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建中先生的《绣金匾》是以民歌主题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写成的钢琴曲。本文以《绣金匾》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背景、素材来源、结构织体、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出王建中先生钢琴改编曲创作技法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王建中;绣金匾;装饰音
一、作曲家简介
王建中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其中《百鸟朝凤》、《浏阳河》、《梅花三弄》等已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代表作品。在王建中先生的众多作品中,钢琴改编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绣金匾》为研究起点,对其创作背景、素材来源、结构织体、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出王建中先生钢琴改编曲创作技法及艺术价值,为演奏教学此类曲目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二、乐曲解析
《绣金匾》,这首钢琴曲是汪庭有根据民歌《绣荷包》改编而成,他将曲中表达男女爱情的“荷包”改为歌颂政府、领袖的“金匾”,充分展现出人民翻身过上好日子对党和领袖的感激热爱之情。
歌曲《绣金匾》结构短小、旋律流畅、起伏自然,全曲共有上下两个乐句。
改编后的钢琴曲在保持原民歌朴素流畅的特点,使用具有五声调式特点装饰音对旋律进行加花,模仿出古筝、扬琴等民族乐器的音色和音型特点,使其田间地头的民歌具有了丝竹音乐的韵味,具备了更多“雅”的风格层次。
钢琴曲《绣金匾》是单主题展开性的三部曲式,以降B为主音的六声商调式。
(一)呈示部
A段是乐曲的呈示部(第1—26小节),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12小节,作曲家模仿民族乐器古筝的演奏技法,运用大量的装饰音、衬音对旋律进行修饰与加花,音乐质朴而亲切。左右手弹奏的旋律一样,仅在右手处加了花,听起来不仅不觉枯燥,反显得旋律清晰流畅。乐曲中模仿古筝刮奏手法的装饰音常出现弱拍,速度较快、时值较短。演奏时,要模仿出古筝清脆通透、坚实圆润的音色。贴键弹奏,把力量集中于指尖主动快速下键,让声音有“核”不虚不乍。手臂力量通畅,一个力量弹一组音。动作灵巧而敏捷。
第二部分的前12小节与第一部分大致相同,仅在旋律和节奏上稍有变化。后经由两小节的过渡,进入乐曲的中段。
(二)中部
B段是乐曲的中部(第27—47小节),由降B商上行五度进入F商调式,运用复调的手法进行创作。中段速度稍稍有些加快,但不需弹得过快,只是气氛上的一种烘托和活跃。旋律起伏较大,音乐轻快鲜明,与A段形成强烈的对比。右手密集的音型推動了音乐的发展,旋律更显得灵动而活泼。左手的旋律线条也进行了节奏性的加花,以呼应右手。乐曲中段形成三个声部,音型变得密集,音乐欢快流畅。作曲家在此处模仿弹拨乐器扬琴装饰加花的奏法,利用左右手的交叉演奏出扬琴同音反复、八度散打的音响效果。
右手运用三十二分音符对旋律进行回音式或围绕式的装饰加花,小音符要弹得清晰均匀,更要将旋律线表达清楚。如何在快速弹奏中追求声音得到清晰,是该段的主要技术课题。弹奏三十二分音符时,要求手指灵活、独立地跑动,手臂、手腕、手肘都是放松自然地带动手指运动。声音轻快而富有弹性,切不可演奏得深沉笨重,将音乐亲切、愉快地气氛渲染出来。
右手弹奏两个声部时,要控制好内声部大指的重复音不可冒,突出上方的旋律声部。弹高声部的小指要单独抽出来练习,直至能将高声部“点亮”,使旋律清晰而富有音乐性。总言之,外声部弹得实一些,内声部弹得“虚”一些。双手交替弹奏单音重复音,动作敏捷轻巧,大指不可笨拙。弹奏回音式或围绕式的装饰加花时,必须保证手指主动贴键弹奏得清晰。
(三)再现部
A1段是乐曲的再现部(第48—61小节),规模上相对A段进行了缩减和精炼,调式又重新回到降B商调式,对主题进行再次地强调。
王建中先生的钢琴改编曲,将中国传统音乐线性旋律与西方多声性创作技法相结合,在单旋律的发展中寻求复调思维创作手法,体现出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艺术追求。
关键词:王建中;绣金匾;装饰音
一、作曲家简介
王建中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其中《百鸟朝凤》、《浏阳河》、《梅花三弄》等已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代表作品。在王建中先生的众多作品中,钢琴改编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绣金匾》为研究起点,对其创作背景、素材来源、结构织体、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出王建中先生钢琴改编曲创作技法及艺术价值,为演奏教学此类曲目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二、乐曲解析
《绣金匾》,这首钢琴曲是汪庭有根据民歌《绣荷包》改编而成,他将曲中表达男女爱情的“荷包”改为歌颂政府、领袖的“金匾”,充分展现出人民翻身过上好日子对党和领袖的感激热爱之情。
歌曲《绣金匾》结构短小、旋律流畅、起伏自然,全曲共有上下两个乐句。
改编后的钢琴曲在保持原民歌朴素流畅的特点,使用具有五声调式特点装饰音对旋律进行加花,模仿出古筝、扬琴等民族乐器的音色和音型特点,使其田间地头的民歌具有了丝竹音乐的韵味,具备了更多“雅”的风格层次。
钢琴曲《绣金匾》是单主题展开性的三部曲式,以降B为主音的六声商调式。
(一)呈示部
A段是乐曲的呈示部(第1—26小节),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12小节,作曲家模仿民族乐器古筝的演奏技法,运用大量的装饰音、衬音对旋律进行修饰与加花,音乐质朴而亲切。左右手弹奏的旋律一样,仅在右手处加了花,听起来不仅不觉枯燥,反显得旋律清晰流畅。乐曲中模仿古筝刮奏手法的装饰音常出现弱拍,速度较快、时值较短。演奏时,要模仿出古筝清脆通透、坚实圆润的音色。贴键弹奏,把力量集中于指尖主动快速下键,让声音有“核”不虚不乍。手臂力量通畅,一个力量弹一组音。动作灵巧而敏捷。
第二部分的前12小节与第一部分大致相同,仅在旋律和节奏上稍有变化。后经由两小节的过渡,进入乐曲的中段。
(二)中部
B段是乐曲的中部(第27—47小节),由降B商上行五度进入F商调式,运用复调的手法进行创作。中段速度稍稍有些加快,但不需弹得过快,只是气氛上的一种烘托和活跃。旋律起伏较大,音乐轻快鲜明,与A段形成强烈的对比。右手密集的音型推動了音乐的发展,旋律更显得灵动而活泼。左手的旋律线条也进行了节奏性的加花,以呼应右手。乐曲中段形成三个声部,音型变得密集,音乐欢快流畅。作曲家在此处模仿弹拨乐器扬琴装饰加花的奏法,利用左右手的交叉演奏出扬琴同音反复、八度散打的音响效果。
右手运用三十二分音符对旋律进行回音式或围绕式的装饰加花,小音符要弹得清晰均匀,更要将旋律线表达清楚。如何在快速弹奏中追求声音得到清晰,是该段的主要技术课题。弹奏三十二分音符时,要求手指灵活、独立地跑动,手臂、手腕、手肘都是放松自然地带动手指运动。声音轻快而富有弹性,切不可演奏得深沉笨重,将音乐亲切、愉快地气氛渲染出来。
右手弹奏两个声部时,要控制好内声部大指的重复音不可冒,突出上方的旋律声部。弹高声部的小指要单独抽出来练习,直至能将高声部“点亮”,使旋律清晰而富有音乐性。总言之,外声部弹得实一些,内声部弹得“虚”一些。双手交替弹奏单音重复音,动作敏捷轻巧,大指不可笨拙。弹奏回音式或围绕式的装饰加花时,必须保证手指主动贴键弹奏得清晰。
(三)再现部
A1段是乐曲的再现部(第48—61小节),规模上相对A段进行了缩减和精炼,调式又重新回到降B商调式,对主题进行再次地强调。
王建中先生的钢琴改编曲,将中国传统音乐线性旋律与西方多声性创作技法相结合,在单旋律的发展中寻求复调思维创作手法,体现出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