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随笔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emo112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始终有种怕上课的感觉。并不是我因为懒而不想去上课,而是上好上活一堂课实在太难。因为从短短的一堂的45分钟课,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学识水平、个人素养、基本功、应变能力……。一位同行的话让我汗颜,备一节课我只用十来分钟,但上这节课却用了我一辈子的积累来教。
  同一份教案如果让不同的教师来展示,有的教师能谈笑风生,把课上活,有的教师却只能演示自己的教案;有的教师机智地处理意外而恰到好处,有的面对不测却手足无措……所有这些区别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课感”水平的高低。说到课感,作为英语教师,我很自然地想到“语感”。我们在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学习者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英语语言的感悟能力。而课感,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调控、处理的一种感觉、能力,也可以说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感与应变能力。我认为,具备课感的前提是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实力。为什么人们常说有些人是天生做老师的料?其实,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能把课上得精彩的好老师首先要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再借助他独到的个人魅力,如亲切的教态,动听的声音,幽默的语言等,他们的课感随时能够迸发,课堂上很自然的出现许多亮点和火花;遇到意外,能巧妙机智地“转危为安”,甚至能生成课堂亮点。教师如能灵活恰当地把握课感,自然带来了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堂生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思维、不同能力的差异和特点,是教师课前无法预测的一种课堂现象。教师尽管可以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但是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或防止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考察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它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
  如我在一堂试卷评析课上遇到一个题目,是讲关于like的用法。班上的学生正在为like和be like而争论不休时,我忽然想到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一则笑话,正好与这个题目相关。故事讲得是有个英语水平不高的年青人在澳大利亚留学。一天他买了很多土豆回家,正好碰到房东太太,房东太太说你买了这么多的土豆,那个年青人一看房东太太很喜欢土豆的样子,就问她“Are you like potatoes?”结果他的话一下子惹怒了房东太太,很快他就被赶出了门。学生听完之后都哈哈大笑,我抓住时机问了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他告诉我们说,这个留学生应该说“Do you like potatoes?”(你喜欢土豆吗?),而不能说“Are you like potatoes?”(你长得像土豆吗?)这样一来他本来的好意,变成了对房东太太的侮辱。我立刻表扬了这位同学,“很好,你说得对。”这样,一堂原本枯燥的试卷评析变得生动起来,一个故事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觉得这堂课是个意外的成功。是学生给了我课感,而他们的课感则来自于他们已有的知识。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课堂上学生并没有按照老师预设的问题思考,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前进。
  面对新课程,老师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思考题。教学实践告诉我,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发现,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精彩。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教师的体态语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体态语体现了教师的品行修养、气质和素质。教学信息和知识除了靠教师有声语言传达外,还要教态和体态等非语言因素辅助完成。教态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外在形象,包括教师的仪容、风范、脸色、情绪、心情等:体态语言指的是陪同语言教学的姿势或行动、手势和眼光等,其运用频率很高,要领许多,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效果,是教学艺术性的体现。良好的教态和体态,对促进
期刊
摘要:如何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广大教师一直以来所关心和探讨的问题,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方式——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帮助教师们进一步体验和理解教育理论,并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成为自我反思(self?鄄reflective)、自我教育、自我改进的过程。本文通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进行反思,探讨了这种研究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
期刊
被动语态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语法项目之一,但也是难点之一,要让学生正确运用被动语态,必须使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期刊
摘 要:本文作者从分析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含义、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入手,重点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步骤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设计任务。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学生主体性  一、问题的提出  任务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有目的的活动。英语课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
期刊
素质的心理学含义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条件,它是人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一般意义的理解,素质不仅包括天赋条件,也包括社会实践与周围环境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基本条件。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班主任的素质:   一、思想素质   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要进行思想灌输和道德感化,塑造学生的灵魂,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有:   (一)政治上的高
期刊
伴随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在动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以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任务,摆在了每一位中学英语教师的面前。下面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悟。  一、把握良机,创设情景,注重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诱发。  依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我
期刊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汉语的干扰,不自觉地用汉语知识和规则套用在英语上。如何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同时又充分实现母语知识的正迁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笔者在英语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用汉语语法套用英语语法,如“代替”一词,汉语里“代替”是动词,而英语里“代替”的词性却不固定,它既可以是动词take the place of,也可以是介词in- ste
期刊
为了更深入有效地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教学过程的倡导者,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及时准确地做好角色的转型定位,将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革故鼎新,要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整合固有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如何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呢?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的特点是
期刊
阅读是人的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心智活动,是读者对文字符号感知后再进行多种心理活动来理解消化阅读内容的思维过程。而阅读理解最能反应学生的这一思维过程。《高中英语标准》指出:“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对这一能力的考查尤为突出。阅读理解题的分值达70分,因此,在中学阶段应重视培养
期刊
Many English words reilect the living style of English speakers. First of all,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normally lliveon what we call western-style food and drink. The following is a short list of w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