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体验 大胆创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探讨了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实践。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探究性地学习美术课程。同时探讨了在美术课堂中把关注学生技能的发展转变到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与培养创新精神上来,用师生的互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自主地去体验,大胆地创造,并善于把握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继而挖掘学生创造的潜力,调动创作激情,进行艺术创造。
  【关键词】 创造;实践性和操作性;自由表现;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师生互动;艺术构思;提炼;升华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2
  创造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动力,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创造能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发展的社会。已从“知识就是力量”的价值观发展到“单纯追求知识的仍然是蠢人”社会认识。改变教育观念,调整教育内容,培养具有创新的人才,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育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培养在品质、能力、思维和行为方式方面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一代人。本次美术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综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传统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种,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美术课程标准将创造性活动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作为首批参加课程改革实验的一线美术教师,要把关注学生技能的发展转变到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与培养创新精神上来,用师生的互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善于把握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继而挖掘学生创造的潜力,迸发创作激情。
  一、在创造中体验、发现、表达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主要是活动的连续转换过程的影响,他们主要由三种活动发展的认知,即游戏、学习和创造性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活动中发展实践技能、获得新知。
  刚进入学龄初期教育的孩子,受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以及认知能力的局限,创作时不受任何画法、形式的约束,而是从创作画的激情出发,无拘无束地从生活的探索中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一个充分展示个性需要的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美的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如:美术一年级第四课创作内容《滚动乐园》,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不仅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圆形水果及其他圆形物品,而且,想法设法在教学中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在游戏中去发现、去感知、去探索。首先,让孩子们注意观察教室里每一个角落及周围小朋友的着装,说出哪些物体像圆形、哪些像三角形、哪些像方形,巩固以前掌握的知识。然后,我出示了多种圆形物体如:柿子、苹果、橘子、梨、石榴、荔枝、沙包、垒球、乒乓球、小皮球……,八人一组依次做滚动实验,孩子们看到这些物品又给他们做游戏的机会,个个跃跃欲试,激情迸发,争前恐后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完全沉浸在玩耍之中,身心处于最佳状态。经过观察、触摸、滚动,引导孩子们利用语言描述了物体不同的颜色,体验到物体的大小、轻重、软硬不同,滚动时又有快慢、曲直之分,有的沿直线,有的能拐弯,有的由于太重又不十分圆滑还会发出“轱辘轱辘”的声音……。学生会用各种不同词句来表达,观察之精细,感受之深刻,语言表达之生动,是你预先想象不到的。进而还会联想到许多圆形物体,如:洋葱、大蒜、扣子、车轮、眼珠、菠萝、瓶盖……。活动为创作营造了气氛,为创作《滚动乐园》丰富了内容。学生会从多样途径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再适时引导各种表达方法,学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作业状态,逐步形成各种风格。教学中教师引领少学生会缺少方法,引领多学生作业会趋于一致,美术作业的一致性是艺术教育的失败,作业的多样性就需要教学设计的丰富,教学实施的智慧。
  通过尝试各种媒材,引发出丰富的想象,不仅感受到了物体之间的差异,而且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启迪思维,激发创作的欲望,加深了对绘画的理解,创作出了具有个性、丰富生动、妙趣横生的作品。这种“玩”中学习的教学体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点,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想象与表达,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皮亞杰说过“玩耍”是创作想象的源泉。利用在“玩”中体验、发现、创造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视觉,而且,他们兴趣十足,没有心理压力,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更有利于有机会在体验探索中发现物体的新特征,从而创作性行为,才有可能出现。
  二、在手工制作中感受、探索、创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进行手工练习,在无形中养成精细、忍耐、敏捷、沉着的美德,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小学手工制作有自己独特探索、感受的、实践的特点。因此,在手工教学中必须针对其特点进行教学。小学生手工制作活动具有游戏性,它需要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教学中,决不能像要求成人一样,严格遵循细节,讲清楚规则和要求,讲明白方法开始制作。例如:要依据小学生特点让其先体验感受材料特点探索自己的方法。既为为方法练习感受了经验,又符合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其次,小学生手工制作又有其独特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完成一件“好看”的作品,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事物拥有自己的视角。例:教学中过早进行制做定位,方法传授,学生学会的是技术方法,失掉的是思路和创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要扼杀了学生这一特性。不要担心小学生手工制作还有稚拙感,这一点恰恰能反映学生对世界的纯真认识,反映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的闪光之处,也是最可贵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尽量完整地保存学生这一特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挥想象、创造思维的空间。如果我们一味追求技巧的精细,方法的独特,却失去作品的美感和创意,那就是从艺术偏离到技术了。   我在进行教材第十四课〈巧用纸餐具〉时,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纸餐具、瓶盖、毛线、纽扣、挂历纸等废旧物品,制作材料的多样变化本身就引发学生们的兴趣。课堂上,同学们拿出材料游戏式地进行摆放,我首先引导他们对材料的认识和体验,从材料的形状、质地、色彩、光泽等方面入手,在熟悉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材料,使用材料,对材料的选择、搭配、设计、创作过程中,他们的艺术品味和独特的创作意识不经意地显示出来。学生们通过眼、脑、手三者协调并用来表现和发挥材料的特性和美感,并通过艺术构思、制作、提炼、升华创作出形态多样、丰富多彩的作品。
  三、在自評、互评中总结、调整、发展
  在新课程中的教学评价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对教学结果进行判定,转变为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状态、教学结果进行教学综合评价。其中也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的对学习状态和结果的评价。例如:纸浮雕课程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作为手工制作课,只重视制作技法,现在的教学过程是作为设计应用为主的多重学习内容:评价方法首先看:是否在学美术过程中,学会纸从平面形态变成立体形态的方法,掌握做纸浮雕的基本技法。观察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是否会运用了纸立体的各种造型手段,使纸浮雕作业具有凹凸的立体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大胆创造,抒发自己的情感,作品富有情趣。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单看是制作精巧,更应注重学生是否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是否认识纸浮雕的装饰美感,体会创造的乐趣,得到成功的愉悦。关注是技术还是艺术?是模仿还是有创造性?可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讨培养学法。可通过作业展评,让学生进行讨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构思及制作的体会。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造型设计、材料选择、制作技法、表现方法等方面来评价自己的作品,并做出教学延伸。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利用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的方式对学习过程和作业进行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在评价的主体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在评价过程中形成新的学习内容,提升学习的高度,提高学生水平,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学习。
  作品观摩是丰富学生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活动,它为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勤动脑、巧动手,对学生来说,适时的进行作品评价交流,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独创作品的机会尤为重要,给他们营造评价交流的平台更重要。让学生自由、自愿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创造意图、表现的内容,这时,孩子们喜形于色,手舞足蹈,通过自评互评,相互渲染,既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达到进一步完善作品的目的,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其他同学的作品,也会使自己发现更新的创作角度,此时,把学生的创造力进一步激发出来。这种观摩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就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热情高涨的和谐、成功的氛围,使学生创造力能保持长久的发展,通过这一特别的形式,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具的生命力,更加富有美感。
  总之,孩子们在充满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能自主地体验,愉快地接受新知,进行创造性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本文采用六个例子,主要针对话题复习课的课堂活动设计,从学生兴趣、学科渗透等五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活动设计;学生兴趣;学科渗透;诗歌音乐;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英语课堂是学生习得英语和运用英语的主阵地。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感受和领悟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增加了“文化”一项的目标,因而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英语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操作不同语言的人在交流时(包括口头交谈和文字阅读),常常会有不能透彻理解甚至完全误会的事发生。这里除了语言文字本身存在的障碍以外,文化背景不同也极大影响着我们交流的质量。
内部性应该是党委信息区别于其它信息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党委信息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优势。提倡多采写一些原汤原汁的信息,应该说是体现内部性的基本要求。所谓原汤原汁,就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数学建模就是以现实问题为特定对象,作必要、合理的简化与假设,经过分析、归纳,运用数学语言抽象出模型结构,并在实践中检验与完善的过程。将其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符合数学自身的认识发展过程,也是以培养创新思维、应用能力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摘 要】 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却举轻若重。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总之,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就必须在诸多细节上下功夫,让学生易观察,易理解,易操作,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科学课堂;教学细
【摘 要】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思维工具和学习方法在中学教学中发展迅速。思维导图在吸收了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等各学科领域的新成果,使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把本世纪新型的学习工具“思维导图”应用到新课程教学中去,进一步明确了思维导图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意义和方法,分析了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展望了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领域中的其他
【摘 要】 创新是一种奇迹,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变荒漠为绿洲。古往今来,人类创造的奇迹比比皆是,无不散发着诱人的光芒。创新更能创造奇迹,它是社会赖以进步和发展的动力。科教兴国,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方法的更新。物理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诸多方面都包含着创新的元素。只有坚持创新思想和原则,大胆运用创新思路和方法,才能引领学生步入广阔的创新天地!  【关键词】 中学物理;创新教育;想象
【摘 要】 讲普通话和汉字书写是炎黄子孙必备的两项技能,然而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现在的很多青年朋友常常提笔忘字,汉字书写的能力已经严重退化,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多方面的重视,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作为一名工作在基础教育战线的语文老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硬笔字书写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硬笔字;书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摘 要】 文言文在中考考试中分值占到14分左右,这一点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语言素养。针对这种现状,我从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提高答题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  【关键词】 文言文学习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一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2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理性化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存在着内容头绪繁杂、知识点密度大、概念多、理论性强等问题,有将教学对象成人化、专业化的弊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将某些鲜活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概念化、模式化、刻板化的倾向,导致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接受困难,进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