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精神走向课堂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_C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把对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和人文色彩加以淡化,这是对语文学科的不负责任,从而致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没有兴趣,这样的语文课堂忽视了对小学生心灵的关怀,精神的抚慰。因此,弘扬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语文课堂教学,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人格四个方面予以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学习兴趣 感悟能力 审美观
  新一轮课改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不仅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而且明确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实用功能,不重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新课程下,语文教育是让人文精神走向课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要搞好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明确人文内容。那么,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该如何做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大胆想象,敢于创新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伴随着想象,想象犹如一条焊接已知和未知的焊条,是孕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温床。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对于学生是何等的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大胆的想象空间,打破以往教师填鸭式的教育。例如我曾在上完《狐假虎威》一课时,提问学生:当老虎第二次遇到狐狸时,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呢?狐狸又会想出什么花招呢?老虎还会上当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回答,答案各异。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得小学生既对课文掌握更加巩固,同时也放飞了学生思维的翅膀。这样的增扩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一举两得。
  2.大胆表达,勇于发言
  大部分语文教师也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随着年级的增高,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课堂就越显得冷清。年级越高学生的惰性心理就越强,他们习惯于静态参与。现在语文教学在课改之风的吹动下,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总结。我在给一年级学生上课时,提了个问题,班上仅有几只手举了起来,课堂上静悄悄的,我以为也许问题太难了,于是就降低了难度,但学生就是不愿意举手,后来我想了个办法,采用小组对抗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应果然不错,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我听了说:“虽然你说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谢你的勇气!”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学生无限关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课堂上发言踊跃,学生们又活跃起来。可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一定勇气,可以让冷清的课堂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不仅使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3.大胆质疑,张扬个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讲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思、疑、问、悟相结合,这更能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讨论,帮助他们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曾听过一堂课——《司马光砸缸》,课上教师打破常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突破定势,使学生都懂得救人的关键是人与水相离,但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司马光逆向思维,敢于和常规挑战,他砸开水缸,使水离人。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有独创性和创造性,课上教师又让学生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碰到过类似的例子,当时你是怎么做的,现在你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这样,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学生在课上体现的是主体地位,他们的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能寻找出疑点,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钻研教材,领会作者情感
  “情”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自己被教材感动,才能使学生感动。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翻开小学课本,一篇篇课文文质兼美,童心童趣跃然纸上。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蕴涵其中,人类底蕴也蕴涵其中。如:《奶奶的白发》《陈毅探母》,表现了两代人的亲情,教育儿童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我叫“神州号”》介绍了我国探索太空奥秘的新成果;《小池塘》引导儿童关注自然;《云房子》《这儿真好》渗透了环保教育;《三个伙伴》启迪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微笑着承受一切》《海轮·凯勒》,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因此,教师先要钻研教材,理会作者的情感,然后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领悟课文中所渗透的感情,再让学生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感人的形象,深刻的思想等人文素养来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
  2.激发情感,唤起学生内心体验
  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的运用情感诱因,由情入手,以文激情,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内心感悟,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意境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灵性,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
  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教学就是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以多种方式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肆意宣泄自己的情感,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和深沉含义。像《黄山奇松》《西湖》这类课文要让学生读出美的意境,抒发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秋天的怀念》要读出哀婉、低沉以及母爱的博大和无私,令人潸然泪下……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体会了,他们的思想境界才能在读中得以升华。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客观事物存在着“真、善、美”与“假、丑、恶”之分。人们崇尚“真、善、美”,批驳“假、丑、恶”。但在客观生活中也有一部分人在传播“假、丑、恶”,在冲击人们正常的审美标准,学生更容易被这种诱惑所迷惑。作为教育者,应该注意自己教育环节中对学生要进行什么是“美”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作品的过程就是发现美,认识美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如果教师善于捕捉、启发,学生的激情很容易被调动,而当学生真正感动的时候,他们也渐渐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语文教学中弘扬了这种人文精神,学生的欣赏标准也会提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变得健康、高尚起来。
  所以,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过程。学生的情感获得,审美意识的情感获得,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形成,都与语文教学这一过程密切相关。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人格
  当我们在羡慕英国小学生从小具有的那种绅士风度的时候,当我们在赞叹日本小学生那种能团结全体,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也变成一种生命和情感的教育,变成一种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育,那么,学生也会在发展自我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比如在讲《沉香救母》一课时,要让学生理解沉香是靠坚持不懈的精神及想救妈妈的决心而努力习武,最后劈山救母的。课后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的故事,比如讲讲愚公移山的故事,说说苏武牧羊的故事。这样,由沉香的精神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人物的经典事迹,则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精神的理解。学生在完成这一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内心会被文章中的这些主人公精神所激励,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建构其完美的人格,这正是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最完美的弘扬。
  以前,我们的语文教育强调的是实用功能;今天,在新课程的推动下,我们要让人文精神走向课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坚决摒弃漠视个性、专制权威、冷漠无情、被动发展的假教育;我们需要的是充分尊重个性、宽容民主、融洽和谐、主动发展的真教育,而且我们的语文教师也将会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传道者,从而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文化的改造,那么这种人文精神最终也将转化为学生自己人生的火炬,为学生生命的成长筑起一道巍巍的精神长城。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民族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要想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师教得轻松应手,让通过学习能获得愉快活泼、学习兴趣高昂、思维积极旺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情感教育,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情感教育  注重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以情育人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心情处于舒畅之时,其思维才能够敏捷活跃,各种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和加强。反之,如果情绪处于低沉、沮丧、忧郁状况,那
期刊
课堂质疑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可以说,教学质疑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质疑与破疑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成败。  然而在我们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学质疑与破疑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教师教学中的质疑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的交流;有些置疑流于表象,不涉及本质,学生只能照本宣科,没有认知冲突,没有思想碰撞,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些
期刊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可塑性大,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正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雏形期,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以便及时有效给予纠正,最近对我们班做了一次调查。结果使我大吃一惊:为什么孩子在学校看起来那么听话。而在家存在那么多的不良习惯。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有这么多的不良习惯呢?原因是多方面;其家庭教育占主要原
期刊
【摘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发展得如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种责任感使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寄以良好的期待,使他们产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情感和行为。这种要求高于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一个教师如果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则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一个不关心学生、不爱护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以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
期刊
教了多年的书,没有一个教师不感觉到教育的变化,其中就包括学生本身的变化。教师们都说,以前的孩子很刻苦,现在的孩子怕吃苦;以前的孩子很乐于助人,而现在的孩子只顾自己;以前的孩子很尊敬长辈,见到师长都要问“老师好”,而现在的孩子远远的瞥见了老师,赶紧把头一撇,装没看见;现在的孩子,哎……等等诸如此类。教师们的话不无根据,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孩子们真的是被宠坏了,眼里只剩下了
期刊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白问题的相互关系,因而,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于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已知条件,什么是问题,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数学知识,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明确题目中含有的数量关系,能认清条件和问题各代表什么?要让学生有初步的数量关系意识,小学低年级接触到的数量关系主要有单价、数量和总价,单量、数量和总量,部分量、部分量和总量等简
期刊
随着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新课改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小学生高年级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着从加强朗读训练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明确了教学中对朗读的要求,以更全面的进行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不断的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一、加强朗读训练的必要性  1.朗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包括听说读写,其中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影响着日
期刊
科学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使科学探究活动具有内涵,能产生科学经历,形成良好结构、典型的认识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是十分重要的。科学课形成多年的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促进了科学课堂教学,现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合理建立合作小组,优化学生角色职能  如何建立合作小组,让每位同学在和谐的小团体内敢说、敢想、敢做,能
期刊
我常常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多年以来自己也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但总是混沌、不够明朗,今天有幸聆听了来自扬州专家团的讲座可谓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凝聚的是专家们教学实践中的精华及他们不屈的探索精神。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教师角色要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愉快的课堂教学核心是在于启动学生的快乐情绪这一强大的内在动力,唤发学生的的求知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奋的意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坚持实施课堂快乐教学,在课堂教学生愉快识字,这样才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快乐的课堂教学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和爱好,能有效地启动学生的愉悦情绪,有效地唤发学生的求知情感,强烈激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