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新酒别样香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故事新编》享誉海内外,近年来中考试卷中也出现了这种文体。即对文学史上或历史上已有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以突出话题的内涵。其中,大胆的想象,新颖的立意,熟悉的人物,幽默的语言,往往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不吝啬笔下的高分。新编故事的创作技巧有以下几种:
  
  一、“狗尾续貂”法
  
  好些名著的情节巧妙动人,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按原情节的发展方向,设计出精彩的续写,或对某些精彩的细节进行合理的想象扩展,就会变成一篇绝妙的佳作。如《孔乙己》中,假如孔乙己并没有死,而是有了奇遇,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张乡绅和那些无情的酒客又会是一副什么嘴脸呢?那样,对人性的冷漠、世态的炎凉的揭露就会更进一步,而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就会显而易见了。
  
  二、立意翻新法
  
  即不受原著的线索限制,借名著中的人物写当今之事。这类作文想象空间更广阔,更能与话题搭上联系,并且有广阔的背景,既有新意,又有深度。如借《水浒传》写环保题材:“浪里白条”变成了“浪里黑条”,全因水受到污染,梁山好汉再度下山,进行环保……借《西游记》讽刺官僚主义,唐僧打官腔,压制有才能的孙悟空,提拔只会说好话却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结果要办成一件事,比登天还难……用熟悉的人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反映当今熟悉的生活,如盛夏中的一缕清风,吹走阅卷老师的烦闷和劳累。
  
  三、文体变脸法
  
  我们可以把小说改编成剧本,可以把脍炙人口的诗词改编成小说或散文,还可以把讽刺故事改编成相声小品。让读者有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把《天净沙·秋思》改编成一个凄美的故事,或改编成一篇感人的散文,会令读者眼界大开。
  
  四、人物聚合法
  
  根据话题,选一个适合的场景,让各名著中的人物闪亮登场,在这个场景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反映当今的生活。如《手机被盗后》一文中,在公交车上手机被盗,张飞大喊一声:“还我的手机来!”结果全车人全把手机扔出来,他们受不了猛张飞的一声大吼,祥林嫂只是一个劲地念叨:“我的手机……手机……”时迁则不声张,顺手偷了一个新手机。而如来则不慌不忙,自己变出了一个手机……各种人物的表现和他所在名著中的性格完全相符。
  另外,进行故事新编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必须熟悉原作。既要了解主要内容,把握主要人物的语言特点及性格等特征,又要熟悉写作背景,避免歪曲理解。
  2.注意开拓话题思路,反映现实生活。立意新颖并有启发性。可以赞美真善美,可以讽喻假恶丑,也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反思。
  3.注意选取某一点集中写作,以突出话题。不要为了求新求趣,使中心不明确。
  河北省乐亭县富强小区221栋2门402(063600)
其他文献
《读兴趣》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它与一般议论性文章的议论不同。作者饱含激情,不用论据。更不用论证。而是用一个论断或结论,这种议论往往在记叙或描写的进行中插入。该文作者通过“看小孩堆积木”“往往堆上千百回。也不觉得疲倦”的兴致、趣味。说明有了兴趣就有热情,就有信心、勇气和毅力,才能全神贯注,努力以赴;说明“做一件事少不得兴趣”,“兴趣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先决条件”。打个比喻,可以这样说,在智慧的大海上航行,
期刊
第48届国际笔会于1986年在纽约召开,陆文夫与王蒙作为特邀嘉宾参加。那次,王蒙顺便应邀到联合国秘书处去作过一次演讲。一位先生提出,听说中国的一切出版物都是要经过政府的审查才能与公众见面的。王蒙笑着回答说:“你知道中国有多大,有多少出版物吗?每年六七千种杂志,十几万到几十万种新书,如果一切靠政府审查,那太好了,中国的外交部、国防部、财政部、公安部、民政部……人人都在忙于夜以继日地读书……中华人民共
期刊
花,是自然界中的一道绚丽风景,正因为有了花的点缀,我们的世界才显得如此色彩纷呈,如此摇曳多姿。古往今来,多情善感的诗人,不仅用花传递着大千世界的趣味,也用花传递着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同“花”是最有缘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快乐的,那藕花深处的归舟和滩头惊飞的鸥鹭,流露出了她对大自然的喜爱,也写出了自己活泼而富有生趣的童年。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总被束缚在
期刊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美国小说家,生于清教徒家庭。他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特别以《红字》闻名于世。还有长篇小说《七个尖角的房子》、《玉石雕像》和短篇小说集《古宅青苔》、《雷影》等。他的作品擅长心理描写,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作品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浪漫主义色彩浓厚。因此,他的小说很受读者的欢迎。  读霍桑的《秋天》,从“遍地推满了枯叶,它们在脚下沙沙作响”,“沙沙地响”的“没有什么比这
期刊
宋代文学家苏轼之《明月几时有》的“何事”句,于非先生主编的全国高等师范专科教材《中国古代文学教程》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是“……偏向……”,《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五册(人教版)所编,亦为“偏向……”,而在原试用教材基础上修订后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的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人教版)上,则改编为“……长向……”。到底用“长”
期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朝诗人张继,襄州(湖北省襄阳县)人,玄宗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肃宗至德一年(756),他漫游苏州、绍兴,剡县(今嵊州)、天台国清寺,写下《枫桥夜泊》、《阊门(苏州)即事》、《会稽群楼雪霁》、《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等诗,记下其行踪心迹。《枫桥夜泊》是他夜半泊舟苏州城外枫桥时的留咏,弥漫着一片淡淡的朦胧景色,燃烧着瞬间的忧
期刊
那个女孩  爱幻想  一个人的夜晚  伏在窗台遥望众星闪耀的夜空  也许我曾经是个天使呢  母亲瞧见  这个孩子  整天只知胡思乱想  女孩争执  那是因为我心中  还有一片最纯真的地带    那个女孩  爱写日记  薄薄的笔记本  却记载了每天的喜怒哀乐  想着等到老后再拿出来细细品味  母亲瞧见  小小年纪  哪有这多心事  女孩辩解  心事并不是大人们的专利    那个女孩  爱漂亮  翻阅
期刊
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全诗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时节,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
期刊
《聊斋志异》我已看过很多遍,从小学时的白话到现在的文言,感觉还是文言原著好,有些思想内容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就是那意会,那令人深深思考之后的无尽内涵,总有含英咀华之感,让人沉于文字,钻入作者所营造的凄美浪漫的故事中,去探寻无尽的宝藏。  《画皮》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影视作品也早已不遗余力地做过宣扬,但仅仅停留在蒲松龄的“明明妖也,而以为美”的层次,甚至有的影视作品毫无原著的影子。我认为很有必要探
期刊
淡淡的水汽笼着一层浅薄的光晕,阳光困倦的伸着懒腰,却还是捉弄似的朝我们憨憨的笑着,将阳光洒在那两个清晰的轮廓边缘。  微微的张开那双涩涩的眼睛,只感觉全身一下子放松了许多、眼前模模糊糊的是那张黑瘦的脸,他见我醒了,额前的两道皱纹平坦了许多,看清了,那是张宽大的脸。那豆大的汗珠从他那土壤般健康色泽的脸上滚落下来,隐隐约约。那颗颗汗珠中折射出一个睁大双眼的童稚的自己。深邃的瞳孔边缘满是泥土浸泡的气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