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秋天的况味

来源 :青岛画报·今日青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粘稠的暑熱在一陣陣秋風中漸漸消退,天空高遠又遼闊,天藍得那麼純粹,如同倒掛的海面,卻不起一絲波瀾。大地開始有了變化,地裡的莊稼曰漸豐腴,山林和河流蓬勃著生命的華彩,它們踩著節氣——這密集的鼓點,從容地更换著妝容。
  想說,投身到大自然中盡情“撒野”,才是秋天的正確打開方式!
  于街頭偶遇最美秋色
  在青岛的街頭走走轉轉,總能與斑斕秋色不期而遇,
  離膠澳總督府大樓不遠的莒縣路、日照路,如同兩條射線,自總督府門前伸展至廣西路,路並不長,也並不起眼,然而一到秋天,立刻“顏值爆表”!
  尤其是曰照路,路兩側密密地植滿銀杏樹,再無其他,葉片在歷經春、夏兩季的滋養後,於秋季由綠轉黃,再到金黃,再到厚厚地鋪了一地……那金黃色的“地毯”啊,從泥土中來,歸於泥土中去,行人路過,專愛聽腳下那咯吱作響的奏鳴。更愛撿起一枚,細細打量,那小巧精緻的葉片,那些經緯分明的葉脈,那些風風雨雨的印記,不忍捨棄,夾於書頁中,讓逭一刻留存成永恆。
  而莒縣路的金黃樹冠與周圍的紅頂古建、文藝書店交錯輝映,宛如一副暖色調的天然水彩晝。老城與老樹,再搭配不過了,尤其是遊走在老城的老院裡,更加能驗證此事。
  康有為故居裡,先生手植銀杏,枝葉繁茂,籠蓋一庭。老舍故居裡,高大銀杏佇立在書屋右側,熟透的白果不時從枝頭跌落,嘉木美術館更是以院內老樹而得名,百年銀杏如一位老者,以溫柔的目光撫摸著在院裡駐留的老者、學者、青年、孩提,懷舊的絮語縈繞耳邊,稚嫩的夢想在它的見證下一點點羽翼豐滿起來。
  此時,青岛極具異域風情的八大關,也迎來了落葉繽紛、霜染楓紅的絢爛。行道樹在此時變得五彩斑斕,枝桠交錯架構出一個夢幻般的穹頂,滿地的落葉堆疊成厚實、鬆脆的彩色地毯。
  八大關的秋浸透在每條路、每棵樹、每片葉中……嘉峪關路的五角楓紅了,燦若雲霞,斑斕奇特,常常是一株五角楓。葉片可分出深紅、大紅、淺紅、橘紅、橙黃、大黄、鵝黃、嫩綠、深綠等十幾種色彩,逭一樹斑斕不時從枝頭飄落,與潔白的婚紗、別墅庭院一同定格于攝影師的鏡頭中。沒錯,秋天的八大關更是天然攝影棚,將幸福與美景一同定格。
  登山望遠,看層林盡染
  崂山之美,不可盡言,崂山之秋,在一草一木中,漫天的枝葉從綠色中暈染出多姿的色彩,一層黄,一層紅,在深綠色的背景下,慢慢放大,連成一片。
  隨著白天變得越來越短,樹葉也不斷變幻著顏色,火紅、橘紅、檸檬黃……層次分明,相互映襯,層林盡染。
  來崂山,一是賞楓葉,二是賞銀杏。“人間初冬彩色盡,古觀楓樹葉正紅。”崂山太清宮由於溫度高,楓葉要比山外紅的晚、紅的持久,並且葉片濃而不烈,豔而不俗。
  太清素有北國小江南之美譽,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論北方還是南方的樹種均能在此長勢良好。太清遊覽區共有銀杏、耐冬、黄楊、紅楠、紫薇、玉蘭、桂花等古樹名木130餘棵,絕大部分集中在太清宮,其中多為銀杏。整個崂山景區有百年以上銀杳57棵,僅太清就有38棵。巨大的銀杏樹冠流金溢彩、輝煌燦爛,將整個太清宮都籠罩上一層明亮的色彩。
  在層林掩映下,崂山的海也變成了多彩的水墨丹青,顏色漸進而多彩,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更似蒼山洱海的意境。
  位於西海岸的大珠山則奇峰林立,溪流潺潺,松蒼竹翠,秋日更有遍山紅葉、滿坡野花,香氣四溢;板栗、酸棗、野葡萄等彎枝招搖。
  另外,大澤山、大青山、浮山、北嶺山、百果山等眾多森林公園,也是秋意盎然,美景各有不同。
  田園採摘,品收穫之喜
  除了那些絢爛和浪漫,地裡的莊稼,枝頭的果實,更是秋景的一種,是大地的馈赠。暫時遠離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到田間地頭,到葡萄藤下,感受下泥土的芬芳,聽聽久違的鳥叫蟲鳴,真正的慢下來,放鬆下來!
  置身於位於西海岸的聖瓦倫丁莊園,薰衣草花海暗香浮動,熱帶雨林棚四季如春,各種動物萌寵嗨翻“瘋狂動物城”,还有蒸汽環山小火車承載著孩子們的歡笑,更有那上萬棵板栗樹終於成熟了,褐紅光亮的板栗從渾身是刺的“巢”中滾落,遊客僅需在樹下草叢中撿拾,即可收穫滿滿。
  膠州洋河採摘節主打“慢生活”,在大大小小的果園裡,可以採摘到蘋果、桃子、杏子、山楂、核桃、李子、石榴等各種當季果蔬。還可以參加垂釣、慢跑、田園嘉年華等娛樂活動。
  大澤山特殊的小氣候環境與土壤條件造就了大澤山葡萄優良的質地,葡萄品種更是達到了200餘種,其中最經典的玫瑰香、澤山一號、金手指、巨峰等在國家及省市級的博覽會中屢獲佳績。以創新技術嫁接而成的荔枝味、榴撻味等新口味葡萄更是備受追求新奇特產品的遊客喜愛與追捧。
  宮家村社區是青島市巨峰葡萄原產地,種植葡萄600餘畝,因其土質非常適宜巨峰葡萄生長,加上有清甜甘洌的崂山水滋潤,成熟後的紫黑色果實,皮薄、粒大、汁濃、香、甜、爽等。
  於葡萄架下,品著葡萄,看著孩子們在田地裡奔跑,恍若世外!
  名家筆下的秋色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關於秋天無論是寂寥之苦,凋落之歎,離別之傷,還是贊秋之美,都可以理解,因為秋天本就是個多情的季節!
  時而傷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
  時而歎時“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辨》
  時而懷鄉“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韋應物《秋夜寄丘員外》
  但都抵不住賞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
  現當代作家更是寫盡了秋天的種種況味。
  “因為節氣晚,所以秋天也是跚跚遲到的。論到顏色的複雜,氣候的溫和,天空的晴朗,秋並不弱於春。單看重九後那遍野的紅葉就抵得過陽春天那滿山的花草不是。那不只是美麗,簡直是燦爛;活像一大蓬火,一整坡笑,看了是會令人感慨,奮發,狂熱的。到山上去逛;常常有野兔驚起,你可以嘗到獵人的風味。”——吳伯蕭《島上的季節》   “那兒有淺藍的天,深碧的海……夏天冉冉盡了,秋來了,海風是涼涼的。避暑的闊人被窗前的冷月唤醒了枕畔幽夢,心裡襲來一絲飄忽的悵觸。夏去得真快,好像海水浴也還沒有洗暢呢。”——柯靈《島國新秋——青島印象之一》
  “秋來了,寂寞的院子裡,我們有時能拾到從牆外飛來的一兩片紅葉。“請你珍重這片紅葉,這是有個人從美麗的青岛揀送給你的。”这樣,便有人把它細細密密封在一隻绯色的紙袋裡,寄給朋友,寄給他那遠方的人兒。”——徐中玉《綠色的回憶》
  “在秋天,水和藍天一樣的清涼。天上微微有些白雲,水上微微有些波皺,天水之間,全是清明,溫暖的空氣,帶著一點桂花的香味。山影兒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虛幻地吻著。山不動,水微響。中古老城,帶著秋色秋聲,是濟南,是詩。”——老舍《濟南的秋天》
  “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牆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逭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灰土的世界,只有逭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郁達夫《故都的秋》
  “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袈裟鮮豔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的洗禮。……灰色的癞蛤蟆,在濕爛發黴的泥地裡跳躍著;在秋雨的沉悶的網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滿愉快的生氣的東西。它背上灰黃斑駁的花紋。跟沉悶的天空遙遙相應,造成和諧的色調。它噗禿噗禿地跳著,從草窠裡,跳到泥裡,測出深綠的水花。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張愛玲《秋天的兩》
  “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調子,把一切色澤調匀。和諧又高貴,平穩又舒暢,只有收穫過了的秋天才能逭樣靜謐安詳。幾座閃閃發光的麥秸垛。一縷銀藍色半透明的炊煙,這兒一棵那兒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樹,這兒一隻那兒一隻慢吞吞吃草的雜色的牛。在弦樂的烘托中,我心底渐渐浮起一張又靜又美的臉。”——馮驥才《秋天的音樂》
  “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風韻像秋。代表秋天的楓樹之美,並不僅在那經霜的素紅,而更在那臨風的颯爽。當葉子逐渐蕭疏,秋林顧出了它們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點綴的灑脫與不在意世俗繁華的孤傲,最耐人尋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閑雲。那麼澹澹然、悠悠然,悄悄遠離塵間,對俗世悲歡擾攘,不再有動於衷。”——羅蘭《秋頌》
其他文献
古老的祭祀儀式、盛大的祭海典禮、原始的三牲祭品展……青島即墨田橫祭海節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漁文化特色濃鬱、原始祭海儀式保存最完整、我國北方規模最大的民俗活動,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每年穀雨前後,漁民們在修船、添置漁具等生產準備工作就緒後、選個黃道吉日把漁網抬上船,便開始祭海,因此又稱“上網”。每年祭海前十幾天,田橫鎮的漁家媳婦們便開始忙著蒸面餿,每個重達三四斤左右,有壽桃、聖蟲、鬥等多種造型,寄託
期刊
他本可以當衣食無憂的“富二代”,卻偏偏要從頭再來,當“用自己雙手打拼”的“創二代”;他本可以留在美國,卻偏偏選擇學成歸國並師夷長技:他本可以是華爾街上風度翩翩的金融家,卻偏偏選擇一頭紮進烘焙領域,研究得如癡如醉……他就是青島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名譽會長、英派斯品牌創始人朱瑜明先生的兒子,青島和泉食品有限公司執行副總朱星憲。  “我要用自己的雙手打拼,通過自己的努力報效社會、實現自我的發展!”朱星
期刊
每個人都需要一座城,用來安放青春和歲月的褶皺;每個人都需要一座城,用來放飛那些天馬行空夢想和期許。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標籤,青島的藝術氣質洋溢在曼妙的音符裡。  小青島,似一把琴靜浮在海面上,與回瀾閣遙遙相望,又名“琴島”;早在德占時期,青島人就見識了西洋樂器小提琴的演奏;20世紀初,俄羅斯人在萊陽路上開辦了一座音樂學校,為青島培養了一批音樂人才、有外國青少年,也有中國青少年……青島的音樂底色中
期刊
隨著春季到來萬物復蘇,青岛也迎來了美味海鮮的豐收時節。四小海鮮齊聚,第一撥鲅魚駕到,海虹、蛤蜊、蝦虎、八帶等島城特色海鮮爭奇鬥豔。在小海鮮的烹飪手法上,最常見也最原始的就是清蒸和原汁了,但是巖池西餐廳的行政總廚Peter Zhao(赵毅)卻將小海鲜做出了格調和品味,“讓黃海之濱的青島小海鮮登上大雅之堂”是他的抱負和理想,  沒有波士頓龍蝦,也不必澳洲帶子,青島的小海虹、小八帶、小海螺一樣可以烹飪出
期刊
位於青島第二海水浴場東端的岬角上,有一座臨海的古堡式的建築,地勢突兀,三面臨海,氣勢恢宏,那是著名的花石樓。它雖沒有迎賓館的富麗華貴,卻又比康有為故居顯得精緻細膩,是八大關中最著名最古老的建築之一。相傳解放前蔣介石曾經於1946年和1949年兩次避難於此,因此也有青島人稱之為“蔣介石公館”。  百年來,它的美麗和神秘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前去觀賞和探索,花石樓是誰建的?蔣介石真的在這裡住過嗎?  揭開
期刊
未來是一份美好的憧憬,是一份富含希望的願景。不妨幻想未來世界,飛行的汽車沒有阻礙,智慧化的生活只靠一個眼神就能實現。對於藝術而言,則是希望它在未來世界化作永恆,光彩斑斕。藝術的未來需要傳承,有必要從孩童時開始,開啟藝術之旅,將藝術的種子植根于每個孩子的心中,萌發出天真、美好的未來之路。  2016年,作為青島市唯一一所市立公益性美術機構的青島美術館,秉承著讓社會公眾獲得美育薰陶這一重要教育功能,充
期刊
1904年6月1曰,一陣尖銳的火車汽笛聲響起,膠濟鐵路全線通車。膠濟鐵路唤醒沉睡的齊魯大地,來自西方工業文明交通工具——火車,駛進晚清封閉的國度。從此、火車,沿著德國人設計製造的膠濟鐵路,在山東大地奔腾不息。  火車像賓士的長龍,在鐵軌上行使、穿越了歷史的煙雲:火車站像一棵樹紮根在鐵路旁,具有了根基,成為一個地方的標誌性建築。一動一靜,火車與火車站相生相伴。人們把關注的眼光投向膠濟鐵路的起點與終點
期刊
太陽本為出色的畫師,當那一抹金黃慵懒地從雲裡踱步出來,舒展雙臂將光芒萬丈灑向大地,冬雪消融,春來了。  早春島城的田間地頭,溝壑山坡,經常能看到野菜的身影,這個野菜就像能吃的春天。與山珍海味相比,野菜猶如粗布麻衣,長在山澗樹林,拙樸、純粹,沒有化學藥物的污染,是純天然的綠色食物,它們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大自然的慷慨鎖贈。其中,青島威斯汀酒店傾情推出的“春野之味”素食美食盛宴,返璞歸真,讓野菜登上
期刊
薛波一直專注於國畫山水領域創作,他的藝術行旅山水新作,尤有創新性意境,以具有探索意味的解構式寫生,為觀者呈現具有鮮明個人風格與生動氣韻的“山水語境”。  從對國畫經典程式的反思開始,以對傳統語言和精神表達的質疑為主線索,薛波的水墨作品先是介入“當下”的語境表達,並嘗試了融合、嫁接、重構、延伸等實驗與探索。在重新考量“筆墨”與現實的關係與意義過程中,如何保持水墨的文化特質,又凸顯人與自然的精神傳達,
期刊
中國的食文化,可以用“南稻北面”來形容。可以說、南方人有多離不開水稻、北方人就有多熱愛麥田。一穗穗金黄的麥粒在黄土高坡化作細面;在黑沃土變成面餅;也在齊魯大地上發酵成最樸實的饅頭,再由勤勞的人民用色彩裝點,用工具雕刻,演化成極具觀賞藝術的美食——面塑。  饮食  面塑,俗稱面花、捏面人,是源於山東、山西、北京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面塑以麵粉作為主料,用顏色調和,經由匠人的雙手和一些簡單的工具塑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