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英语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多,对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由于教学中对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忽视,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交际能力 文化冲突 英语教学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深入,西方社会的许多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掌握英语教学的目的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主要指的是达意(能够用目的语将所指的意义表达清楚)及得体(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
  我们进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这个话题原本是文化人类学、
  民族学专家所关心的,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近几年来,中国语言教师对此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也引起人们从跨文化教育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理念和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教师的手脚,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即语言中的文化教育,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中国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查字典、背单词、分析句子结构上,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问题。
  二、了解文化冲突的原因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有很多种,造成文化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有哪些主要的原因。
  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
  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3.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丑、善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
  4.语用迁移造成影响
  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和解释是建立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同样如此,因此往往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语用的迁移。人们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而这种后果有时会很严重,甚至会招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的羊绒制品在国际上评价颇好,北方某厂曾出口一种“双羊”牌高档羊绒被,商标被译成英文Goats,结果销路特别不好,原因就在于在英语中goat这个词除了本意“山羊”外,还有“色鬼”之意。有了这样的英文商标,无论这种羊绒被的质量有多好,用起来多舒服,那些妙龄女子、家庭主妇也不愿意把它铺上床的。
  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跨文化知识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应该注意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
  2.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他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说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谈时,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地注视对方的眼神,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人的尊重,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于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
  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有外教的学校应充分发挥外教传播西方文化的作用,他们是活的文化教材,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作报告或讲课,其言传身教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达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何说”、“不说什么”,有时候比“说什么”更加重要。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是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的外语教学应紧跟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作者从分析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入手,重点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步骤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设计任务。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学生主体性  一、问题的提出  任务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有目的的活动。英语课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
期刊
素质的心理学含义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条件,它是人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一般意义的理解,素质不仅包括天赋条件,也包括社会实践与周围环境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基本条件。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班主任的素质:   一、思想素质   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要进行思想灌输和道德感化,塑造学生的灵魂,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有:   (一)政治上的高
期刊
伴随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在动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以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任务,摆在了每一位中学英语教师的面前。下面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悟。  一、把握良机,创设情景,注重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诱发。  依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我
期刊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汉语的干扰,不自觉地用汉语知识和规则套用在英语上。如何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同时又充分实现母语知识的正迁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笔者在英语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用汉语语法套用英语语法,如“代替”一词,汉语里“代替”是动词,而英语里“代替”的词性却不固定,它既可以是动词take the place of,也可以是介词in- ste
期刊
为了更深入有效地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教学过程的倡导者,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及时准确地做好角色的转型定位,将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革故鼎新,要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整合固有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如何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呢?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的特点是
期刊
阅读是人的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心智活动,是读者对文字符号感知后再进行多种心理活动来理解消化阅读内容的思维过程。而阅读理解最能反应学生的这一思维过程。《高中英语标准》指出:“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对这一能力的考查尤为突出。阅读理解题的分值达70分,因此,在中学阶段应重视培养
期刊
Many English words reilect the living style of English speakers. First of all,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normally lliveon what we call western-style food and drink. The following is a short list of w
期刊
我始终有种怕上课的感觉。并不是我因为懒而不想去上课,而是上好上活一堂课实在太难。因为从短短的一堂的45分钟课,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学识水平、个人素养、基本功、应变能力……。一位同行的话让我汗颜,备一节课我只用十来分钟,但上这节课却用了我一辈子的积累来教。  同一份教案如果让不同的教师来展示,有的教师能谈笑风生,把课上活,有的教师却只能演示自己的教案;有的教师机智地处理意外而恰到好处,有的面对不测却手
期刊
摘要:借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的出现,是民族间交往的结果。由于交往的不平衡。英汉语间词汇的互借也在数量、使用范围和频率方面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可以反映出当今英语强势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英语强势文化。尤以美国文化为代表,在中国越来越普及,已经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强势文化的影响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期刊
“新课标”与“课程改革”可能是当今教育界最为流行的话题了。在Google中搜索一下的话,光目录就够你看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课教学设计课例研究》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把我们一线的英语教师真正领进了新课标。  本书具有三大特点:  一、全面性、系统性是它的一大特点  全面性、系统性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全书共选取了74篇教学设计课例,分别涵盖了七种不同的课型和教学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