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几个结合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的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心智活动,是读者对文字符号感知后再进行多种心理活动来理解消化阅读内容的思维过程。而阅读理解最能反应学生的这一思维过程。《高中英语标准》指出:“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对这一能力的考查尤为突出。阅读理解题的分值达70分,因此,在中学阶段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方面,笔者进行了尝试和研究,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一)精读课与泛读课的结合
  精读课是对课本上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通过精读,学生能够从语法上判断句子的结构,能对词汇有全面的认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在精读课上也要注重阅读能力的训练。例如,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设置一些是非判断题: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归纳中心思想等,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些都为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校坚持开设泛读课,教师在备泛读课时注意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取材要新,少用陈题,注意体裁的多样化:书信、小品、论文、传记、戏剧、日记、通知、记叙文、诗歌和谜语都要让学生接触到;二、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由于高考题阅读量较大,平时要对学生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三、采用一题多用法,例如,在做完了一篇阅读理解题之后,可以将文中的部分重点词划去,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出词,或者列出选项,让学生选出正确的答案。同样还可以将该题缩写成一篇改错题,在该题中多设计一些逻辑理解方面的错误让学生改错,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渐改善,并达到理想的效果;四、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拘泥于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一些能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题目,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如:让学生揣测故事的结局:读了该文后有什么感想?从中学到什么?等等。
  (二)课内与课后的结合
  课堂阅读教学包括精读课和泛读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从多方位进行培养,让他们具备一定的语法、词汇,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以及悟性,为他们扩大阅读面奠定基础。在阅读课上,我校常常采取以下教学步骤:首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全文,教师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再仔细阅读,要求学生找出自己难懂的词、短语或句子。教师将难点集中加以精讲或导读;接着教师出示阅读理解题。该题型可设计为:选择题、完形填空题、是非题、回答问题等多种形式;最后,就学生所回答的情况加以纠正,就练习题的情况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错的根源,让他们练有所得。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课堂教学固然很重要,但课后的广泛阅读同样必不可少。同时可适当帮助学生订一些书籍和杂志,特别是时间性比较强的杂志。到了高三就更显有用。读得越多,体验就越深,阅读能力就越强,理解能力也就相应地得到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有效的阅读能力不仅仅能从课堂上直接获得,也能从课后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在课堂上培养,而且需要课后的继续加强。
  (三)知识的掌握与应试能力的结合学生在经过了教师的指导,精读泛读课以及课后的广泛阅读后,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并不等于学生在应试中就能发挥得好,还得有一定的应试能力。比如说,心理素质的培养就很重要。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试时何以得心应手?再者,理解方法同样重要,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得出解题技巧。例如,阅读理解题型中会出现细节选择题,这时应提醒学生特别要注意文章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注意捕捉文中的信息,力求准确。再如,常会有“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给文章加标题”一类的归纳题,这时应教会学生抓选项中的关键词,如果遇到给文章加标题这样的题目,我们采取让学生将选项看作作文题,作为作文题目你应写什么内容?然后逐一对照原文,从而得出正确的选项。总之,应试能力的培养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精讲与精练的结合
  在泛读课上,教师力求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和题目,认真分析文章、分析题目,并注意解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出错误根源,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做到精讲题目,让学生学而有法。
  在得到了一些间接经验后,学生应该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进一步获得并掌握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要求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不要搞题海战,要选择一些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文章,每做完一题后,要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对文章读得过快,没有注意到细节;还是对文章中某些句子理解错误;还是没有能通篇考虑全文而犯了归纳或推理性错误等等。对学生常犯错误题型进行归纳,并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注意,这样才能有所提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做了许多题目,为什么没有长进?”的原因。
  当然,教无定法,以上仅仅是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仅供同仁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实际,不管教学方法怎样变,教学的目标没有变,也不会变,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应学会转换角色,还原思维,投入热情,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  关键词:角色转换 思维还原 情景创设 认知结构  古代著名教育家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教师的角色是传播思想道德、教授功课学
期刊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决定了英语教学必然是参与型的教学,学生只有在参与的过程中才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实践才能形成交际能力并发展其它相关素质。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统一模型化的倾向,否定了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养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则是记录一些所学的零散的语言知识现象。
期刊
内容提要:教师的体态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体态语体现了教师的品行修养、气质和素质。教学信息和知识除了靠教师有声语言传达外,还要教态和体态等非语言因素辅助完成。教态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外在形象,包括教师的仪容、风范、脸色、情绪、心情等:体态语言指的是陪同语言教学的姿势或行动、手势和眼光等,其运用频率很高,要领许多,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效果,是教学艺术性的体现。良好的教态和体态,对促进
期刊
摘要:如何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广大教师一直以来所关心和探讨的问题,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方式——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帮助教师们进一步体验和理解教育理论,并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成为自我反思(self?鄄reflective)、自我教育、自我改进的过程。本文通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进行反思,探讨了这种研究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
期刊
被动语态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语法项目之一,但也是难点之一,要让学生正确运用被动语态,必须使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期刊
摘 要:本文作者从分析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入手,重点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步骤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设计任务。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学生主体性  一、问题的提出  任务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有目的的活动。英语课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
期刊
素质的心理学含义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条件,它是人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一般意义的理解,素质不仅包括天赋条件,也包括社会实践与周围环境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基本条件。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班主任的素质:   一、思想素质   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要进行思想灌输和道德感化,塑造学生的灵魂,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有:   (一)政治上的高
期刊
伴随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在动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以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任务,摆在了每一位中学英语教师的面前。下面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悟。  一、把握良机,创设情景,注重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诱发。  依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我
期刊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汉语的干扰,不自觉地用汉语知识和规则套用在英语上。如何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同时又充分实现母语知识的正迁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笔者在英语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用汉语语法套用英语语法,如“代替”一词,汉语里“代替”是动词,而英语里“代替”的词性却不固定,它既可以是动词take the place of,也可以是介词in- ste
期刊
为了更深入有效地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教学过程的倡导者,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及时准确地做好角色的转型定位,将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革故鼎新,要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整合固有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如何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呢?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的特点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