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四大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基本理念的提出,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读写分析能力及文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分析能力及文学探究能力呢?这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又一大课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应该本着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辅以适当引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分析与理解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分析与文学探究能力。
   一、细抓课本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探究写作能力
   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故乡》一文。对于这篇文章,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并体会社会的炎凉,感受小说环境中的人情世故,从而了解作品所揭示的当时的社会问题。这其中,作者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学习与探究的空间。如,在写到少年润土时,特别注重外貌的描写,写到了脖子上带着一根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形象。而在写到中年润土时,则对这根银项圈只字未提。在教学中,让学生仔细分析少年润土与中年润土的外貌特征时,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年润土与少年润土相比,少年润土脖子上的银项圈没有了,在孩子的身上也没有发现,到底弄到哪里去了?”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有的教师或许认为没有多少价值,但在学生讨论后得出的“给其他的儿子戴了”、“典卖了”、“在繁忙的劳作中丢了”、“人长大了,戴着让人笑话,取了放着”等结论中,适当给予点拨,学生便可以更进一步感受到当时农村经济的潇条、劳苦大众拮据的生活以及世俗对人们精神的抹杀,这正是课文给学生留下的一个很好的探究空间。
   初中语文课程中还有《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之类的文章,这类文章的主题均是大力批判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制度,揭示科举考试制度对人性的毒害,这两篇文章刻画了两个同样可悲可怜而又可笑的读书人。对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大胆想像,如果有一天,刚中举的新贵人范进到庙里祭祀时正好碰到双腿瘫烂在神榻下偷食祭果的孔乙己,此时的范进与孔乙己之间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请学生把自己想象到的情节谈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在讨论的基础上对不合乎事理的故事情节作一些调整或改动,让它们更为合理可信,人物形象就会更加生动形象。
   诸如此类的教学资源,教师当然不能放过,这可能比教师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当时的社会经济如何、人情世故如何会好上百倍。不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与写作积极性得到增强,而且学生的阅读品析能力与写作交际能力也同样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挣脱教材教参的禁锢,还学生思辨释疑的空间
   以前的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参为依据,依赖教材教参等资料,对学生大讲特讲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对学生思维空间的禁锢,这和山夫捆柴没有区别,应该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无疑也是一种提高,而且又提高了教材的利用价值。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一文时,多数语文教师就本着教参上所述:作者营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回避思想的表现,也是作者对那种与世无争、人民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但话说回来,这也无非是后人对陶潜老先生思想的揣摩而也,谁也不能清楚、准确地知道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的真实想法。既然都是揣测,也可以让学生也学着揣测揣测,或许在他们的想法中,也会有不少文学评论的天才。于是在教学中,索性什么也不讲,给学生充分的探讨空间,于时就得出了“对言而无信者的嘲讽”、“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等完美的思想主题。这正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能做到以理服人,这样的思想就不要禁锢,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文章的表面。
   以前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教师极力称赞曹冲聪明至极,想出了文武百官想不出的称象办法,堪称“睿智可叹”。而现在再去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就不能只是光对曹冲赞赏一番则罢,也可顺势诱导学生:“其实曹冲的办法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你们想想有没有更为轻便而又不用搬运石头这样麻烦的办法呢?”对此,学生经过大肆讨论一番后,竟有学生想出了让士兵代替石头,全自动的称量方法;接下来又有学生提出以同一水桶提水计量的方法称象;等等。如此看来,这样的教材才是真正活动而有生机的教材,真不可小视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辨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开放而活泼的课堂
   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探究的时间。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了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知识的发现与创新。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此,教师务必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改传统知识传授为探究能力培养,改传统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改单纯智能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平均教育为因材施教,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采用这样的办法: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针对课后习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读课文后的疑问,而且还要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尝试教学分析,在他们过把教师瘾的同时,也需分析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存在的疑问,让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这样一来,整个课堂中,教师只需注重课堂的引导并把握课堂学习流程,适时点拨即可。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发言比以往更为大胆,思辩更为活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阅读分析能力与文学探究能力均得到相应的提高,课堂更为活泼、高效。
其他文献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语文的教育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异常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去获取知识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
期刊
快乐教学,它并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种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超的教学艺术。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爱生的情感,从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快乐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将死板的、固定模式的教学转变成全面培养人的素质的教学。根据科
期刊
中学生比较喜欢看小说,但他们往往只注重浏览小说的情节,而对小说的主题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探究小说主题思想的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真正达到鉴赏小说的目的。  小说的主题思想有一义与多义之分,主题思想是多义的,需要分出主次,唯有如此,方可把握小说的精髓。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害无益。  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发表后,有人说作者旨在反对官僚主义,
期刊
北京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老先生说过,“读书是一生该拥有的习惯”。 毕淑敏也曾说:“日子是一天天地走,书要一页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向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凸显出来。”作为一名教师,读书,似乎让自己更多地思考职业的幸福感、人生的存在感到底在哪里;而作为一名极为普通的教师,似乎也不止一次地为教师的清贫与苦累而
期刊
南怀瑾先生在讲到文言文的重要性时曾说:“中国文化宝库一把钥匙打开,就是古文。”可见,文言文在中国文化和语文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梳理,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之一。但对于这种方法,又不可否认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每学一篇文言文,学生似乎都按要求将文本的文言知识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但教师片刻欣喜之后却懊恼地发现——虽然学生写的很多,但成效并不显著,再学一篇新的文言文依然困难重重。  这种现
期刊
现在多数小学生写作文常感到“无话可说”,“无米下锅”,时间一长,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为什么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改观呢?作文选材的高标准、严要求把学生难住了。学生很辛苦地写了一篇作文,而得到的评语常常是“选材缺乏新意”、“材料不够典型”、“主题不鲜明”等。小学生的生活无非是在家里、学校,哪来这么多新奇的写作素材呢?再加上小学生慨括分析的能力很有限,如何让他们去确定哪些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呢?如
期刊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有声化,把无声文字变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文章的美妙之处,对学生的理解力和写作力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式,是学生进行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相对老师的
期刊
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不同程度地产生“愁”“怕”“厌”等心理,还有一些学生明显的表现出对作文没有信心。无话可说,是小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的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寻找作文的“源头”,不仅是小学生自己的事,
期刊
小学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写,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一、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的问题:由于受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渗透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的标题、结尾,一路实践下来,发现效果比较显著,学生对写作的基本方法、技巧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渗透写作指导   我与学生一起揣摩课文题目、揣摩开头结尾、揣摩课文语言、揣摩课文构思,在揣摩中学习、感悟。具体从以下几方面举例说明:   1.借课文语句亮丽作文语言   选择课文中用词生动、句式灵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