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健康人格教育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地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语文学科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呢?
  一、 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格教育因素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途径。但语文教学不同于专门的人格教育,在语文教材中,用以粘合一篇篇,一组组课文的,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和序列,其丰富的人格教育内容是零星地潜隐在一篇篇具体课文之中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教师就必须先将这些零星的,隐藏着的人格教育内容挖掘整理出来,并融会于心。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人格教育内容要有透彻的理解。如老舍的《我的母亲》(职业教育基础模块上册)对学生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感染力量,他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平凡而普通的母亲形象,唱出了一曲发自肺腑的对千千万万伟大的劳动妇女的颂歌,作品中淡淡的记叙,朴实的话语、深情的思念,朴实无华、崔人泪下,那声声激情感人的倾吐,无不感染着学生。同学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母亲的辛劳,仿佛听到母亲那慈祥的教导。有谁不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母亲病了,照样早起做饭,照样最后一个上床休息,照样叮咛孩子多穿衣服。母亲是孩子们的守护神,不孝敬父母,怎么会关心别人; 不孝敬父母,怎么去报效祖国。如若在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把这位母亲的高尚人格挖掘出来,就会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中受到一次深刻的人格洗礼。
  二、 要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讲究方式方法
  语文毕竟不是专门的人格教育课,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而一味进行。语文中渗透人格教育,实际上就是教师把教学活动中的无声文字转化成有声语言,一方面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和能力,另一方面塑造学生的灵魂,完成“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列宁语)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我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
  1.要注意创设情景,以情动人。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章,都是作者深厚感情的产物。只有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才能使学生进入角色,引起共鸣。通过情感的共鸣、认同,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水平的目的。创设情景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声情并茂的朗读、表演,也可以是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图片展览;可以是背景材料,作者经历的适当介绍,也可以是教师饱含激情的畅讲。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恰当选择,灵活运用。一旦学生进入情境,人格渗透就容易实现了。比如在教《沁园春长沙》(中等职业教材基础模块下册)一文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北方秋天的壮丽景色,再播放配乐朗诵。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无不被壮丽的祖国山河美景所陶醉;被毛泽东主席那宽广的胸怀、乐观的情绪、伟大的抱负所折服;被诗词中那慷慨激昂的气势所震撼。正是在这种情景之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情感体验,人格境界得到提高。
  2.要注意找准突破口。找准突破口,也就是找到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只有找到这个点,渗透才能得以顺利实现。最佳结合点有时是对典型人格的分析,有时又是对主题思想的理解;有时是对某个问题的讨论,有时又是对文章独特结构的把握;有时是对文中某个关键词或画龙点睛之笔的阐发,有时又是某种生动的语文训练形式 ;有时则是某个稍纵即逝的时机。我們要善于从纷纭复杂的语文教学中,敏锐地发现这个最佳结合点,将人格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
  比如学习《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如果用平常的直接教育模式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于是我采取将它缩短为更短的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表演的方式来学习。学生自行组合,改编剧本,最后在上语文课时登台表演。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背台词,分角色,做得相当认真,表演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进入角色,尤其表演到要给夏洛克绝对的公正,不许割下的肉多一丝一毫时,学生更是群情激昂,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这种教学形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传授了语文知识,培养了学生能力,又是对学生人格的一次净化。
  3.要注意将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要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参观访问记这类体裁的作品时,我曾组织过学生到就近的敬老院、烈士陵园等地方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记,这样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形成能力,又使学生在参观、写作过程中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4.要注意巧妙点化。点化,本意是指一种传统的文学表现技巧,是作者对文章主题或思想内容的直接或间接说明。我借此用来指教师进行人格教育时,采取的一种手段。人格教育不一定是长篇大论的报告演讲,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一句精辟的话往往能令学生大受启发,回味无穷。比如在讲《涉江》时,引用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的名句进行点化;在讲《荷塘月色》时,引用毛泽东对朱自清先生高度评价来点化,这些点化往往以少胜多,育人于无形之中。
其他文献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往往在于他能以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教学是一种艺术,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课堂语言的运用更称得上是细微之处也能见其奇妙了。  一、用什么丰富课堂语言  1.只有积累生活语言,才能丰富课堂语言  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阅读从某种角度上
期刊
我国《国防教育法》中规定要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校国防教育主要由军事技能课和军事理论课构成,而军事理论课教学又是实施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四有新人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成为影响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关于教学能力的含义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并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学能力
期刊
舞蹈作为非洲民族最古老、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舞蹈能用来作为一种社交上的、艺术上的表达手段,它可以借助于经选择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个人的或社会性的思想。通过舞蹈,个人和社会团体能表露出他们对别人敌意或合作友爱的精神所持的反应,表达他们对亲人、长者的尊敬。有时舞蹈并不表达什么意思,人们可以通过舞蹈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高兴的心情要通过跳舞来表达,忧伤的情绪也会通过跳舞来排泄,每逢
期刊
在一根头发丝般细的光纤上,能在不到1秒的时间里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29卷的全部内容从波士顿传到纽约,在每日有成百上千的发明专利问世,在新知识和新科技像溶化岩浆不断猛烈喷溅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机构、学校和全体教师应走向何方呢?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了。  在化学教学中如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想搞好班级全面工作,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艺术应用水平。班主任善于运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教育学生,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表扬教育的语言艺术应用  表扬是班主任利用语言对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行为进行肯定的过程。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表扬时,要正确地选择和运用表扬的方式方法
期刊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难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难以孕育实践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期刊
作文格式化,是近几年中学作文教学中的重大问题。这种模式化是把技能训练当作写作教学,是有工艺流程式的方法指导学生制造文章,是对学生写作活动的一种戕害。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柯汉琳教授在一次报告会上这样明确表示:“现在中学生写作文,越来越有一个明显倾向,堆积华丽的辞藻,通篇使用精美的修辞,但文章中没有考生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读起来缺乏真情实感。这些没有实际内容、只是空有一个花架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由重知识传授变为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反映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就是命题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突出考查考生对新材料的解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对历史事物和概念的深层理解能力、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而其他活动,如提取信息、归纳概括、语言表述等都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由
期刊
犹太人以上帝的选民自期,然而这个民族却像遭受天谴一样多灾多难。历史上它曾先后被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所统治,公元135年犹太起义失败之后,整个民族更是进入了漫长的大流散时期。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经历了无比的苦难和辛酸,而这其中又尤以欧洲犹太人所受迫害最为严重。作为犹太人重要聚居地的欧洲,形形色色的反犹活动几乎就从未真正停止过。本文试从文化冲突角度就这一现象的成因做了一个初步的分析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教学大纲也要求教师“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等。如何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再创造”呢?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学文为基本方式,以记诵为基本操作,强调意会、感悟和积累,更多地依赖直觉思维,让学生直接进入“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