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站“抢滩”升级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84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參与“抢滩”的各大央企,均希望将自己的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正迎来能源巨头争先恐后的“抢滩”。
  《财经国家周刊》获悉,电动汽车充电站、电动车充电接口标准正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最快有望6月份形成草稿。而标准只是巨头间博弈的一个方面,在动辄几百上千万的高额建站成本下,谁将占地为王终成一方诸侯,依然充满未知。
  “国家标准依然缺失,这是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很大难题。缺乏统一标准,难免造成各自为政、分而治之的尴尬局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对《财经国家周刊》说。
  
  抢滩“充电站”
  
  虎年新春刚过,中石化便传出声音,将开建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夺回被电网公司抢占的地盘。近3万座加油站是中石化最大的网络优势。
  依照中石化的发展计划,第一步将把北京市现有加油、加气站改造成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以油品经营带动充换电业务,解决纯电动车充电站运营成本问题。进而利用中石化遍布城乡的加油站网点,将充电站网络扩展到全北京,进而至津、冀乃至全国。
  在充电站网络建设上,中石化已经是个后来者。率先布局的国家电网公司(下称国网公司)已经抢得了先机。早在去年8月份,国网公司就在上海建成了国内第一座能够商业化运营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
  《财经国家周刊》从国网公司获得的2010年工作会议报告显示,国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要求,国网公司要紧密跟踪电动汽车发展趋势,加快充电设施建设。要在电动汽车充放电等重点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标准”争夺
  
  “公司标准与行业标准不统一,将来出现分而治之的隐患就很大。”冯飞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发展电动汽车充电站,标准制定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插头、接口等细节问题都需要考虑进去。
  《财经国家周刊》从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悉,正在制定中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电动车充电接口标准,部分内容对国际标准有所参照。参与方包括国网、长安、比亚迪等国内的相关企业,具体由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牵头负责。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一切顺利,最快今年6月标准的制订就会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最起码是制订出草稿,下一步将公开征求意见,并送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
  “目前几大公司需要坐下来,商定出一个普遍接受的行业标准。” 冯飞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应当避免以标准来设置人为的区域壁垒,造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隐患。
  
  高成本难题
  
  央企巨头的竞相进入,看中的正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巨大蛋糕。
  2009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指出,2009-2011年,中国要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业内更长远的预测是,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10%~20%。
  可以预见,与电动汽车的发展相对应,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充电网络终端,其市场前景将不可限量。不过,现实问题是,谁将顺利吃下美味,考验的不是欲望的大小,而是在市场竞争中的策略和实力。
  “目前几大公司的建站尝试都停留在示范工程阶段。”北京京华高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翟东波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说,在城市大规模建设充电站,仅架高压电网线缆每公里的费用就高达数百万元,同时还要考虑增建发电厂、改造变电站等配套设施。
  一位参与充电站建设的企业高层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主干道旁,大量购买上千平米的地皮所需费用将是一笔巨资,即使是对财力雄厚的央企巨头来讲也很难吃得消。
  目前,宣布进入这一领域的几大央企巨头虽然都高调“圈地”,但也都没有公布具体的投资计划。中石化也仅仅是成立了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合资公司。
  “除了标准之争以外,高成本是巨头们网络扩张的最大难题。” 翟东波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电动汽车的充电站最终能否进行市场化普及,一切仍有待观察。
其他文献
“政府不能过多干预企业,不要发指令,但可以提出目标。企业的事应该由企业来决策。如果要干预,也要承担责任。”    刚刚过去的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肆虐之际,中国经济实现了8.7%的增长,远高于全球经济1%的增长水平,成为全球经济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实现增长的重要因素。  国有企业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保增长”成功的中坚力量。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
期刊
每个看起来不期然的历史事件的降临,担当者的个人因素虽不能忽略,但个人因素只是历史舞台上的“跑龙套”者,连“主角”都算不上,更遑论以个人角色遮盖舞台背景了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一份所谓“总理遗言”,以油印、手抄的方式悄然传遍大江南北。谣言流传,自然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于是乎,上下齐心协力“追谣”——这是当年通用的一个词。  案情不久就真相大白。不过,结果多少让办案者感到意外:这个被定
期刊
凯雷与复星迫不及待的合作,正值外资PE直接设立境内合伙企业开闸,其背景是汹涌的外资PE热潮,和仍待厘清的融资、监管等问题    3月1日,《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就在一周以前,全球最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之一的凯雷投资集團(Carlyle Group)与中国最大的综合类民营企业复星集团在上海联合宣布,将成立国内首只外商投资的合伙制基金。  复星集
期刊
辗转已久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改革方案有了探路之举,但实质性改革之路依旧漫长    几易其稿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下称信达)股份制改革试点,终于柳暗花明。  3月下旬,一份由财政部金融司牵头,央行、银监会和信达参与制定的股份制改革试点方案,近日正辗转于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委之间征求意见。各部门会签后,这一方案将上报国务院。  “信达股改试点,对于其他三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具有投石问路的意义。”一位接
期刊
PE新动  高盛集团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辞职后,有何高就?有媒体报道称,在高盛供职13年的这位著名华人银行家将成立一家专注中国业务的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胡祖六投身PE只是2010年初中国市场PE热潮的一个缩影。在监管法规尚不明晰、融资难题未解、成熟LP(有限合伙制)和GP(普通合伙人)皆缺位的环境中,本土PE、中西合璧PE、外资PE已呈百舸竞发之势。在多方竞技的融资场上,对社保基金、保险资
期刊
目前可以采用变通办法,例如以国务院出台条例的形式推出巨灾保险制度    巨灾保险体系建设的问题在中国已经研究了十几年,始终没有实质性动作,主要原因是各有关部门在政府职能定位等方面认识不够统一。建设中国巨灾保險体系应遵循“国家主导、统一设计、市场运作、梯度推进”的原则。  国家主导,是指将巨灾保险制度纳入国家综合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从立法保障、制度设计、组织推动、风险分担等方面推动巨灾保险体系的建设
期刊
23%的償付能力、100亿元的资金缺口,新华人寿面临资本补充难题    正展开资本救赎的新华人寿,提出了资本“补血”三步计划:发行次级债、股东注资、上市。而前两步融资计划的顺利完成,是新华人寿最终实现上市愿景的先决条件。  “提升偿付能力,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一位接近新华人寿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2009年1月底,约10家投行为新华人寿制定了提高其偿付能力的方案。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提升新华
期刊
“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一样,属于宁缺毋滥的岗位。公司不换研究员,就轮到投资者来换基金。”    “一位基金研究员跳楼自杀了!” 3月12中午,深圳金融圈内传出惊人的消息。  据了解,该研究员名为袁健,今年27岁,此前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06级经济学金融学双硕士班的学生,2009年毕业后进入大成基金公司工作,为网络传媒研究员,处于试用期。今年3月2日,大成基金公司正式向袁健发出解聘通知,3月3日,大
期刊
德国何以掌握汇率改革主动权?如何借汇率改革成功“解套”?由此上溯的五十年间,德国经验可为镜鉴    同为贸易顺差大国,德国在其他国家的“待遇”让中国羡慕:既无货币升值之痛,也无外汇储备之忧,而可坐享贸易顺差之乐。  然而,翻看德国经济史,却可发现似曾相识的一段。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西德政府经常账户盈余庞大且不断增加,外汇储备飙升,资产价格和薪资压力上升。西德马克面临被迫升值重压,国内外关于汇率
期刊
国内公募基金经理频繁变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行业激励制度不完善    伴随着上证指数在3000点附近拉锯振荡,基金业人事出现了一轮“井喷式”调整。  据基金公司公告统计,从2010年初至3月中旬,已有至少29家基金公司的67只公募基金调整了基金经理,这一数量远超2009年同期。离职者中,不乏一些明星级别基金经理,如华夏基金孙建东和张龙、南方基金冯皓和谢伟鸿、泰达荷银基金王勇等。  “目前基金经理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