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作文教学的整合思考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ssddf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应邀到一所兄弟学校执教一节作文课。内容是五年级习作5,要求是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注意把事情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实,写事作文在各个年级段都有,无非是写法要求与目标重点略有区别。因为是写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生是不是会感到乏味?还有什么东西可教呢?到底又该怎么教呢?笔者尝试把微课与作文教学整合,希望能激起学生不一样的习作兴趣,给作文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一、微课增加课堂的观感情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自觉投入作文学习中去,首先就要让学生感兴趣。微课那鲜艳的画面,跳跃的字符,有趣的线条,都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而且微课一般都会运用直观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时间较短,控制在5分钟左右。课堂教学中,当音乐响起,富于动感的卡通微老师形象亲切地站在大屏幕上,与孩子近距离接触,跟同学们娓娓道来时,几乎每个同学都睁大双眼,张大嘴巴,全神贯注地听起来,听觉、视觉系统处于全面高度警觉状态。看到开心处,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笑声;没来得及看清楚,会意犹未尽地吧嗒着小嘴巴。孩子的学习情绪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而且是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的。

二、微课呈现课堂的完整结构


  作文教学并不是单纯地指导、写作,必须要加上评改、赏析,四个环节合起来才能展示作文教学的完整过程。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给同学们播放了“如何写好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教给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到的、所做的写具体才能写好一件事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时,笔者播放了微课“微老师助你写具体”,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时,多问几个“怎么样”,找到修改的“点”。在教给学生修改方法时,我给学生播放了微课“写好动作有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如何写好人物动作来把人物的其他方面写具体。讲练结合,动静相宜,各个环节采取适当的微课介入,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整个课堂结构十分完整,层次清楚,学生学得也有板有眼。

三、微课指导课堂的有效写法


  虽然说,写作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方法并没有多么重要,但没有方法绝对不行。在写作方法的习得中,相对于传统课堂,“微课”的指导主题突出,直观性强,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在指导习作方法时,我适时播放微课“如何写好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微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名同学写的《我的烦恼》中的一个片段。
  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怕,非常非常的可怕。这种可怕是文章所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
  这名同学一连用了9个“怕”,想把自己内心的害怕写出来,可是读者却无法感同身受。怎样把这种亲身的感受、抽象的情绪描写具体呢?微老师教你几个好方法。方法一:我的眼睛看到什么?方法二:我的耳朵听到什么?方法三:我的心里感到什么?方法四:我的脑里想到什么?方法五:我是怎么做的?看、听、感、想、做五种方法,助你将抽象的情绪写具体。这名同学根据微老师的建议,给原文进行了一次美容。
  天公真不作美,偏偏今天刮起了风,门窗不停地响。(听)我越来越害怕,想到了电影中那些鬼怪,那些令人恐怖的坏蛋,(想)感觉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似乎要跳出我的胸膛。(感)忽然,我发现爸爸妈妈的卧室里,出现了一个人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看着我,(看)我大叫一声:“谁?你是谁?快滚出来!我要……开枪了!”(说)但是,那个人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我立刻反锁上了我卧室里的门,哆哆嗦嗦地拨通了爸爸的手机,压低嗓门,央求爸爸马上回家捉贼。(做)爸爸却哈哈大笑,让我当一回福尔摩斯,亲自去侦查擒拿罪犯,并告诉我,只要打开我卧室里的那个红色开关,他们卧室里的灯就会亮了。

四、微课促进课堂的即时修改


  作文教学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二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作文一直以来是深刻的痛,其痛的原因概括起来最根本的还是两大问题:不会写和不会修改。不會写其实就是对写法理解不够,如句子写不通顺,不够精彩;实际体验不够,没有思路,不知道该怎么写。不会修改就是修改方法欠缺,不知道怎么修改,如不会找错误,感觉自己写得已经很好了,还是有很多错误等问题。一节好的作文课如果能注意这两个问题,特别是经常能指导学生进行自己习作的即时修改,应该就是高效的教学,学生也能获得生命成长的。
  本节课上,通过微老师的指导,同学们肯定掌握了把一件事写具体的方法。修改环节,笔者播放了微课“微老师助你写具体”。微老师在课上教给了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具体做法,就是“多问几个怎么样”。如有学生写了偷玩电脑的事:“于是,我打电话给上班的妈妈,说想玩电脑,妈妈话都不说就把电话挂了。我才不管呢,一下打开了电脑。”教学中,笔者就指导学生问自己:“你打电话给妈妈怎么说的呢?”“妈妈怎么挂断电话的呢?”“你心情怎样,怎么打开电脑的呢?”三问之下,学生马上就修改了自己的习作,内容迅速有血有肉起来:“于是,我打电话给上班的妈妈,嬉皮笑脸地说:‘妈妈,我想玩电脑!’‘不行!’妈妈当机立断,丝毫不留给我一点余地,‘啪’的一声便把电话给挂了。我生气极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电脑打开了。”
  通过微老师的清晰指导,学生一下子就能掌握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每一个修改的“点”都找得很准,而且修改得也很认真,很具体。从同学们的修改之中,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这是一节高效的课堂,一节能促使学生获得生长的课堂。
  当然,课堂总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上完课后,笔者也发现了微课整合习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出现这个问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调动还不够,课堂上显得拘谨、紧张,这方面应该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尽量宽松课堂的氛围,不能总局限于紧张的任务教学之中。二是微课视频的运用次数过多,方法单一。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要更深入地研究微课运用的时机、方法,努力使微课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不强。可以看到,每一环节微课的运用,都直接揭示了学习的方法。虽然本来设想在播放过程中使用“暂停”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后来由于自己距离操作台过远无法操作而选择了放弃,但感觉就算是自己操作了,学生的探究性也不会增强多少。所以,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更深入地研究提高学生探究欲望、探究能力的方法。
  三是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减弱。现在形成的微课作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比较单一,因为单一,必然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教学,学生可能会因为感到无趣而选择放弃。如何保持微课学习的新鲜感,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只要初心不改,刻苦钻研,我相信,微课与作文教学整合,一定会开出最美的花朵。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校长。
其他文献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地进行着,但课堂的氛围还是那样的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文成绩仍然停滞不前。有一段时间,我也曾在语文教学中迷失方向,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飞乱闯地去寻找那一道语文教学独特的风景。直到2014年,我有幸接触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才重新认识了语文教学。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与实践,我领略到了“语文主题学习”给语文课堂带来的一道道曙光,现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之见
期刊
朱永新说,阅读意味着改变,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是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可是,学生阅读量少,课内阅读少,阅读指导少,这已是当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倡导大量阅读、围绕主题进行阅读和课内阅读,无疑为当前的阅读问题开了一剂良方。在小学阶段,教师除
期刊
近年来,朱文君老师和她的小古文研究團队的成果越来越为大家熟悉,很多一线教师开始进行小古文的实践,我也进行了尝试,发现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并不难,重点在只拣儿童“趣”处行。  一、趣读小古文——埋下儿童语文生长的根  当我接过一个三年级的班级时,心里想:正好,合适的年级,合适的基础,就从这个班级开始,读小古文!  一开始的时候,总是我读,学生跟着读,我慢慢地读,学生跟着我慢慢地读,读通读顺溜了,我们就开
期刊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等内外因素的限制,领悟课文缺乏理解基础,真正的内涵也变成了无源之水,难以企及。因此,笔者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品读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借助生活经历,品读领悟语言文字  笔者教学前,安排学生用小短文的形式写写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在课上让他们先交流这些小
期刊
李煜是个浪漫多情的人,亡国前他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公元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从此,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幽居,在汴京的一座小院,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相见欢》就是写这种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这里的“无言”更表现了后主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可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何用?又有谁能理解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重点。但在課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朗读训练的形式、方法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一、“有效”诵读,使语文课堂“读”出心裁  1.“有效”导读——叩击语文课堂的情感大门。叶圣陶指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期刊
最近,应某教育机构之邀给四百多位语文老师上了一篇表现人性善恶的小说——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泰格特的《窗》。  在第二课时,还有25分钟,便进行本课的“当堂训练”。我出了这样两道题目。  第一道题目:你想做善人吗?想做善人的请举手。  结果,全体同学无一例外地举了手。  第二道题目:某一个晚上,你一人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迎面走来的一位老奶奶跌倒在你身边。你身边没有手机,你旁边也没有他人,也喊不到人。
期刊
我们常把品德课归入德育教育的行列中,因为品德学科是以道德判断为重点的学科。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中的《他们贡献大》就是道德判断类非常典型的一课。我从研读教材到备课,从分析学情到执教,有了一些如何教学道德判断类课型的小思考,也有了一些对品德学科中的“人文性”“社会性”的小想法。一、以小见大,取独还众  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于劳动者的概念是模糊的,所以“认识劳动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第一
期刊
感性美学可以让学生们重新认识生活,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动情点,有利于引导学生们在感性层面上进行写作。将感性美学融入到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说真话,诉真情,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真实地描述出来。让学生们在接触生活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写作的兴趣,拓宽眼界的同时,理清写作的思路。一、生活:感性美学的再发现  1.生活才是作文教学之根本  在作文教学中,提到要了解生活,观察生活,但
期刊
一、教学设想  王充闾的散文《火把节之歌》情景交融,通过生动描写火把节的盛况,展现了黎族的民俗风情,让读者充分感受到黎族人身上的“狂欢”精神。我教的学生语文素养并不高,知识面狭窄,在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设计怎样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逐步领略到火把节的“隆重、盛大”,理解彝族,成为我备课时重点考虑的问题。这堂课我通过预设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达成了教学目标,授課中适时地把握
期刊