它要求对话双方进入对话时要放弃自己的主体性,使对话成为没有主体的主体间者。作为主体间者的对话呈现出这样的逻辑,一方说出的话不是另一方的指令,而是期待,即向对方敞开许多未曾说出的东西,使对方获得更多的言说自由。尽管一方的对话不能直接成为另一方的共识,却能在对话展开的将来兑现双方的认同共识。
5、班规的内容不简单等同于处罚条例,应呈现着多元的正面引导
为了增强对违纪学生处理上的可操作性,不少教师常倾向把班规制定成处罚条文。有的是明令体罚、罚款,如"1、迟到一次罚站立面壁思过二十分钟。2、上课闲聊干扰上课罚款一元……"。也有的是隐性的变相体罚或罚款,如"一周内违纪一次为班级义务劳动两天,违纪两次为班级捐课外读物一本"等等。
其实,一份成功完整的班规,应涉及"学生岗位责任制、学生日常行为标准、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日常行为标准、教学问题解决方案"五方面,既有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正面引导,也有对教师的要求。例如,学生岗位责任制中可对班委工作进行如下相关引导:
1.班委会设学习、生活、文娱、宣传4位委员。加常务班长两人,共由6人组成。
2.学习委员:①负责指导各学科科代表开展工作;②负责指导各学科兴趣活动小组的工作;③负责考试前考场安排;④负责统计各学科每次考试成绩;⑤负责定期推荐优良学法;⑥负责领取粉笔。
3.生活委员:①督促值日生搞好班级卫生,督促同学保持个人生活区整洁;②负责班费往来账目;③组织好全班大扫除;④负责服装、发型、零食等工作的开展。
4.文娱委员:①负责班级的文娱活动的组织工作;②负责国庆、元旦等节庆文艺汇演节目的编排。
5.宣传委员:负责组织同学向校内外报刊杂志投稿。
6.常务班长:①全面负责班级同学各项活动的开展,在为同学服务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②及时传达学校及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要求,并组织同学将要求落到实处;③负责领导指挥班委会成员开展工作。有权根据工作的需要任免班委会成员;④负责指挥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⑤负责组织并主持下一任班委的选举。
6、发现有漏洞及时修改。班级的各种情况也是在变化中的,有些不良行为在改善,有些不良行为又会冒出来,这势必要求班规也要做出相应的修改。因此,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从以下三方面对班规进行修改。
(1)、需要增加的班规有哪些。
(2)、哪些班规可以去掉。
(3)、怎样使惩罚措施更合理、更有效。
班规是一个班级管理的主要制度,对学生个体和集体的一种约束和规范。但是如果把仅仅把班规作为一种制度,规范,那么很难起到制定班规的真正作用。班主任在制定班规的时候,既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行为特点。班规要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能力,又要对学生的成长有激励和鼓舞作用,当然还要与《中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想一致,不能相抵触。
1、责任到人遵守制度。
制度就是用来约束人的,要想让学生能自觉受制于制度,就应该加强制度的管理力度。根据班规内容,根据班级学生个性特点、表现状况,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参与班级管理之中。每个同学都合理的安排在某天某时参与班级管理,要让每个学生时时明白自己的职责。为了杜绝情况汇报中的不真实性,要安排了隐形监督人员,这样虚实相间,使学生们自觉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2、让班规成为课桌文化。
班规是针对班级整体情况制定的,但在执行起来既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行为特点,每位同学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照班规内容从中至少筛选3条以上的班规来对自己"对症下药"。为了让学生随时可见,学生要把自己筛选出的内容进行"包装"粘贴于自己课桌右上方成为"课桌文化",以便时时提醒自己。
3、奖惩分明实践制度。
一般来说,奖励措施相对比较容易确立。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都能鼓舞人。但惩罚措施不好立,措施不当,不起作用,甚至会引发反面效果。为此,要依照马卡连柯提出的惩罚原则去做,即"确立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样做是出于人性,是保护人权和对人格的尊重。为此,我们从精神上和行为过失上分别规定了这样的惩罚措施:精神上的惩罚措施是扣操行分或纪律分,行为过失的惩罚措施有:搞卫生、跑步、修理桌椅等。这种做法类似古人的莆鞭示辱。我们用这样的程序拟定,学生执行意识很强,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定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我们的。所以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角色。
4、班规的语言倡导体现平等与尊重,富有亲和力。
不少传统班规从构想开始,便把学生推向了教师的对立面。这种语言形式主要表现出三种意识:禁令式的权威、模糊的不确定性、精神的恐吓。
禁令式的权威语言常表现为粗暴的命令,其实质是对学生能力潜意识上的怀疑和否定。如:"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不做小动作","不抄袭、不拖欠、不缺交,作业认真不潦草"……言下之意,学生将会迟到,将会缺交作业。这类"十不准"化的禁令式语言不仅从能力上对学生进行了怀疑,更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压抑性权威。这种压抑性权威一旦形成,将"使人感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使人产生孤独感、无意义感和无能力的感觉,在压抑性权威的压迫下学生感到彷徨、焦虑"。因此,对话精神指导下的班规制定,如何消解压抑性权威,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而班规制定采用正面引导性语言,以"良好形象"和"常见陋习"并行给出示范,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班规亲和力的魅力所在,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消解禁令式的压抑性权威。如:
学生日常行为标准
一、良好形象
(一)思想
1、宽容他人,胸襟豁达。
(二)素养
1、早起锻炼,精力充沛。
2、乐于助人,团结友爱。
(三)学习
1、书籍资料,检索有序。
2、笔记内容,定期整理。
二、常见陋习
(一)思想
1、心胸狭窄,喜好嫉妒。
(二)素养
1、公共场合,肆意谈笑。
2、庸俗书刊,经常在手。
(三)学习
1、作业拖欠,考试舞弊。
2、学无计划,资料空白。
模糊不确定的语言常表现为一些不可感知的抽象词语,其实质是内涵的不可预知性、操作的随意性。如:"学习态度端正,习惯良好","以上条款,如有违反,后果自负"等。哪种程度才能称得上端正?怎样才算良好?违反了校规班纪,到底会受到怎样的处理?由于缺少具体明确的提示,面对这种班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将会手足无措。
而使用利于操作的具体化语言,将有助于学生规范自我。如"学习习惯良好"细化为"积极发言,善于思考;上课专心,自修安静;书籍资料,分类整理;笔记内容,定期整理……"学生在与这类班规文本对话时,更容易确定出学习行动的参照。
精神恐吓性语言常表现为居高临下的胁迫,其实质是对学生精神的奴役。如"望大家自觉遵守班规,如有违反,严惩不贷!"这样的条文,听着都让人生畏,用它来要求学生,与新一轮课改的平等对话精神实在相去甚远。根据伽达默对话逻辑,它要求对话双方进入对话时要放弃自己的主体性,使对话成为没有主体的主体间者。作为主体间者的对话呈现出这样的逻辑,一方说出的话不是另一方的指令,而是期待,即向对方敞开许多未曾说出的东西,使对方获得更多的言说自由。尽管一方的对话不能直接成为另一方的共识,却能在对话展开的将来兑现双方的认同共识。
5、班规的内容不简单等同于处罚条例,应呈现着多元的正面引导
为了增强对违纪学生处理上的可操作性,不少教师常倾向把班规制定成处罚条文。有的是明令体罚、罚款,如"1、迟到一次罚站立面壁思过二十分钟。2、上课闲聊干扰上课罚款一元……"。也有的是隐性的变相体罚或罚款,如"一周内违纪一次为班级义务劳动两天,违纪两次为班级捐课外读物一本"等等。
其实,一份成功完整的班规,应涉及"学生岗位责任制、学生日常行为标准、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日常行为标准、教学问题解决方案"五方面,既有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正面引导,也有对教师的要求。例如,学生岗位责任制中可对班委工作进行如下相关引导:
1.班委会设学习、生活、文娱、宣传4位委员。加常务班长两人,共由6人组成。
2.学习委员:①负责指导各学科科代表开展工作;②负责指导各学科兴趣活动小组的工作;③负责考试前考场安排;④负责统计各学科每次考试成绩;⑤负责定期推荐优良学法;⑥负责领取粉笔。
3.生活委员:①督促值日生搞好班级卫生,督促同学保持个人生活区整洁;②负责班费往来账目;③组织好全班大扫除;④负责服装、发型、零食等工作的开展。
4.文娱委员:①负责班级的文娱活动的组织工作;②负责国庆、元旦等节庆文艺汇演节目的编排。
5.宣传委员:负责组织同学向校内外报刊杂志投稿。
6.常务班长:①全面负责班级同学各项活动的开展,在为同学服务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②及时传达学校及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要求,并组织同学将要求落到实处;③负责领导指挥班委会成员开展工作。有权根据工作的需要任免班委会成员;④负责指挥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⑤负责组织并主持下一任班委的选举。
6、发现有漏洞及时修改。班级的各种情况也是在变化中的,有些不良行为在改善,有些不良行为又会冒出来,这势必要求班规也要做出相应的修改。因此,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从以下三方面对班规进行修改。
(1)、需要增加的班规有哪些。
(2)、哪些班规可以去掉。
(3)、怎样使惩罚措施更合理、更有效。
班规是一个班级管理的主要制度,对学生个体和集体的一种约束和规范。但是如果把仅仅把班规作为一种制度,规范,那么很难起到制定班规的真正作用。班主任在制定班规的时候,既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行为特点。班规要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能力,又要对学生的成长有激励和鼓舞作用,当然还要与《中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想一致,不能相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