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的革命爱情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zb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征结束后,中共中央1935年10月落脚于延安。延安从此产生了强大的“磁性”,天南地北追求光明的热血儿女奔赴延安,这种情况在1937年、1938年达到最高潮。在这个队伍里,有十分之三的知识女性,其中有女大学生、抗婚者、将门后裔、著名演员、豪门闺秀、小家碧玉、侨商之女……她们怀着崇高的理想,义无反顾地奔向心目中的圣地——延安。
  那时的延安,并没有人倡导婚恋,更没有谁将婚姻二字摆到会议上,写在文件上,甚至平时也不常诉诸于言谈之中。然而,一桩接一桩的婚恋,一宗连一宗的喜事,却像春风春雨后的花朵一样,茁壮、频繁地绽放在延河两岸。
  陕北13年,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有多少,从来没有谁详细统计过,不过这其中出名的有:卓琳,邓小平;王新兰,肖华;薛明,贺龙;黄杰,徐向前;浦安修,彭德怀;杨炬,王树声;傅涯,陈赓;叶群,林彪;谢雪萍,张学思;汪荣华,刘伯承;谢飞,刘少奇;林月琴,罗荣桓;郝治平,罗瑞卿;江青,毛泽东;朱仲丽,王稼祥……
  抵达延安后,战将们的第一轮婚姻,是与为数不多的从长征过来的女性迅即成家。在长征中,他们生死相携,漫漫征途与频仍的烽火无形中充当了“红媒”。
  第二轮姻缘,是战将们与各地汇拢而来的知识女性的婚恋。在当时的中国,尤其在偏远的陕北,女性年轻而且具有文化,更令人注目。男性对知识女性难于掩饰的神往与倾慕,被陕北老乡看在眼里,编成民歌:三八枪,带盖盖,谁说咱八路军没太太?等到革命成了功,一人一个洋学生。
  知识女性怀着追求光明的理想和愿望进入延安。而在延安这块光秃秃的黄土地上,著名战将们最引人注目。于是,战将们率先成为女性理想的着落点。这是形势所趋,是特定环境下的必然抉择。
  当年延安时期战将们的婚恋有下列特征:
  “速战速决”。男子已进入中年,很少有过婚恋。男与女为着同一目标来到延安,大前提一致,导致其恋爱过程一拍即合,不拖泥带水。
  婚事简朴。女子不事修饰,天然如出水芙蓉;男子稳健而凝重,不炫富有,也不尚巧言。这种亘古少有的简练结合,衬托出了延安婚恋的大度、真诚与至美。
  当年因战事频仍,常见成婚一二天或三五天后的新人,便“挥手自兹去”,男儿一人或夫妻二人径自投入了战争。   其间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几乎所有的战将之恋,毛泽东的态度一概是“玉汝于成”。为战将在延安成个家,是整个革命队伍于蛰伏中酝酿生力与活力的一著妙棋。延安时代那么多珠联璧合式的姻缘,只要漏出一线希望的光芒,毛泽东则竭力成全,或主动牵线,或上门祝贺,或设法促成,这在一切伟大人物的阅历中都是少有的。
  延安时期,人的精神面貌呈现出一幅“桃花源”式的新境界。这里,没有贪官污吏,没有赌博,没有娼妓,没有小老婆。有的是纯洁、神圣的婚恋生活和爱情画面。这洁净新鲜的风气显示着革命根据地自信、自强、自尊的主体格调。
  在这样舒朗、自由的天地间,众多情侣便不由自主地踱近了延河,陶醉在延河边上:谢雪萍出现时,张学良之弟张学思突然勒马嘶立于延河边上;罗荣桓每天黄昏策马渡河,与林月琴约会;王稼祥、朱仲丽,杜惠、郭小川,丁雪松、郑律成,石澜、舒同,伍真、黄正光,董慧、潘汉年……弯弯曲曲的延河边,到处留下了双双对对幸福的脚印。
  延安时代,革命与解放是近义词。正因为如此,真革命与大浪漫、大自由是并行不悖的:延安婚恋里的浪漫色彩是大格局里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它不限于感情色彩浓郁的言与行,更不是寻常的带有小家子气的审美情调。在这里,爱情是众多年轻人命运最有力、最强悍的塑造者,是延安革命生活里最生动、最深邃的一个方面。
  延安时代的青年男女,是从黑暗社会里进溅出的火花,是从腐土里崛起的新芽。“有缘千里来相会”,他们在救国图强的同时,也埋下了重大的、一辈子也无法割断的政治渊源。爱情如延河之水,谁也说不清人们在流程中的取舍,及至那些不寻常的杰出儿女的婚恋,当时以至事后,也不能轻易理清自己感情上的复杂头绪。
其他文献
文章认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改革和大变革。中国的教育取得了举世成就。但企业家式的改革路径也导致难以克服和解决的恶果。由于未能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利益导向的教育改革能够造就大跃进和泡沫,但不可持续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19日文章]题:中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泡沫(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随着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包括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
期刊
学生愤怒了、民众愤怒了、“美国佬滚出中国”!    1946年12月24日震惊全国的“美军强奸北京女生沈崇事件”发生了,消息传出,舆论哗然,立即引起爱国学生和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爆发了反美爱国的高潮。  沈崇为北京大学新生。24日晚沈崇去地处东单的平安电影院,在途中被两个美国兵拖至僻静处强奸。  事件发生后,首先作出反映的是北平各高校。27日,北京大学贴满了揭露和抗议美军暴行的标语及抗议书,随即召
期刊
雄心勃勃的十八岁青年正欲展翅高飞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仿佛在瞬间砍掉了青年坚毅的翅膀,他欲飞而不能,在这样的花样年华里,看着伙伴们兴高采烈地踏上外出打工之路,看着他们怀揣成功的果实衣锦还乡、带着新婚的妻子走亲访友,他内心的滋味又有谁能明白,他又将如何度过困在“牢笼”里的日子呢?  陈小刚就在承受这样的痛苦。十八岁那年他刚刚从新疆一所技校毕业,被分配到天津一家食品加工厂工作。这对于一个从贫苦农家出来
期刊
近几十年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断挑战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非法侵占岛礁、掠夺资源。与此同时,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寸土必争,即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收复了不少重要的岛礁。从进驻太平岛到拿下永暑礁,收复美济礁,中国人从来不曾忘记那一片神圣的领海。    国民党未能守住南沙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即着手对南海几大群岛恢复行使主权。1946年10月,国民党政府派出“永兴”号、“中建”号、“太平”号、
期刊
刘统,1951年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1989年——200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责任编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在军事科学院一蹲15年。这期间主要写了三本关于解放战争的书,都是在人民出版社出的,写了一本长征后期毛泽东与张国焘斗争的书《北上》,三联编辑看了这些书以后希望我再拓展一些视野,把国民党和共产党放在平等的地
期刊
看守所死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纯暴力打死的,还有两个原因是,犯人精神极度紧张、营养极度缺乏……我是当兵的出身,身体棒棒的,那么残酷的训练都经受得起,进来却连续7天盗汗,极度虚弱。要是适应不了环境,没调整好,就走了……  郑言水,曾在某看守所蹲过3年冤狱,后被无罪释放。他在看守所从“新收”(黑话,指新进看守所的人)混到了号长(即俗称的牢头),几历死生。2009年3月下旬,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作
期刊
20年前,蒋经国在台北去世。  蒋经国生命最后几年是在与时间赛跑,他要完成的任务太多:国民党的本土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两岸关系的解冻……他在奋力冲刺中死去,输给了时间,但却赢得了历史。  20年后的今天,在台湾,蒋经国不曾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声誉日隆。每次民调,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  很难找到第二个独裁者获得如此评价。    民主时代的独夫    蒋
期刊
所谓“不得不走”,是指1934年的年初,瞿秋白不得不离开上海,前往江西瑞金“苏区”;所谓“不得不留”,是指1934年10月,瞿秋白不得不留在“苏区”,而不能随红军“长征”。瞿秋白因了这1934年的不得不走与不得不留,才有了1935年的被捕与被杀。    不得不走    博古中央为何一定要让瞿秋白从上海到“苏区”?对这个问题的解答,牵涉到王明、博古们为何能扳倒瞿秋白,夺取中共最高权力。王明1904年
期刊
南京大屠杀,在日本被称作“南京大虐杀”。我开始关注普通日本人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看法,是在几年前和日本的一些年轻人在BBS上面辩论,对方的观点是“南京大屠杀”纯粹是捏造。终于,我愤而问道:无论你怎样讲,总不能否认南京城下的累累白骨吧。  一个日本的年轻人回答:你们中国人一直在打内战,谁知道是不是你们自己埋下的?  面对这个一半无知一半狂妄的回答,那时候,我的感觉是出离愤怒。    日本人的“鸵鸟思维”
期刊
2009年3月7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说,达赖方面提出要建立他所谓的“大藏区”,要赶走中国驻扎在那里守卫国土的军队。但达赖喇嘛3月10日在印度达兰萨拉公然撒谎:“我从没说过解放军应该撤出西藏……”达赖喇嘛还说:“请大家代我问中国外长,我什么时候说过那样的话?”结果,温家宝总理3月13日在记者会上拿出了证据。温总理说。达赖喇嘛1987年在美国发表的“西藏五点和平计划”和1988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发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