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导: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老师仅仅满足予学生对于知识的简单获取而忽略了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提升,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对思维发展的有效提升,使学习层次表面化,学习效果眼前化。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缺乏教学智慧和教育理念,同时也说明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对学生持续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 有效引導,把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数学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些理论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方面生活经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直接的表象支持,另一方面数学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
  [案例一]“小小商店”实践活动课
  
  1.1 “筹备工作”。为了让学生在逼真的现实情境中活动,教师精心购买了各种学生喜爱的商品,将教室布置成了“小小商店”。
  
  1.2 招聘“营业员”。各小组推荐小组内的同学参加营业员招聘活动,通过对招聘人员的有关人民币知识的考核,招聘4名营业员。
  
  1.3 购物活动。同学们模仿顾客,争先恐后地用仿真样币“购买”商品,过不了几分钟,玩具柜台的商品抢购一空,其余柜台商品也所剩无几,购物活动异常活跃,同学们购买了自己喜爱的商品后兴奋不已,最后,教师让学生汇报各个小组所购买的商品,但此时绝大多数只顾体验“抢购”成功的快乐,根本无暇倾听……
  [反思]本节课,教师应该着力通过精心创设的“小小商店”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投注到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以及简单的效学知识计算上。整节课的活动都只是一种生活的简单再现,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根本没有进行数学方面的学习和提升,就更没有意识把那些经验认识整理成数学认识了,又怎么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呢?
  一节数学课最重要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还是情感的积极和气氛的热烈?也许这些都可以算是目标,但是,如果把数学课的目标仅仅或者太偏重于此,那就太肤浅了。
  
  2 有效引导。把学习方法蕴含在学习过程中
  
  [案例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教师出示了以下几组算式让学生计算。
  14+23 23+14
  35+47 47+35
  ……
  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一组的答案都是相等的。(师随即用等号把左右式子连接起来。)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些式子,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他们的和不变。(很显然,这个同学受了书上的引导,很规范地把加法交换律表达出来了)
  师(意料之中):是不是像这样的算式都有同样的规律呢?这只能算是一个猜想,你能仿照黑板上的样子,再写几个验证验证吗?
  学生写了很多。在汇报一些后……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一些例子,证明了生2同学说的是正确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加法交换律”(板书定律)。
  [反思]我们先不说上述案例中学生举例子时是否真的计算了两边的得数然后再写等号的,还是照葫芦画瓢模仿着黑板上的等式直接写的,也不说学生通过这样肤浅的验证就得到这个结论是否太草率和仓促了,就说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其实仅仅就是带着学生走了一遍“猜想——验证”过场而已!在老师看来,学生早在一、二年级的加法笔算验算过程中就对“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有所体会,这节课就是把这些体会规律化而已,学生都能明白这个道理的。但是,这节课的目标难道就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个定律吗?
  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张齐华老师关于这个片段的引导,从中感受张老师不露一字一句,把学习方法蕴含在学习过程中的精妙!
  张老师首先从“朝三暮四”的故事中引出:3+4=4+3。学生通过观察也直接说出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但是,张老师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进行验证,而是说明这位同学的发现应该是“3和4交换了位置,和不变”,在对两个观点的比较之后,引导学生质疑:仅凭一个例子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是否太草率了,结论究竟对不对呢?猜想在怀疑基础上产生了。老师随即又把指令改成了问题:既然是猜想,怎样验证呢?促使学生产生了验证猜想的方法:举更多的例子!交流时,老师有意识地选择了两组都能证明猜想正确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组例子,你更欣赏哪个小组的,为什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着学生的思维由表面转向深刻。
  
  3 有效引导,让认识在比较中提升
  
  [案例三]认识负数
  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用正、负数来描述温度和海拔中的一些现象,初步认识了正、负数。
  师:学习数学最讲究的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同学们发现咱们今天研究的温度和海拔中的这些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课件相应地出示例1和例2的情境图,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
  生1:我发现不管是温度还是海拔,他们都有一个分界线,而且这个分界线都可以用0来表示。
  生2:我发现不管在温度中还是海拔中的这些量都是相反的。
  师:?(详细些)
  生2:在温度中,一个是零度以上一个是零度以下;在海拔中,一个是海平面以上—个是海平面以下。
  师:眼光可真够犀利的!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这些意义相反的量,有什么发现?
  生3:每组里两个意义相反的量都是一个用正数表示,一个用负数表示。
  师:是不是其他像这样的意义相反的量也可以用这样的正、负数来表示呢?
  师:比如(出示如下信息),用正负数表示试一试?
  ①如果把小明从学校向南走20米记作+20米,那么往北走20米就记作( )。 ②如果把某个工厂今年赢利300万元记作( ),那么去年亏损200万元就记作( )。
  (同学们受到刚才的启发,思路大开。交流开始了。
  生4:小明的爸爸到银行存入2000元钱可以记作+2000元,后来又取出500元就可以记作-500元。
  生5:这学期,我们班转入5人记作+5人,那么转出3人就可以记作3人。
  生6:老师,我知道了,意义相反的量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反思]教师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只把本课的例1和例2当作一种直观形象的背景,在简单而清晰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描述温度和海拔中的一些意义相反的量之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学生比较:今天研究的这两种情况中的量以及他们的表示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通过思考和比较。发现了例1和例2现象中的本质,老师及时引导补充和拓展:生活中其他地方像这样意义相反的量也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吗?在众多的具有共性的材料列举之后,学生明白:生活中还有很多意义相反的数量,而且他们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至此,学生对于正、负数的认识形成了超越温度和海拔层面的认识,对正、负数的意义形成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其他文献
本学期我担任六(二)班的班主任,并上语文课。教书十三年来从未遇到这么大的班级,学生有104人。这还不算,上期期末成绩还比同年级平行班差得太远,语文平均分差十分,数学差二十几分。班级生源差,基础差。面对这样一个班风、学风都比较差的班级,我心里沉甸甸的,真不知自己能不能胜任。  开学伊始,我就新官上任三把火,临时委任了班委并制定了一系列班纪班规。并以身做则严厉地督促其实施。我想在自己的高压政策下会扭转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终级目标的主要途径,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讨论不胜枚举。新一轮课改全面推开后,对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毋庸置疑,不论是那一种教学方法我们更多的是对其有效性的关注。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能诱发学生的有效学习,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指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发
期刊
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基层组织,是学生群体生活的基本单位。搞好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日常最主要的工作。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一个标准”。调动“两个积极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量,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使学生既能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坚持“一个标准”,即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在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都使用一
期刊
经过这几年课改在我校的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我们时常不能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尤其是在进行科学探究这一模式的过程中。常会生成一些预定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想、新方法。对于出现的这种预设之外的状况,我们往往最多的采用逃避的手段处理,以“这个问题留做以后讨论”来搪塞过去,从而让课堂按自己的轨道运行。而以后就把“这个问题”打人“冷官”,置之不理。  随着对新课堂的不
期刊
外语教学的质量是基于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之上的,每节课就是学生攀登外语高峰道上的一个台阶,而要上好课,必须精心备好课。而要备好每一节课,我认为集体备课是很有效的一种途径。而今很多学校都在进行集体备课。    1 集体备课的优势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仅凭个
期刊
摘要 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指引下,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其法则,重视学生的第一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表达。营造快乐的氛围,达到师生共同快乐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 快乐;成长;尊重    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成长,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在工作了十多年里一直是我思考和探寻的问题。偶得一本好书《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看后感受颇深,其中有一段话:“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历来备受关注,这不仅因其在小学语文课中所占比例最大,还因为平时老师上公开课、听课、评课也多钟情于它。  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任教语文十余年,我非常清楚自己同行的教学状况:本来一读即懂的大白话却偏要拐弯抹角串讲套问;本来情韵雅致的文章却偏要繁琐分析;本来充满生命灵性的课文却偏要肢解得血肉模糊……但唯独难于改变的是不断重复着“挤牙膏式”的“斗嘴皮”游戏;唯独难以改变的是陈腐的
期刊
1 Flash课件与PowerPoint的有效整合    Flash是一款优秀的矢量动画制作软件,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能制出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文件,并且文件体积小,所以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那么如何让Flash动画(*.swf)“闪”在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的PowerPoint中,让这两款各有所长的优秀软件联袂打造出一种摄人心魄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Flash动画“闪”在PowerPo
期刊
在教学中“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向来是教师觉得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知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比较贫乏。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造成这一知识点接受起来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空间图形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1 强化动手实践,拓宽探究空间。培养学生能力    理解较抽象的几何知识,动手操作
期刊
无论是在道德教育的理论还是实践中,“道德教育要把人引向何方: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素质教育则明确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都成功,但是不可缺少责任心。因为学生责任心强,做任何事都很负责任,非常认真,就磨练了意志,具备克服困难的毅力,做事就容易成功。因此可以说,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命运,决定着学生的人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也是道德教育中的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