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R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4
摘要: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高职护理的职业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岗位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合本课程特点和教学经验,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程的说课设计进行阐述,以期提高教学水平和增强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高职护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说课
说课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对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思对本课程的说课进行了设计。
一、课程定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要为护理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服务, 更重要的是为后续临床专业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护理学等服务, 为未来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和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达到下面三个层次的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及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医学常的病理免疫及免疫学应用。
能力目标: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
到消毒、隔离、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护理工作中。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性格。
三、教学内容
结合护理专业课程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参照,坚持必需、实用和够用原则来制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共54个学时,理论课学时为42个,实验课学时为12个,细分为6个教学版块(表1)。
细菌學部分是我们学习的重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牢固树立无菌意识,为以后的护理学基础中具体护理操作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以后护理临床工作奠定一定基础。临床免疫中超敏反应这一部分内容与以后护理工作中做“皮肤试验”密切相关,儿童的计划免疫程序—疫苗的接种具体是由我们护理人员操作,因此免疫学应用中免疫学的预防也是我们讲的重点。
内容繁多是教学工作中的另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精选授课内容:细菌学各论、病毒学各论里涉及的细菌、病毒很多,在具体的讲学中我们选择的依据是护士资格证考试大纲以及后续课程学习所涉及到的细菌和病毒以及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来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使授课内容够用、实用、且紧跟时代。
教学顺序创新地打破原有章节顺序。免疫学是从微生物学中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免疫学基础、临床免疫学部分放置在细菌总论后讲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免疫学知识为后续教学内容(细菌、病毒学各论)奠定基础。在学期中间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预习、复习,利于教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4.1学情分析
高职护理专业女生居多,学习态度端正,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强。但主动学习的能力薄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欠佳。且医学免疫学抽象难懂,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方法教学,注意医学知识的连续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查资料,扩充基础知识;勤思考,紧密联系临床;多沟通,参加集体讨论。
4.2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如下:讲授法、直观教学法、案例分析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PBL教学法等[1]。
在讲解医学微生物的形态时采用直观教学法,如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特殊结构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记忆。
具体的医学微生物可采用案例分析式教学法,如在讲述结核分枝杆菌时可先用典型病例导入,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并找出答案。通过案例导入,要求学生分析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老师讲解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要求学生用所学解剖学知识分析、讨论这些问题,并得出结论,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此方法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免疫学学科体系复杂、理论抽象,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免疫学知识十分困难。多媒体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把知识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2],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整体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两方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学校督导组听课、教研室老师相互听课、集体备课进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是通过总成绩反映。课程考核应遵循全程化、多元化、多样化的原则,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过程,强化结果。其中职业素养考核( 平时出勤率、完成作业情况) 占 20% ,技能考核( 实验出勤情况及实验报告书写情况) 占 10% ,前两者属过程性考核,持续教学过程的始终。知识考核(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即期末考试) 占 70% ,为终结性考核,也是本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教学反思:一方面知识内容庞大与教学课时数少的矛盾仍然突出,因此在现有学时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加大自学内容;另外建设网上资源,建立新的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应完善本课程考核系统,加强和完善题库建设,真正实现考教分离。
参考文献:
[1]王露,李玉晶,杨艳萍,等.《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92.
[2]宋献美,钱丽丽,王雪银,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104-106.
[作者简介: 宋献美( 1983 - ) ,女,河南省新乡市人,硕士,讲师,从事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工作。]
摘要: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高职护理的职业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岗位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合本课程特点和教学经验,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程的说课设计进行阐述,以期提高教学水平和增强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高职护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说课
说课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对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思对本课程的说课进行了设计。
一、课程定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要为护理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服务, 更重要的是为后续临床专业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护理学等服务, 为未来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理论和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达到下面三个层次的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及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医学常的病理免疫及免疫学应用。
能力目标:将《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
到消毒、隔离、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护理工作中。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性格。
三、教学内容
结合护理专业课程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参照,坚持必需、实用和够用原则来制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共54个学时,理论课学时为42个,实验课学时为12个,细分为6个教学版块(表1)。
细菌學部分是我们学习的重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牢固树立无菌意识,为以后的护理学基础中具体护理操作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以后护理临床工作奠定一定基础。临床免疫中超敏反应这一部分内容与以后护理工作中做“皮肤试验”密切相关,儿童的计划免疫程序—疫苗的接种具体是由我们护理人员操作,因此免疫学应用中免疫学的预防也是我们讲的重点。
内容繁多是教学工作中的另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精选授课内容:细菌学各论、病毒学各论里涉及的细菌、病毒很多,在具体的讲学中我们选择的依据是护士资格证考试大纲以及后续课程学习所涉及到的细菌和病毒以及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来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使授课内容够用、实用、且紧跟时代。
教学顺序创新地打破原有章节顺序。免疫学是从微生物学中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免疫学基础、临床免疫学部分放置在细菌总论后讲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免疫学知识为后续教学内容(细菌、病毒学各论)奠定基础。在学期中间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预习、复习,利于教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4.1学情分析
高职护理专业女生居多,学习态度端正,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强。但主动学习的能力薄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欠佳。且医学免疫学抽象难懂,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方法教学,注意医学知识的连续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查资料,扩充基础知识;勤思考,紧密联系临床;多沟通,参加集体讨论。
4.2教学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如下:讲授法、直观教学法、案例分析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PBL教学法等[1]。
在讲解医学微生物的形态时采用直观教学法,如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特殊结构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记忆。
具体的医学微生物可采用案例分析式教学法,如在讲述结核分枝杆菌时可先用典型病例导入,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并找出答案。通过案例导入,要求学生分析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老师讲解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要求学生用所学解剖学知识分析、讨论这些问题,并得出结论,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此方法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免疫学学科体系复杂、理论抽象,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免疫学知识十分困难。多媒体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把知识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2],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整体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两方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学校督导组听课、教研室老师相互听课、集体备课进行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是通过总成绩反映。课程考核应遵循全程化、多元化、多样化的原则,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过程,强化结果。其中职业素养考核( 平时出勤率、完成作业情况) 占 20% ,技能考核( 实验出勤情况及实验报告书写情况) 占 10% ,前两者属过程性考核,持续教学过程的始终。知识考核(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即期末考试) 占 70% ,为终结性考核,也是本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教学反思:一方面知识内容庞大与教学课时数少的矛盾仍然突出,因此在现有学时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加大自学内容;另外建设网上资源,建立新的教育平台。另一方面应完善本课程考核系统,加强和完善题库建设,真正实现考教分离。
参考文献:
[1]王露,李玉晶,杨艳萍,等.《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92.
[2]宋献美,钱丽丽,王雪银,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104-106.
[作者简介: 宋献美( 1983 - ) ,女,河南省新乡市人,硕士,讲师,从事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