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如何建立全球战略

来源 :财经·年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战略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各国在全球分工中获得效率提升和经济繁荣,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企业也开始转向全球经营,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资源全球化势不可挡。
  资源的消耗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达,消耗的矿产资源数量愈大,品种愈多。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均匀分布性,使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资源不足问题。
  因此,世界各国纷纷从国家层面,确定了适应本国国情的资源战略,以保障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和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实现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加紧实施全球资源战略,控制了大部分优质资源。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矿产消费国,美国的战略核心就是要确保其 “全球利益”。通过实施其“全球开放式”资源战略,美国大量购买和使用全球廉价资源,建立全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庞大的战略资源储备。可以说,美国整个国家机器都在为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源战略服务。
  日本的资源全球战略是推行“海外投资立国”。即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多种手段,全方位鼓励本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在海外建立资源供应基地。通过组建专门机构,大力推行“技术援助、经济援助及合作计划”,支持跨国矿业公司对全球矿产资源勘察开发和储备。
  正是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较早且较全面地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因此目前全球四分之三的资源都由其掌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未来企业将处于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加激烈的竞争。除了重视技术研发、提升品牌和改进管理,顶尖企业尤为关注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提高。
  
  积极推进全球资源战略
  在全球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中国不仅要面对价格波动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和商业风险,而且要面对其中蕴藏着的潜在政治风险和资源安全风险。因此,实施积极的全球资源战略是保障中国资源安全供应的必然选择。
  中国应在立足国内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资源国家的友好关系,使资源外交成为国家实现全球资源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资源外交,增强国家对国际市场资源供应的影响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地位,推动海外资源的合作开发,实现资源来源多样化。在制定国家对外经济援助计划时,应优先考虑资源勘察、开发项目,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应对资源危机的能力。
  中国应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管理机构、制定投融资政策、形成资源储备的技术支撑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建立适合国情的战略性资源储备体系。国家战略储备应吸收国内大型生产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加入,全面加强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
  在做好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国内紧缺资源储备的同时,中国还要加强优势资源储备,防止优势资源失去国际价格话语权。同时建立战略资源安全供应的预警系统,增强抵御突发事件、国际局势动荡和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由于绝大部分的进口资源是以贸易方式直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因此在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波动时,中国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并且受制于人。因此,应尽快改变单纯依靠贸易进口资源的状况,采取贸易与开发并举,通过多种方式利用国外资源。在这方面,中国的石油、有色、冶金工业已向海外迈出了勘探开发步伐,并取得一定成效,为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累了经验。
  目前,中国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竞争力仍然较差。从总量上看,中国的钢铁、煤炭、石油、化工、建材等产业均可以与发达国家相较量,但中国任何一个矿业企业的规模都不足以与跨国矿业公司相抗衡。
  必须通过产业重组,组建若干能够与国外大型矿业公司相抗衡的跨国矿业集团,培养一批既懂业务、又熟悉国际经营的队伍,使中国跨国勘察开发矿产资源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为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奠定基础。
  
  中国钢企须有作为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行业,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迅速,几乎占据世界粗钢产量的半壁江山,中国已经成为真正的钢铁大国。但是,中国离钢铁强国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
  比如,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世界三大矿业公司控制着全球72%的铁矿石贸易量,处于垄断下的铁矿石价格连年飞涨。而我国铁矿石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断走高,行业发展空间受到抑制。因此,中国钢铁行业必须树立全球资源战略意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2009年,世界钢产量排名前五的钢铁企业中国占三席,排名前十的钢铁企业中国占五席,中国钢铁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使其具备走出去的能力。米塔尔收购安赛乐,诞生了一个占有全球钢铁市场近10%份额的产业巨人,钢铁企业面临的国际化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全球战略是跨国公司的灵魂,它能使跨国公司具有全球眼光,全球思维。因此,要向全球公司“对标”学习,学习现代企业制度,学习全球战略的制定、全球管理结构的调整和理念文化的提升,推进中国钢铁企业的市场化以及战略、结构和理念文化的转型,争取在更高起点上“走出去”,在全球产业链中提升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成为现代化跨国公司。
  中国钢铁产业要向经济快速增长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地区,以及物流方便的目标消费地区转移。特别是发展势头好,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而且还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及物流体系的发展中国家,应成为中国钢铁企业投资的首选目标。
  虽然中国铁矿石储量有450多亿吨,但是贫矿多、富矿少,富铁矿石仅占2.8%,全国铁矿石平均品位仅为33%,低于世界铁矿石平均品位11个百分点,原料需求不能在国内满足,对上游资源的巨大需求阻碍了中国钢铁行业的稳步发展。现阶段,在境外投资铁矿开采业应是中国钢铁企业的重要选择。在重点投资铁矿山的同时,中国钢铁企业也应该加强对海外煤炭的投资。
  
  鼓励探索“走出去”模式
  近年来,以鞍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业领先企业,把国际化经营作为战略重点,积极探索中国钢铁企业的“走出去”模式。
  销售网络全球化布局是鞍钢“走出去”的第一步。2008年10月,鞍钢收购了具有非常成熟销售渠道的意大利维加诺公司60%的股权,建立了鞍钢第一个海外钢材加工基地。2007年11月,鞍钢与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商英国斯坦科集团在西班牙组建合资公司,建立了鞍钢第一个海外销售合资公司。
  截至目前,鞍钢已经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中东、日本等九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区域公司或办事处,营销网络实现全球化布局,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德国大众、美国通用、韩国现代造船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全球供货商。
  重要资源全球化布局是鞍钢“走出去”的第二步。鞍钢积极探索与海外资源类企业的合资合作,建立海外原料生产和供应基地。
  2009年7月,通过两次收购,鞍钢拥有了澳大利亚金达必公司共36.28%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与金达必公司合资在澳大利亚开发卡拉拉铁矿项目,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原料生产和供应基地。在卡拉拉铁矿项目建设中,鞍钢凭借自主创新的世界领先选矿工艺技术,全面推行鞍钢标准,实现了鞍钢标准、技术、设备和管理输出。
  生产基地全球化布局是鞍钢“走出去”的第三步,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新兴和发达经济体的内部资源。今年5月,鞍钢与美国钢发展公司签署协议,成为在美国投资建厂的第一家中国钢铁企业,实现了生产基地的海外布局。
  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实施全球资源战略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全球资源战略这项系统工程时,以下几个问题需特别注意。
  1.中国钢铁工业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如何科学合理地布局海外生产基地,避免无序竞争;如何系统地研究海外建厂及运营管理模式,规避海外投资风险,需要统筹规划与实施。
  2.对海外资源的高度依赖已经成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加强对海外资源的掌控应该上升到战略高度。有关部门可考虑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准入条件、海外勘探、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加快建设全球化经营高端人才队伍。
  全球化经营相当复杂,由于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经验少,加之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全球化经营人才已成为制约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施全球化战略的普遍难题。
  4.做好行业信息收集和投资风险的防范。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在收集投资目标国的各种相关基本信息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帮助企业了解情况和捕捉商机。
  尤其要做好政治风险、投资的战略和决策风险、政策法律法规风险、整合风险的评估和预测。通过加强公关,加强同中介机构的合作,制定和完善海外并购计划,增强企业亲和力,提升员工的归属感等具体措施,防止和消除实施全球资源战略的风险和不利因素,提高投资绩效和战略实效。□
其他文献
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了扩大内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合理,通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要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瞬间
期刊
此次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以及后危机时代国际投资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政策多变的背景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动在出现短暂的低水平回升之后,也呈现出低迷的状态,不确定性明显增长。    区位决定因素演变  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以及投资便利化三大国际投资区位决定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国际投资格局。  从宏观经济方面看,各主要经济体在此次经济危机中
期刊
中国的政治改革为什么如此之难?许多人认为答案不言而喻,就是既得利益太强大,他们不想改,且有足够的力量不让改。还有一个平行的逻辑,就是当政者想改,但不知如何改。  在我看来,这两个平行的逻辑都有一定道理。显而易见的是,只要决策层的主流相信自己还能按原来的方式治理下去,前一个逻辑就占据主导地位。但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就政治改革连续发表公开讲话,或说明当政者的主流倾向正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改革就成
期刊
中国认为美国会阻止中国以一股强大的势力重新出现在这个世纪;美国担心随着中国的强大,它会寻求挑战美国利益,并改变国际制度。相互间缺乏战略信任不是一个可以一夜间解决的问题,但是双方共同朝着减低不信任和建立互信努力,可以阻止这种下滑的趋势    无可置疑,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而且这种重要性将持续数十年。中美究竟会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伙伴还是战略竞争对手?这个问题不仅引起中美两国的关注,
期刊
美国总统奥巴马前脚刚走,中国总理温家宝随后展开印度之行,此举再度为媒体炒作中印两国在全球经济中日渐增长的影响力提供了良机。而这两大经济体的缺陷也必将再次被掩盖在光环之下。  在经历了两个世纪的相对停滞后,这两个共拥有全球五分之二人口的国家在过去30年里经历了快速收入增长的阶段。中国的制造业和印度的服务业(特别是软件制造和业务流程外包等)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他们对全球企业的收购行为也引发了
期刊
作为日本国驻华大使,到任以来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在今后如何才能推动日中关系向前发展这一问题上,我有自己的一些经验和见解。     我们是永远无法迁徙的邻国  我到北京赴任以来,曾与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习近平副主席、王岐山副总理等多位领导人见面。每当会见时,对于日中关系,我都是这样讲的:  日本和中国是永远没有办法迁徙的邻国。面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不应该从10年、20年的短期角度来考虑,而需要用10
期刊
世界银行于今年11月发布的《马来西亚经济检视》,认为马来西亚经济已恢复平稳。  当前,该国失业率降低,投资增加,国内个人消费需求与活动均有进一步改善,外资也开始稳步流入。世界银行认为,马来西亚经济已从金融危机时期的迅速下滑,进入了平稳、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众所周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马来西亚经济濒临崩溃,并就此进入长期萧条。过去这十年也被称为马来西亚“迷失的十年”。紧接着便是美国次贷危机引
期刊
“十一五”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节能减排的目标、环境治理规划、气候变化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的核心工作之一。作为硬性目标的节能减排指标,使得政府政策的力度、全民参与的程度,都前所未有。从2006年中到2008年底,平均一个星期我国出台一个国家层次的节能减排政策,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没有过的。我国的节能减排确实是全球的一个浩大工程,方方面面的投入都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努力。    
期刊
世界能源行业正处在一个令人兴奋、但又令人沉思的时代。  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再过40年,能源需求将比今天翻一番。这主要源于两个因素:全球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90亿;其间,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将经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然而,容易开采的油气资源不足以应对巨大的能源需求,能源市场波动与能源供应紧张的现象更加突出。  与此同时,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
期刊
风电是一个政策导向和市场并行的产业。从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再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整个中国能源消费中占15%的目标设立,近几年来,中国风电的迅猛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来自政策层面的强力推动。    最重要的不是短期优惠政策  在影响投资和市场增长水平的关键因素——价格政策上,中国风电的支持机制已经从以资本回报率为基础的价格,和通过风电场开发合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