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评价的体系构建与时代价值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t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蕴含着民族精神、美学思想与人文素养。在数字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书法艺术肩负着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加强其理论与实践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正确认知其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而在全社会营造推广普及书法艺术的良好氛围,是当前书法艺术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一书,立足书法学科本体,重点建立“评判是什么”“评估有什么”“ 评审做什么”“ 评论说什么”四大模块。“评判”部分将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比较,阐述了书法美学定位;“评估”部分阐释书家、环境、艺术史因素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入评估立场概念;“评审”部分对书法创作评审标准确定的五个层面进行建构;“评论”部分以思辨的逻辑构建书法评论理论系统,阐述书法评论的五大元素、评论的基本素养及方法。笔者在参加2019 年国家艺术基金“中国书法评论人才培养”项目培训期间,以及在开展2019 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地方审美文化视域下‘彭城书派’艺术价值研究”(项目号:2019SJA0933)研究时,对本书作了重点研读。整本书聚焦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设,注重原理阐述和方法介绍,构建了一个能够满足基于不同社会需求评估立场的通用书法评价体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学术参考价值。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以书法学学科为基础的理论实践。早在周朝,包含书写技艺的“ 书”就被作为“ 六艺”之一,纳入贵族教育体系。伴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人们不断深化对书理和技法的研究,并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书法已从最初的实用技能,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对“书法学”学科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当代文艺评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开展书法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传统的书法实践理论,一般从技法层面对书写的技巧、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本书并未过多着眼书法技法层面的论述,而是在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三大框架下,深入分析书法发展的历史环境和时代因素,提出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的書法作品评审标准和书法实践评论指导方向,为书法实践提供了学理依据。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构建书法新生态提供了路径指导。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因社会上无统一的评价标准而导致多数人对其真正的艺术价值判断含糊不清。书法评价体系的建立回应了书法“泛化”和“雅化”的问题,为培养专业书法评论人才提供了理论指导,能够引导书法界开展有价值、有思想、有深度的书法评价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对在全社会推广普及书法文化、引导大众提升传统艺术审美水平、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每个学期的最后几周是最忙碌的。教师们又是分类复习,又是系统复习,纷纷展开了“拉网式搜捕性”的题海操练,学生不甚其烦,效果也不好。这是因为在语文复习中,还存在着一些“旧貌”。    一、“旧貌”串串烧    1.语文复习“一刀切”,缺乏层次性  孩子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是“珍贵的独特的存在”。话是说得好,但做起来的时候,教师们往往会忘了这句话。为了便于布置、批改、讲评,教师
由于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动,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也随之产生。即“开放式”教学。它作为一种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形式,已经越来越为大家所认同与采用。其中作文“开放式”教学更被大家所追求。但是。据目前的操作来看,似乎口号响,开头热,真正能拿出效果及一套完整的成功经验的不多。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开放式”教学的准备不足。由于准备不足。于是策略不够、措施不力、方法失当,效果也就不
【摘要】在统编教材“1 X”阅读教学中,学情分析应当贯穿教学始终,但目前教师不了解学情而直接上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本文从基于起点学情的教学设计、基于过程学情的阅读教学实施、基于结果学情的阅读教学评估三个维度,对“1 X”阅读教学进行初探。  【关键词】学情分析,“1 X”阅读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儒敏教授最早提出统编教材“1 X”的阅读教学方式,“1”即一篇文章,“X”即多篇
综观近几年的小学语文试卷,很多试题充分体现了“珍视学生个人体验,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新理念:开放化的试题,必然产生个性化的解答。在一线集中阅卷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同一个答案,不同的阅卷者会有不同的见解;同一份试卷,不同的阅卷组会给出不同的分数。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可能因为试题本身解读的多元性、解答的灵活性,可能因为阅卷者本身的语文素养、个人对试题及阅卷标准的解读,当然,也可能与阅卷者的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也有人说:“习惯决定未来。”学习失去了良好习惯的支持,将会造成课堂教学的后劲不足。《语文课程标准》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作为总目标之一。小学生刚刚迈开学习的步伐,学习习惯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下,从长远来看,关系到个人的终身发展。    一、细水长流成习惯    学习习惯当然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养成的,而是渗透在每一节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调查访问、考察家乡水资源在不同程度上被污染的情况,了解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增强节水意识和对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  2.引导学生把自己调查活动的感受以习作的形式表达出来。    导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制定活动计划  1.情境导入。  播放事先摄好的水资源被污染的有关录像。(环城的句容河、风景带玉清河、校园里的水池、公园里的葛仙湖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快捷方便、丰富多彩,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2.进一步认识引号的特殊意义,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初步学会应用。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快捷方便、丰富多彩,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比试激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
设计意图    诗人说,鸟儿是天堂撒下的草籽,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活泼可爱的身影,优美动听的歌声常常令我们陶醉。教材选取了《燕子》、《鸟语》、《珍珠鸟》这几篇课文引领学生透过文字领略鸟的风采。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关于鸟还有许多有趣的成语、动人的诗篇、优美的散文,鸟与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着不解之缘,对人类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涉及到文学、艺术、科学、生活、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形成了一种特别的鸟文
汉语言是世界上情感最为丰富的语言,它沉淀着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涵着博大而丰富的精神元素,每个字词都充盈着生命的呼吸。正所谓:“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可见,语文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又要注重滋养学生的心灵。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指出:“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学生在阅读时领会句意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学生们乐于想象则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拓宽思维的宽度和广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而语文教学借助形象的语言、具体的文字,使缥渺无边的想象有了依托,也正是因为想象,才让语文教学这个领域焕发出美妙的光彩。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借助于补白文本。    背景补白    背景补白一般在授课伊始,对课题质疑之后出现最好。如《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可以说这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