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解决高职大规模扩招后所面临的复杂的教学工作,适应“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需求,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从办学历史、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思路以及“职业技能递增”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毕业生和企业的反馈,“职业技能递增”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较好。
[关 键 词] 高职扩招;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职业技能递增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3-0206-02
2019年5月初,国家做出了“高职扩招100万”的重要教育战略选择。高职大规模扩招后,生源和学情复杂多样,大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技能水平有较大差异,不同的考生和教育需求就需要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就需要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会进一步激发不同的学业考核方式[1]。同时,“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发展战略[2],这一战略对自动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到2025年将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3]。为了适应“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要求,如何向智能制造时代输送人才,高质量地培养出毕业生,提高就业质量,是自动化相关专业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4],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简介、人才培养目标及发展思路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简介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始建于2001年,原专业名称为“楼宇电器”,2010年专业名称更改为“电气自动化技术”,沿用至今。本专业一直把“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随时适应社会需求”作为发展主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省级示范建设项目、多个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德促贷款项目及多个“产学研项目”的支持和建设,到目前属学校招生人数、在校生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好的专业之一。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将坚持面向行业、依托行业、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意识和道德素养[5],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面向生产一线,适应“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需求,从事电气电力及智能制造领域的生产与技术管理,电气设备、自动生产线的使用与维护及工艺创新,具有较强的电气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发展思路
以我院独立经营的实体“云南宏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为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技能递增”式工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教师素质为突破口,打造师德风范高尚、教育教学能力一流的教师团队;以突出职业技能教育为重点,大力推进融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技术开发与服务“四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高技能的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学监督、评价、考核体系。
二、“职业技能递增”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职业技能递增”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岗位任务需求为核心,开发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实现项目引领,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通过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完成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同时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训导贯穿始终,使学生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方面实现职业技能递增式的增长。
“职业技能递增”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所示。
三、“职业技能递增”式培养过程
(一)专业基础能力培养
第一阶段(第1、2学期):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含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爱岗敬业、社会公德等基本素养。通过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行业概貌等课程的学做合一和电气CAD制图、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能识图、懂原理、知绘制、能接线和会排故的职业技能。
(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
第二阶段(第3、4学期):由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师配合,在实习实训室、生产性实训车间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领域为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融入行业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各种标准。通过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调速系统、电机与拖动、PLC应用技术等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通过企业文化融入校园,营造实习实训场地职场氛围,以企业员工的职业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专业综合能力培养
第三阶段(第5学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企业典型工业控制系统为教学内容。通过企业供配电系统综合技能实训培养学生中、小型变配电站设计、安装和维护综合能力;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故障诊断能力;通过PLC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综合实训培养学生具有利用PLC、变频器和工业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系统的工程施工、运行维护的能力;通过电机及拖动技术应用培养学生能够按照生产工艺要求,熟练设计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能力。同时,根据这些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组织纪律、诚信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通过校企合作,以成立学生专业协会、开展专题讲座、举办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实际岗位能力培养
第四阶段(第6学期):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开展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以企业为主导,在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及维护为主的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各种制度,确保顶岗实习过程的有效实施;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作为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并考评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学生结合岗位实习情况填写顶岗实习报告。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使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三年的学习,形成从岗位基本技能形成→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提升的逐级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双链”对接、“双教”融合、“双证”就业、“双赢”互助的局面,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递增”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四、“职业技能递增”式人才培养模式效果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紧紧依靠云南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立足省内、面向全国、辐射两亚、注重实用、突出特色”为办学思路,秉承“明德尚能、学以致用”的校训,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积极构建“职业技能递增”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云南发展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构建以校内、校外實习实训基地为载体,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学训交替”等工学结合适合职业教育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毕业生和企业的反馈,学生通过“职业技能递增”式人才培养模式毕业后完全能够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范润宇,曾辉藩,邓婷.新时代高职扩招100万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探索[J].知识经济,2020(6):108-110.
[2]黄信兵,宋春华,姚树申,等.“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4):33-37.
[3]周平,牟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风,2017(12):216.
[4]张永良.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51-52.
[5]邰玉新.企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技术”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状况分析[J].魅力中国,2014(10):182.
编辑 郑晓燕
[关 键 词] 高职扩招;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职业技能递增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3-0206-02
2019年5月初,国家做出了“高职扩招100万”的重要教育战略选择。高职大规模扩招后,生源和学情复杂多样,大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技能水平有较大差异,不同的考生和教育需求就需要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就需要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会进一步激发不同的学业考核方式[1]。同时,“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发展战略[2],这一战略对自动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到2025年将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3]。为了适应“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要求,如何向智能制造时代输送人才,高质量地培养出毕业生,提高就业质量,是自动化相关专业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4],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简介、人才培养目标及发展思路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简介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始建于2001年,原专业名称为“楼宇电器”,2010年专业名称更改为“电气自动化技术”,沿用至今。本专业一直把“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随时适应社会需求”作为发展主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省级示范建设项目、多个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德促贷款项目及多个“产学研项目”的支持和建设,到目前属学校招生人数、在校生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好的专业之一。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将坚持面向行业、依托行业、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意识和道德素养[5],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面向生产一线,适应“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需求,从事电气电力及智能制造领域的生产与技术管理,电气设备、自动生产线的使用与维护及工艺创新,具有较强的电气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发展思路
以我院独立经营的实体“云南宏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为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技能递增”式工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教师素质为突破口,打造师德风范高尚、教育教学能力一流的教师团队;以突出职业技能教育为重点,大力推进融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技术开发与服务“四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高技能的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学监督、评价、考核体系。
二、“职业技能递增”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职业技能递增”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岗位任务需求为核心,开发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实现项目引领,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通过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完成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同时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训导贯穿始终,使学生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方面实现职业技能递增式的增长。
“职业技能递增”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所示。
三、“职业技能递增”式培养过程
(一)专业基础能力培养
第一阶段(第1、2学期):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含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爱岗敬业、社会公德等基本素养。通过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行业概貌等课程的学做合一和电气CAD制图、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能识图、懂原理、知绘制、能接线和会排故的职业技能。
(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
第二阶段(第3、4学期):由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师配合,在实习实训室、生产性实训车间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领域为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融入行业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各种标准。通过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调速系统、电机与拖动、PLC应用技术等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通过企业文化融入校园,营造实习实训场地职场氛围,以企业员工的职业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专业综合能力培养
第三阶段(第5学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企业典型工业控制系统为教学内容。通过企业供配电系统综合技能实训培养学生中、小型变配电站设计、安装和维护综合能力;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故障诊断能力;通过PLC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综合实训培养学生具有利用PLC、变频器和工业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系统的工程施工、运行维护的能力;通过电机及拖动技术应用培养学生能够按照生产工艺要求,熟练设计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能力。同时,根据这些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组织纪律、诚信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通过校企合作,以成立学生专业协会、开展专题讲座、举办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实际岗位能力培养
第四阶段(第6学期):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开展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以企业为主导,在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及维护为主的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各种制度,确保顶岗实习过程的有效实施;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作为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并考评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学生结合岗位实习情况填写顶岗实习报告。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使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三年的学习,形成从岗位基本技能形成→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提升的逐级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双链”对接、“双教”融合、“双证”就业、“双赢”互助的局面,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递增”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四、“职业技能递增”式人才培养模式效果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紧紧依靠云南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立足省内、面向全国、辐射两亚、注重实用、突出特色”为办学思路,秉承“明德尚能、学以致用”的校训,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积极构建“职业技能递增”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云南发展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构建以校内、校外實习实训基地为载体,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学训交替”等工学结合适合职业教育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毕业生和企业的反馈,学生通过“职业技能递增”式人才培养模式毕业后完全能够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范润宇,曾辉藩,邓婷.新时代高职扩招100万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探索[J].知识经济,2020(6):108-110.
[2]黄信兵,宋春华,姚树申,等.“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4):33-37.
[3]周平,牟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风,2017(12):216.
[4]张永良.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51-52.
[5]邰玉新.企业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技术”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状况分析[J].魅力中国,2014(10):182.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