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奥运会的“瘦身教练”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一向给人的印象是沉稳有余、“杀气”不足。其实,这位国际奥委会掌门人也有远见卓识和“豪门气魄”。 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70岁的罗格任期内第四次主持奥运会,也是他的最后一次。
  “一次令人惊奇的跳跃”
  罗格1942年出生于比利时根特,年轻时是一位出色的橄榄球和帆船运动员,曾夺得帆船项目的世界冠军和亚军,并参加过三届奥运会。他又是一名整形外科医生,担任过根特医院整形外科部主任和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体育医学讲师。他还具有惊人的语言天赋,通晓荷兰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德语和不同地区的比利时方言。同时,他还对现代艺术情有独钟。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了抵制行动,而罗格则作为比利时代表团团长率队参加了比赛。1989年起,罗格担任比利时奥委会和欧洲国家奥委会协会主席,1991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和下设的团结委员会以及医学委员会委员,1998年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他先后出任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协调委员会负责人。
  2001年,国际奥委会莫斯科代表大会上,罗格得到萨马兰奇的举荐,不论有多少圈内圈外的因素,罗格的体育经历和在国际奥委会10年的工作业绩都起了很大作用,尽管选举前也曾有过竞争对手,但最终的当选相当顺利,罗格成为这个国际组织100多年历史上的第八任主席。罗格在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0年后即当选主席,被舆论描述为“一次令人惊奇的跳跃”。按照国际奥委会规定,主席一职任期4年,可连任一次,最多延长4年。罗格已任10年。
  一名出色的船长
  罗格上任时,国际奥委会刚刚经历了一次“大地震”。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申办丑闻,揭露出了国际奥委会内部的“腐败分子”。在罗格的就任仪式上,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姆巴耶将国际奥委会总部的金钥匙交给他时说:“这把钥匙象征你要引导的航船,领航的任务将很艰巨,但我相信你是一名出色的船长。”
  在很多人看来,当时的奥运会正成为利益集团纷争的平台,体育竞技既是必须保持的形式,又是利益平衡的支点。如何不使奥运会成为少数体育强国表演的舞台,确保优势各异的国家、民族在最大范围内共享运动和快乐?罗格强调奥运会必须有原则地瘦身,运动员总数限定在一万人以下,项目数量也要封顶。只有合理限制奥运会规模,才能让更多的城市有机会举办奥运会。为此,罗格提出对奥运会28个项目重新评估并控制奥运会成本。尽管其间触碰到一些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利益,他也在所不惜。
  对于使用禁药问题,2003年7月,在罗格推动下,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了《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任何项目的运动员一旦药检呈阳性,都将被禁赛两年。罗格说,任何拒绝签署条例的国家(地区)都不要指望将来能获得主办奥运会的资格,任何拒绝签署条例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今后也不要指望它的项目能进入奥运会。
  罗格切身感受到举办奥运会过度商业化、成本过高,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等,都在严重损害着国际奥委会肌体的健康。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过:“身为医生,有肿瘤就须切除,挤出脓液,让身体康复。一旦出了问题,我会尽快找出症结所在,并试图解决它。”
  称北京模式难以复制
  罗格给人的印象一向是温文尔雅、开放而民主。如果说,他的前任们要致力于缔造一个完整的奥林匹克大家庭,扩大影响力,那么罗格的任务就是治理一个庞杂的大家庭,让它变得更合理、更具活力和更加纯洁。
  罗格曾称赞北京奥运会“无与伦比”。但罗格提醒其他的申办城市,北京模式是难以复制的。他强调,国际奥委会支持申办城市表现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个性化做法,不赞成简单攀比和不加节制办赛的计划。
  在罗格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国际奥委会于2010年在新加坡创办了首届青年奥运会,2012年又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办了首届青年冬季奥运会,第二届青年奥运会将在南京举办。罗格促使青奥会在起步之时,就朝着推动世界青年教育和文化交融的方向发展,让不满17岁的中学生有机会来分享盛会的欢乐,在人生成长重要的年龄段接受奥林匹克理想的影响。
  务实低调?不喜奢侈
  罗格是第一位每天在洛桑上班,周末搭乘火车回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并且不领取国际奥委会的工资。他是大家庭的家长,可是不喜欢一言堂,更喜欢团队合作和对话。
  一些与萨马兰奇共事多年的国际奥委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说,罗格显然比他的前任低调,他不在意住的是否是五星级酒店,并不在乎各种生活条件,办公室虽然很大,摆设却很简单。没有任期内要遍访国际奥委会所有会员国家和地区的计划,也不会对所到之处的奢侈品感兴趣。正是他的平易和务实,使得他的改革计划得到广泛支持。
  罗格还积极改革国际奥委会委员的结构,过去国际奥委会委员大都是商人老板和政府官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代表和单项国际体育协会的代表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在罗格的领导下,国际奥委会的结构得到了更新,运动员利益得到了最充分的代表和保障。
  萨马兰奇曾说:“罗格是一位从小就信守承诺和独立自主的比利时人。曾经作为帆船选手的他从大海中获益匪浅,也学到了征服它的艺术:坚定、力量、与外界因素和孤独抗争。”很显然,罗格没有辜负前任的好评,更没有让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失望。(布佬)
其他文献
1946年11月4日出生的张德江,在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中算是年轻的。在他的简历中,明明白白写着“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太平大队知青”,他也是一名插队知青。  “插队知青”的全称是“上山下乡插队知识青年”。因为“停课闹革命”而被耽误了正常学习进程的1966年的高中和初中毕业生、在校生,又被习惯称为“老三届”。“老三届”中资格最老的,当然是1966年没有机会入读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习称“老高三”。张德
期刊
1969年初,毕业于北京35中的王岐山,随两万多名北京知青来到陕西,在延安冯庄公社插队落户。王岐山在延安插队落户的这段经历,留下的资料甚少。  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吃。王岐山多年后回忆,当时他选择了延安圣地,没有去黑龙江,“后来跟黑龙江的同学见面后我都想哭,他们干活累了至少还吃得饱啊,我这是累了还吃不饱,知道饿是什么滋味了。”  在2009年2月22日举行的“北京知青赴延安县冯庄公社40周年联谊会”上
期刊
生活中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有简单,有繁复;有低调,有张扬;有荤,也有素。如今,疲惫不堪的都市人越来越意识到,也许,朴实无华的“素生活”才是抵御浮躁的一剂良药。  “素食”能长寿  清代文人朱锡绶说:“素食则气不浊”,可如今“气浊”的人却不少。越来越多的人经常在暴饮暴食、大鱼大肉下生活,肉吃得多,酒喝得也不少,而且往往追求重口味,油、盐放少了,觉得不香;辣椒、花椒放少了,觉得不过瘾,结果每个月总有那
期刊
来自美国的贝天牧(Tim Baker)夫妇,20年间在中国救治、收养孤残儿童超过3000名。贝天牧夫妇的故事被很多网友在论坛和微博中分享、热传,网友将贝天牧誉为“洋雷锋”“当代白求恩”。  爱心,聚成“牧羊地儿童村”  位于京津之间的天津武清区有一片牧羊地,贝天牧夫妇在这里为孤残儿童建立了一个家,取名为“牧羊地儿童村”。这个儿童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孤残扶助机构,先后收养3000多名孤残儿童。  
期刊
“亮亮,赶快跑,给你爸爸送去!”1999年冬天,4岁的王亮第一次接过爷爷递来的饭碗,第一反应就是“奔跑”,跑回家的速度够快,高位截瘫的父亲才不会挨饿,才不会吃到冷饭。  如今,这样的奔跑王亮已经持续了12年。她带父上学的经历,再次引发了网民关于“孝心”的讨论,她的行为,也让很多成年人反思:“我们的孝心是否褪色?”  学会奔跑,让重病的父亲活下来  2011年9月,王亮带着高位截瘫的父亲走进重庆梁平
期刊
老人们爱聊天,扎堆聊,找子女聊,和老伴聊  由一位大学教授创立的我国首条免费老年人心理危机求助热线,就是一条陪老人聊天的电话线。5年来,他们与8600多名老年人聊天中总结出了现在的老人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并希望告知所有人,让老人心理健康,其实很容易——陪他们“唠嗑”。  徐坤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一名教授,2006年,她创立了一条“爱心传递热线”800-810-0277,就是专门陪老人免费“唠嗑
期刊
有不少老人在痛失爱人的几年后,又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伴,在经历了几年“磨难”,有幸修成“正果”,和和美美两人相伴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美好时光,而更多渴望在晚年“有个伴”的老人则依然徘徊在婚姻的殿堂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些老人成功获得幸福,而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一些老人寻找后半生的幸福呢?  老年人再婚的喜与忧  79岁的丁老通过“单身老人联谊会”结识了75岁的何阿姨,同样热爱文学、音乐的两位老人很快走到了
期刊
7月12日,由中共贵州省委老干部局组织召开的“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老干部专题报告会在贵阳召开。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天体化学家、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教授主讲。  在报告中,欧阳自远通过大量科学数据和生动的图片,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地球生命起源到人类的空间探测活动史,以及人类在月球探测方面的尝试和努力;回顾了世界各国月球探测的历程和成果;畅谈了探月的战略意义、科学内涵以及我国在月球探测
期刊
“爸爸,如果你们老了,我还没长大,怎么办?”  6年之前,我家3岁的小丫头向我们发出了惊天之问。  错愕之下,我安慰小姑娘:“你放心,在你没长大成人之前,爸爸妈妈是不会老的。”  显然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工作劳累,内心纠结,环境污染,对于晚育的我们来说,事实上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前也恐很难阻挡衰老的到来。  我们该怎么考虑自己的未来?  孩子是指望不上了。我的家人选择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我在放弃
期刊
7月17日,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贵阳市唯一的市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  据悉,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融中西医之长,走中医西并重的发展之路,将西医的先进诊疗技术和中医传统特色有机结合,初步成为以理疗、康复为一体,以治疗中风后遗症、肩颈腰腿痛、常见老年性疾病为特色的专科医院。为此,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挂牌成立了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揭牌仪式上, 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桂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