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聊天:孟子礼乐、民本与王道思想之解读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ov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题解释]以《齐桓晋文之事》为主要文本,结合《庄暴见孟子》进行比较阅读。两篇文言文都可以说是孟子与齐宣王的“聊天记录”。设置的情境任务是“孟子是如何聊天的”,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文本揣摩与探究,引导学生提升语言表达素养,解读孟子的“礼乐、民本、王道”思想。
其他文献
【专题解释】联读《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两篇课文,探究“我”与“景、物、人”的关系,品味作者在景物及人事中所获的文化哲思。【预习任务】1.查找资料,了解史铁生、苏轼的人生经历,了解地坛、赤壁的基本知识。2.熟读《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两篇课文,进一步阅读《我与地坛》的第三节至第七节。3.列表概括文章中的景、物、人的特点及“我”的思想观点。
【专题解释】通过设计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探究语境影响词义的几种境况,让学生明白语境既可以制约词义的多解性,避免歧义,也可以使其产生耐人寻味的临时意义,从而提升对汉语词汇的感知能力和使用水平。
【专题解释】《侍坐章》在《论语》中是罕见的含有叙事要素的篇章,可以看作是叙事文学的滥觞。本专题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赏析《侍坐章》的文学性;第二课时在熟悉叙述要素的基础上,理解并探讨孔子的政治愿景。【预习任务】1.朗读课文5遍,读准下列字词读音:曾皙、饥僮、哂之、以俟、礼乐、铿尔、撰、莫春、沂水、舞零、与点。2.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千乘之国、邦、礼乐、宗庙、会同、端章甫、瑟、冠者、舞零。
[专题解释]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热词、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探索和掌握积累词语的办法,广泛收集和准确理解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成语和反映时代生活的热词,扩充自己的词语库,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专题解释]打通整个单元,联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登泰山记》《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发现古今写景名篇中自然的人格化,体会自然与自我的通融。【预习任务】分别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登泰山记》中的自然景致根据相应的特点分类,并概括各自对应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情、心境和境遇;罗列《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中作者对同一自然景致在不同阶段的描写或认知,并总结各自对应了怎样的心境和心情。以上预习都可以通过表格来完成。
[专题解释]本单元主要活动内容是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从而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语言的表现力,让语言表达灵动而鲜活。学习活动主要立足于从词语体系、熟语、新词语方面积累现代词语,从古汉语学习的角度准确理解词语,从词语辨析的角度正确使用词语。本专题试图通过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了解词语积累的途径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词语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有关词语积累的途径、方法、措施、类别、成果、运用等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的探究所得的小论文。
【专题解释】联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三篇写景散文,关注“自然”书写背后个性化的语言表达,领略现当代文坛三位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预习任务】1.根据阅读经验,向大家推荐一位你喜爱的作家,介绍他/她的语言风格。2.阅读《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选择喜欢的景物描写语段进行点评。
[专题解释]“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当今社会,语言发生了多方面的巨大变化,词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发展变化性。“词语的意义内涵是人类经验的历史积蕴。”本专题主要以活动来促进学生理解词语的演变,构建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桥梁,感受中华文明绵长强劲的生命力。
[专题解释]紧紧围绕性格和事业成败的关系,从三个角度探究英雄性格和命运之间的关系:通过文本细读,分析项羽和刘邦的性格;通过比较,探究两位英雄的不同特点;通过扩展阅读,探讨英雄性格与事业成败的关系。【预习任务】1.细读课文《鸿门宴》,梳理情节发展过程。2.扩展阅读下列参考文本:(1)《史记•项羽本纪》自“项籍者,下相人也”至“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2)《史记•高祖本纪》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至“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专题解释]精读《庖丁解牛》,联读《逍遥游》选段和《外物》选段等,感受庄子寓言的想象与夸张艺术,体会庄子深刻的哲学思想,探讨想象与夸张艺术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预习任务】1.仔细阅读原文,疏通文意,扫除阅读障碍。2.请在文段中找出想象和夸张的语段,并仔细体会。3.探究想象和夸张背后所寄寓的庄子的哲学思想。4.上网搜索庄子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