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分析法,对中长跑运动队的训练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初步的构建出中长跑运动队训练内容的框架体系,旨在为中长跑的进一步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 中长跑 训练内容体系 构建
笔者借助体育运动训练原理和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结合中长跑的技术特点对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进行了研究,旨在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中长跑运动员水平的提高,而使中长运动训练内容系统化、体系化,是其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一、中长跑的项目特征
(一)技术的经济性
中长跑技术的优劣本质上取决于其能量使用的经济性,其成功标志是在比赛中根据不同赛段的速度要求来调整步长与步频的合适比例。以人体最小的能量消耗换取最大的向前运动的效果,这是现代中长跑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技术的实效性与合理性
中长跑的技术越合理,取得向前运动的实效性越好。运动员在跑进中用同样的体力和能量,采用不同的技术所取得的运动效果和获得的跑速截然不同,现代国内外优秀中长跑选手都加快了跑进中身体重心前移的速度和幅度,这一技术特征加快了运动员水平位移的速度,使现代中长跑技术的实效性提高。
二、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构建的依据
(一)系统论原理是体系构建的基础依据
系统是由元素或子系统组成的,每个系统至少包含两个以上的元素或子系统。每个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一切事物都作为系统而存在,系统性为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因此,运用系统论研究训练内容体系,对提高训练的效果及达到训练目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论原理是体系构建的实践依据
从建构主义的教学论来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和技能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因此,在铅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当运用正确的训练内容体系来促进训练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三、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构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测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体系中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内容要素,结构整体,重要指标突出的特点。科学性原则要求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都符合科学的要求。可测性原则要求指标具有精确的数值表现,在指标系统中都可在实验中直接用数值表现出来,从而检测指标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原则要求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能包含高校中不同水平和阶段的训练内容,教练员可有针对性的对指标进行选择从而指导训练。
四、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的具体构建
(一)体能训练
1.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与运动成绩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形态有不同的要求,而遗传和环境等对身体形态起着重要作用[1]。身体形态条件好的儿童少年,并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训练,是创造优异成绩的需要。
2.身体机能
良好的身体机能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也是体能训练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中长跑运动则对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等均有很高要求。身体机能的训练主要是通过体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的途径去实现,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可有效的发展运动员的身体机能。
3.运动素质
中长跑运动的运动素质包含5个方面,即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按照运动训练项群分类,中长跑运动是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项目,其运动的时间长、强度大是其运动的特点。
力量训练。力量素质不仅是其他素质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学会和掌握中长跑运动技能的必要条件。速度力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爆发力,而爆发力是由最大力量与最大速度相结合组成。力量耐力是指运动员在克服一定外部阻力时,能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或重复尽可能多次数的能力。
速度训练。在中长跑运动中速度是完成比赛的重要因素,速度素质的高低对运动员的总体竞技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速度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速度素质对运动员的智能与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是决定中长跑运动员竞技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对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的发挥起着主导作用,往往成为比赛胜败的关键。一般耐力是指对专项运动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基础性耐力;专项耐力是指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耐力,具体地讲是持续完成专项动作或接近比赛动作的耐力。
柔韧素质。柔韧素质在中长跑运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良好的柔韧性,动作则显得僵硬不协调,难以较好的掌握技术。而且良好的柔韧性还可以减少在运动中的损伤易于疲劳的恢复。其训练主要采用拉长肌肉、肌腱、韧带等部位的练习。
协调训练。协调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技战术水平的高低,协调性是力量、反应能力、速度、力量、柔韧等素质的综合反映。发展灵敏素质主要采用变换训练法。训练强度一般较大,且练习一定要根据中长跑运动的需要与技战术密切的结合起来。
(二)技能训练
技能水平反映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专业素养和训练的年限,也是合理运用战术的前提条件。中长跑运动的运动技能主要体现在基本技术的熟练、扎实、全面、准确。技术训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技术训练方法的先进性和运用的正确性。不断改革与创新训练方法,推动中长跑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三)战术训练
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战术能力指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中长跑运动对运动员在战术训练方法的选择上要围绕中长跑运动特点及运动员自身的身体和技术特长展开,充分的调动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长跑运动员战术训练中需要对中长跑制胜规律的把握及战术意识的培养和战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以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方法。根据特定比赛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过程,包括赛前的心理准备、赛中的心理控制以及赛后的心理调整。
(五)运动智能训练
运动智能是指运动员以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与运动比赛的能力[2]。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智能训练主要是指体能、战术与心理的运动智能训练。运动智能的提高需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积累的临场经验及靠文化素质基础和智力开发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宗浩.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李宗浩.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更新思想方法和观念是先导[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分析法,对中长跑运动队的训练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初步的构建出中长跑运动队训练内容的框架体系,旨在为中长跑的进一步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 中长跑 训练内容体系 构建
笔者借助体育运动训练原理和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结合中长跑的技术特点对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进行了研究,旨在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中长跑运动员水平的提高,而使中长运动训练内容系统化、体系化,是其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一、中长跑的项目特征
(一)技术的经济性
中长跑技术的优劣本质上取决于其能量使用的经济性,其成功标志是在比赛中根据不同赛段的速度要求来调整步长与步频的合适比例。以人体最小的能量消耗换取最大的向前运动的效果,这是现代中长跑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技术的实效性与合理性
中长跑的技术越合理,取得向前运动的实效性越好。运动员在跑进中用同样的体力和能量,采用不同的技术所取得的运动效果和获得的跑速截然不同,现代国内外优秀中长跑选手都加快了跑进中身体重心前移的速度和幅度,这一技术特征加快了运动员水平位移的速度,使现代中长跑技术的实效性提高。
二、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构建的依据
(一)系统论原理是体系构建的基础依据
系统是由元素或子系统组成的,每个系统至少包含两个以上的元素或子系统。每个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一切事物都作为系统而存在,系统性为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因此,运用系统论研究训练内容体系,对提高训练的效果及达到训练目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论原理是体系构建的实践依据
从建构主义的教学论来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和技能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因此,在铅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当运用正确的训练内容体系来促进训练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三、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构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测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体系中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内容要素,结构整体,重要指标突出的特点。科学性原则要求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都符合科学的要求。可测性原则要求指标具有精确的数值表现,在指标系统中都可在实验中直接用数值表现出来,从而检测指标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原则要求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能包含高校中不同水平和阶段的训练内容,教练员可有针对性的对指标进行选择从而指导训练。
四、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的具体构建
(一)体能训练
1.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与运动成绩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形态有不同的要求,而遗传和环境等对身体形态起着重要作用[1]。身体形态条件好的儿童少年,并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训练,是创造优异成绩的需要。
2.身体机能
良好的身体机能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也是体能训练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中长跑运动则对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等均有很高要求。身体机能的训练主要是通过体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的途径去实现,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可有效的发展运动员的身体机能。
3.运动素质
中长跑运动的运动素质包含5个方面,即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按照运动训练项群分类,中长跑运动是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项目,其运动的时间长、强度大是其运动的特点。
力量训练。力量素质不仅是其他素质的基础,也是运动员学会和掌握中长跑运动技能的必要条件。速度力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爆发力,而爆发力是由最大力量与最大速度相结合组成。力量耐力是指运动员在克服一定外部阻力时,能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或重复尽可能多次数的能力。
速度训练。在中长跑运动中速度是完成比赛的重要因素,速度素质的高低对运动员的总体竞技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速度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速度素质对运动员的智能与心理有着直接的影响。
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是决定中长跑运动员竞技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对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的发挥起着主导作用,往往成为比赛胜败的关键。一般耐力是指对专项运动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基础性耐力;专项耐力是指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耐力,具体地讲是持续完成专项动作或接近比赛动作的耐力。
柔韧素质。柔韧素质在中长跑运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良好的柔韧性,动作则显得僵硬不协调,难以较好的掌握技术。而且良好的柔韧性还可以减少在运动中的损伤易于疲劳的恢复。其训练主要采用拉长肌肉、肌腱、韧带等部位的练习。
协调训练。协调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技战术水平的高低,协调性是力量、反应能力、速度、力量、柔韧等素质的综合反映。发展灵敏素质主要采用变换训练法。训练强度一般较大,且练习一定要根据中长跑运动的需要与技战术密切的结合起来。
(二)技能训练
技能水平反映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专业素养和训练的年限,也是合理运用战术的前提条件。中长跑运动的运动技能主要体现在基本技术的熟练、扎实、全面、准确。技术训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技术训练方法的先进性和运用的正确性。不断改革与创新训练方法,推动中长跑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三)战术训练
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战术能力指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中长跑运动对运动员在战术训练方法的选择上要围绕中长跑运动特点及运动员自身的身体和技术特长展开,充分的调动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长跑运动员战术训练中需要对中长跑制胜规律的把握及战术意识的培养和战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以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方法。根据特定比赛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过程,包括赛前的心理准备、赛中的心理控制以及赛后的心理调整。
(五)运动智能训练
运动智能是指运动员以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与运动比赛的能力[2]。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智能训练主要是指体能、战术与心理的运动智能训练。运动智能的提高需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积累的临场经验及靠文化素质基础和智力开发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宗浩.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李宗浩.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更新思想方法和观念是先导[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