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

来源 :今日财富·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yto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在发达国家审计实践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目前我国的审计实践中大多数注册会计师仍然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即制度基础审计模式进行审计,这不利于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特点、审计程序、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及在我国使用该审计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做了一系统的探讨。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程序;测试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界对独立审计评价会计报表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审计风险受到企业固有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及注册会计师实施实质性程序未能发现账户余额风险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仅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实施抽样审计就很难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制度基础审计存在的缺陷,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很快开发出了审计风险模型,这种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及包括的内容
  风险导向审计是当今主流的现代审计方法,是以审计风险模式为基础进行的审计。它指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治理、战略目标及其内部控制,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程度,确定剩余风险,明确审计重点。
  风险导向审计包括审计风险评估、分析性复核、内部控制测试、交易业务实质性测试等基本方法。其中审计风险评估和分析性复核方法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在审计的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将审计风险理论和整个审计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注册会计师能够重视产生审计风险的各个重要环节,一旦认为审计风险已经被控制到可容忍水平的范围内,注册会计师就可以对所审计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二、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的区别:
  (一)审计基础不同
  制度基础审计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根据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及符合性评审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风险导向审计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对影响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多种内外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其不仅重视与内部控制系统直接相关的因素,而且重视各种环境因素。
  (二)审计模式不同
  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是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之处,则可缩小其检查范围或简化其审计程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仅通过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还结合其他风险因素尤其是固有风险综合考虑,通过对企业环境方面的分析评估,发现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以便使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三)审计方法不同
  两种审计模式都采用抽样技术,但风险导向审计是通过建立审计风险模型将风险量化。因此,相对于制度基础审计来说,风险导向审计的抽样技术是更完全意义上的审计抽样,更注重利用分析性测试方法,在降低被审计单位各种风险的同时,能较好地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风险导向型审计的产生,主要源自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内在思想是:任何审计业务都必须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内,或通过内部控制测试等方法确定风险最高的环节与部门,以便重点审计。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是审计风险的评估,在整个风险导向审计程序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风险评估。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审计目标集中在发现重大错报问题上,其要求注册会计师自始至终保持专业怀疑,并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第二,风险评估以分析性测试为中心,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环境,发现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第三,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为了克服传统审计测试的缺陷,针对风险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风险领域,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审计目的,编制各自个性化的审计程序,以使得制定的审计程序更为贴切有效。第四,注重审前风险评估,重视外部证据搜集。以风险评估决定审计证据的质量及数量,风险评估越高,所需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就越强,数量也越多,因而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三、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的程序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用的主要程序是:实施分析性程序。确定重要性标准,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和固有风险,了解内部控制结构和评价控制风险;依据审计风险模型,确定检查风险水平,制定审计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如果初步评价控制风险水平较低,则实施控制测试,依据控制测试的结果,确定是否扩大交易的实质性测试。如果初步评价控制风险水平较高,则直接转入交易的实质性测试,评价财务报表的可能性进而实施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在该种模式下,除采用账项导向审计和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方法外,还大量采用分析性程序的方法,如: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绝对额比较法、垂直分析法等。
  其具体的审计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风险评估及环节分析
  了解被审单位及其所处的环境是做好审计的首要工作。为了识别和评估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而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单位及其所处的环境,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与被审单位管理层讨论、查看重要场所、查阅被审单位董事会记录、被审单位手册以及事务所自身的工作底稿记录等途径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
  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过程中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即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分析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是否足以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等问题,明确审计应重点关注的领域。
  (二)制定审计计划。
  注册会计师应针对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估计水平,充分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得出重大错报风险概率,依据“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审计风险模型,得出检查风险的概率,并据此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制定适宜的审计计划,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三)实施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实施环节必须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在实施审计时,通过舞弊评估、有针对性的调查、运用适当的检测和证实风险的技术与方法来降低风险。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控制测试。旨在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便在之后的审计中适时地信任它,提高审计效率。控制测试又为符合性测试或遵循性测试,其主要工作有两方面:一是检查企业是否有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如何;二是测试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以贯彻执行,其遵循性、有效性如何。控制测试不是必经程序,当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希望内部控制有效,或者仅靠实质性测试不能为某项认定提供充分的证据时,就实施控制测试。
  2、执行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主要是对账簿、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审计,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在新风险准则中强调,无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都要对各类交易、重要账户余额和重要披露进行详细审计。通过实质性测试,以确保被审单位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各项认定是公允的。
  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阶段中,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关键,也是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出发点与归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讲究效率优先的同时,可能产生审计风险甚至审计失败,因此,应结合重大风险各因素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将审计资源向重点风险领域倾斜,对于高风险层次的风险因素可实施全面地详细审计;对处于敏感风险性质的风险因素,一般抽样50%;对适中风险和低风险可减少抽样比例,在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的同时,强化企业风险管理。
  3、风险再评估及修改审计计划。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特别强调对被审单位的战略系统分析、经营环节和剩余风险分析,以及风险评估程序及其对审计程序的指导作用;特别强调具体审计测试个性化。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评估及识别的审计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相结合,针对不同客户以及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会发现计划中存在不符合现实的地方,如果达到了重要性水平,就需要调整计划,再次评估企业的风险,以确保审计的质量。
  (四)编制审计报告
  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注册会计师需要在会计师事务所规定的审计风险水平限度内,再一次地考虑所收集的审计证据能否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然后注册会计师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提出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完成现场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出具了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审计过程的终结,还要进行后续审计。
  从以上阐述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和程序可以清晰地看出,从理论上说,该模式是实施审计质量控制的最佳选择。它以防范风险为中心,把审计风险的评估贯穿于审计整个过程,能够通过数量化的测定,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目前我国全面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还受到许多制约,尽管它有很多优越之处,但普遍推行还不能够。但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行是一种理念的改变,它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有必要在我国全面推行风险导向审计。
  四、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时应注意问题
  (一)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夯实风险导向审计的制度基础。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企业的控制环境不理想,人们对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理论认识不够,加上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善,客观上妨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因此,企业应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着手,从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强调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关注对全部风险的评估,重视日常控制活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推动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
  (二)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除了具备判断所需的专业知识外,注册会计师是否在执业过程中坚持勤勉尽责、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和应有的关注,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效果至关重要。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注册会计师坚持职业道德规范,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三)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员
  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或提供咨询服务,专业性和技术性极强,客观上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因而世界各国均对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认定有严格的规定,以确保其业务素质水平。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更高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该培养审计人员对影响企业的宏观环境的把握能力,培养其统计及分析等综合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应对风险导向审计引起的转换成本的上升。
  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要求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会计师事务所承接新的审计业务或首次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一般转换审计成本较高。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将风险和财务报表相联系,注册会计师可尽快找到经营风险过程中与财务报表有关的部分,而不是追查所有经营风险;同时,通过将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的程序相联系,将进一步审计程序重点放在高风险领域。这些策略都能有效抵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带来的审计工作量和成本上升。
  (五)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
  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注册会计师必须从审计入手,熟练风险意识、界定风险范围、理顺风险责任、建立风险模型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大风险知识培训,掌握风险管理的技能,提高对风险的敏感性。
  (六)改善法律环境。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很多审计人员对风险的意识性不够强,这是风险导向审计推行的一大阻力。因此必须采取有数措施完善我国法律环境,在相关法律中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使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追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在行业监管方面,应明确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地位,赋予其全权自律管理的权力。这可以有效地理顺各个利益群体的关系,维护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本身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效率。
  (七)建立支持风险导向审计的网络化信息系统
  企业和政府可参照上市公司信息公开的要求,联手加快企业基本信息的网络数据库建设,将不涉及国家机密和企业商业机密的信息及时公布在相关网站上,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应主动与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联系,开发和设计与风险导向审计有关的软件,使利用计算机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真正成为现实。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既是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但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仍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素质、司法、行政等存在一定的冲突和不符之处,同时在审计实践中,尚无完整的模式可参照执行,因此,现阶段,我们应首先接受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在执行过程中,将风险评估贯穿审计的全过程,不断探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可接受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1).
  [2]王朝元,林琳.审计模式的比较与选择.会计之友,2006?.3.
  [3]雷可.浅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J].财经界(中旬刊),2007(8).
  [4]程景鸿,闫志涛.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J].中国农业会计,2008(9)
  [5]陈启蕴.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中的问题与思考 [J]. 财会通论 2010.(2)
其他文献
【摘 要】农业兴则各业旺,农民富则国家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山东省惠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不断加快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现实中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深化认识,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开展新型社区建设,严格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论述了在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者,是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者。  【关键词】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综合国力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90岁生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风雨
期刊
【摘 要】和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发展的普遍价值诉求。和谐是以矛盾差异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而差异性矛盾的存在为交往沟通提供了可能和实践理路,在人的生存发展进程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理解与认同是彼此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实践理念和基本方式。只有承认差异、认同交往才能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和发展。通过交往和沟通树立明确的差异意识和共生共存的理念,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期刊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明确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按《公司法》规定企业合并可以分为新设合并、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三种方式,准则按照合并前后合并各方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又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会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合并日(或购买日)合并方(或购买方)如何对企业合并交易或事
期刊
【摘要】 2008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行企业所得税转型改革,由原来的企业所得税与外资企业所税合并为“企业所得税”不再区分内资与外资。改革后企业所得税与原来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企业处置投资资产的企业所得税以及个人进行股权投资的个人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  【关键词】处置投资资产;企业所得税;股权投资;个人所得税     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科技产业的顺利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一种全新的投融资制度,它有效地把现代科技知识与金融资本结合起来,使知识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孵化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整个风险投资活动中,风险投资机构是起着融资、投资作用的核心主体,它所采取的组织模式和制度安排直接决定着它运行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期刊
【摘要】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重大的课题。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的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刻,如何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服务业;统计;数据    目前,我国服务业统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总体上能满足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服务业统计数据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需要。同时,服务业统计也面临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为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同时又能减轻个人税收负担,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企业及纳税人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筹划;意义;策划方案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在急剧增加,虽然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越来越高,但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数量还是越来越多。伴随着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大,纳税
期刊
近年来,我国会计行业以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已逐渐成为主流,但不讲诚信、会计作假行为也时有发生。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多样化的趋势,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会计行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引导会计人员价值取向,逐步培育以“诚实守信的品格、客观公正的意识、开放广阔的胸襟和进取创新的追求”为基本内涵的中国会计核心价值,为会计行业、会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精神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期刊
【摘要】当前针对建设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求生存某发展,仅靠自有的先进技术水平、雄厚资金还不够,还应该高度重视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要将建筑中的各项费用控制在计划之内,有效控制成本,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笔者主要阐述了了建设单位从工程项目立项到竣工决算成本控制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