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的对比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chu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语云:余闻上古之话,全尚设色,墨法次之,中古始变为浅绛,水墨杂出。这句话对于山水画中的两个派别——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做出了形象的解释。在山水画的发展初期,青绿山水画占据重要地位,而水墨山水画却后来居上,两种山水画样式不断碰撞、发展中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体验。本文就以时间为主线,对这两种山水画样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共勉。
  【关键词】:青绿山水画;水墨山水画;写意;色彩
  在我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是其中的重要表现样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和借鉴、相互促进,给不同历史时期的文人墨客带来了“色彩”和“水墨”的趣味体验,在绘画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戏剧性的炫彩。对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的研究,灵感来源于当代,当代画坛水墨画格局正在悄然改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助力,促进我国文化瑰宝的传承。
  一、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及艺术特点分析
  青绿山水画给人一种色彩斑斓的视觉享受,借助线条塑造形体,对色块进行分割,线条的密度组合不同,画面的韵律感也不同。而华彩秀丽、富丽堂皇的青绿山水画,更是以色彩取胜。
  1、丹青先行——青绿山水画的萌芽
  山水画的雏形,可以追溯至东汉画像石,魏晋时期战争频繁,战火连天,儒学的统治地位得到削弱,很多文人纷纷归隐山林,沉醉于山水之美,山水诗和山水画也随之兴起。在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中,“群峰之势”“列植之状”等特点十分鲜明,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
  此时,青绿山水画则借鉴山水画理论、人物画的笔法以及设色得到萌芽和发展,加之佛教的影响,青绿多为山水画的主要呈现颜色。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凹凸画法”也被青绿山水画借鉴到创作中,通过色彩的晕染,可以赋予青绿山水画立体感。
  2、盛唐繁荣下青绿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
  隋唐时期,政治的统一,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隋朝时期,山水画的表现技巧不断提升,“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得到展现,尤其是展子虔的《游春图》,向人们展示了一番“画外有情”的艺术风韵。盛唐以来,青绿山水画在构图和创作技巧方面日渐成熟,在展子虔青绿山水画的影响下,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了山水画作的典范,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李思训,其代表作有《江帆楼阁图》,其画作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国朝山水第一”。经过盛唐时期文人对山水情趣的追求,画面的构图布局更加完善,重峦叠嶂中亭台楼阁合理布局,山川风貌更加秀丽、生动。
  3、扶摇直上——五代两宋时期的青绿山水
  五代两宋时期可以称为青绿山水画的转折与发展高峰时期。五代时期,山水画日渐兴盛,水墨山水不断对创作技法进行探索,而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趋于稳定,受到当时情况的影响,青绿山水也呈现出色彩与水墨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
  北宋时期,青绿山水画承接隋唐重彩的发展特点,将青绿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高峰。比较典型的画作有《千里江山图》(王希孟)、万松金阙图(赵伯驹)等。这些作品中,充分体系那了青绿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对于中国传统画作工细重彩的特点有着很好的彰显。以宋徽宗时期《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是其发展高峰的标志,在画法上继承传统、赋予单一色彩丰富的变化,视觉效果强烈。
  4、元明清时期青绿山水的潜隐
  元代,文人画盛行,尤其是文人水墨画,注重自我表现,景色由实转虚,含蓄的特点十分明显,意境宽泛,与精奇、苍劲的构图和笔墨渐行渐远。其中,代表作主要有《山居图》、《浮玉山居图》等,二者均描绘的作者隐居于浮玉山的景色,呈献给观赏者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美景,其中,前者重视线条和平面效果,后者更多地运用淡色渲染,将色彩与水墨融为一体。
  明朝时期,山水画作偏向于关注色彩表现,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大青绿山水、没骨青绿山水、小青绿山水色墨结合三种创作取向,涌现出大批的优秀画家和作品。清朝时期,元、明时期的青绿山水特色得到集成和发展,但是,水墨写意山水成为主流,青绿山水处于次要位置,画家往往忽略色彩,重视笔墨情趣。
  二、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及艺术特色
  水墨画的繁荣得益于笔墨技巧和造化的高度契合。在水墨画中,可以领略到作者因心造境的恬淡和精美,而并非局限于人物画和花鸟画的严谨。水墨山水画是东方美学思想的高度体现,寄情于词翰与书画,俨然成为文人墨客的重要休闲娱乐方式。
  1、隋唐时期水墨山水的兴起和发展
  关于水墨山水画的兴起,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到:“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我唐代”。唐代中后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水墨简笔勾勒山水,涌现出大量的代表画家,尤其是王维,水墨画自成一派,渲淡、破墨、点染手法灵活,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成为了后世水墨山水画的开山鼻祖,对后世画作的影响巨大。
  随后的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对于水墨山水画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山水画地位的确立意义重大。其中荆浩对水墨山水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其创作过程中,笔并重,对传统水墨山水画的技法——皴法进行了很好地完善,笔墨并重的手法,促进了画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而在五代至宋初的这一时期,山水画大家董源不断在继承前人绘画技巧的基础上革新,开创了江南画派,创造了披麻皴,对于后世山水画创作影响深远。
  2、两宋时期水墨山水画的高度发展与成熟
  宋代重文轻武,文化艺术的成就斐然,纵观宋代画坛,山水画格外光彩熠熠。宋初,山水画的表现内容和技巧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以李成为代表,成就突出。李成最显著的成就在于对寒林枯枝的描绘,淡墨、空远,自成一派。范宽受大自然的启发,创雨点皴,代表作《溪山行旅图》画作宏伟深厚、潇洒清旷,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到北宋中后期,文人水墨画发展到了全盛时期,文人画成为大量文人墨客的重要活动,因此,文人的才情和学问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这一时期,苏轼的士夫画、米芾的米家山水等均在实践中促进了我国绘画文化的发展。南宋画坛的主流是院体画,不讲究山川完整性,而是突出重点,水墨成分更加地饱满、充分。
  3、文人水墨山水画的兴盛
  元代以来,山水画家的创作风格特点,既没有雄奇刚劲,也没有亲切和谐,多是对理想中的隐居山水进行描绘,色彩性逐渐淡化,水墨逸笔。赵孟頫是元代画坛的领军人物,借古开今,追求写意。元四家则深深受到赵孟頫的影响,笔墨意趣盎然,意义深远。其中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典型,洒脱、高旷之感跃然纸上。
  明清时期的山水画沿袭前朝特点,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尤其是明代后期,世人对水墨画备受推崇,而精于工艺和色彩的院体画受到排斥。这种特点在清朝也十分明显,画家纷纷追求笔墨趣味,展现恬淡、安闲的内心世界。
  结语:
  在我国,山水画的展现形式都是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一种体现,都是生命生活情怀通过自然景色进行映射,青绿山水画也好,水墨山水画也好,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美景,也体现着绘画者对生活的一种心境和态度。这两种山水画在区别于花鸟画那样浓墨重彩的同时,又通过不同风格的意境和美感给人们带来美的体验,当代画坛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不同绘画样式进行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春琼.浅谈中国画中青绿山水画色彩构成的审美分析[J].华夏地理,2014,(12):285-285.
  [2]王瑛.归去来兮——对中国古典青绿山水画技法的探寻与实践[J].民族艺术研究,2011,24(5):128-133.
  [3]刘润红.青绿水墨相得益彰--从青绿山水画的发展探究其与水墨山水画的关系[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1):30-30.
其他文献
从魏晋时期第一批画家被载入史册,到现在各派的百花齐放,中国绘画史上从不缺少才华横溢的画家。从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到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其中最令我念念不忘的要数八大山人了。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号忍庵、雪个灌园长老等,是明末清初写意画派大师。与石涛、髡残、弘仁被称为清初四僧。朱耷可以说算是出身书香门第,家中至亲都擅长绘画,艺术气息比较浓重。他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促成了其以后较高的艺术
期刊
在绘画类别中,各个画种都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语言,版画就是其中一种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而木刻版画在中国是具有深远历史和优秀传承的艺术门类,也是造型艺术中表现性较强的画种。仅用黑和白两个对比色来表现大千世界,它与其他绘画艺术不同,有其自身的黑白语言,也使得黑白木刻这种表现方式在各种类版画中最能代表版画的艺术特色,是版画最原始也是最纯粹的表现手法。  从古至今,我国版画第一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新
期刊
【摘要】:强力意志就是尼采审美教育中重要的一点。在自身悲苦经历与叔本华悲剧哲学的影响下,尼采追溯古希腊的酒神精神,思考人生悲剧性意义之时,提出强力意志与艺术救赎的审美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尼采;孤独;悲剧;艺术;强力意志  新旧世界交替之时,在人生的两端,尼采没有考虑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而是深思人生这个过程的喜怒哀乐。古希腊的酒神陶冶,叔本华的思想侵染,自身近乎偏执的思考让孤独的尼采
期刊
【摘要】:法国拥有众多全球知名的时尚品牌,其时尚产业的发展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不仅仅是因为法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法国本土的文化产业政策也是重要的原因。2015年3月10日,卡尔再次发挥无穷创意,将巴黎大皇宫化为一间巴黎餐馆,献上了香奈儿2015/16秋冬高级成衣系列,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极具震撼力的饕餮文化盛宴。本文拟在通过对香奈儿2015/16秋冬发布会的分析,透析法国本土的文化产业政策。  【
期刊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农村地区掀起了巨大的建设浪潮。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如何将乡村历史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便成为当今政府与设计工作者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尝试将两者系统的联系在一起,初步形成理论体系,为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和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找到一种共有载体,从而推动两者和谐共荣发展,为新
期刊
Current would is in a period in which huge changes and adjustments happen.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culture in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competition highlights more than ever. To maintai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研究群体极化及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渊源、产生原因、双重影响和应对策略,使我们对群体极化尤其是网络群体极化形成一个理性、全面的认识,对个人的网络行为产生有益的启示,进而对社会文明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群体极化 网络 形成原因 管控对策   一、群体极化与网络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桑斯坦(Cass Sunstein)从很多不同国
期刊
【摘要】:在对外汉语的教学里,词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而惯用语、歇后语、成语、谚语等熟语的词汇教学是其重中之重。由于已经有不少学者对歇后语、成语、谚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们对它们有了大致统一的认识,关于它们的争论也相对较少。但是,自六十多年前到现在,在惯用语用法上,学者们一直没能达成统一的意见。我们习惯于关注惯用语的本体,但忽略了它在对外汉语方面的运用与结合。所以,在惯用语研究这个领域,我们还任重道
期刊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充满人文性,应该是诗情画意的。教师应结合作品背景,深入了解诗意,以读为本,走进“诗乐”情境,发挥想象,呈现“诗画”景象,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一般用字凝练,意蕴深远,感情浓厚。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就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学生在理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对潞西市傣族剪纸的历史背景及现状的分析,引出笔者对傣族剪纸艺术价值的思考设想及传承保护的试想的可能性。  【关键词】:傣族剪纸;艺术特色;传承保护  1.傣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傣族剪纸介绍  傣族的历史久远,追溯到古代属于越人族属。越人是我国古代南方最大的族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疆。主要聚居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中,潞西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最早居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