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然学习”的当代博物馆展示空间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u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大利贝尔托尼博物馆的设计,着重探讨在數字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如何继承工业设计大师贝尔托尼“向自然学习”的设计哲学。在当代,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从建造的角度,数字技术让博物馆空间更丰富化;从展示的角度,数字技术使一部分展示内容虚拟化,与空间本体分离开来,让空间更纯粹化,突出馆藏实物展品的表现力。
  关键词:博物馆 自然 数字展示 叙事 互动
  一、米兰贝尔托尼博物馆项目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分析:弗拉米尼奥.贝尔托尼博物馆位于意大利北部的瓦雷泽省的索马伦巴多(Somma Lombardo,the Province ofVarese),米兰马尔彭萨国际机场(Malpensa Airport)西侧的Volandia航空博物馆区,该区域原是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制造公司之一的Caproni公司的厂址,该公司在20世纪尤其是世界大战期间生产了大量的飞机,项目所在的空间为其在二战后兴建的砖木结构厂房。
  交通可达性是当代博物馆的选址的重要条件,位于城市中心的博物馆着眼于大量且类型丰富的观众;而位于城郊的博物馆则对周围环境有着深刻的依赖,这种依赖一方面体现在博物馆与场地的文脉关系,另—方面也定位了博物馆所面向的人群。贝尔托尼博物馆的选址于从马尔彭萨机场步行可达的区域,受此影响,非常大的一部分参观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因此,贝尔托尼博物馆的国际性大于当地性。这种国际性还体现在Volandia航空博物馆区以博物馆群的形式,形成了街区的形态,这种形态是对华盛顿的史密斯国家博物馆群和柏林博物馆岛等博物馆集群形态的继承。
  (二)关于弗拉米尼奥.贝尔托尼:弗拉米尼奥.贝尔托尼(FlaminioBertoni,1903—1964)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小镇瓦雷泽(米兰以北55公里),是20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师之一,在从事工业设计之前,是一位雕塑家。贝尔托尼的艺术及设计生涯主要在法国展开,在雪铁龙公司从事汽车设计工作几十年,是雪铁龙创立早期最重要的设计师,和雪铁龙的工程师们一起塑造了雪铁龙的辉煌历史。贝尔托尼设计的Traction Avant、2CV、DS19、AM16等车型均是汽车设计史上的经典,其设计作品常常在国际展会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比如在1957年的米兰国际三年展(Milan Trlennale Exposition)中,流线型的DS19惊艳亮相,自然的优美曲线是其最突出的特色。“向自然学习”的设计哲学贯穿贝尔托尼的设计和艺术作品中,他从自然中获取设计和创作灵感,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之后的工业设计。贝尔托尼还是以工作室制作雕塑的方式塑造汽车模型,进行汽车设计的第一人,他把汽车视作雕塑作品,全角度地考量汽车的外形设计这种汽车设计方式延续至今(如图1)。
  在人物博物馆的设计中,主体人物的特质(在此项目中也包括设计师作品的特质),影响着博物馆空间美学的特质,这种影响往往体现在隐性的层面,比如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哲学思考等等。空间是抽象的概念,在现代主义阶段确定了这种新的美学,作为回顾历史的博物馆空间通常具有两重属性,即具象和抽象的。具象的即装饰性动机,围绕如何通过摹仿历史元素来回应现代人心理上的寻根诉求;抽象的空间美学则关注当下、关注隐性特质的转译。这显然是两种对立的诉求,但在当代的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是这两种不同诉求的并置,因为当代精神强调多元、复合。
  (三)建筑空间条件分析:原始空间为1946年为生产飞机配件而建造的木结构瓦面坡屋顶厂房,红砖墙体,建筑面积900平米,长80米,建筑进深8米,局部空间为双跨,进深16米。结构老化,需要进行加固;厂房背东面西,夕照是博物馆空间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建筑内侧自然采光较差;厂房西侧有一排树木,栽种于厂房建成之初,树龄在60年以上。斑驳的厂房建筑,树木优雅地排列,在厂房及草地上投射出安静的影子,它们仿佛都有很多的故事要向我们讲述,这便是在场地调研时现场传达出的氛围(如图2)。
  在社会转型的后工业时代,空间改造类的博物馆常常要面对工业时代的建筑与当代展示需求的并置。工业建筑代表着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时代的美学,大跨度的展示空间很少会和展品产生冲突,这便是人们热衷于将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美术馆等功能的原因。从空间设计的角度,在工业建筑提供的场所与博物馆展示主题之间,存在着很多契合,博物馆设计师的主要责任便是从场所与博物馆展示内容之间找到共通之处,并通过精心地设计使其成为这两种并置体之间的纽带,利用场所的有利因素,克服不利条件,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新博物馆的重要表达,这种表达是关于场所的,也是关于展示主题的。
  二、贝尔托尼博物馆项目设计定位
  (一)数字技术影响下的当代博物馆:在当代,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领域,尤其是博物馆的影响已经十分普遍和深刻,—方面,博物馆依靠新技术来管理馆藏作品,另一方面,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受到了积极的推动,新媒体在展览空间中已经无所不在。这两方面都是将数字媒体看作博物馆管理与展示呈现的手段,更深刻的影响来自于对博物馆展示形态的影响。
  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展示空间的形态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从建造的角度,数字技术与建造技术的结合运用让博物馆空间更丰富化,使空间获得更纯粹的表现力,空间形态成为主导;从展示的角度,数字技术使展示内容与空间本体分离开来,让空间更简化,从而让展示内容以中立的态度呈现出来。在当代诸多优秀的博物馆中,这两种倾向都有所存在。
  贝尔托尼博物馆实质上是一个著名工业设计师的设计及艺术作品的展示馆,因此,在贝尔托尼的博物馆设计中,除了将数字技术作为具体的展示手段以外,选择了数字技术让空间更简化的策略,将繁杂的展示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而空间中则几乎只留下实物展品和框架性的展示内容,在空间层面去除冗余的信息,以强调空间对展品的衬托作用。   (二)目标人群:贝尔托尼博物馆在充分考虑到参觀者年龄及专业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之上,以兴趣方向结合观展方式进行目标人群的区分。目标定位人群主要氛围对贝尔托尼的设计和艺术作品本身感兴趣的观众,以及对设计师和其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观众。
  1.关注作品本体的人:贝尔托尼博物馆的馆藏作品中,绘画及雕塑作品占据了最大的比例,设计作品相关的素材主要有汽车及设计草图和缩微模型,其中最重要的是贝尔托尼为雪铁龙设计的四款轿车。贝尔托尼视汽车设计为雕塑创作,因此其设计作品拥有着全角度的审美价值,汽车的展示应当像雕塑作品一样,全视角地展示给观众。
  对设计及艺术作品感兴趣的人主要包括设计师、艺术家、工程师、设计专业院校的学生等,他们对艺术和设计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更加在意,对原作有着特殊的追求。直接回应参观者这一层面需求的展示空间是美术馆,美术馆的设计通常十分简洁,以凸显艺术品原作的价值。因此,贝尔托尼博物馆应当是一个当代的、简洁的展示空间。
  2.对故事感兴趣的人:大部分的参观者都会对故事充满兴趣,比如对贝尔托尼的生平经历,或者艺术及设计作品背后的故事等等。但是从空间的角度,大量的故事叙述和当代、简洁的艺术展示空间存在着冲突,二者不可兼得。借助数字技术,这部分故事可以隐性的方式展示给参观者,参观者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设备欣赏到隐藏着的、大量的精彩故事,而空间中的作品原作、图片、文字等,则是故事检索的目录。借助真实的艺术作品作为检索目录,让故事更生动化,这种体验优于在互联网上,不借助任何实体的传递图片及文字信息给观众。
  新的展示技术满足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参观者对博物馆展示空间的需求。当然,也有一大部分参观者既对艺术作品感兴趣,又对故事感兴趣,那么贝尔托尼博物馆一定是一个立体的展示。这种展示像是一个折叠起来的展线,观众可以直接看到关键的馆藏作品,如果对其中的详细信息更感兴趣,则打开相应折叠起来的部分。
  (三)展览主题:“向自然学习”:贝尔托尼的雕塑和设计作品充满着“向自然学习”的设计哲学,其绘画及雕塑作品同样深受自然主义动机的影响。贝尔托尼的汽车设计作品常常从自然中获取灵感,雪铁龙1934年的经典车型Traction Avant的灵动造型来自于天鹅颈部的自然曲线,1949年的雪铁龙2CV的造型则发展自乌龟的形态,1957年的DSl9美丽的曲线来自反天刀鱼,1963年的AMl6的奇特造型来自于鲨鱼身体的线条……基于对贝尔托尼作品的深入研究,“向自然学习”成为贝尔托尼博物馆的设计主题。
  自出现以来,博物馆作为“藏宝”空间,常以“黑盒子”的形态出现,将展品与危险的自然隔绝开,在技术有限的时代,这种封闭式的展陈空间有助于保证藏品的安全和参观者的专注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现实世界完全分隔开的展示空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贝尔托尼博物馆的设计中,这种展品和自然的关系得到了重新的思考,没有必要让向自然学习的作品与自然完全隔绝,当然要在保证藏品安全的前提下。博物馆展厅的设计继承了贝尔托尼向自然学习的设计哲学,尝试将自然元素引入展厅,并借助数字媒体展示技术,在展项设计上向自然学习。
  三、贝尔托尼博物馆设计方案剖析
  (一)空间叙事分析:东方和西方文学的叙事结构有着非常多的不同,以《红楼梦》为例,众多人物形成复杂的关系网络,故事以散点的形式出现,因此每个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纪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体会,这是一种开放的故事和观众的互动关系。西方的文学故事往往强调清晰的线索,小说式的叙事有着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种结构相对封闭,读者们比较容易获取相同的感受。
  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叙事是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在此项目中,将贝尔托尼的艺术及设计作品按照时间轴排布,这种整理工作让博物馆的特质清晰起来,设计师在不同时期的思考也变得清晰。在将贝尔托尼所有的作品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之后,一些绘画及雕塑作品与同时期的设计作品的关联便自然地显现,比如在1930年代初,贝尔托尼有大量的关于反天刀鱼的绘画及雕塑作品,随后创作的DS19的设计思路也就比较明显。
  贝尔托尼博物馆的叙事结构可以称作结合散点式的叙事方式和时间主线的框架,强调“展开”,随着不同的观众按照自己的背景和兴趣展开观看不同的故事之后,也就形成了对贝尔托尼的不同印象,如同开放式的文学叙事。
  在空间体验上,由于作为博物馆展厅的厂房空间进深8米,并不宽敞,因此在空间策略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比如在贝尔托尼的童年时期,将空间压缩成“记忆的管廊”,观众的参观是从相对狭窄的管廊开始,再进入自然采光不佳的影院黑空间中,了解贝尔托尼及博物馆展示的概况,随后再进入贝尔托尼的设计成熟时期,开始欣赏贝尔托尼的设计作品(如图3)。
  (二)展厅设计细节
  1.特殊材料选择:窗户的材料选择聚碳酸酯板材(POLYCARBONATEBOARD),一方面把窗户转换成为可以展示作品的墙面以弥补空间中展示界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展厅西侧的建筑的阴影投射在透光的墙面上,这是博物馆空间与真实世界时间的交叉,也是展厅内向自然学习的作品与真实的自然的交叉。参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树木柔软的阴影触摸着展厅墙面。在透光展墙上的画框的背面,有保护画作的隔热、隔紫外线的UV保护层,保护展墙上的展品不受阳光破坏。
  2.常设展览区展项设计剖析:贝尔托尼是以工作室制作模型的方式进行汽车设计的第-人,这种工作方式影响了之后的汽车设计。贝尔托尼的汽车设计作品,是经历了工作室中的反复推敲才形成最终举世公认的成就。因此在观众最初进入博物馆的第一印象,便是透明的工作室,工作室内有人正在使用贝尔托尼的雕塑工具,进行汽车设计;透过透明工作室,远处展厅内的汽车便是经历这种工作方式产生的结果。观众在参观完博物馆后,可以在这里进行汽车设计工作的尝试(如图4)。   童年的记忆是模糊的,儿童活動的空间通常是柔软的。当参观者来到可以回到童年的“时空隧道”中,便能从柔软的织物墙面模糊地看见自己变成儿童的剪影,剪影的肢体动作捕捉自参观者。在博物馆收藏的文献中,有很多关于贝尔托尼童年的趣事,这些趣事勾勒出了性格清晰的小贝尔托尼。参观者的儿童形象和童年时期的贝尔托尼一起跳跃、玩耍。柔软的织物材料,象征童年的记忆,同时这里也是对参观博物馆不感兴趣的儿童的游乐区(如图5)。
  通过蜿蜒、曲折而柔软的之后,是一个暗色调的全景影片厅,也是博物馆的概况厅,参观者可以在这里初步了解贝尔托尼的生平,在对这位伟大的设计师有所了解之后,再参观贝尔托尼的艺术及设计作品。全景影片厅所在的位置属于空间中的暗区,几乎没有自然采光,作为多媒体演示厅最为合适。由管廊式的空间进入到黑暗的影片厅,这是空间上产生压缩感的极限,走出影片厅,贝尔托尼天才的设计作品便展示在光明之处(如图6)。
  在雕塑圣地意大利,随处可见建筑上的神像雕塑,背景处理成为凹面,凹到墙内,从而形成雕塑的背景,这种手法突出了雕塑立体的美感。在古典美术馆中,常常能看见红色、蓝色、绿色的墙面,这种颜色强化了古典氛围、衬托出了古典绘画作品,但是其中也不乏十分具有当代气质的颜色,比如湖蓝色。在电影制作中,抠蓝技术已经十分普遍地被应用,但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却常常无视这样的技术。汽车展项的设计结合了以上这些特征,把汽车作为雕塑作品展示。展示地台能够旋转,方便观众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汽车的美,而且,当汽车旋转到不同的角度时,借用数字设备所看到的故事也在发展。在汽车展项的背后隐藏着三个层级的故事,该款汽车设计的发展演进过程、该款汽车在历史中经历的故事,以及今天这款车在人们生活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当不借助设备观赏时,观众能看到十分简洁的蓝色背景中,雕塑美感十足的汽车。如果观众对这款车背后的故事感兴趣,拿起手中的设备,便能进行故事探索,而这时,汽车成为了检索贝尔托尼故事的目录。除此之外,当两辆汽车同时出现在数字设备中时,还会有隐藏的三维场景的故事发生;当对准汽车的局部时,设备能够显示诸多的细部设计;当控制数字设备上的方向盘向左,选择的是历史故事,向右则是设计过程……(如图7)。
  贝尔托尼对之后的工业设计师们形成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如设计方法和设计哲学等。常设展览的结尾便是以当代设计师们对贝尔托尼的评价短片为素材,以投影的形式投射到墙面上,形成太阳光射向墙面的错觉,这是向自然学习的设计哲学的启发下的展示设计(如图8)。
  3.临时展厅设计剖析:临时展厅的设计主题是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如何向自然学习。当代人向自然学习的方式种类繁多,因此,博物馆方提供作品的丰富性在作品的类型上、在尺度上,都迥然不同,大件作品如大地艺术家理查德.朗(Richard Long)的作品直径近6米,中尺度的家具设计作品,小尺度的作品如首饰设计作品等。所以说,如何协调这些作品的展陈方式,以达到高品质的展览效果是临时展厅设计的关键。
  设计方案采用一个苍穹般的虚体的圆顶,圆顶以横向的单片纤维结构组成,这样形成了舞台感的大自然的意向,大地艺术家的作品便具有了完美的展陈空间。横向结构之间形成的小尺度空间,则非常适合中小型作品的展示,在小空间里,参观者能够有非常聚焦的参观感受,每个小空间都是为一两个参观者欣赏一件作品而设计的展厅(如图9)。
  结语
  贝尔托尼博物馆首先是一个有文物价值的老厂房改造项目,通过对场地条件的感知,在保留优雅的厂房建筑的基础之上进行空间改造设计。另外,博物馆展示空间不应是与现实相隔绝的黑盒子,尤其是在向自然学习的设计哲学里,与自然的互动给展厅空间带来了生动的表达。数字技术让展厅兼具了关注作品的美术馆和关注故事的人物纪念馆的功能,与自然动机的结合形成了自然与技术并行的博物馆空间展示的独特类型。
其他文献
摘要:景观设计基础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景观设计的兴趣和锻炼基本实践能力的课程。通过目前景观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的课程教学培养方案,激发学生学习景观设计的热情,以期培养高素质的本科应用型环境景观设计人才。  关键词:景观设计基础 设计课程 教学方案  引言  景观设计涉及生态学、植物学、社会学、美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多种学科,是一门集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湘南传统民居建筑——以陆家新屋为调查对象,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对室内空间进行分析,总结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文章也将其与现代住宅的空间形式进行比较分析,从室内空间的平面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分析、室内空间尺寸三个方面,总结出湘南传统民居与现代住宅的异同,为湘南传统民居的改造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陆家新屋 人体工程学 湘南传统民居  一、湘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陆家新屋  陆家新屋
期刊
設计说明:招贴设计以牛杂美食为主题。因此主题与传统街边的美食有关,所以以场景式的手绘手法,暗示传统牛杂美食摆卖的渊源。设计通过实地场地调研及美食制作过程的分析、提炼,运用手绘方式,将厨师及其顾客的人物形象卡通化,展现出人们排着长队来品尝牛杂美食的过程、及其厨师精致细腻的烹制过程。同时整体招贴设计追求简洁的形式,突显主题,并以悬挂招贴的方式,画面内容结合折纸的纹理、手写文字的表达,以求达到一种亲切宜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设备的普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娱乐方式。MOBA(Multl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游戏,全称多人联机在线竞技游戏,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之间风靡。本文主要以著名MOBA游戏DOTA2为例,运用3w(what,why,how)逻辑展开从反应与意识集中(what:哪些行为上的突破)、能力与动机(why:为什么会发生突破性行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下社会环境下传统竹编工艺产品所面临的问题,总结出创新设计的语境下,竹编产品创新设计应用的原则。并以模块化竹编包为案例,分析竹编工艺在包袋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和研究,提出了元素归纳,材料混搭,模块化和细分人群四个创新设计应用方向,具象地展现了竹编工艺在包袋设计领域中实现创新设计的可行性,为竹编产品贴近生活,适应现代消费者在个性时尚和生活理念方面的需求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竹编工艺
期刊
摘要:社区街道作为城市的“公共起居室”,是社区居民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街道活力的准确评估是社区街道建设与改造成功的关键。文章以北京市天通苑社区为例,通过现场调研与后期数据分析,探索社区街道活力的构成关系与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制订改善策略,为北京市社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社区街道活力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引言  社区街道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街道
期刊
摘要:色彩作为一种独特、富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是建筑形象展示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结合建筑色彩理论对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色彩设计进行分析,继而探讨其设计的创意与特色,以期对我国建筑色彩设计起到启示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色彩设计 建筑空间 上海自然博物馆  引言  在各种视觉要素中,色彩是具有冲击力且最富有感情的。著名的“七秒钟色彩”理论指出,人们对于一个人或一件商品的认识,可以在七秒
期刊
摘要:近30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同时在客观上加剧了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失衡,在当下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这一失衡状态越发凸显。主要表现为城乡经济、文化发展的失衡、人地关系急剧变化等一系列社会矛盾。以此为背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索一条能整合社会资源、发掘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潜力,促进城乡互动的创新发展模式十分必要。本研究以乡村社区营造为研究内容,以台中埔里镇桃米社区为典型
期刊
摘要:符号是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介。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广州市“美丽乡村”莲麻村的视觉形象标志进行了解构,并对其受众定位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符号莲麻村标志设计  引言  莲麻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北部,隶属从化区管辖,村委会在G105国道附近。该村面积约41.2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人口逾1500人。莲麻村地处丘陵山岗地带,经济模式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三季李、水稻等)。近年来,村委
期刊
摘要:汉代作为我国灯具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灯具以种类丰富、造型独特著称,雁足灯可视为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文章对雁足灯的发展背景和类型作了初步的梳理和归纳,以汉代方座雁足铜灯为例,从造型、功能、文化等方面对之进行设计分析。  关键词:设计 汉代 雁足灯  引言  灯的出现时间大约在春秋时期,它是由食器中的豆转化而来的,发展到战国时,灯具便發展出许多式样了。尽管灯具式样繁多,但也可分为:豆形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