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素养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7EN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自主学习源自于计算机及网络教学的流行,其概念内涵更接近“自我指导的通过计算机等辅助工具的自学”。 语文作为母语也是和其他科目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推进运用网络的自主学习确实是更加必要的。我们认为网络媒介素养是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必备素质。
  网络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网络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拥有的能力。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方针的指导下,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语文课程改革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被确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程中得以大力提倡。在如今这个大众传播媒介普及与盛行的信息时代里,中学生更多的接触到媒介,他们的自主学习更多是凭借媒介进行的,而网络这一兴起不到20年的新媒介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到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当然这也符合公民要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时代要求,在这种大背景下的“自主学习”甚至可以说是源于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但网络传播的信息真真假假、良莠不齐,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取有益资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不良资源的冲击。而集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优势于一身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更成为媒介教育的重点和趋势。
  网络的独特性、新颖性、娱乐性、趣味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在拨动着无数中学生年轻的心弦,他们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学生应用网络构筑起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网络深刻影响着中学生的认识、情感、思想和心理。当然,网络带给中学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青少年通过网络吸收新知,开拓视野,参与社会生活等等它的正面作用非常强大,但是网络的负面作用更不容忽视。正像,“网络疾病”的乘虚而入正是因为虚拟的网络世界没有规则,而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心理发展水平出现偏差,以及社会阅历的局限等诸多因素,导致他们缺乏辨别网络信息真伪能力,不能在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受到负面信息的误导。尤其是一些中学生因为现实环境不能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成长道路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于是将注意力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以期得到安慰和满足,久而久之便不能自拔。就在此时,若没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引导,他们会很容易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世界,甚至出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障碍,逐渐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卑焦躁等症状,重者甚至有自杀倾向,这就是“网络疾病”,医学上将其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
  再有“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民参与网络事件程度日益加深,回首近两年国内几个著名的网络事件,从“虐猫事件”到“铜须事件”,从“人肉搜索”到“范跑跑事件”,天涯、新浪、网易等各大网站迅速传播,立即引起网民的强烈的震动,不断生发、重演了“网络暴民”现象。上述的种种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和介入, 2001年11月,团中央、文化部等单位向社会正式推出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倡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等”。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几乎每个网吧都张贴着“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禁止浏览黄色网站”都标语,但形势并没有明显好转,这就是因为外因还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我们的中学生真正的具备了足以正确引导自己网络行为的素养,才能使得学习与网络的使用互相促进,或者说让强大的网络力量更好的为学习所用,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过程中,网络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中学生的必备素质。
  在如今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里,在网络媒介发展迅猛的社会中,网络媒介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中学时期的孩子们心智发展不够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的观念还没有最终形成,面对强大的网络力量,尤其是在网络的负面影响面前,中学生是弱势群体。
  仅就我们语文课程这一方面来说,中学生在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而且是被提倡的要用到网络资源,因为网络的普及是大势所趋,中学生更不能落后于社会前进的步伐,那么在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决不能对网络提供的信息采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态度而全盘接受,一定要进行辨别,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必由之路,如此看来,中学生要想更好的进行语文自主学习,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那么网络媒介素养便成为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了。
其他文献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课改步伐,才能以全新的思想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在向其他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技巧的教师探讨和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现代的和丰富的教学思想无时不刻的在影响着我。在学习和反思中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多读书,阅读有关杂志来获取课改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看过一些有关课改理论的书籍后,我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读书心得,经过对专业书籍的学习,我深深感悟到,在
期刊
在教学实践当中如何真正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促进学生主体的形成,二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一、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主体的形成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正确地正确地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去衡量学生,用主体思想来设计自己的教育工作,使学生真正的做到自主、自立、自觉、自信
期刊
“离开了探究,离开了实践,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学生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发展必须在探究与实践中实现。而这种探究与实践必须是一种自由且自觉的过程。因此,重要的不是告知学生什么,而是真正将教学活动建设成一种学生主动探索和创造的活动,使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对活动过程的体验中获得主体性的提升,体验成长的意义。  一、构建民主的课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课堂上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发
期刊
未来教育理念源于国际现代教育的基础,其教学模式出自美国Intel公司对信息技术师资以未来教育的模式进行培训的课程之中。其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理性思辨能力、合作能力”这21世纪职场竞争的三大核心技能为学习目标的,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下,在开放式信息的环境中,通过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交流分享的环节,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式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惯性,尤其是
期刊
一、课题的背景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日常校园文化活动。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
期刊
《意见》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第三点着重指出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将就此教育现状的突出问题与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给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愿与各位同仁交流。  首先,我想指出现今批评教育中普遍存在而且表现突出的问题:  第一、在传统批评教育中教师使用的方法过于陈
期刊
“自拟试题,相互评阅”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复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出一套试题,然后相互交叉完成并评阅的方法。在布置自拟试题时,我注意起到指导、策划的作用,让学生把握好“向”、“质”、“量”、“度”、“评”的原则,达到锻炼其思维能力,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1“向”即方向。自拟试题,要紧紧围绕中心内容,使复习课真正体现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的效果。所以在自拟前,我首先对复习内容做概括,指出重点
期刊
作家王安忆有一句话:“森林,也许你一辈子都不会见到,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你的呼吸”。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 教学就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形神的契合,是一座滋养你呼吸的森林。一节好的语文课真正做到的是发展学生的言语,滋养学生的心灵,感受的是语言的魅力。  我觉得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在这片森林中“入境、入情、入理”,从而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阅读,自身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
期刊
我曾经读过《西点军校22条军规》一书,我就是凭借着这本书中的“西点式人生”开始了我初为人师的日子。  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西点校训:职责、荣誉、国家。  我在接班初始,就把班级的班训定位为:责任、荣誉、班级。我觉得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要让每一个学生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代表的不是自己一个人,而代表的是十七班这个集体。  一、责任的背后是付出不做第一个开口说闲话的人  如果
期刊
现代课程理论把人文环境、学校的物质环境等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因素称为隐性课程,育人的影响时时都在发生,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却是受益终生的。根据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新课改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以优美的物态环境感染人  有人曾说,美丽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校园的绿化工作是整个文化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