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的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心智活动,是读者对文字符号感知后再进行多种心理活动来理解消化阅读内容的思维过程。而阅读理解最能反应学生的这一思维过程。《高中英语标准》指出:“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对这一能力的考查尤为突出。阅读理解题的分值达70分,因此,在中学阶段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方面,笔者进行了尝试和研究,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一)精读课与泛读课的结合
精读课是对课本上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通过精读,学生能够从语法上判断句子的结构,能对词汇有全面的认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在精读课上也要注重阅读能力的训练。例如,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设置一些是非判断题: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归纳中心思想等,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些都为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校坚持开设泛读课,教师在备泛读课时注意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取材要新,少用陈题,注意体裁的多样化:书信、小品、论文、传记、戏剧、日记、通知、记叙文、诗歌和谜语都要让学生接触到;二、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由于高考题阅读量较大,平时要对学生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三、采用一题多用法,例如,在做完了一篇阅读理解题之后,可以将文中的部分重点词划去,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出词,或者列出选项,让学生选出正确的答案。同样还可以将该题缩写成一篇改错题,在该题中多设计一些逻辑理解方面的错误让学生改错,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渐改善,并达到理想的效果;四、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拘泥于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一些能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题目,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如:让学生揣测故事的结局:读了该文后有什么感想?从中学到什么?等等。
(二)课内与课后的结合
课堂阅读教学包括精读课和泛读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从多方位进行培养,让他们具备一定的语法、词汇,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以及悟性,为他们扩大阅读面奠定基础。在阅读课上,我校常常采取以下教学步骤:首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全文,教师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再仔细阅读,要求学生找出自己难懂的词、短语或句子。教师将难点集中加以精讲或导读;接着教师出示阅读理解题。该题型可设计为:选择题、完形填空题、是非题、回答问题等多种形式;最后,就学生所回答的情况加以纠正,就练习题的情况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错的根源,让他们练有所得。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课堂教学固然很重要,但课后的广泛阅读同样必不可少。同时可适当帮助学生订一些书籍和杂志,特别是时间性比较强的杂志。到了高三就更显有用。读得越多,体验就越深,阅读能力就越强,理解能力也就相应地得到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有效的阅读能力不仅仅能从课堂上直接获得,也能从课后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在课堂上培养,而且需要课后的继续加强。
(三)知识的掌握与应试能力的结合学生在经过了教师的指导,精读泛读课以及课后的广泛阅读后,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并不等于学生在应试中就能发挥得好,还得有一定的应试能力。比如说,心理素质的培养就很重要。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试时何以得心应手?再者,理解方法同样重要,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得出解题技巧。例如,阅读理解题型中会出现细节选择题,这时应提醒学生特别要注意文章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注意捕捉文中的信息,力求准确。再如,常会有“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给文章加标题”一类的归纳题,这时应教会学生抓选项中的关键词,如果遇到给文章加标题这样的题目,我们采取让学生将选项看作作文题,作为作文题目你应写什么内容?然后逐一对照原文,从而得出正确的选项。总之,应试能力的培养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精讲与精练的结合
在泛读课上,教师力求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和题目,认真分析文章、分析题目,并注意解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出错误根源,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做到精讲题目,让学生学而有法。
在得到了一些间接经验后,学生应该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进一步获得并掌握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要求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不要搞题海战,要选择一些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文章,每做完一题后,要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对文章读得过快,没有注意到细节;还是对文章中某些句子理解错误;还是没有能通篇考虑全文而犯了归纳或推理性错误等等。对学生常犯错误题型进行归纳,并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注意,这样才能有所提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做了许多题目,为什么没有长进?”的原因。
当然,教无定法,以上仅仅是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仅供同仁参考。
(一)精读课与泛读课的结合
精读课是对课本上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通过精读,学生能够从语法上判断句子的结构,能对词汇有全面的认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在精读课上也要注重阅读能力的训练。例如,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设置一些是非判断题: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归纳中心思想等,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些都为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校坚持开设泛读课,教师在备泛读课时注意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取材要新,少用陈题,注意体裁的多样化:书信、小品、论文、传记、戏剧、日记、通知、记叙文、诗歌和谜语都要让学生接触到;二、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由于高考题阅读量较大,平时要对学生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三、采用一题多用法,例如,在做完了一篇阅读理解题之后,可以将文中的部分重点词划去,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出词,或者列出选项,让学生选出正确的答案。同样还可以将该题缩写成一篇改错题,在该题中多设计一些逻辑理解方面的错误让学生改错,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渐改善,并达到理想的效果;四、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拘泥于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一些能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题目,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如:让学生揣测故事的结局:读了该文后有什么感想?从中学到什么?等等。
(二)课内与课后的结合
课堂阅读教学包括精读课和泛读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从多方位进行培养,让他们具备一定的语法、词汇,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以及悟性,为他们扩大阅读面奠定基础。在阅读课上,我校常常采取以下教学步骤:首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全文,教师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再仔细阅读,要求学生找出自己难懂的词、短语或句子。教师将难点集中加以精讲或导读;接着教师出示阅读理解题。该题型可设计为:选择题、完形填空题、是非题、回答问题等多种形式;最后,就学生所回答的情况加以纠正,就练习题的情况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找出错的根源,让他们练有所得。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课堂教学固然很重要,但课后的广泛阅读同样必不可少。同时可适当帮助学生订一些书籍和杂志,特别是时间性比较强的杂志。到了高三就更显有用。读得越多,体验就越深,阅读能力就越强,理解能力也就相应地得到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有效的阅读能力不仅仅能从课堂上直接获得,也能从课后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在课堂上培养,而且需要课后的继续加强。
(三)知识的掌握与应试能力的结合学生在经过了教师的指导,精读泛读课以及课后的广泛阅读后,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并不等于学生在应试中就能发挥得好,还得有一定的应试能力。比如说,心理素质的培养就很重要。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试时何以得心应手?再者,理解方法同样重要,在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得出解题技巧。例如,阅读理解题型中会出现细节选择题,这时应提醒学生特别要注意文章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注意捕捉文中的信息,力求准确。再如,常会有“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给文章加标题”一类的归纳题,这时应教会学生抓选项中的关键词,如果遇到给文章加标题这样的题目,我们采取让学生将选项看作作文题,作为作文题目你应写什么内容?然后逐一对照原文,从而得出正确的选项。总之,应试能力的培养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精讲与精练的结合
在泛读课上,教师力求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和题目,认真分析文章、分析题目,并注意解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出错误根源,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做到精讲题目,让学生学而有法。
在得到了一些间接经验后,学生应该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进一步获得并掌握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要求学生做阅读理解题时,不要搞题海战,要选择一些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文章,每做完一题后,要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对文章读得过快,没有注意到细节;还是对文章中某些句子理解错误;还是没有能通篇考虑全文而犯了归纳或推理性错误等等。对学生常犯错误题型进行归纳,并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注意,这样才能有所提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做了许多题目,为什么没有长进?”的原因。
当然,教无定法,以上仅仅是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仅供同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