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名胜”——在行走的课堂里锻造灵魂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ijj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塔山小学以“访名胜”来推进“研学旅行”的措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这一模式的内容、方法等进行探索,以期推廣这一教学模式。
  关键词:研学旅行;访名胜;核心素养
  一、“研学旅行”概述
  时下,“研学旅行”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流行词汇,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中小学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指导纲要》也指出德育活动有多种类型,研学旅行活动是其中之一。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思考和觉悟”。我国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也在一直强调学生应具备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学旅行”恰恰强调了学生到生活和实践中去经历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学生在生活中成长的重要理念。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永远是学生灵魂成长的最好家园。但是如何找准“研学旅行”的切入点,架构起符合地方特色和校情的实施体系,是每个学校实施“研学旅行”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塔山小学的办学特色是“真爱”,怎样让“真爱”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艺术涵养、审美情趣?学校积极探索“五名”工程新思路,通过“读名著、听名曲、赏名画、观名剧、访名胜”,整体构建美育环境,引导学生表达、探究、描绘、歌唱、游历、寻找人生的意义,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在进行“研学旅行”思考、融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五名”工程中的“访名胜”恰恰是“研学旅行”最具体的践行方式。“访名胜”讲究行知结合,重视学生的实践性和体验性,使学生由书本走向社会,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这与“研学旅行”所倡导的带学生走出校园,使之在行中看,在行中思,是不谋而合的。通过“访名胜”,学生能够在与校园不同的环境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对自然、文化、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社会公共道德等的体验,培养自身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访名胜”是一种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亲身体验、资料搜集、集体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完全符合“研学旅行”的实施理念。
  二、“访名胜”的课程模式
  找准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学校确定了“访名胜”的研究理念:在行动中勤实践,实践中获真知,真知中展眼界,眼界中扩格局,格局中定人生。依据理念,学校将“访名胜”的内容进行了以地域为经线,以年级为纬线的立体化梳理,最终以“乡土情、齐鲁韵、中华魂、世界风”四个维度,以小学五个年级十个学期的跨度,以必选和备选两种行走方式,进行了全面的内容建构。学校围绕着“课程实施”的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确定了“访名胜”的三步课程模式。
  1. “知名胜”
  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教给学生具体的“研学旅行”的学习策略:了解名胜的风土人情、景点传说、美味小吃、地理风貌、交通标志、历史文化、艺术特点等。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式获取名胜的相关资料。
  2. “访名胜”
  到达目的地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如能根据交通标识使用本地的交通工具等。在参观名胜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注重体验,还要写旅途日记、拍照片、寄明信片等,记住美好,留住记忆。
  3. “研名胜”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讨论研学中的发现:“这个和我们一样,这个和我们不一样,为什么?”学生在发现、比较、思索中,能够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逐步完善人格,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在活动结束后,学生通过自制PPT,将收集的资料、规划的路线、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旅途中的感受等进行分享和汇报。
  “知名胜——访名胜——研名胜”的三步一体化模式,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探究模式、行为模式,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让学生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三、结语
  “乡土情”让学生了解了身边的典故和传承;“齐鲁韵”让学生有目的而行、有眼界而观、有内涵而思;“中华魂”“世界风”让学生真正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和国家,培养了爱国意识,增强了民族认同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访名胜”,就是以具体的内容、具体的形式、具体的载体,让学生在旅途中学习,不仅可以实现多学科的融合,还能够使学生多层次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格局,促进其实现梦想。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过,“路就是书”。“访名胜”就是一本永远在行走的创新之书、实践之书,学校将和学生一起携梦而行!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过程中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能使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职校学生的增多,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分析及解决这一问题也变得刻不容缓。  一、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概况  所谓学习心理,即学习者在面对学习时的态度,或
期刊
摘 要:过去的中考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中考制度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对中考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分析制度中的优点和弊端,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中考制度;改革;素质教育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因此中考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中考关系着很多学生的命运。为了给予广大青少年更好的发展环境,进行中考制度改革工作迫在眉睫,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在新课标
期刊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将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在生活中做学生的知心友,在学习上做学生的青春引路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生知心友;青春引路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在培养人才的实践中要坚持传承文化和立德树人,做学生的知心友和引路人。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对教书育人的使命缺乏认识,他们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个人修养,这些都不
期刊
摘 要:创客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校创客教育的重要一环,“科技圆梦”创客实验室在已有实验室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创客教育模式,逐步推进创客作品制作与发布的规范化,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客教育的一种积极尝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客教育;规划与设计  一、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
期刊
摘 要:在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和分析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含义和特点,指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对策进行探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工序质量  合格的项目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控制目标,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需要系统地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建立一整套工程项目的质量体系。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整个项目管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职业院校家校互动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传统家校互动方式的局限性,进而对信息化时代职业院校家校互动形式的改进措施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职业院校;家校互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校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把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体,彼此可以来往,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正地通出教育的电流,碰出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的
期刊
摘 要: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高校中,人际交往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不仅影响其生活、学习的质量,还对其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凯里学院2017级新生为调查对象,在了解其人际交往适应现状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如跨文化冲突、城乡文化冲突、现代家庭教养文化、应试教育、信息文化等,为进一步提出解决高校新生人际交往适应困难问题的对策奠定基础。  
期刊
摘 要: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确保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对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而能够对贫困生进行合理认定,是准确资助贫困生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采用的方法有诸多的弊端,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方法,以家庭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为二级指标,对学生贫困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判断矩阵来确定二级指标子指标的权重,从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解决了传统认定方法中存在的主观性
期刊
一、政策解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职教领域,主要体现在职教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职教资源的需求。  近年来,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国家在支持技工大省建设的若干政策中,提出了推行终身职业培训的理念,旨在发展技工教育。  二、中高职教育衔接发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为例,对职业院校短期培训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业院校;短期培训;培训质量;三级指标评价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简称“川卫康院”)就如何构建特色鲜明且符合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发展的培训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究。借鉴企业全面管理的思想,结合柯式模型和美国著名评价学家斯塔弗尔比姆(D.L.Stu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